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习作《变形记》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习作《变形记》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变形记》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文本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人文素养。

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象征、拟人等手法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作品地位等。

2. 作品情节梳理:主要人物、事件发展、高潮迭起等。

3. 作品主题探讨:人与自然、人性的扭曲、社会批判等。

4. 写作技巧分析:象征、拟人、荒诞等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情节、主题及写作技巧。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模仿作品的写作风格。

4. 反思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变形记》的作者及作品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概括作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

3. 主题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剖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写作技巧分析:讲解并示范象征、拟人等手法的运用。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写作,模仿作品的写作风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写作等环节的积极性。

2. 文本解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解读作品方面的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写作水平,给予针对性指导。

4. 反思态度:关注学生在反思环节的认真程度,鼓励深度思考。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挖掘其内涵。

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写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推荐其他涉及人与自然、社会批判的文学作品,如《百年孤独》、《悲惨世界》等,让学生进一步拓宽阅读视野。

2. 影视作品欣赏:推荐学生观看根据《变形记》改编的影视作品,比较文字与影像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习作:变形记》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习作:变形记》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师生共读,读后交流:
学生是如何写自己变成种子的呢?这篇文章哪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
交流、讨论。
预设:
(1)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我”的身份。
(2)第2自然段情节曲折,为下文的坚强成长埋下伏笔。
(3)“我要活下去”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强调了“我”的信念。
(4)第5自然段描写生存环境的恶劣,衬托出“我”的坚毅。
3.小组按要求评改习作。如果你们小组有什么拿不准的地方,老师可以帮帮你们。刚才每个小组都拿到了这张“今日之星”的奖项单。其中,“希望星”奖给本组习作最好的同学,“冲刺星”奖给本组习作进步最大的同学,“神笔星”奖给书写最棒的同学,聪明星奖给讲评时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4.四人小组互评互议,教师巡视,并参加一个四人小组的评改。
二、小组合作,评议修改
习作原文:变 形 记
1.小组内自由读习作原文,然后给出意见。
(1)我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
(2)这篇习作最吸引我的段落是:________。
全班交流修改建议,共同修改习作。
2.出示修改后的习作,学生对比阅读体会。
三、欣赏名家作品
女巫(节选)
教师朗读,学生欣赏。
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
罗尔德·达尔的著名童话作品《女巫》讲述了一个被女巫变成老鼠的孩子利用女巫的毒药来消灭女巫的故事。本文截取了其《变形》《布鲁诺》章节中的段落,讲述了主人公因为偷听到女巫的谈话而被喂药变成老鼠,踏上了用老鼠的身躯和女巫斗智斗勇的旅程,语言充满想象力和趣味性,将主人公变为老鼠后身体的种种变化描写得细致又精彩。
2.例文二: 我是一朵花
指明学生读,读后交流 :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好在哪里?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精选合集)第一篇: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习作:变形记教学目标:1.分析题目“变形记”的意思,明白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想象。

2.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在想象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流露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2难点: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将变形的经历,美妙想法、美好心愿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准备《我想……》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

1.请读一读下面的一首诗。

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2.读完这首诗后,你想变成什么呢?快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吧!3.出示作文题目。

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地球自述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飘在天上的日子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

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你准备变成什么呢?为什么?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

(1)怎样变形,才会吸引人呢?不能只是简单的变形,比如“我”经过化妆,变成了一个丑陋的老太婆,这只是简单的化妆,根本不是变形。

变形一定要与想象中的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变形后的故事才会吸引人,才会生动有趣。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变形记》章节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变形记》这部小说的作者介绍、作品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分析、主题探讨等详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形记》的作者弗兰茨·卡夫卡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揭示的人性、家庭、社会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分析、象征手法的解读、小说主题的探讨。

2. 教学重点: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卡夫卡的画像,引导学生谈论对卡夫卡的认知,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回答问题(问题涉及人物、情节等)。

3. 精读课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心理刻画,解读象征手法,探讨小说主题。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小说中的难点问题,如人物心理分析、象征意义等。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某个问题,如家庭关系、人性探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变形记》2. 作者:弗兰茨·卡夫卡3. 主题:人性、家庭、社会4. 人物:格里高尔、母亲、妹妹、父亲等5. 艺术特色:象征、心理刻画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变形记》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人性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深入了解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变形记》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选自弗朗茨·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集。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研读小说《变形记》的第一、二节,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过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探讨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变形记》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掌握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理解主人公变形的深层含义。

2. 教学重点: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变形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形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a. 学生分享对变形的初步理解。

b.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弗朗茨·卡夫卡及其作品。

2. 课堂阅读:学生阅读课文《变形记》的第一、二节。

a. 学生自主阅读,标注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子。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a.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变形过程。

b.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随堂练习: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a. 教师给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b.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变形记》2. 板书内容:a. 作者:弗朗茨·卡夫卡b. 情节:主人公变形过程c. 象征、暗示手法d. 社会现实反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

b. 举例说明小说中的象征、暗示手法。

2. 答案:a. 答案要点:主人公的变形源于社会压力、家庭责任等多重原因。

部编六上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六上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六上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变形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篇想象作文,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以变形记为话题,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另一种东西,从它的视角来写自己可能的经历,生活。

习作内容与本单元的阅读有机衔接,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四篇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运用,创编故事。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

2.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

2.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教学难点】能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想象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小猪变形记》吧?在《小猪变形记》中,小猪变成了斑马、大象、小鸟……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你想变成什么呢?变身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把自己的“奇特经历”写下来,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的习作《变形记》,在想象的王国,抒写自己精彩的故事吧!(板书:变形记)二、交流反馈,确定思路1.学生自读本次习作要求。

2.教师引导:同学们《花之歌》是花的自述,如果我们也能像《花之歌》的作者一样,去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你想把自己变成什么呢?为什么?3.教师指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东西,也可以想象成小的东西。

预设:可以是动物类、植物类、交通类、建筑类等等。

三、习作指导1.教师指导:大家可变形的东西可真多,那么变形之后会是怎样的情形呢?(1)从生活角度换位思考:“变形”之后会发生什么?如变成蚂蚁后,还可能会遇见谁?发生什么?(2)结合课文中的阅读材料,明确“变形”后的变化:①“变形”后新身份的特点。

如,路灯不能移动。

②“变形”后可以拥有很多生活中向往但难以实现的经历。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变形记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变形记教案含反思

习作变形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变形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学生能够熟悉并运用变形记进行写作训练;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4.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变形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变形记进行写作训练;3. 疑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如何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变形记的兴趣和想象力;2. 讲解:介绍变形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通过范文解析让学生了解变形记的运用;3. 仿写:学生根据所学的变形记技巧进行仿写练习,教师进行指导;4. 创作:学生自主选题,运用变形记进行创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5. 分享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分享和互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与演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变形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仿写与创作:通过仿写和自主创作,让学生掌握变形记的运用;3. 互动与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仿写练习,教师进行实时指导;2. 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进行变形记的创作,锻炼写作能力;3. 评价方式:学生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优秀作品可以进行展示和分享。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用于展示变形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教学效率;2. 范例:提供变形记的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变形记的运用;3. 词典:提供词典等工具书,方便学生查阅生字生词。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变形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还能够熟练运用变形记进行写作训练。

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八、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变形记的兴趣和想象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习作《变形记》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习作《变形记》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变形记》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析主人公的变形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反映。

(3)掌握象征、荒诞等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作品对人性的探讨,提升人文素养。

(2)认识现实社会中的困境与希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增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普通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昆虫的故事。

作品通过荒诞的情节,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困境和人性的异化。

2. 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的变形及其社会意义。

3.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刻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变形记》电影片段,引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卡夫卡及其作品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基本情节。

(2)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和社会背景。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象征、荒诞等角度分析作品。

(2)探讨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5. 写作练习:(1)以“如果我变形”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合作意识及思维品质。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习作完成情况,评价写作能力。

3. 综合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解读了《变形记》的主题和手法。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公正、合理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变形记
教学目标:
1.分析题目“变形记”的意思,明白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想象。

2.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 在想象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流露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2难点: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将变形的经历,美妙想法、美好心愿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准备《我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

1.请读一读下面的一首诗。

我想……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2.读完这首诗后,你想变成什么呢?快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3.出示作文题目。

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地球自述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
飘在天上的日子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
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

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你准备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

(1)怎样变形,才会吸引人呢?
不能只是简单的变形,比如“我”经过化妆,变成了一个丑陋的老太婆,这只是简单的化妆,根本不是变形。

变形一定要与想象中的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变形后的故事才会吸引人,才会生动有趣。

(2)变形后,人物的特点能够变化吗?
变形后,你再也不是你,所以人物的特点要变化。

你可以赋予人物各种各样的本领,只要新奇,只要有趣,就可以。

不过,人物形象固有的特点不能变,比如孙悟空机智勇敢,这个特点千万不能改变,一改就完全不想这个人物了。

4.如何在作文中发挥想象,把作文写具体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老师相机点拨。

(1)习作时,我们应该如何发挥想象呢?
发挥想象,是此次作文的重点,也是作文的亮点。

这里给孩子们推荐三点妙招:一是人物包装上发挥想象,可以赋予人物一个非凡的本领。

二是故事情节上发挥想象,故事千万不要平铺直叙,而是要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三是人物言行描写上发挥想象。

比如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会让作文幽默风趣,更富感染力。

(2)经过是事情的重点部分,怎样写详细呢?
一是细致描写人物的言行。

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能够反映出人物的特点与性格特征,所以要具体地,细致地描写,越传神越好。

这里总结的方法是“细致描写写详细”。

二是情节不要平平淡淡,而是要一波三折。

怎样才能写得一波三折呢?还是从宫廷剧说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便是宫廷剧的特色。

因此,在“详写经过”时,要设置一个又一个“波折”,或者一个又一个“悬念”。

只有这样,情节才会有趣、详细。

这种方法总结为“一波三折写详细”。

三、学生编写故事。

1.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故事。

2.老师适时点拨。

3.修改作文。

四、老师点评作文。

五、学生再次修改作文。

板书设计
变形记
教学反思:
1. 指导学生审题,围绕题目来构思,注意设计的情及要有趣,这是作文有内容写的关键。

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快乐表达。

2.发挥想象,才能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为了让学生把重点写具体,教师指导要细,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指导,这样才能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作文。

精彩范文:
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
夜静悄悄的,大路旁显得异常安静。

我变成了一瓶纯净水,在地上跳来跳去。

突然,我听到了“哎哟,哎哟”的呻吟声。

是什么在哭呢?
我好奇地蹦了过去,仔细一打量,原来是一棵大树。

我很同情地问:“大树啊,你哪里难受?”
大树皱了皱眉头,叹了口气说:“哎!我浑身难受,感觉到身上一点儿力气也没有……特别是我的肚子很不舒服……”
“肚子不舒服,莫非你吃了什么?”我很着急地追问。

大树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说:“也许是!瞧,我旁边的小河黑不溜秋的,臭味更是不堪入鼻呀……”
开始我有些不相信,当我蹦跳到河边时,才一睹小河的真正面貌:河面上堆满了垃圾物,不时还飘来阵阵难闻的死动物的气味……
“哎哟,我的头很晕!”大树又禁不住地叫喊起来。

我很关切地摸了摸大树,顿觉树皮失去了原来的光滑,有的竟然一大块一大块地剥落。

大树又长长地叹了口气说:“这里的空气也收到了极大的污染,那是因为在小河旁边有一座化工厂,将有毒的气体不断排放到空中。

我是离它最近的,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是最多的,怎能不头晕呢?”“唉!这可恶的人类怎能这样做呢?”我叹了口气,接着说,“对,你的问题我可以帮助你!”说完,我将纯净水倒进了大树的根部,大树津津有味地吮吸着,夸赞道:“这真是好水,有史以来喝到的最好的水!”
我笑了笑说:“其实,这水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保护叶片,让叶子抵抗有毒气体的侵入!”“哦!还有这作用,如果真的那样,我就可以延长寿命了!”大树笑眯眯地说道。

“你一定可以延长寿命的!自从我的出现,很多科学家和环保学者都投身于保护环境的伟大事业中,我相信这一定会成功的!”那一刻,我无比激动!
从这以后,我蹦到哪里,哪里的环境都变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