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500字)
浅谈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现行大纲在小学习作训练中多处提到了想象力的培养。
大纲在中年级习作总要求中提到:“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
”在高年级习作总要求中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在关于习作教学意见中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可见,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想象力的培养。
1想象力是写作心理能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要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有关的心理学著作指出:“人的任何心理,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过程,不论简单的或复杂的都离不开想象,想象与其他心理活动都密切联系着。
写作也同样离不开想象。
想象力是学生写作心理能力中的重要因素。
它和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同样不可缺。
学生的生活经验无论多么丰富,如果缺乏想象力,他的脑海里总是一些曾经经历过的重现表象,那么他的所反映的生活天空,必然是狭小的。
”2在阅读练笔中培养想象力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离不开阅读教学这个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故事情节、文章结尾、文章体裁等设计看图作文、扩写、改写、续写等读后练笔,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2.1在看图作文中培养想象力。
看图作文中,为了使内容互相连缀,细节描写更好为中心服务,必须通过想象进行扩展补充。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指导观察、想象,写看图作文。
例如,在指导学习《少年闰土》以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文中“看瓜刺猹”这部分内容,重新观察等一段中的插图,边观察边思考,并展开想象:海边瓜地的夜景;闰土的家庭出身和银项圈的由来;猹的外形特点和咬瓜的情景,刺猹的经过(包括:怎样发现,怎样靠近,怎样刺,猹是怎样从胯下逃走,刺猹时的心理活动等)将这些新获得表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以《月下刺猹》为题写一篇看图作文。
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创新想象力是指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并能提出新颖的、有创意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创新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而习作教学作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就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进行探讨。
创新想象力的培养需要提供充分的创作空间。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可以自己选择写作的题材、风格和情节。
学生可以写自己的所思所感,也可以通过想象创作各种各样的习作。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新想象。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避免模仿别人的作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创意,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创作中展现出更大的想象力。
习作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
创新想象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丰富的想象库,而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正是构建这个想象库的关键。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比如自然景观、人物特征、社会现象等等,让他们积累更多的素材。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启发性的题目和材料,促使他们进行联想和想象,帮助他们拓展思维的边界,增强创新想象的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想象力。
可以组织一些创意写作比赛或者创意写作活动,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也可以邀请一些作家或者艺术家来给学生讲解创作经验,或者跟学生分享一些创意思维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新想象力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创新想象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在评阅学生的习作时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想象,尊重学生的创作风格和创意,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创新想象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评阅策略,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审视和反思,帮助他们提高习作质量,拓展创新想象。
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习作是一种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创新想象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提出创意时运用想象力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教师应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创新想象的发展需要一个开放、有足够自由发挥空间的环境。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启发性的讨论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通过课堂上的积极互动和思维碰撞,使学生能够放开思维,敢于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节思维。
观察力和细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想象能力的基础。
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观察练习活动,如观察画面、物件、人物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引导他们发现和描述其中的细节。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细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他们的创新想象能力打下了基础。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的题目和写作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题目或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和想象。
可以给学生一个开放式的题目,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展示创新思维。
或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矛盾的情境,让他们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创造性的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创作故事、诗歌、文章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写作,让他们通过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共同完成一篇作品。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论述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论述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接触到的文字和知识都将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基础。
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论述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来探讨这一问题。
小学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想象力的基础,只有有了充分的观察,学生才能够创造出丰富的想象世界。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生活的点滴,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有更多的素材可供想象。
小学作文教学也应该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引导和激发。
在写作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跳出常规思维,勇敢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富有想象空间的作文题目,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让他们尝试在作文中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小学作文教学也可以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阅读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和形象,还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观点。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有创意的作品,让他们受益良多。
小学作文教学还可以通过音乐和绘画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和绘画都是丰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它们可以通过感觉刺激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作文中有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听音乐、多观赏绘画作品,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作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够让他们在写作中更加出色。
通过以上的方法,相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更好的成长。
论述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论述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小学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想象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下面就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选择1. 多样化的话题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想象空间的话题给学生写作,比如科幻故事、未来生活、奇幻世界等。
这些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构建更加丰富的思维世界。
2. 经典文学作品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可以引导学生接触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比如《小王子》、《哈利·波特》等,这些作品中有很多奇幻的场景和人物,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写作训练。
3. 多媒体资源在当今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比如播放一些与想象力相关的动画片、短片、音乐等,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获取灵感,并将其转化为文字表达。
二、教学方法1. 启发式提问在进行写作指导时,可以通过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和构建故事情节。
比如问学生“如果你有一架飞行的汽车,你会做些什么?”、“如果你有一双可以穿越时空的鞋子,你会去哪里?”等等。
2. 创意写作活动可以组织一些创意写作活动,比如编故事比赛、填空故事创作、角色扮演写作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想象创作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想象能力。
3. 观察与体验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过程中,可以引导他们多观察、多体验周围的环境和事物,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素材和灵感,促进写作的丰富和有趣。
三、评价方式1. 鼓励性评价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应该注重鼓励性评价。
不仅要着重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精彩之处,还要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激发他们进一步的写作动力。
2. 开放性评价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保持开放的态度,鼓励学生尝试各种类型和风格的写作,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浅谈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社会发展与进步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想象力培养,想象力决定思维创新。
因此,想象力培养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作文教学如果没有想象力,学生写作水平就会受到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得不到落实。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进行想象兴趣是学习写作最好的老师。
作文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情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习作的一种强大动力。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了写作兴趣学生才会有想象的欲望。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首先要把好“命题关”。
即教师的作文命题要具有开放性,既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作文水平,又要结合教材的命题进行适当“优质整合”,不要把题目“框”得太“死”。
例如,教师可以把原命题为《未来的学校》的想象作文改成“发挥想象,写写未来的世界,可以写未来的学校、未来的房子,未来的衣服等”相对开放的命题,这样,学生可以选择的内容范围广了,可以想象的空间也拓宽了。
学生容易找到合适的材料,显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自然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写作热情也高涨了。
一旦学生对作文的题目起了兴趣,就能打开思路,写下一篇篇富有想象力、创新性的文章。
二、丰富生活经历,深入情感体验,扩大想象空间知识来源于生活,作文来源于生活,想象来源于生活。
学生的生活经历越丰富,想象的源头就越多。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丰富生活经历,注意感悟生活点滴,获得感性经验。
可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多出游,接触社会,见见世面。
教师在学生出游前要提出一定的要求,可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看到的景色、物品,想象一下形成这种景色的原因,以及多听多问与景物有关的内容,还可以要求学生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把自己听到的、感受到的以及自己的想法等记下来。
探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

探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想象能力,是指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想象出新的事物、新的场景、新的情节,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文。
想象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的想象。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故事、放映视频、展示图片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老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故事中的情境之中,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场景和情节。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故事,也能够更好地运用想象力进行作文创作。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生活中的情景来激发想象力。
让学生观察一朵花的花瓣,想象一下花瓣的样子、触感和气味,然后写一篇描写花瓣的作文。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想象力,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要让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都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
《小王子》、《哈利波特》、《绿野仙踪》等都是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它们中的奇幻情节、虚构的人物和场景,都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想象力,从而对自己的作文创作有所启发。
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图创文”活动,老师给学生展示一幅描绘丰富场景的图片,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来进行作文创作。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进行丰富的想象描写,从而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连环画故事创作”活动,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连环画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来进行故事创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来进行想象,从而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想象力是人类思维和创造力的源泉,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课题。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好途径之一。
当学生读到精彩的文章、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时,他们的想象力就会得到激发,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丰富的想象世界。
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科幻小说等,这些作品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可以通过一些富有想象力的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可以让学生听一段优美的音乐,然后请他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进行联想,写一篇与音乐相关的作文;或者给学生一张充满想象空间的图片,让他们根据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的故事。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观察力是想象力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学生才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
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比如风景、人物、动物等,让他们通过观察去感知事物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如何进行逻辑思维和想象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想象力。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
写作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构思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写一些富有想象力的作文,比如叙事作文、描写作文、想象作文等,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中国将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挑战,必须造就一代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语文教育更是责无旁贷的担当起这一重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理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想象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形式。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意义,是作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作文教学与想象力的关系什么是想象?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
这种把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
所以说,创造性是想象的突出特点。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活动。
作文是思想内容和书面表达形式的统一体,是道德、智力、技能诸方面的综合锻炼和综合反映,是富于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
”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可见,想象力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中起决定性作用。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
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想象的兴趣浓厚。
如用“二十年后的我”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有的同学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天文学家,乘做宇宙飞船,解开宇宙之迷;有的同学想象自己成为著名的医生,攻克癌症等其它疑难病症,为人类作贡献等等。
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
如见到了“水”你会联想到什么?有的同学说:“水,汹涌奔泻,如箭(飞驰),如马(奔腾),如虎(下山),威力无比,势不可挡。
”有的同学说:“水如一面明镜,清澈见底,如我们的心灵,洁净无瑕。
”运用再造想象去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作文的立意新颖靠想象力去创造。
例如给一个“×××”命题材料,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力进行立意。
经过讨论思考,出现了以下命题:“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我们需要经受磨炼”、“乘风破浪去远航”、“坎坷又何妨”、“坎坷也美丽”。
总之,想象力贯穿了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
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
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然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二、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写作能力涉及语言和思维两个方面。
在语言学习方面,最基本的是语言的积累;在思维方面,最基本的是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二者密不可分。
教学大纲把语言材料的收集和积累,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作为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
作文教学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
学生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到产生感情,产生思想,直至构思文章,写成文章,是一个完整的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取材、构思,都要突出一个“新”字。
而想象力正是这个“新”字的具体体现。
没有想象力,学生的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
1、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
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
“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对文学、艺术的感悟,也包括对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悟。
感悟既是情感的体验,也是理性的思考。
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
因此,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
感悟自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灵性。
小至花鸟虫鱼,大至山川河流,非大自然不能陶其情,非大自然不能冶其性。
回归自然,感受自然,就是回归人的天性。
古人周敦颐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种形象中,悟出人之“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伟人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通过对鸡鸣的感悟,说明了黑暗必将过去,黎明一定到来的社会发展规律。
朱自清的《春》确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他通过对春天花、草、风、雨的观察描写,提炼出对人青春的“新”、“美”、“力”的高度赞美的新的主题。
教师的激发引导,可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
有一位同学在家偶然发现了“蚂蚁搬蜻蜓”这一现象,他感到十分奇怪,一只蜻蜓的体积比一只蚂蚁的体积何止大上千倍,但极少数的蚂蚁就可以抬走一只死蜻蜓。
通过观察、思考,他悟出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的哲理。
有一次,我出了一道“由菟丝子所想到的”作文思考题,让同学们到种豆的田地里细致地观察并向老农们请教,了解菟丝子的性能。
后来我们仅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菟丝子本身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它把根扎在豆子身上,靠吸取豆子的营养来养活自己而导致豆子的死亡。
大部分同学最恨它,说它是寄生虫,剥削者,务必要斩尽杀绝。
有一位同学却不以为然,认为可留不可杀,理由是:菟丝子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可以明目,滋肝,补肾,止泻。
通过观察、思考这些感性材料,通过联想想象,一篇篇立意较新的文章脱颖而出,。
从这个教学实践来看,我们领悟到,感悟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发展,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创造力。
感悟的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感悟自然,并且要培养学生去感悟社会,这是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的重要途径。
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要培养学生去感悟人生,让他们去认识别人,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也可以获得对生活的理性认识。
创造性读写结合由阅读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激发创造思维,主要的形式有续写、扩写、改写、读后感、文章评论等。
如授完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后,布臵以《孔乙己之死》的续写训练。
有的同学以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到笑声中死亡这样的结局,揭示了人们愚昧麻木的病态社会;有的同学写孔乙己在冰天雪地的除夕之夜死在丁举人家的大门口,用对比的方式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再如把白居易的诗歌《卖炭翁》改写成一篇故事,要求通过合理的想象,把卖炭翁伐木烧炭的自然环境和其“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矛盾心理以及“黄衣使者白衫儿”的那种仗势欺人的狂傲神态写出来,这些做法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外阅读并非遇文便读,要将作文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把阅读材料作为写作的对象,如涉及日常生活方面的、涉及文化生活方面的、涉及国内外中重大新闻方面的报刊时文。
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包括文学,哲学,历史,科学著作等。
这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修养是大有益处的。
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质提高了,就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象力也会随之提高。
3、利用原形启发,培养想象力所谓“原形”就是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人的创造发明,创立新事物的形象,常常受类似事物或模型的启发。
鲁班从茅草割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
如何提供“拟想”的原形是想象力训练的关键。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或学习中熟知的事物中选择具有启发价值的原形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4、创设情景,引发想象力创设情景是引发联想和想象的重要手段。
情景的创设对表象的浮现起着重要作用。
情景的创设要注意暗示表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由此及彼地建立起表象之间的联系。
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树上有十只鸟,打死了一只,还有几只?根据这一情景,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立意新颖即可得满分。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智力题,我要求同学们除掉枪响打死一只,其他的鸟全惊飞了这一答案进行想象。
同学们兴趣盎然,各自打开想象的闸门,通过几分钟的思考,便展开讨论,其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收获匪浅,总结如下:a、树上还有九只鸟。
理由是:树上十只鸟中有两只老鸟(一公一母),八只小鸟。
公鸟被打死,母鸟用翅膀在窝里保护着八只小鸟。
立意:体现出伟大的母爱。
b、树上还有八只鸟。
理由:树上十只鸟中母鸟被打死,公鸟逃之夭夭,只剩下八只小鸟。
立意:批判贪生怕死之徒。
c、树上还有七只鸟。
理由:树上十只鸟中一只小鸟被打死,两只老鸟惊飞,还剩下七只鸟抬头怒视。
立意:团结一致,奋力抗争。
另外,我利用图片创设情景,展开学生的想象。
在一个医院的产房里,一个产妇刚生下孩子,躺在床上,旁边一个军人手提行李包,站在床前。
这张图片是在中越反击战期间拍照的。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立意,较好的有以下两类:题目为《迟到的父亲》。
根据是:这个军人参加了中越反击战,等到凯旋归来时才回家探亲,体现出当代军人“为国为民”的崇高品质。
总之,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首推联想和想象。
所以,作文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想象力培养的这根主线,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打开思维的闸门,迸出思想的火花,创作高质量的作品。
【教研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单位:观音寺镇第二中学作者:张志昂时间: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