M-游艺民俗

合集下载

第十讲 游艺民俗

第十讲   游艺民俗

第十讲游艺民俗1、游艺民俗概述2、中国汉族游艺民俗3、中国少数民族游艺民俗4、中国港澳台游艺民俗5、外国游艺民俗口典型案例口本章小结口关键概念口复习思考题口实训题口自测题教学目的认识游艺民俗的特色和旅游价值,了解国内外游艺民俗事象,特别是特色游艺民俗本事象,学习各种游艺民俗的文化内涵,掌握游艺民俗的基本知识,为游艺民俗旅游开发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游艺民俗概述游艺民俗在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乎垄断了民间全部娱乐。

在民俗旅游开发中应用得最多,也最有特色。

什么是游艺民俗?它有哪些类型?旅游价值怎样?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游艺民俗的概念游艺民俗是各种民间娱乐活动的总称。

有关游艺民俗的概念,学术界分歧较大。

乌丙安认为:凡是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不论是口头语言表演的,还是动作表演的,或用综合艺术手段表演的活动,都是游艺民俗,游戏、竟技也不例外。

他还对民间游艺的范围作了这样的界定:“非宫廷化的广大民间层的表演活动;非剧场化、非大舞台化的表演活动;非职业化的或半职业化的民间文艺家的表演活动。

”民间娱乐活动包括的项目很多,从口头的“讲”、“唱”,到民间游乐的“表演”;从少年儿童的“游戏”,到男女成人的“竞技”,都有多姿多彩的活动和自身的传承渊源。

由此,我们认为游艺民俗是口承文艺活动、民间歌舞、民间戏曲与曲艺、民间竞技与游戏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与传承行为的总称。

它包括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舞蹈、民间戏曲与曲艺、民间竟技与游戏等内容。

一般而言,游艺民俗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群众性。

而“娱”正是旅游六大要素之一(吃、住、行、游、购、娱)。

丰富多彩的民间娱乐活动能满足旅游者求乐、求娱的心理要求。

2、游艺民俗类型根据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游艺民俗可以从七个方面进行分类,即口承文学活动类、民间歌舞活动类、民间小戏活动类、民间曲艺活动类、民间竟技活动类、民间杂艺活动类和民间游戏活动类。

每一类中又可分出一些小类(见表下表)。

游艺民俗

游艺民俗

• 到了终点即可返程,则由姑娘追赶小伙子,如若被姑娘追上, 姑娘有权用鞭子抽打他,小伙子却不得还手。特别是那些俏 皮话过头惹怒了姑娘的小伙子,免不了要承受姑娘的狠狠几 鞭。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情,也就舍不得狠打,有的只是虚 晃几鞭;有的则打小伙子坐骑的马屁股,为小伙子快跑暗中 使劲。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进青年男女的友谊,有的由 此成为终身伴侣。
口承文学活动类 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 谚语与谜语 民间歌舞活动类 民间歌舞、民间乐舞、民乐 民间小戏活动类 宗教戏剧、花鼓戏、采茶戏、秧 歌戏、傀儡戏、皮影戏 民间曲艺活动类 鼓词、道情、牌子戏、琴书、走 唱、弹词、快书、快板、“说演”类 民间竟技活动类 竞力量、竞杂技、竞技艺 民间杂艺活动类 杂耍、杂技、斗戏、动物表演 民间游戏活动类 助兴游戏、体能游戏、智 能游戏、博戏
• (4)博戏 • 指以赌赛输赢为娱乐目的的某些游戏活动。主要有 掷骰子、压宝、麻将等。 • 打弹子
• 吹肥皂泡
方宝
弹弓
跳马
二 少数民族游艺民俗
• 哈萨克族 马上求爱(姑娘追)
哈萨克语“克孜苦瓦尔”的汉语译名,“克孜” 即“姑娘”,“苦瓦尔”意为“追赶”。 “姑娘追”是哈萨克族姑娘和小伙子最喜爱的活动, 它是借助马术表演,互相结识,进而传递爱情的一 种有趣的活动。 "姑娘追"多在节假日举行。比赛开始时,由小伙子追 姑娘或并辔而进,小伙子可向姑娘说俏皮话,或倾 吐爱情,即使姑娘生气或羞红了脸,也只能接受, 不得有任何反抗的表示。有的小伙子骑术好,马又 快,就拦着姑娘在草原上兜圈子,不让姑娘跑到终 点。姑娘则只有施展马上技术,设法摆脱驰向终点.
• 蒙古族
“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 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蒙古族是个尚武的民族。成吉思汗 非常看重培养人的勇敢、机智、顽强,于是把骑马、射箭、 摔跤统称为“男儿三艺”,作为士兵和民众素质训练的内容。 在那达慕大会上,这“男儿三艺”也就成为民族体育的主要 项目。

游艺民俗的价值

游艺民俗的价值

游艺民俗的价值游艺民俗的价值,生活中,在一些节日里,我们就能看到一些游艺表演。

而游艺是一种民俗,也能看出一个民族的文化。

下面介绍游艺民俗的价值!游艺民俗的价值1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和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三方面。

具体如下:1、游艺民俗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我国文化历史悠久,体现在各种民间建筑、民间服饰、民间工艺品中,这些具有历史感的载体都自然流露着纯真质朴之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民俗旅游的开展,为旅游者提供了体验民俗审美文化的良好机会,常使旅游者获得终身难忘的审美感受。

2、游艺民俗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我国各地许多的民俗活动,如蒙族的那达慕大会、壮族三月三歌会、苗族的花山节、芦笙舞等等,都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

在旅游活动中,开展这些各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可以很好地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求娱、求乐的心理需求。

达到吸引人的目的并达到特定的品牌和可持续发展。

3、游艺民俗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代代相传,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系着成员的民族情感。

通过参与、体验民俗旅游活动,对于国内游客来说,可以深入了解伟大祖国不同的民族、地区所呈现出来的特色各异的民俗风情,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风貌。

游艺民俗开发的意义游艺民俗是一种群众共同参与并形成的特殊的文化成果,是某些社会群体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为应付各种环境、满足各种需要而不断积累起来的一种社会创造物,是没有个人版权所有的群众文化积淀的产物。

游艺民俗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品格、原始文化品格、生活属性品格、动态积累品格、历史传承品格和地域变异、阶级阶层变异等多重品格。

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一种始终生生不息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现象。

我国多元一体、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源头、根基和底层,是各族人民性格、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国情、民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艺民俗

游艺民俗

Part 2
Part 3 Pa非物质文化遗产;
起源于17世纪江户初期,演员只有男性 ; 现代歌舞伎的特征是布景精致、舞台机关复杂,演员服装与化 妆华丽。
Part 5
Pictures here
Part 1
优化
1. 数字化 2. 工艺化
Conclusion
带你领略游艺民俗
PPT展示 视频观赏
Part 1
踩高跷
特点 简述 传说
晏婴出使邻国; 技 艺 性 强; 是汉族传统民间活动之一,又俗称缚柴脚、“踏高跷”、 智斗贪官。 形 式 活 泼 多 样; “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便 于 远 近 观 赏; 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在广场处进行表演。 而 且 流 动 方 便; 深 受 群 众 喜 爱。
价值
1. 非物质文化遗产; 2. 丰富百姓的生活; 3. 体现一种传统性与地域性; 4. 文化精髓的一种传承。
Part 2
Part 3 Part 4
3. 精致化
4. 丰富化
Part 5
5. 融合流行元素
Thank you
增添节日的喜庆,乞求来年的安康; 洛带客家的火龙、水龙保留了入川前地道的江西客家舞龙技法,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世称“刘家龙” ; 保存了中国古代舞龙最远涉的程序和古朴的仪式。
Pictures here
Part 1
歌舞伎
简介
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也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Part 1
皮影戏
源于中国西汉时期的陕西华县(古华州),距今已有两千多 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

论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与功能

论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与功能

论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与功能传统游艺民俗是指源自民间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社会。

这些游戏和活动在不同的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游艺民俗不仅是人们的娱乐方式,更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文将从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和功能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探讨。

一、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十分久远,大多数游艺民俗是从古代社会形成并传承下来的。

可以说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步的。

它们不仅是人们在闲暇时的娱乐方式,更是承载着古代社会各个方面文化意义的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古代的游艺民俗主要包括民族歌舞、传统戏曲以及一些体育活动等。

这些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都与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活动紧密相连。

民族歌舞是古代人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吉祥而形成的一种祭祀活动,所以,在古代的农耕社会中,这些游艺民俗活动在重要的节日里都能够看到。

又传统戏曲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这种舞蹈和唱腔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也是以它特有的方式传承了古代文化和民俗。

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还和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祭祀和宗教仪式。

这些仪式中的许多活动,后来都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传统游艺民俗,如舞龙舞狮、祭祀歌舞等。

传统游艺民俗的分类主要可以从活动形式、地域特色以及功能用途等方面进行划分。

在活动形式上,传统游艺民俗可以分为舞蹈类、音乐类、戏曲类、竞技类、手工艺类等。

在地域特色上,可以从不同的地区、民族、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等来进行分类。

而从功能用途上看,传统游艺民俗通常可以分为祈福祈愿类、庆祝庆典类、传承教育类、社交交际类以及娱乐休闲类等。

从活动形式上看,传统游艺民俗包罗万象,形式多样,其中舞蹈类活动是其中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传统舞蹈文化,如古典舞蹈、民间舞蹈、民族舞蹈等。

游艺民俗

游艺民俗

东北少数民族游艺民俗
• • • • • • • • 满族 八角鼓 莽式舞 满族秧歌 朝鲜族 1、长鼓舞 2、跳板 3、荡秋千
西北少数民族游艺民俗
• 蒙古族:乌力格尔、好来宝、安代舞、筷 子舞、盅碗舞、那达慕大会与蒙古“三 艺”:赛马、射箭、摔跤。 维吾尔族:赛乃姆、多朗舞、夏地亚纳、 达瓦孜、木卡姆、麦西热甫。 哈萨克族:舞蹈、孔额尔、冬不拉、叼羊、 姑娘追等。 回族:有花儿、宴席曲。
欧洲国家游艺民俗
• 西班牙 • 西班牙在歌坛、乐坛群星灿烂,人才济济,产生 了世界上一流的歌唱家、作曲家和演奏家,为西 班牙人民赢得荣誉。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普拉西 多· 多明戈有“金嗓子”之称;世界歌坛巨星胡利 奥· 伊格来西亚斯被誉为“爱情歌曲大师”;女中 音歌唱家贝尔· 甘萨被誉为“甜嗓子的女人”;著 名作曲家、钢琴家阿尔贝尼斯、格拉纳多斯等。 • 西班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名副其实的“斗牛王 国”。“在西班牙没有不斗牛的节日,也没有不 爱看斗牛的地区”。可见,西班牙斗牛的魅力有 多大。
亚洲国家游艺民俗
• 韩国 • 韩国人的娱乐与竞技多种多样,韩国民族 乐的特色之一,是配上舞蹈,最著名的有 “太鼓舞”伎“杖鼓舞” • 竞技有摔跤、荡秋千、跷跷板、车战、牛 比赛。
亚洲国家游艺民俗
• 印度 • 印度有“歌舞之邦”的美誉。印度舞蹈以 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艺苑中享有盛名。 • 古典舞蹈分四大舞派,即婆罗多舞、卡塔 利舞、卡塔卡利舞和曼尼普利舞。这些舞 的共同特点是手势复杂,眼神多变,足部 动作多,节奏感强烈。
欧洲国家游艺民俗
• 德国 • 德国以音乐闻名于世,它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之乡。德意 志民族是一个热爱音乐且极具音乐天赋的民族,在音乐方 面的成就无与伦比,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在其历史发 展过程中,能像德国一样造就如此多的音乐名家。巴赫和 亨德尔是德国17世纪最杰出的作曲家;作为德国歌曲之王 的舒伯特与舒曼则是19世纪德国浪漫派音乐的杰出代表; 19世纪下半叶,决定德国乃至欧洲音乐发展道路的中心人 物是瓦格纳;此外还有勃拉姆斯、勋伯格、米德米特等音 乐家,他们也为德国及世界音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德国人喜欢的体育项目是足球,、网球。还有高尔夫球、 骑马、滑雪、游泳、徒步漫游等。

中国游艺民俗

中国游艺民俗

瑞兽,故称为”避邪狮子“。
形 基 代 期 式 础 元 就 。 上 宵 有 形 节 舞 成 舞 龙 了 灯 求 舞 的 雨 龙 盛 的 灯 行 习 的 , 俗 欢 在 。 庆 舞 随 娱 龙 着 乐 的 历
舞 龙 是 汉 族 古 老 的 风 俗 , 西 汉 时
舞 龙 灯 又 称 为 “ 耍 龙 灯 ”
李小龙掀起的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堪称20世纪的文化奇 观。他被誉为中国功夫第一名人。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百折 不挠的精神令世人叹服,是一个唯一入选的华人被美国《时代》 杂志评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
中 国 的 游 艺 民 俗
一、汉族的游艺民俗 二、少数民族的游艺民 俗 三、港澳台的游艺民俗
讲故事与说评书
民歌
民间歌舞 游戏 民间竞技
汉 族 的 游 艺 民 俗
素称“闲话”、“瞎聊”
评书又称为评话、评 词,是在田垄、炕头讲故 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单 田 芳
田连元
民歌(FOLK)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原本是指每个 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 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 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 的传下去至今。有民歌、山歌、小调等
遍踢 性毽 。子 和 放 风 筝 最 具 普
民间竞技
1、武术
2、象棋与围棋
3、麻将
拿者 螳 就 等观 的 时 摔之 螂 开 工点 发 期 四内 等 始 具认 展 士 按 大容 等 模 与为 与 兵 照 类为 。 仿 野中 演 们 传 锻 武 野 兽国 化 在 统 链 术 兽 搏武 就 战 的 身 是 的 斗术 形 争 说 体 以 动 ,起 成 中 法 各 肉 作 人源 了 掌 , 部 体 , 们于 后 握 中 位 与 从 觉原 来 的 国 以 冷 最 得始 的 一 武 攻 兵 开 野社 中 些 术 击 器 始 兽会 国 搏 起 对 互 的 可。 武 击 源 手 相 熊 以当 术 竞 于 , 格 、 和时 。 技 古 种 斗 狼 很的 但 技 代 类 的 、 多人 是 巧 战 分 技 到 人类 也 经 争 为 术 鹤 对用 有 过 , 踢 , 、 抗棍 一 慢 战 打 前 蛇 ,棒 些 慢 国 、

论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与功能

论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与功能

论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与功能【摘要】传统游艺民俗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探讨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和功能,分析了其在文化传承、社会交流和娱乐休闲方面的重要作用。

传统游艺民俗不仅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乡土情怀和历史记忆,还促进了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

传统游艺民俗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传统游艺民俗的意义和价值,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共同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游艺民俗不仅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寄托和表达。

【关键词】传统游艺民俗、起源、分类、文化传承、社会交流、娱乐休闲、重要性、未来研究、民俗学、传统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保护。

1. 引言1.1 研究目的游艺民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游艺民俗的起源、分类及功能,并分析其在文化传承、社会交流和娱乐休闲方面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传统游艺民俗,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对传统游艺民俗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加重视和尊重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

本研究还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深化对传统游艺民俗的认识,促进其更好地发扬光大。

1.2 研究意义传统游艺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传统。

通过对传统游艺民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及文化传承。

传统游艺民俗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复杂形式,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文化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研究意义。

传统游艺民俗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游艺民俗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

传统游艺民俗的形成和演变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变迁密切相关,通过研究传统游艺民俗,可以揭示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自信力日 益增强,宗教观念渐趋淡漠,祭 祖活动也日益失去其严肃性,由 娱神向娱人过渡,最终演变为民 间娱乐项目
特点
(4)浓郁的乡土特色 游艺民俗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中孕育产生,并在民间广为流行,由于 其形态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受地 域条件的制约,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 又形成了种种不同的地方游艺民俗。
打油诗
民间歌谣
民间故事
民间口头文学分类
(一)散文的口头叙事文学:神 话、传说和各种民间故事、笑话 ; (二)韵文的口头文学样式:民 间诗歌(史诗、民歌)、谚语、 谜语; (三)综合叙事、抒情、歌舞, 具有较多表演成分的民间说唱、 民间戏曲。
常见的民间口头文学样式

散文的口头叙事文学
神话传说
民间故事
●对老年人来说,听评书是一种怀旧情结,更是一种享受 生活的不错方式。 总的来说,评书的作用归根到底,就是说书人与听众的享受生活, 休闲娱乐的一个载体。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
绕口令
绕口令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又称“急 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由于它是将若 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 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 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绕 口令是民间语言游戏,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 同的字,组成反覆、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 求一口气急速念出。
评书的现状
评书,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口头文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的焕 发新的生命。
当今有很多讲故事的电视栏目,讲故事其实就是评书最基本的表 现形式之一,很多电视台的主持人手拿把折扇,效仿评书演员的 样子,张嘴以‘话说’开头,以‘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这都是 借鉴了传统评书艺术的表演经验。
老梁故事汇
凯子曰
游艺民俗
学习目标
1、游艺民俗的文化内涵及其功能;
2、我国各民族著名的游艺民俗及其主要特点;
3、世界其他各国有代表性的游艺民俗及其主要 工艺特点。
第一节
概念
游艺民俗概述
一、游艺民俗的概念
即是在民间自发形成的、相沿成风的各种游戏
娱乐活动。
乌丙安认为:凡是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不
论是口头语言表演的,还是动作表演的,或用综合
,灰化肥发黑挥发会发灰。

一面小花鼓,鼓上画老虎。宝宝敲破鼓,妈妈拿布补,不知是布补 鼓,还是布补虎。” 。瓶打灯,灯打盆,盆骂灯,灯骂瓶,瓶骂绳,绳骂钉,钉怪绳,绳怪 瓶,瓶怪灯,灯怪盆。叮叮当当当当叮,乒乒乓乓乓乓乒!”
◆ 墙上一根钉,钉上挂条绳,滑落绳下瓶,打碎瓶下灯,砸破灯下盆
特征分析
绕口令的特点是将若干双声、叠韵词汇或者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 和容易混淆的字有意集中在一起,组合成简单、有趣的韵语,形成 一种读起来很绕口,但又妙趣横生的语言艺术。
五、游艺民俗的起源

1.起源于宗教。“龙舞”常与“求雨”相联系。 2.起源于巫术。上刀山,爬刀梯。 3.起源于劳动。投掷,射箭,骑马。 4.起源于兵事。相扑,击鞠,围棋,风筝。
第二节
讲故事与说评书
中国游艺民俗
一、汉族游艺民俗
民间口头文学

评书 绕口令 对联
民间口头文学
民间口头文学是口口相传的文学作品,是人民大众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 创作,是民众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口头文学是民间文学的一部分,并且是最主要最原始的部分。它是最早期 的民间文学,是后期书本民间文学的源泉。
特点
特点
(2)季节性与节日性相结合
游艺活动大多有明显的四季感, 游艺民俗也多以节日为载体集中 演出。 在春季,如赏梅、春台戏 盛暑则有玩“知了”、“响板” 等昆虫以及游泳 到秋季,最为出名的游艺是斗蟋 蟀、重阳登高、赏菊花、 冬季,如踢毽子、抽陀螺等
特点
(3)明显的祭祖与巫术色彩 原始民众由于对自然界缺乏知识 ,认为一切存在物和自然现象中 都具有一种神秘的同性,即“万 物有灵”。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多 神崇拜,并有各种各样的祭祖活 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自信力日 益增强,宗教观念渐趋淡漠,祭 祖活动也日益失去其严肃性,由 娱神向娱人过渡,最终演变为民 间娱乐项目。
表现形式
早期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为道具,身着传统长衫,说演 讲评故事。 发展至20世纪中叶,多为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是站立说演, 衣着也不固定为专穿长衫。 评书用北方语音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音调的普通话语说演。 评书的节目以长篇大书为主,所说演的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 战和侠义故事。后来到了20世纪中叶也有篇幅较小的中篇书和适于晚会 组台演出的短篇书,但长篇大书仍为其主流。
三、游艺民俗的主要类别
说 唱 舞 奏 耍 赛
民间歌舞
口头文学
分类
游戏竞技
四、游艺民俗的功能
1、娱乐功能
调剂大众生活:下棋
2、参与功能
3、教育培训功能
○ 智能的培养:拉大锯,拍手歌,猜拳
4、增强群体意识,培养 集体精神:
内蒙古那达慕,西北 花儿会
○体能的锻炼:拔河,跳皮筋 ○人格的塑造:荡秋千,捉迷藏
传承方式 1、代代口耳相传 2、通过民事风俗活动相沿袭 3、在民间文艺活动中发展壮大
对联
天蓬元帅
对 联
地 下 为 猪
天 上 为 帅
这是谁的家?
对联简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 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 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 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 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 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
功能分析
绕口令是语言训练的好教材,认真练习绕口令可以使头脑反应灵活、用气自 如、吐字清晰、口齿伶俐,可以避免口吃,更可作为休闲逗趣的语言游戏。
衍生民俗
相声

社会价值
口头文学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它凭他们社 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精确地反映了他们各方面的生 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他们的生活 服务--给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 是生活的构成部分。口头民间文学,由于它的作者(包括 修改者和传播者)人数的众多和生活在底层,他们比那些 数量有限,特别是过去时代的专业作者,能够更广泛地反 映出社会生活,而且往往反映得那么深切、精确。它的社 会功用,也和专业的书面文学颇有不同的地方。它更紧紧 地黏贴着生活。
艺术手段表演的活动,都是游艺民俗,游戏、竟技
也不例外。
二、游艺民俗的特点
特点
1、娱乐性与竞技性
2、群众性、民族性与地域性
3、阶层性与对象性
(1)娱乐性与竞技性相融 合 娱乐性与竞技性是游艺民俗 的基本性。 很多的游艺民俗活动,既存 在着程度不同的竞技特征, 又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娱乐特 征,特别是在民间游戏和民 间竞技活动中
罗振宇
但后继乏人 发展受制约
评书内容种类单一,都是一些历史与武 侠的评书,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缺少新时期的作品,更缺少新生代的演 员,播讲风格过于单调
相声继承人 郭德纲
评书元素的应用
以评书形式演绎音乐 以评书形式讲历史故事的节目
百家讲坛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评书的相关产业
评书机
音像产业
广播电视
动画产业
一、汉族游艺民俗
民歌
一、汉族游艺民俗
戏曲
牡丹亭
穆桂英挂帅
一、汉族游艺民俗
民间歌舞
舞龙舞狮

舞龙也叫“耍龙灯”、 “龙灯舞”,从春 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 。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 ,更是权力的象征。
舞龙也深受中国人喜爱,现在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 很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名联欣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书法作品
趣对
李白戏权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 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 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 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 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 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 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 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评书的亚文化现象
评书发展到现在,不断吸收不同元素,酝酿出了新形式的评书
音乐评书
传统音乐与摇滚音乐有机结合的典范 是一种全新的音乐演绎方式,它在摇 滚中加入了京剧配乐和一些乡村风格 的元素。
学术评书
以评书的形式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和文 化的一种新型评书形式。
评书的社会价值
●对小孩来说,听评书有助于了解历史文明,以及中国传 统文化。因为是听,所以可以保护视力。 ●对青年来说,研究评书中的多元化,灵活化,以及 大众化等特点,可以起借鉴作用。另外听评书也提供 了一种娱乐休闲方式。
舞狮是中国人 喜闻乐见的一种娱 乐活动,也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一个很 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 那唐墓出土的狮舞 俑证明舞狮至少在 唐代就出现了。
清代年画《童子舞龙》
一、汉族的游艺民俗
游戏
传说
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四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 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四是李邺说。但就风筝起源于中国 的结论,则是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 斗笠、树叶说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 用,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 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恰巧这系绳很长,斗 笠便象风筝一样在 空中飞行。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 成放风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