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类癌45例内镜诊治分析_廖山婴
大肠息肉452例内镜诊治结果分析

中华 消化 内 镜 杂 志 2 0 0 2年 6月 第 l 第 3期 C i JDi E d s,ue2 0 , o 1 0 9卷 hn g nocJ n 0 2 V l… N . 9
・
l3・ 8
3 8例 早期 胃癌 的 胃镜诊 断与临床分析
2 .内镜 检查 :8例早期 胃癌 的部位分布: 3 胃窦部 1 7例 ,
占 4.4 ; 4 7 % 胃角 1 0例 , 2 . 2 ; 占 6 3 % 胃体 部 7例 , 8 4 % ; 1. 2
胃体贲 门部 4例 ,1. 3 0 5 %。单癌灶 3 7例,多癌灶 1 例 ( 2
个 )共检 出癌灶 3 , 9个 。 癌 灶 直 径 : . 3 5 m 其 中 ≤0 5 0 5— . c , .
c ,. m 2个 0 6—10c 个 , . — . m 1 . m 8 1 1 2 0c 7个 ,. — . m 2 1 3 0c
1 , . m 2个 。 下病 变 分 型 : 0个 ≥3 1c 镜 I型 5例 , 1. 6 ; 占 3 1% Ⅱ 型 2例 , 5 2 % ;H + Ⅱ a 占 .6 a c5例 ,占 1 . 6 ;Ⅱ 3 1% c型 1 6
期出现 , 本组 9例。 期 胃癌患者常无 明显体征 , 早 上腹 深压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伴 轻 度 肌 抵 抗 感 , 是 唯 一 值 得 注意 的 体 征 。 常 由于 早 期 胃癌 缺 乏 典 型 的 临 床 表 现 , 易 被 人 重 视 , 不 加 之 患 者 缺 乏 早 期 就 诊 意 识 , 致 大 部 分 患 者 一 经 发 现 已是 晚 导 期 。 有早 期 就 诊 , 期 诊 断 , 期 治 疗 才 能 提 高 胃癌 的 治 愈 只 早 早 率和生存率 。 现 在 内镜 检 查 已普 及 , 之 色 素 内镜 与 镜 下 多 点 活 检 法 加 的 联 合 应 用 ,已大 大 提 高 了早 期 胃癌 的 检 出率 , 后 5年 生 术 存 率 本 组 达 9 . 。胃镜 检 查 时 应 贴 近 粘 膜 仔 细 观 察 微 小 2 1% 1 病变 , 色 泽的改变、 颗粒 状隆起 、 糙 、 糜烂 、 凹陷 、 如 小 粗 小 小 边 缘 不 整 齐 的 小 溃 疡 等 改 变 。 对 可 疑 早 期 胃癌 , 色 素 法 和 用 多 点 活 检 法 联 合 检 查 。第 一 处 活 检 十 分 关 键 , 粘 膜 粗 糙 和 在 触 之 易 出血 的 部 位 取 活 检 阳性 率 较 高 。 组 3例 镜 下 见 局 部 本 粘 膜 粗 糙 , 颗粒 样 隆 起 , 之 易 出 血 , 活 检 病 理 报 告 为 小 触 2例 腺癌, 手术 标 本 病 理 为 原 位 癌 ; 例 活 检 病 理 为 印 戒 细 胞 癌 , 1 手 术 病 理 结 果 为 粘 膜 下 癌 。如 为 凹 陷 性 病 变 , 须 从 病 变 边 必 缘 内 侧 缘 钳 取 。 早 期 胃癌 中 多 发 癌 及 多 中心 癌 灶 的 检 出率 , 据 国 外 文 献 报 道 为 8 1 一9 6 , 组 1 有 2个 癌 灶 , .% .% 本 例 癌 灶 问 有 正 常 粘 膜 问隔 . 因此 在 镜 检 中 发 现 一 个 癌 灶 后 仍 要 仔 细 观 察 其 他 部 位 , 免 遗 漏 多 发 癌 灶 。 本 组 病 例 诊 断 前 多 有 以 慢 性 胃炎 、 胃溃 疡 、 胃息 肉 等 病 史 , 明 早 期 胃癌 前 来 就 诊 者 表 多 因 伴 随 疾 病 而 就 诊 ,早 期 胃癌 是 被 意 外 发 现 的 。本 组 以
直肠类癌内镜诊断及治疗38例临床分析

直肠类癌内镜诊断及治疗3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直肠类癌治疗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内镜下诊断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病理特征、切除率以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38例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20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12例。
病理学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病变切除彻底,基底、边缘处无肿瘤累计,切除率100.0%(20/20),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病理学分析,10例切除完整,切除率83.3%(10/12)。
主要并发症为出血。
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预后良好,未出现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结论直肠类癌临床治疗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切除成功率较高,且术后并发症出现可能性小,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直肠类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疗效作为源于脱羧细胞系统、直肠黏膜内胺前体的肿瘤,直肠类癌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临床治疗中,对于直径20%。
另外,术后进行肠镜随访,随访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4年,随访内容以病变残留、复发等情况为主。
2 结果2. 1 病理检查情况本组患者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证实为典型的直肠类癌,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状、缎带状、小梁状或腺管样。
肿瘤细胞形态均匀一致,细胞质中等量或丰富,核圆形或卵圆形,大小形态规则,染色质呈略粗的颗粒状,核仁一般不明显。
在瘤细胞巢周围有丰富的小血管和不等量的纤维间质围绕。
本组病例中,病理学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病变切除彻底,未见淋巴管、血管内瘤栓形成,且基底、边缘处无肿瘤累计,切除率100.0%(20/20);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病理学分析,10例切除完整,切除率83.3%(10/12),另有2例病理可见切缘或基底有癌组织(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为类癌,切缘和基底均未见癌组织),追加外科手术。
结直肠息肉癌变的内镜下表现、治疗及癌变因素分析

结直肠息肉癌变的内镜下表现、治疗及癌变因素分析赖晓嵘;沙卫红;林焕建;符永杰;豆文宪【摘要】Objective Endoscopic features, canceration factors and treatment methods for malignant col-orectal polyps were investigated. Methods The documents of 77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colorectal polyps detected by video colonoscopy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features of malignant colorectal polyps including the location, size, morphology and histopathology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Most polyps were located in the left-sided colon. Malignant colorectal polyps and coexisting carcinoma were adenomatous polyps in 95%(73 of 77) of patients. There was a higher canceration rate for these patients more than 60 years old, and /or with sigmoid polyps(P < 0.05). Polypectomies were successfully operated in 38 out of 44 cases of malignant colorectal polyps.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more than 60 years old, and/ or with sigmoid polyps should be treated and followed up actively. Small malignant colorectal polyps belonging to early stages could be effectively resected colonoscopilly.%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的内镜下表现,分析癌变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电子结肠镜检查或治疗的77例结直肠癌变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及其内镜下治疗策略.结果 77例癌变结直肠息肉中,9例伴发结肠癌,60例有临床症状,症状发生率为77.9%(60/77).息肉癌变主要分布在乙状结肠,多发生于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行电子结肠镜电切法切除44例,其中完全切除38例.结论年龄>60岁患者和乙状结肠息肉癌变发生率明显增高,选择性对属于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的癌变息肉行电子结肠镜下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2(017)003【总页数】3页(P127-129)【关键词】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肿瘤;内镜下切除【作者】赖晓嵘;沙卫红;林焕建;符永杰;豆文宪【作者单位】510120 广东省人民医院;510120 广东省人民医院;510120 广东省人民医院;510120 广东省人民医院;510120 广东省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结直肠息肉泛指自结直肠黏膜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大肠癌的癌前状态。
JNET大肠ME-NBI最新分类

增生性息肉
腺瘤~低异型度癌(主要Tis)
JNET分类的标度(Type 2A~Type 2B)
腺瘤~低异型度癌(主要Tis)
高异型度癌(Tis/T1a) 也有包含T1b的
JNET分类的标度(Type 2B~Typ有包含T1b的
高异型度癌(T1b-)
若有新的见解与知识,就去完善它
• 稀疏的血管野区域 • 增粗的血管中断
稀疏血管野区域
Surface pattern
• 无构造区域
预判的组 织形态
高异型度癌 (T1b-)
Surface:不规整 ・不明了
Surface: 无构造区域
稀疏血管野区域
稀疏血管野区域
Surface:无构造区域
Surface:无构造区域
JNET分类的标度(Type 1~Type 2A)
Surface: 规整
可见Villous tumor形态
Surface: 规整
在凹陷型中可见形态
JNET分类(大肠放大NBI分类)
NBI
Vessel pattern
Type 2B
• 粗细不均 • 分布不均匀
口径不同
口径不同 分布不均匀
Surface pattern
• 不规整或不明了
预判的组 织形态
高异型度癌 (Tis/T1a)*3
*3.也有包含T1b的。
口径不同 分布不均匀
Surface:不规整
口径不同 分布不均匀
Surface:不规整・ 不明了
Surface:不规整
Surface:不规 整・不明了
JNET分类(大肠放大NBI分类)
NBI
Vessel pattern
Type 3
直肠类癌临床诊断治疗(附40例报告)

直肠类癌临床诊断治疗(附40例报告)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分析了40例直肠类癌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手术方式。
结果:40例病人中37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3%,5年生存率90%。
结论:直肠类癌症状不典型,诊断不易。
手术应结合病变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转移决定术式。
对于有肝转移者应力争同时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
其他类型的治疗(如化疗)可能会对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有一定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approach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arcinoid tumor in recturm.Methods: Diagnosis,treatment and operation methods of 40 cases were analysed.Results:Of these cases,37 cases were followed up 93% and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90%.Conclusion:Survival opration should be individualized,taking the size,invasion and metastases of tumor into consideration.If accompanied with hepatic metastases, the primary tumor and hepatic metastases tumors should be resected simultaneously with efforts.Other kinds of treatment such as chemotherapy may help the patients with carcinoid tumor of rectum to prolong the survival period.[Key words]Carcinoid tumor of rectum;Diagnosis;Treatment直肠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较小,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经常是被偶然发现的,易误诊。
19例胃肠道类癌的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19例胃肠道类癌的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类癌是少见的特殊类型肿瘤,起源于胚胎时期的神经嵴,归属于神经分泌肿瘤范畴。
消化道是类癌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
为提高对消化道类癌的认识及正确选择治疗措施,本研究对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9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消化道类癌患者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男女比例为1.37∶1;年龄27~69岁,平均(45.9±18.3)岁;胃类癌9例,十二指肠类癌2例,结直肠类癌8例。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上腹胀痛不适、贫血、恶心、呕吐9例,结肠类癌中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3例,便血1例,无明显症状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发现类癌者5例,有类癌综合征(发作性面色潮红、心悸、腹泻)表现1例。
1.2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9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结果、病理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
2 结果2.1 内镜下特点19例患者均行内镜检查,5例行2次以上内镜检查。
4例胃镜下表现为大小不等多发息肉,直径0.4~1.0 cm,表面黏膜充血水肿及糜烂(图1),4例胃镜下表现为单发息肉,3例直肠类癌内镜下首诊被误诊为息肉;病变部位:胃底3例,胃体4例,胃窦2例,十二指肠球部及乳头附近各1例,直肠5例,结肠2例,阑尾类癌侵及阑尾开口1例,其中胃溃疡浸润型1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单发大溃疡,直径为2 cm以上,底部覆污秽苔,周边呈堤坝样隆起,与溃疡浸润型胃癌不易鉴别。
2.2 病理结果19例病理均诊断为类癌,活检质地多硬或脆,显微镜下表现为成团较小的细胞聚积,体积较小,大小一致,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柱状(图2)。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抗人突触素多克隆抗體Syn(+),抗人嗜铬素A多克隆抗体Chr (+),CD56(+)。
2.3 治疗及随访8例肿瘤直径2 cm时其转移趋势明显增加,应行根治性切除术,伴淋巴结转移者应行彻底区域淋巴结清扫。
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

2 38 ・
M o e Pr c i a e i i e d m a t l c M d c n ,M a c 0 9,Vo . ,No 3 r h2 0 121 .
直肠 的 内镜诊断及 临床病理分析 类癌
胡祥 鹏 ,吴 明 , 启槐 , 静 , 朱 赵 马升 高 , 俊 丈 杨 【 要 】 目的 探 讨 肠 类 癌 的 内镜 诊 断 及 临床 病 理 特 点 。 方 法 摘 料。 结果 吲顾 性 分 析 I 例 值 肠类 癌 患 者 的 临床 资 1
选 国 内相关报 道提示直 肠类癌 患者就诊 国 内报 道认 为 , 择 内镜 下 局 部切 除术 、
榆 触 及肿 块 , 叶 l 其 I 例有 指 套 染 血 , 例 的主 要症状 中以便 血 、 3 大便次数 增多 、 下腹 经肛 门或 经腹 肿 块局 部 切 除术 后可 以治 九 肠 指 检未 触 及 显肿 块 。 有 病 例 均 痛较 为常见“。 所 。 本组 中患者便血 4 , 例 下腹 愈 ; 于 直 径 l2c 的直 肠类 癌 , 对 ~ m 浸 尢 类 痛 综合 征 表 现 。 l 内镜 诊 断 I 2
7 肖 肠 类 癌 术 前行 内镜 榆 查 , 诊者 4例 : 径 小 于 l m 的直 肠 类癌 8例 , 1 伴淋 巴结 转 移 , 例 确 直 c 仅 例
选川结肠镜下高频 电切除术、 局部切除术或根治性手术进行 治疗 : 直肠不典型类癌 3 , 径均大于 2c 均有 例 m, 淋 巴结转移, { 2例伴肝转移, 其 ・ 选用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手术进行治疗。 结论 内镜检查是术前诊 断l 肠类癌
20 0 7年 3月 兆 收 瀹直 肠 类 癌 l 例 ,其 l
类 癌 是 一种 发 生于 胃肠 道和 其 他 器 瘤 的生物学特性和进展程度, 其中肿瘤
61例直肠类癌患者内镜下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61例直肠类癌患者内镜下治疗的回顾性分析高方美;孙朋;吴建林;向睿;徐慧玲;黄坤明【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7(015)009【摘要】目的评估直肠类癌患者行内镜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内镜下治疗的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直肠类癌患者病理检测均达到治愈切除术标准,术后出血6例,无穿孔病例,均经药物治疗痊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对于直径﹤1.5 cm、无转移、未侵及肌层的直肠类癌患者,行内镜下切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therapy on rectal carcinoids.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6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ectal carcinoids were retrospectively summarized for the resection rat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follow-up data of endoscopic therapy. Result All of the 61 patients were curably resected based on histopathological test, 6 patients suffered from postoperative bleeding and revolved by medication, no patient suffered from perforation.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dian of 18 months with no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Conclusion Endoscopic therapy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patients with rectal carcinoid, which is less than 1.5 cm in diam-eter, with no metastasis and muscular invasion.【总页数】3页(P1087-1089)【作者】高方美;孙朋;吴建林;向睿;徐慧玲;黄坤明【作者单位】淄博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淄博 2550360;淄博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淄博 2550360;淄博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淄博 2550360;淄博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淄博 2550360;淄博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淄博2550360;淄博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淄博 25503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7【相关文献】1.内镜下直肠类癌黏膜剥离术患者的护理 [J], 薛玉芬;李玲霞2.高频超声小探头辅助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微小直肠类癌的回顾性分析 [J], 余细球;刘锦涛;侯华军;陈彩霞;欧阳爱云3.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序贯治疗患者肝癌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J], 杨智炜;李文;王胜炳;吴斌4.35例直肠类癌患者内镜下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J], 徐呈; 吴高珏; 王小云; 唐学军; 陆健; 刘智娟5.超声内镜结合内镜下黏膜剥离对可疑直肠类癌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及诊疗效果的影响 [J], 曹洋辉;贾万奇;马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作者: 廖山婴,510080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 (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消化内科; E - mail: docshanying@ 163. com
【Key words】 Carcinoid tumor; Endoscopy,gastrointestinal; Diagnosis; Therapy;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cap;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rcinoids: An Analysis of 45 Cases LIAO Shan - ying,LIU Wan - wei,SHA Wei - hong,et al.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 Guang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Guangzhou 51008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colorectal carcinoids under colonoscopy and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 EU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s of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colorectal carcinoids. Methods Data of 45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ids confirmed by colonoscopy and pathology in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3 to March 2013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trans - endoscopic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All patients completed full colonoscopy and were divided,according to lesion site,into groups rectal carcinoid ( n = 42,93. 4% ) ,sigmoid colon carcinoid ( n = 1,2. 2% ) ,ascending colon carcinoid ( n = 1,2. 2% ) ,cecal carcinoid ( n = 1,2. 2% ) . Most of rectal carcinoid located within 11 cm from anal margin,34 located within 8 cm. The lesion diameters were 0. 3 - 3. 0 cm under endoscopy. Forty - one patients had 0. 3 - 1. 0 cm ( 91. 2% ) ,2 had 1. 1 - 2. 0 cm ( 4. 4% ) ,2 had 2. 1 - 3. 0 cm ( 4. 4% ) . The lesions presented mainly with broad - based semisphere or flat bulg,most were yellow - white, with smooth surface,integrated mucose,clear boundary,good activity range. The 2. 1 - 3. 0 lesions presentd with ulcer infiltrating tumors. Eleven of group rectal carcinoid group had EUS,showing that the lesions rooted in muscularis mucosa and ( or) submucosa,with changes of hypoechoic or mixed echo,echo within lesion being well - or poorly - distributed. The 2 patients with
【关键词】 类癌瘤;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诊断; 治疗;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吸引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 剥离术
【中图分类号】 R 574. 6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 3969 / j. issn. 1007 - 9572. 2014. 23. 022 廖山婴,刘婉薇,沙卫红,等. 大 肠类 癌 45 例内 镜 诊治 分析 [J]. 中国 全 科医 学,2014,17 ( 23 ) : 2747 - 2750. [www. chinagp. net]
·2747·
·临床诊疗提示·
大肠类癌 45 例内镜诊治分析
廖山婴,刘婉薇,沙卫红,梁伟民,张晓光,王启仪,梅 平
【摘要】 目的 分析大肠类癌内镜下的表现特点,探讨内镜对大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3 年 1 月—2013 年 3 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伟伦内镜室接受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类癌患者 45 例,总结其内 镜下表现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45 例患者均完成全大肠镜检查,按病灶部位不同分为: 直肠类癌 42 例 ( 93. 4% ) 、 乙状结肠类癌 1 例 ( 2. 2% ) 、升结肠类癌 1 例 ( 2. 2% ) 、盲肠类癌 1 例 ( 2. 2% ) 。直肠类癌多位于距肛缘 < 11 cm, 其中 34 例 ( 75. 6% ) 距肛缘 < 8 cm。内镜下病灶直径 0. 3 ~ 3. 0 cm,其中 0. 3 ~ 1. 0 cm 者 41 例 ( 91. 2% ) ,1. 1 ~ 2. 0 cm 者 2 例 ( 4. 4% ) ,2. 1 ~ 3. 0 cm 者 2 例 ( 4. 4% ) 。内镜下病灶主要表现为广基半球形或扁平隆起,多为黄白色,表 面光滑,黏膜完整,边界清楚,用活检钳触之质地偏硬、活动度尚好。直径 2. 1 ~ 3. 0 cm 的病灶镜下表现为溃疡浸润 型肿物。11 例直肠类癌行超声内镜检查,超声扫描表现为病变来源于黏膜肌层和 / 或黏膜下层,呈低回声或混合回声 改变,病灶内部回声均匀或欠均匀。除 2 例表现为浸润型肿物者行手术治疗以及 1 例直肠类癌镜下钳除外,42 例大肠 类癌患者均行内镜黏膜切除术 ( EMR) 、内镜黏膜吸引切除术 ( EMRC) 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ESD) 并全瘤送检。显 微镜下见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柱状,体积较小,大小一致,瘤细胞排列呈梁状、缎带样、巢状及腺样,可见菊形 团结构; 细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多呈圆形空泡状,核分裂象无或少见; 瘤细胞多数位于黏膜下层,少数位于黏 膜层; 切缘均未见类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物: 突触素阳性率为 88. 4% ( 38 /43 ) , CD56 阳性率为 81. 4% ( 35 /43) ,CAM5. 2 阳性率为 72. 1% ( 31 /43) 。45 例患者中成功随访 38 例 ( 84. 4% ) ,随访时间 为 3 个月 ~ 3 年; 随访期间无死亡,所有患者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掌握大肠类癌的内镜下特点,经超声内镜检查判 断内镜治疗的可行性,EMR 及 ESD 全瘤切除病灶送检是内镜下诊断及治疗大肠类癌的关键。
类癌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少见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起 源于神经外胚层的胺前体摄取和脱羧 ( amine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APUD) 细胞,可发生于消化、呼吸、泌 尿生殖系统及胸腺、皮肤等部位,最常见于消化道,占消化道 肿瘤的 0. 4% ~ 1. 8%[1]。类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表 现,在内镜下与息肉、癌、间质瘤等病变类似,需经病理证 实。随着内镜检查器械如超声内镜、放大内镜等的发展和内镜 治疗新技术如内镜黏膜切除术 (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内 镜 黏 膜 吸 引 切 除 术 (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cap,EMRC)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的应用,近年来胃肠道类癌的检出率逐渐增 多。本研究对大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 进一步了解大肠类癌内镜下的表现特点,并分析内镜对大肠类 癌的诊治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 2003 年 1 月—2013 年 3 月广东省人民医 院伟伦内镜室接受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类癌患者 45 例,其中男 28 例,女 17 例; 年龄 24 ~ 71 岁,平均 ( 51. 8 ± 13. 8) 岁,其中≥60 岁者 20 例; 有临床症状者 40 例,症 状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便血等,均无 类癌综合征表现,无明显症状者 5 例; 病史 1 周 ~ 10 年,其 中 > 1 年者 12 例。排除临床病理资料不完整者; 病理检查为 其他大肠良性或恶性肿瘤者,如大肠癌、平滑肌瘤、脂肪瘤、 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等; 肝脏超 声检查有肿瘤转移者。 1. 2 研究方法 1. 2. 1 仪器设备 Olympus CF - Q260 电子肠镜,EU - M 30 内镜超声系统,ERBE ICC 200 高频电流发生器,APC 氩气刀 设备,Olympus SD - 210u - 25 型圈套器,Olympus HX - 610 - 135 钛夹,Olympus NM - 200U - 0423 注 射 针,Hook 刀 ( Olympus KD - 620LR) ,IT 刀 ( Olympus KD - 611L) 。 1. 2. 2 治疗方法 EMR 操作主要于病灶边缘的黏膜下层 1 点 或多点注射 0. 9% 氯化钠溶液或 1∶ 10 000 肾上腺素,使病变组 织及其周围组织隆起 ( 抬举征阳性) ,应用圈套器将病变组织 及其周围少量正常黏膜套入,行高频电切除。EMRC 操作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