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铍及其化合物限值要求

铍及其化合物限值要求一、概述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铍及其化合物的使用广泛。
然而,由于铍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对其限值要求成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详细探讨铍及其化合物的限值要求,以及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二、铍及其化合物的毒性铍及其化合物是一类有毒物质,其主要毒性表现为肺部损害和过敏反应。
长期或大量暴露于铍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慢性铍中毒,表现为骨骼痛、肌肉无力、脱发等症状。
此外,铍还可引起过敏性皮炎、湿疹等过敏反应。
三、国际铍及其化合物限值要求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铍及其化合物的限值要求。
以下是一些国际标准的概述:1.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限值要求•铍金属:0.002毫克/立方米(mg/m³)•氧化铍:0.05毫克/立方米(mg/m³)•其他铍化合物:0.002毫克/立方米(mg/m³)2. 欧洲工作场所暴露限值(OELs)根据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的规定,铍及其化合物的限值为: - 铍金属:0.01毫克/立方米(mg/m³) - 氧化铍:0.02毫克/立方米(mg/m³) - 其他铍化合物:0.01毫克/立方米(mg/m³)四、中国铍及其化合物限值要求中国也对铍及其化合物的限值进行了规定,以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以下是中国的相关要求:1. 职业性接触限值(OEL)•铍金属:0.05毫克/立方米(mg/m³)•氧化铍:0.05毫克/立方米(mg/m³)•其他铍化合物:0.05毫克/立方米(mg/m³)2. 环境质量标准(EQS)•土壤中铍含量:5毫克/千克(mg/kg)•地表水中铍含量:0.01毫克/升(mg/L)•大气中铍含量:0.01毫克/立方米(mg/m³)五、铍及其化合物的危害防控措施为了降低铍及其化合物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一个针对铍元素在空气中的浓度进行规定的标准。
铍是一种灰白色的碱土金属,具有高的化学活性和毒性。
在空气中,铍可以以气态或颗粒态存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
因此,制定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下面将围绕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展开论述。
一、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铍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铍及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电子等领域,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排放含铍废气。
此外,铍矿石的开采和加工也会导致铍污染。
长期暴露于含铍环境中,人体可能出现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损害,甚至导致癌症。
因此,制定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势在必行。
二、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1.保护人体健康: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首要原则是保护人体健康,确保公众免受铍污染的危害。
2.科学性:标准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研究,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可操作性: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监测和执行。
4.与国际接轨:在制定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时,应参考国际标准和先进国家的经验,确保标准与国际接轨。
三、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1.铍浓度限值:规定空气中铍的最高允许浓度,以确保公众健康不受影响。
2.监测方法:明确铍浓度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数据报告与公开:要求相关部门定期报告铍浓度监测数据,并向公众公开,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4.应急措施:制定针对铍污染的应急措施,包括预警、疏散、救治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四、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与监督1.实施主体:明确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实施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责任和义务。
2.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铍污染源头、排放企业和监测数据进行检查,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3.处罚措施:对违反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4.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铍环境空气质量的监督,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铍及其化合物限值要求

铍及其化合物限值要求
摘要:
一、铍的简介
二、铍化合物的应用与危害
三、铍及其化合物在我国的限值要求
四、应对措施与建议
正文:
铍是一种轻金属,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导电性和导热性。
在工业上,铍及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核能等领域。
然而,铍及其化合物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长期暴露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铍及其化合物限值要求的法规和标准。
例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规定了铍及其化合物的职业接触限值。
此外,《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也对水中铍的含量进行了限制。
根据我国法规,铍及其化合物的限值要求如下:
1.职业接触限值:铍及其化合物短期接触限值(STEL)为1mg/m,长期接触限值(TLV)为0.2mg/m。
2.生活饮用水:铍的含量不得超过1mg/L。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由于对法规了解不足或为了降低成本,往往未能严格执行这些限值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同时,企业也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主动合
规,加强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我国对铍及其化合物的限值要求旨在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降低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铍主要来源于绿柱石矿。
在生产氧化铍和制造金属铍的过程中,可接触到含铍的粉尘、蒸气等;在制造和工业应用各种含铍合金时,也可吸入含铍的烟雾、粉尘等;氧化铍陶瓷具有耐高温和导电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军事等领域,在使用氧化铍制造耐高温陶瓷时,有可能发生铍病。
铍为银灰色稀有金属。
原子量9.01,熔点1278℃,沸点2970℃,比重1.85。
铍属碱土金属,难溶于水,可溶于酸,与强碱反应生成铍酸盐,放出氢气;化学性质与铝相近,其氢氧化物也是两性。
常用的铍化合物有氧化铍,氢氧化铍,氟化铍、硫酸铍等。
1 铍对机体的毒性铍主要以粉尘、烟雾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体内,水溶性较强的铍化合物,如氟化铍、硫酸铍等可被肺间质血管或淋巴管吸收;难溶性的铍化合物,如氧化铍则为巨噬细胞所吞噬,部分随痰排出,部分进入肺间质。
铍经消化道吸收量极微,随粪便排出。
铍不能经完整的皮肤侵入人体,但由外伤污染的铍及其化合物,可引起局部组织病变,也可吸收至全身。
进入体内的铍,大部分与血液中蛋白结合,小部分形成磷酸铍或氢氧化铍,运送至各器官组织。
进入体内的铍可由尿排出,但排泄缓慢,可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
铍的难溶性化合物,如氧化铍吸入后,从肺中排出很慢,几乎常年蓄积于肺。
铍可通过胎盘屏障,但难以透过血脑屏障。
铍及其化合物的毒性,一般可溶性铍的毒性较强,难溶性铍毒性较弱。
呼吸道吸入毒性较强。
在铍化合物中,以氟化铍和氧化铍的毒性最强。
低温煅烧的氧化铍进入体内后,可直接引起慢性铍病。
金属铍引起慢性铍病是因为表面有一层薄的氧化铍,吸入这层氧化铍能引起慢性铍病。
急性铍病是非特异性的呼吸道化学性炎症及全身中毒,包括皮炎、结膜炎、支气管炎和铍化学性肺炎、肺水肿,伴有器官组织的中毒性损害。
慢性铍病是以病变组织非干酪性肉芽肿形成为病理特征的多系统损害,以肺部病变最为严重,也可侵害肺外的器官系统,如皮肤、肝脏、淋巴结和肌肉、甚至骨髓。
慢性铍病的发生与异常的免疫过程有关。
职业性铍病的危害及预防范本

职业性铍病的危害及预防范本职业性铍病是指因长期暴露于铍及其化合物的工作环境中,而导致的一系列职业健康问题。
铍病主要是通过吸入铍颗粒或铍化合物引起的,对呼吸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性铍病的危害及其预防范本。
危害:职业性铍病主要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严重影响工人的健康,下面是职业性铍病的主要危害:1. 慢性支气管炎:长期接触铍颗粒或铍化合物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2. 肺间质纤维化:职业性铍病的最严重后果是肺间质纤维化,即肺组织出现纤维性变化,导致肺功能受损。
这种情况下,工人可能会出现气促、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3. 肺癌:长期暴露于铍颗粒和铍化合物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铍病患者中,肺癌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特别是在有吸烟史的人群中。
4. 其他健康问题:除了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外,职业性铍病还与其他系统的疾病发生有关,如肾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异常、神经系统症状等。
预防范本:为了减少职业性铍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职业性铍病的范本:1. 防护装备: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面具、呼吸器、防护服等,以防止铍颗粒或铍化合物吸入呼吸系统。
这些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并且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2. 工作场所控制: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工艺流程或使用更安全的替代品来降低职业性铍病的风险。
尽量减少产生铍颗粒和铍化合物的过程,采取防护措施,如通风和抽风设备,以减少空气中的铍含量。
3. 个人卫生:工人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包括肺功能测试、X射线检查等,以及定期进行职业性铍病的筛查。
同时,要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洗澡等,减少铍颗粒或铍化合物进入体内的机会。
4. 培训与宣传:向工人提供职业性铍病的相关知识,显示其危害和预防方法。
培训工人正确使用防护装备,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中。
5. 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有关防范职业性铍病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且加强执法力度,确保企业和工人遵守相关规定。
rohs 2.0针对铍含量的标准

ROHS 2.0针对铍含量的标准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各国对于电子产品中有害物质的限制标准也越来越严格。
其中,ROHS 2.0作为欧洲对电子电气设备有害物质的限制标准之一,对产品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在ROHS 2.0标准中,对产品中的铍含量也有着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从ROHS 2.0标准对铍含量的要求、铍的危害性以及检测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ROHS 2.0标准对铍含量的要求ROHS 2.0标准对产品中的铍含量规定为不得超过1000ppm。
这是由于铍是一种高度有毒的金属元素,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严重的危害。
在ROHS 2.0标准中,对产品中含有的铍含量进行了详细的限制,以保护用户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铍的危害性1. 铍对人体的危害铍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铍元素对皮肤和黏膜有很强的刺激性,会引起皮肤炎症和呼吸道疾病。
长期暴露在铍元素中会引起慢性中毒症状,表现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呼吸道癌症。
铍元素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危害,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2. 铍对环境的危害除了对人体的危害外,铍元素对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因为铍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的重金属元素,一旦进入土壤或水体中,会长期滞留并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特别是在水体中,铍元素会富集在水生生物体内,引起水生生态系统的失衡,对水产业和水产资源产生影响。
三、检测方法在ROHS 2.0标准中,对产品中的铍含量也有详细的检测方法进行规定。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OES)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对产品中的铍含量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检测,保证产品符合ROHS 2.0标准的要求。
ROHS 2.0标准对产品中的铍含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是出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考虑。
铍作为一种有毒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因此对其含量的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铍是轻金属毒性为什么那么强烈

铍是轻金属毒性为什么那么强烈?铍,原子序数4,原子量9.012182,是最轻的碱土金属元素。
1798年由法国化学家沃克兰对绿柱石和祖母绿进行化学分析时发现。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和法国化学家比西分别用金属钾还原熔融的氯化铍得到纯铍。
其英文名是维勒命名的。
铍在地壳中含量为0.001%,主要矿物有绿柱石、硅铍石和金绿宝石。
天然铍有三种同位素:铍7、铍8、铍10。
铍是钢灰色金属;熔点1283°C,沸点2970°C,密度1.85克/厘米?,铍离子半径0.31埃,比其他金属小得多。
看一下铍的一些基础知识,就知道它为什么那么厉害了!铍的化学性质活泼,能形成致密的表面氧化保护层,即使在红热时,铍在空气中也很稳定。
铍即能和稀酸反应,也能溶于强碱,表现出两性。
铍的氧化物、卤化物都具有明显的共价性,铍的化合物在水中易分解,铍还能形成聚合物以及具有明显热稳定性的共价化合物。
金属铍主要用作核反应堆的中子减速剂。
铍铜合金被用于制造不发生火花的工具,如航空发动机的关键运动部件、精密仪器等。
铍由于重量轻、弹性模数高和热稳定性好,已成为引人注目的飞机和导弹结构材料。
铍化合物对人体有毒性,是严重的工业公害之一。
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短期大量接触可引起急性铍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化学性支气管炎或肺炎。
肝脏往往肿大,有压痛,甚至出现黄疸。
长期接触小量铍可发生慢性铍病。
除无力、消瘦、食欲不振外,常有胸闷、胸痛、气短和咳嗽。
X线肺部检查分三型:颗粒型、网织型和结节型。
晚期可发生右心衰竭。
皮肤病变有皮炎、溃疡及皮肤肉芽肿。
铍化合物可产生全身中毒,多经呼吸道侵入人体,主要积蓄于肺、肝、胃、骨及淋巴结等处,易在身体内积蓄,排除缓慢,引起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痛及体重减轻等症状。
直接接触铍尘或蒸气可发生皮炎和鸡眼状溃疡,长期接触可引起贫血,颗粒性白血球减少等症状。
铍中毒的初步(临床)判断方法是:急性中毒的初期表现为全身酸痛、疲乏无力、头晕、头疼、咽痛,可伴有心悸和低热。
铍的毒性及其在焊接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铍的毒性及其在焊接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概述铍是一种稀有金属,其性质优异,可用于制造高温合金、核工业、半导体等领域。
但同时,它也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焊接加工过程中,若不加强安全防护,易引起职业危害,从而导致工人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介绍铍的毒性及防护措施,帮助人们更加了解和防范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铍的毒性铍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摄入和吸入的方式进入人体,其中吸入是主要途径。
铍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刺激性极强的氧化物——铍三氧化物(BeO),该物质进入肺部后,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以下是铍的毒性表现:1.呼吸系统毒性:吸入可引发肺部纤维化,长期接触可引起肺癌。
2.皮肤毒性:接触皮肤后,可引发皮肤炎症、皮肤溃疡等。
3.性腺毒性:长期暴露可引起男性不育,女性月经紊乱等。
4.神经毒性:高浓度的铍气体可损伤神经系统,引起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焊接加工过程中的危险在焊接加工过程中,热焊接和电弧焊接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铍三氧化物,易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下面是一些焊接加工场所中存在的危险:1.烟雾:热焊接和电弧焊接产生的氧化物和烟雾中含有的铍三氧化物对工人的健康有害。
2.烟雾与粉尘: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和燃烧时产生的粉尘,对工人造成呼吸系统的危害。
3.爆炸危险:燃气焊接、电弧焊接等具有一定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如果不遵守安全规范,易对工人造成伤害。
防护措施在展开焊接加工前,应对工作区域进行安全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下面介绍几种防护措施:1.防护面罩:在焊接加工的过程中应该佩戴透明视窗口的防护面罩,防止工人呼吸到有毒有害气体。
2.换气系统:应该使用本地换气设施,将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到室外,减少室内污染。
3.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应穿着紧身的工作服,避免衣物衬到加工物质上,带上手套、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
4.工作区域和设备清理:在加工完成后,应清洁工作区域的设施和设备,将具有毒性的物质放入安全容器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铍主要来源于绿柱石矿。
在生产氧化铍和制造金属铍的过程中,可
接触到含铍的粉尘、蒸气等;在制造和工业应用各种含铍合金时,
也可吸入含铍的烟雾、粉尘等;氧化铍陶瓷具有耐高温和导电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军事等领域,在使用氧化铍制造耐高
温陶瓷时,有可能发生铍病。
铍为银灰色稀有金属。
原子量9.01,
熔点1278℃,沸点2970℃,比重1.85。
铍属碱土金属,难溶于水,可溶于酸,与强碱反应生成铍酸盐,放出氢气;化学性质与铝相近,其氢氧化物也是两性。
常用的铍化合物有氧化铍,氢氧化铍,氟化铍、硫酸铍等。
1 铍对机体的毒性
铍主要以粉尘、烟雾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体内,水溶性较强的铍化
合物,如氟化铍、硫酸铍等可被肺间质血管或淋巴管吸收;难溶性
的铍化合物,如氧化铍则为巨噬细胞所吞噬,部分随痰排出,部分
进入肺间质。
铍经消化道吸收量极微,随粪便排出。
铍不能经完整
的皮肤侵入人体,但由外伤污染的铍及其化合物,可引起局部组织
病变,也可吸收至全身。
进入体内的铍,大部分与血液中蛋白结合,小部分形成磷酸铍或氢氧化铍,运送至各器官组织。
进入体内的铍
可由尿排出,但排泄缓慢,可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
铍的难溶性化合物,如氧化铍吸入后,从肺中排出很慢,几乎常年蓄积于肺。
铍可通过胎盘屏障,但难以透过血脑屏障。
铍及其化合物的毒性,一般可溶性铍的毒性较强,难溶性铍毒性较弱。
呼吸道吸入毒性较强。
在铍化合物中,以氟化铍和氧化铍的毒性最强。
低温煅烧的氧化铍进入体内后,可直接引起慢性铍病。
金属铍引起慢性铍病是因为表面有一层薄的氧化铍,吸入这层氧化铍能引起慢性铍病。
急性铍病是非特异性的呼吸道化学性炎症及全身中毒,包括皮炎、结膜炎、支气管炎和铍化学性肺炎、肺水肿,伴有器官组织的中毒性损害。
慢性铍病是以病变组织非干酪性肉芽肿形成为病理特征的多系统损害,以肺部病变最为严重,也可侵害肺外的器官系统,如皮肤、肝脏、淋巴结和肌肉、甚至骨髓。
慢性铍病的发生与异常的免疫过程有关。
2 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1 急性铍病短期吸入高浓度铍(超25~100μg/立方米),尤其
是可溶性铍教育界,可发生急性铍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化学性
支气管炎或化学性肺炎。
一般于吸入后,经3~6小时的潜伏期,最
初产生铸造热样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疲乏、头晕、头痛、咽痛、发热、怕冷、胸闷及咳嗽。
经数天至两周,发生化学性肺炎、紫绀、肺部干湿性罗音。
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两肺有散在片絮状或点片状阴影,肺门阴影可增大、增浓。
急性铍病经积极治疗,症状可在1月左右消失。
肺部病变经1~4月
可完全吸收,少数病人可转化成慢性铍病。
1995~1996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劳动保护研究所回顾了我国
铍工业40年来发生的急性铍病130例的劳动卫生及发病情况、临床
资料、追踪观察情况,并就急性铍病的发病、诊断、转归进行了讨论。
此130例急性铍病均在6个月内痊愈,无1例死亡,仅有2例分别于8年、22年后诊断为轻度慢性铍病。
2.2 慢性铍病长期接触小量铍可发生慢性铍病。
从接触铍到发病,潜伏期多在数月至5年内,也有超过5~10年者。
脱离接触后仍可发病。
临床表现有乏力、消瘦、食欲不振,胸闷、胸痛、气短和咳嗽。
晚期可出现紫绀,肺部罗音及右心衰竭的体征,如肝大、下肢水肿等。
X线改变为网状阴影,背景上呈现弥漫的小砂粒影或结节影。
晚期由于广泛纤维化而使肺门上提或出现气胸等改变。
慢性铍病我国从1964年发生首例之后,1956~1996年进行第四次全国铍病病例追踪观察,已诊断的慢性铍病病例共81例。
总患病率1.32%,潜伏期2.8~38年,均值为20.1年。
病程最长者已33年,至今死亡7例(占8.6%),存活者74例(占91.4%),其中52例已退休,1例全休,21例从事轻工作,绝大部分病人现状良好或尚可。
2.3 皮肤病变包括皮炎、皮肤溃疡和皮肤肉芽肿。
铍皮炎是由于接触金属铍或可溶性铍盐的粉尘或蒸气所至,属接触性或过敏性皮损,常在接触1~2周后发病,以夏季发生率最高。
铍溃疡多发生在上肢的手、腕、前臂,周围组织增生,边缘降起,坚硬,突出皮肤表面,中心凹陷,状如鸟眼;一般经1~6月愈合,并留有疤痕。
铍皮肤肉芽肿局部肿胀,并有触痛,不易治愈,多数须行手术切除。
3 治疗
3.1 急性铍病应立即脱离铍接触,消除皮肤及衣物污染,卧床休息。
给予止咳、祛痰、解痉、镇静药物。
可予吸氧及抗生素治疗。
重症者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
3.2 慢性铍病(观察对象)一般可不调离铍岗位,但应密切进行临床观察,一旦确诊慢性铍病,则应调离铍作业,安排轻工作,重者
应住院治疗。
加强支持治疗,较重病例应给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强
的松每天15~30毫克,三月为一疗程,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至维
持最强的松每天5毫克,长期服用,并注意激素副作用(肺感染、结核、气胸等)。
皮炎患者应脱离铍接触,洗净皮肤,局部用2%硼酸
湿敷,急性期后可用激素软膏,也可内服抗组胺药及静注钙剂。
皮
肤溃疡应注意清创,外用激素软膏。
皮下肉芽肿应行外科手术切除,可早期愈合。
4 预防
我国铍工业40年来所发生的急性铍病130例及慢性铍病81例,与
美国和前苏联相比,病例较少,病情较轻,病程长,存活时间长,
死亡少,这是坚决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铍病诊断、治疗、追踪观察和对铍作业人员健康管理的结果。
实践证明,虽然
铍的职业性危害是严重的,但却完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我们
铍工业投产初期存在的“谈铍色变”、“恐铍病”,现已不复存在。
但必须防止忽视铍防护的危险倾向,铍病防治及研究工作不可放
松。
预防措施应注重生产的自动化、密闭化和机械化作业,减少工人与
铍的直接接触。
铍加工时,应有吸风装置,风速不得低于每秒种2.6米。
通风排毒系统应有净化设施,防止污染周围大气。
定期监测生
产场所空气中铍浓度(国家最高容许浓度为1μg/立方米)。
加强个人防护,所用防护用品,诸如口罩、工作服、鞋帽及手套等,应及时专门清洗,严禁推带出厂外。
工作后淋浴。
生产场所不准进食、吸烟和饮水。
定期体验(每年不少于一次),项目应包括病史、体格检查、X线
胸片、肺功能等。
有条件可检测尿铍及特异免疫学指标。
铍作业就业禁忌证为各种过敏性疾病,严重的心、肺、肝肾等脏器
疾病和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