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管理要谋道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一、兵法经营——《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孙子兵法》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国外誉为“东方兵学鼻祖”“世界第一兵书”。
其作者孙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后人尊称他为“兵圣”。
《孙子兵法》现存十三篇,即《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事》、《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1.未战庙算,以道为首——战略计划思想(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没有航向的帆船,任何风向都是逆风。
/战略制胜)“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计篇》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管理思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谋攻》3.因敌制胜,践墨随敌——灵活管理思想“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孙子·虚实篇》《孙子》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军事管理无常势,企业管理无常形。
“动态管理”“灵活管理”是必然要求。
所谓践墨随敌,就是说选择作战方向,制定作战方针,直至实施作战计划都应随改变化,随敌行止。
4.上兵伐谋,出奇制胜——市场竞争谋略“兵者,诡道也。
”——《孙子·计篇》《孙子·谋攻》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5.治众如治寡——组织管理思想“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孙子·势篇》孙子论述治理组织,管理人数不论多与少,道理只有一个,就是靠“分数”,即按一定的管理层级和幅度建立组织机构。
他极其重视组织的日常训练,强调组织的纪律,“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文”指以仁义之心去教化,相当于现在的企业文化;“武”指公司的规章、制度等比较硬性的东西。
文武兼具也就是德治和法治兼具。
孙武还指出,领导者要“静以幽,正以治”,在谋虑上,镇静而深透;在作风上,公正严明而有法度。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之道 管理资料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之道管理资料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旁有险阻、潢井、蒹葭、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波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者,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而罚之,那么不服,不服那么难用。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那么不可用。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那么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那么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启示:在管理中要善于利用周围环境来效劳企业。
在企业选址的问题要注意周围地理环境对企业,在商战中,要注意竞争对手细微和不寻常之处。
例如,竞争者的使者措辞谦卑而又加紧竞争准备的,是准备进攻。
竞争者措辞强硬又作出进攻姿态的,是准备撤退。
竞争者在竞争中没有受到损失的而来讲和,必定另有阴谋。
竞争对手管理混乱,是他们的管理者没有威严的表现。
竞争对手的管理者们容易发怒,是因为他们员工们全体疲劳的表现。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团队管理之道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团队管理之道第一篇: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团队管理之道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团队管理之道孙子兵法是中国春秋末期一部经典的军事著作。
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孙子用自己朴素的宇宙观和辩证法向世人揭示如何取得胜利的奥秘。
其中所蕴含的战争观,用人思想,军治思想,取胜之道等看法博大精深。
纷纷被现代企业管理人士所青睐,将其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并成功的实现了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孙子的军治思想出发来论述中小型企业的团队管理!谈及管理,古今中外的学者都曾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赋予过不同的定义。
归其一点都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选择问题。
如: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即不同企业的发展应选择社么样的企业管理模式。
东西文化有其根本性的差别,那种方式更符合中国式管理。
我认为我们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
接下来来了解一下孙子管理之策,面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打造基本的团队管理:一、教育传递核心理念孙子曰:令之以文。
所谓令之以文简言之就是,通过企业管理人员的宣传与灌输来宣传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辅助知识等。
首先是价值观教育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必须拥有的最终理念,它是解决企业解决内外矛盾必要准则。
当企业遇到问题时,核心价值观就是就是我们的准则。
如:客户至上等。
企业发展永远不是某一个人的人事情,而是一个团队公同努力的结果。
对企业而言,无论是新员工,企业固有团队,或是即将建设的团队。
企业文化的教育与宣传都是必不可少的甚至要非常的重视,通过企业文化等宣传教育使整个团队从意识上达到一种共识,统一全员思想,增强企业员工在意识方面的凝聚力。
实现个人与集体,员工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统一。
其次企业使命目标教育使命与目标即通过企业的努力在同行业中需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发展状态,也是整个团队孜孜追求和奋斗的方向。
像是是大海中的灯塔,它指引着全体员工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
有了它个人不在迷茫,团队不在困惑。
最后培训发展式的教育与开发社会在前进,企业在发展。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之道:权变通达

九变篇全文如下: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
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管理启示:做为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受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的决议与决定,招募人力资源与采购原材料、设备,购置厂房或者租赁写字楼等,组织成企业架构。
一般的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商业物流的作用与管理。
要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来加强产品流、信息流、现金流的“三流”管理。
在管理中运输与交通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难以通行的地方,会给企业增节不必要求成本。
在交通运输好的地方,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从事情的时间、方便、成本节约、质量、运输量来考虑。
现在的运输管理有几种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动输、航空运输。
有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用多式联运或者特殊运输。
通过交通运输的选择来克服地形、路线远近、运输费用等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所以,管理者在管理时,要注意的是,有的道路不要去走,有的竞争对手不要去与之竞争,有的市场不要去争,即使是董事会的命令,因为情况的不允许,也不能执行。
管理者要精通在各种特殊情况下的机智应变的优势与劣势,利弊关系。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只有这样才可说真正懂得管理了。
如果不精通各种特殊情况下的优势与劣势,利与弊。
管理者得天时、地利,还有交通的便利,也不能综合利用,更不能给予企业带来长期利益。
聪明睿智的管理者,在思考组织长期生存问题时,必然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
《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谋略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 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 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 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 不察也。
孙 子 的 治 军 思 想 与 企 业 管 理 谋 略
四、“法令孰行”与加强制度管理
孙 子 的 治 军 思 想 与 企 业 管 理 谋 略
四、“法令孰行”与加强制度管理
1、令必素行
令素行以教其民, 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 其民,则民不服。令素 行者,与众相得也。
—《行军篇》
周亚夫军细柳
军队管理方法:
——《战争论》
① ②
以智为上 智随职迁
③ 知识转化为能力
知识必须转化为能力
当一个建筑师拿起笔来,进行复杂的计算 来求出一个石礅的负荷力时,他得出的正确的 结果并不是他自己智力的创造。首先他必须努 力查找资料,然后进行计算,计算时使用的定 律并不是他自己发明的,甚至在计算时他还往 往没有完全意识到为什么必须用这种方法,多 半只是机械地运算。
“四个管住”: 主官管住副官 党委管住常委 上级管住下级 自己管住自己
修己之道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孙 子 的 治 军 思 想 与 企 业 管 理 谋 略
一、“主孰有道”与宏观管理策略
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 可与之生,而不诡也。 —— 《计篇》
1、悟道
2、修道
处世之道
一流服务 理想家园
B:
1、培养一种团队意识 2、培养一种执行意识 3、培养一种严谨作风 4、培养一种学习习惯 5、培养一种创新意识 6、培养一种责任意识 7、培养一种敬业意识 8、培养一种共赢意识
浅谈读《孙子兵法》带给我的管理启发

浅谈读《孙子兵法》带给我的管理启发《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
全书脉络清晰、结构严谨,不仅是一部不朽的军事著作,而且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做片,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通过阅读此书,我发现《孙子兵法》与我们所学习的管理知识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在此简要阐明如下:(一)、战略思维孙子曰:知可以战与不可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战略在管理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战略一词本源于兵法,指的是将帅的智谋,顾名思义就是“战争谋略”。
“经之以五事”一句可以说是《孙子兵法》对战略的最精辟的论述之一,反映了孙武高超的战略思想。
这句中涵盖了“天地人”三者的主客观主要因素,包括了战略目标与内部管理。
当今来自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早已把商场变成了战场,期间发生的格斗与较量绝对不亚于真正的战斗。
我们有时把市场竞争称之为“商战”,这是相对于“兵战”而言的。
兵战的进行是在战场,而商战的进行则在市场。
“商场如战场,商战死兵战”。
虽然市场竞争与军事抗争两者的性质不同,进行的场地也不同,但其用兵之道与经营之道都是为了决定胜负这一目标则是相同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超越或者战胜对方,是自己占据有利地位。
其求胜的要求与途径也有极多的类似之处,要讲究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对自身条件的承诺过分认识与运用,同时还必须借助争取的战略、战术才能取得胜利。
因此作为企业,深入领会与运用兵战的克敌制胜艺术,对商战而言有许多可资借鉴与得益之处。
(二)、环境分析孙子曰: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环境又分为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微观环境,也就是“彼”和“己”。
外部环境包括了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科技和全球化等因素,内部环境包括了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与所具备的能力。
对宏观环境尤其是竞争对手的信息,对于商战最终的赢家花落谁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之道:善用资源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之道:善用资源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其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管理启示:在管理企业时,要会善用本企业的各种资源,要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机器设备的利用率、人力资源与客户资源的有效利用,再加上本企业的知识与信息的利用率。
如果把资源闲置,而不能创造新的价值,那么,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被浪费的成本。
在运营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有备无患。
做事情,做业务要预见性。
特别是向银行贷款,要提早申请信用额度,企业需要钱时,就不会出现资金流短缺的现象,就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的运作。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要把税后利润分成“三三制”。
30%用作企业再生产的经费。
30%把资金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国债,还有能使资金升值的基金等。
万一企业出现极需用钱的时侯,这些存起来的钱就能救企业。
另外30%用作企业股东们、员工们、利益相关者们的红利等。
最后10%用作机动资金。
如果企业员工都不想在企业工作了,企业的资金用完了,还欠金融部门很多债而且再也借也不到钱了,或者产品销不出没有市场,或者没有生产订单,那么企业就危险了。
品《孙子兵法》学管理诀窍

品《孙子兵法》学管理诀窍管理有没有捷径?管理有没有诀窍?这是不少管理者想知道的问题。
有人认为,管理的核心是人。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管理三要素:1、人;2、人;3、人。
管理的决窍是选好人;用好人;留住人。
只有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拥有高素质员工队伍,组织将无往而不胜。
那么,管理中到底有没有诀窍?《孙子兵法》中的管理诀窍:“一个企业的管理改善,离不开企业文化与制度方面的建设,也离不开管理者素质的提高。
而这些,都可以在《孙子兵法》中找到答案。
”“五计”搭好战略框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孙子兵法》的开篇之句,套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上,把“国”字稍作转换,就是“企业之大事,不可不察”。
盖烈夫认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像明君治国一样,首先要做好整个组织的战略规划。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提出道、天、地、将、法等“五事”,运用到经营面来看,正是企业战略经营的5大构面。
“道,就是指企业文化和领导艺术,要做到‘上下同欲’,才能让员工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工作;天,指的是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比如天气变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重大政策的转变等等,企业不仅要对外部因素做好充分准备,还须在必要时利用人脉关系或其他资源随机应变;地,指的是市场,市场上有危机也有机会,如何找对市场、迎合需求,是企业胜败的关键;将,即指人才,无论是选材、用材,对于企业来说都必须非常地慎重;最后是法,指的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
”盖烈夫如此解释。
以上要素中“道、将、法”为组织内部的经营条件,“天、地”则属于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
但盖烈夫指出,现在很多企业仅仅设立简单的分销部门和生产部门,却忽略了内部管理部门的设置和企业管理的完善,这最终将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不堪。
他提醒称“制度不一定要非常繁琐,但一定要保证能够切实执行。
”上下同欲统一价值观盖烈夫认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能够产生上下同欲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建立得好,企业利益自然就成为员工利益,员工也因此会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的利益而打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管理要谋道(2008-11-29 18:28:02)战争要谋道,得道胜。
孙膑说:“以决胜负安危者道也。
”管理也要谋道。
只要管理观念对头,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获胜,才能兴旺发达。
<兵谋道的重要性,在很多兵书中有论述,讲得最深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孙子》。
《孙子》开篇《计篇》开宗明义就讲了这个问题。
他首先讲了一段兵的重要性,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接着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五事”是“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校之以计”有七个方面,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在这里,道是被孙武“五事”中视为“一曰”的,“七计”中视为首计。
“五事七计”观念是《孙子》提挈全书的纲,“道”就成为书中的“纲中之纲”。
什么是道,从兵书中见到的有关道的阐述,主要地有三种解释:一作政治原则、观念形态讲,如《孙子·计篇》中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二作规律法则讲,如《孙膑兵法·八阵》中说,“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三作方法经验讲,如《吴子·料敌》中说,夫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在上述三种主要用法中,最重要的是用作政治原则、观念形态、思想体系讲。
《孙子》“五事七计”中所说的“道”就属政治原则、观念形态、思想体系范畴的道。
主孰有道,得道胜。
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吴起一次与魏武侯在西河泛舟,船至中流,武侯被壮哉山河所陶醉,得意地说:“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吴起此刻讲了一段很精辟的“在德不在险”的议论。
他以禹灭三苗氏,汤逐夏桀,武王杀商纣为例说明这个道理。
他说:“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
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土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吴起说到这里,用告诫的口吻说:“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企业管理也有谋道问题。
企业管理是涉及企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些方面的管理。
这些方面都有一个用什么政治原则、价值观念、思想准则发军作用的问题,说得具体一点,比如说,用什么“道”对待国家的利益,用什么“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用什么“道”作为凝聚剂,处理好各方面人际关系,使企业形成精神,产生力量,用什么“道”开展竞争等。
日本被称为“经营之神”的土光敏夫就写有《经营管理之道》一书,书中就总结了他的经营取胜观念之道,运用经营规律取胜之道,用经营技巧取胜之道。
得生产经营之道者胜。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原越国政治家范蠡弃政从商,从事经营就很有本事,他“居货”,“耕畜”,搞农牧商结合,持“执著(贮)之理”,使“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成为巨富。
《货殖列传》中记载的另一位大商贾战国初期白圭的一套经营观念也很值得称道,他“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这“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话,很有点如现人从事经营中所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味道。
值得一说的是,白圭的成功是运用了《孙子》等一些经验获得的,他自己就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他乐观时变采取行动时“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
“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这话也是《孙子》的语言,《孙子·势篇》中就有“鸷鸟之疾”的话。
企业精神之道在我们这篇的篇首语中引子《尉缭子·兵令》中的一段话,那就是“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两者,知胜负矣”。
我想讲一个企业之道的问题,那就是培育企业精神。
“以武为值,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这里讲的武与文的关系,人们理解为讲的是军事与政治的关系,或者说是军事与道的关系。
我引伸之,从企业管理角度说,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企业价值观念的关系。
从企业管理考虑问题,“文”即道,企业价值观是最为重要的,属管理的内核因素、支柱因素,为“种”的属性;“武”即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它是从“文”延伸出来的,属管理的表体因素,是“值”的属性。
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主从关系,“种”“值”关系。
企业的活动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直接成果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财富。
讲企业管理自然要讲物质财富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正如兵的管理失去“武”的内容就不成为兵的管理一样。
但是,企业物质财富的生产需要文化财富所孵育,在一定的土壤、气候、湿度下进行,即在一定观念、原则、价值、习惯、传统下进行,这就是“文”的问题,“道”的问题。
<br> 企业价值观现在有专有名词称呼它,那就是企业精神。
国外叫企业文化。
日本土光敏夫说,等同的价值观将职工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理想的企业形象。
土光氏的话可理解为企业文化为何意的一种注解。
<br> 企业文化是本世纪80年代以来,在企业管理领域中,人们在注意科学管理、人际管理、现代管理等管理之道的同时,出现的更被人瞩目的一种管理理论。
“文化”,按《辞海》解释,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按它的拉丁词Cultus溯源,是说它是耕种出来的东西。
此外还有其他种种解释。
归纳这些说法,“文化”大致含有如下意思:是人类在“耕种”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时创造的;是与社会发生交往中形成的;被体现的“人工创造”中,基本核心是价值观念。
把文化与作为商品生产、商品经营的企业挂在一起,企业文化的含义大致是指,支配企业及其职工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时,向自然索取,同社会交往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
企业文化是国外说法。
我国企业有精神文明建设的追求。
把国外说法中一些合理的东西吸收过来,结合我国情况称之为企业精神,自有它的含义所在。
是否可作这样理解,社会主义企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企业的具体体现,反映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工人是企业主人这些带根本性的要求。
它是企业的行动准则和精神动力,它体现着职工的精神风貌,它渗透在企业生产经营宗旨、战略目标及经营方针、职工的职业道德、人事关系等方面。
它既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精神这个东西乍看是虚渺的,其实不然。
正确的精神一旦在人们灵魂中、一个组织中形成,作为理想、信念、价值观,就会产生巨大的有形力量。
以军争作例说,公元1140年,南宋名将岳飞与金兀术在偃城对垒,金人以“铁浮图”担任正面冲锋。
浮图,塔;铁浮图,铁塔。
“铁浮图”三骑为一组,人马披铠甲,形似铁塔,另派1.5万人拐子马为左右两翼,向岳军发起进攻。
“铁浮图”是当时的“重武器”,“铁浮图”与拐子马是很有杀伤力的。
可是岳飞凭借“还我河山”这般浩然正气,壮怀激烈,全军同仇敌忾,形成一种“岳家军”精神态势,硬是把金兀术的“铁浮图”、“拐子马”杀得人仰马翻。
<br> 企业精神,若是合乎科学,合乎实际,它也会具备如此战斗之力。
美国有一本畅销的管理书《追求卓越》,有人在为这本书作序时,分析了美国一些企业何以取得卓越成功后指出:“企业主持人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及维持整个组织的价值共识,这是为什么有的公司成功,有的失败的最重大的分野。
”本世纪60年代初,我国大庆油田会战成功,威震寰宇。
伟力在哪里?显然不是依*先进的机器设备。
那时大庆的生产手段落后得很;也不是依*丰厚的工资报酬,那是我国外有他人欺侮,内有自然灾害侵袭,经济相当困难。
大庆,荒野一片,冰天雪地,职工生活十分艰苦,伟大在精神。
大庆职工有艰苦创业的品德,有自强自立的气概,有报国之心,效国之志,有为甩掉被人讥为“贫油国”帽子的英雄抱负,一句话,*的是被马列主义热力偎依出来的大庆精神。
<br> 企业精神之力会转变成物质之力。
正确的价值观,如润物的细雨那样,还具有对后人、他人起潜移默化、绵延散发的作用。
然而,企业精神不是自发形成的、僵化不变的,它被人们所雕塑,被形势所构筑。
只有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完善之,这样的企业精神才有生命力。
至于企业价值观有悖历史进程,那就会起不好作用,这样的“道”我们是要反对的。
谋道,企业精神雕塑什么?吴起说“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汉代荀悦说:“宣文教以张其德,立武备以秉其成。
”内修文德,从凝聚企业向心力着眼,从一个方面雕塑企业精神之道;外治武备,通过正确确定经营竞争方针,从另一方面雕塑企业精神威力。
如此,企业又内又外地、又文又武地构筑正确之道。
具体地说,构筑以下方面内容:树立自强不息的企业宗旨,培育职工爱国爱厂精神风貌,建树群体精诚团结的人际关系,确立产品拓新、生产拓变、市场拓变、效益拓高的生产经营观念等。
如何雕塑企业精神,其一,要处理好企业自然求索,社会关系求索二者关系,以处理企业人与人关系为基础,以谋求提高企业生产力为出发点雕塑企业精神;其二,处理好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雕塑,人类文明是有社会差异、地域差异的,但是可以彼此吸收,以我为主,搏采众长地包括西方文化雕塑;其三,处理好现实文化、传统文化关系雕塑,雕塑企业精神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传统文化中糟粕部分,必须抛弃,科学部分,力求汲取;其四,从改革、开放、搞活中雕塑,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实践中形成理性认识,然后据此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如此往复,不断完善企业精神。
谋企业精神之道,要据企业自己情况行事,要有中国特色,又要有企业自身特色,例如大连化学公司,它秉承吴运铎在那里工作期间创建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结合现实提出了以“艰苦奋斗,全力奉献,奋发进取”作为自己的企业精神大力提倡,另外,又把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作为企业精神的一个内容建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