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类癌_Da Chang Lei Ai_130
医学知识之大肠类癌

大肠类癌大肠类癌(Carcinoid)又称嗜银细胞瘤,发生于肠粘膜腺体的嗜银细胞(Kulchitsky细胞),这种细胞呈嗜铬性。
因多从粘膜层的下部发生,早期即延伸至粘膜下,曾归属于粘膜下肿瘤。
大肠类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多呈局部性浸润性生长而少有转移。
类癌好发于阑尾、小肠、直肠、胃、十二指肠及小肠憩室处。
【诊断】1.阑尾类癌阑尾类癌术前诊断是困难的,多数患者都是以阑尾炎手术时偶尔被证实。
但也有极少数类癌在阑尾根部浸润及盲肠粘膜时结肠镜可窥见阑尾开口部周围变化或单个细小的隆起性改变。
深取活检组织可获病是理确诊。
2.直肠类癌肛门指检可扪及粘膜下肿物,质硬,边缘清楚光滑。
结肠镜检查可在直肠窥见宽基隆起性肿物,质硬、光滑,类似增生性息肉。
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故诊断率与活检取材技术有直接关系,对较小的瘤体应尽量深取,必要时电凝摘除作全瘤活检。
3.结肠类癌内镜下可见类癌呈微黄色或灰白色,呈半球形隆起无蒂息肉状,表面光滑,中央部常可见畸形凹陷。
若类癌较大表面可能有溃疡形成,此时与结肠癌不易区别。
类癌的确诊有赖于瘤体的正确取材及病理活检。
组织学上有特征性的形态变化:瘤细胞较小,形态一致,为圆形,核小而规则。
瘤细胞形成巢状或假菊形团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类癌常同时或相继并有其他肿瘤,故内镜检查时不应满足于发现一种或一处肿瘤,而应在术前、术中仔细检查,术后定期复查期随访,以便及时诊治。
【临床表现】1.阑尾类癌占阑尾肿瘤的80%以上,是胃肠道类癌中发现最多的部位。
多数类癌位于阑尾尖部,瘤体小,很少引起症状;瘤体较大发生机械阻塞时,可呈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2.直肠类癌可发生于直肠任何部位,前壁较后壁多,瘤体直径小至数毫米,大至数厘米。
一般认为直径大于2cm的类癌常伴转移,转移部位多为区域淋巴结和肝脏。
而小于1cm者皆无转移。
因类癌常向粘膜下层发展,其表面粘膜可不溃破。
3.结肠类癌发生于盲肠、升结肠居多。
瘤体较其他部位为大,发生转移也较多。
大肠类癌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大肠癌? 2. 谁是高风险人群? 3. 何时进行筛查? 4. 如何预防大肠癌? 5. 如果被诊断为大肠癌,怎么办?
什么是大肠癌?
什么是大肠癌?
定义
大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癌症,属于消化 系统的恶性肿瘤。
根据癌症的起源,可以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
什么是大肠癌?
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
如何预防大肠癌? 保持活跃
定期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如何预防大肠癌? 定期检查
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定期筛查和体检。
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如果被诊断为大肠癌,怎么办 ?
如果被诊断为大肠癌,怎么办? 治疗方案
根据癌症的分期选择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方 案。
高风险人群应提前开始筛查。
何时进行筛查?
筛查方法
常见的筛查方法包括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 等。
结肠镜检查是最有效的筛查手段。
何时进行筛查?
筛查频率
正常筛查结果的情况下,建议每10年进行一次结 肠镜检查。
有异常结果时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频率。
如何预防大肠癌?
何预防大肠癌? 健康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 。
定期筛查非常重要。
谁是高风险人群?
家族历史
有家族成员曾患大肠癌的人,风险显著增加 。
了解家族病史,及时进行基因检测可帮助评 估风险。
谁是高风险人群? 生活方式
吸烟、酗酒、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大患 病风险。
改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风险。
何时进行筛查?
何时进行筛查?
筛查推荐
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大肠癌筛查。
大肠类癌健康宣教课件

何时进行筛查?
何时进行筛查?
筛查建议
一般建议50岁以上成人每年进行大肠癌筛查,具 体方式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
包括肠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等多种方法。
何时进行筛查?
症状警示
如出现持续腹痛、便血、体重减轻等症状,应及 时就医。
早期发现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
何时进行筛查?
筛查频率
若有家族史或其他高风险因素,需更早开始筛查 并增加筛查频率。
什么是大肠类癌?
发病率
大肠类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男性和女性的 发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统计,约有每100人中有1人会在其一生中被 诊断为大肠癌。
什么是大肠类癌? 风险因素
家族史、饮食习惯(高脂肪、低纤维)、吸烟、 肥胖等都是已知的风险因素。
定期体检能帮助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年纪在50岁以上的人群、家族有结肠癌病史 的人、以及炎症性肠病患者。
这些人群需定期接受筛查。
谁会受到影响? 性别差异
男性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尤其是在50岁 以上的年龄段。
这可能与生活方式及生理差异有关。
谁会受到影响? 种族差异
某些种族(如非洲裔美国人)相较于其他种 族具有更高的发病率。
了解种族背景有助于个性化筛查策略。
与医生讨论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筛查计划。
如何预防大肠类癌?
如何预防大肠类癌? 健康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 摄入,有助于降低风险。
推荐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何预防大肠类癌? 保持适当体重
肥胖与多种癌症风险增加相关,保持健康体 重可降低大肠癌风险。
定期锻炼也是保持体重的重要措施。
大肠类癌科普宣传PPT课件

治疗与康复
治疗与康复
治疗方式:根据病情和患者健康状 况,大肠类癌的治疗方式有手术、 放疗、化疗等多种选择。 康复关怀: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 合理饮食、加强体力活动、接受心 理疏导等关怀和支持。
预防复发
预防复发
生活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 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可以有效 预防大肠类癌的复发。
总结
总结
大肠类癌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肿瘤 ,重视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是预防 和控制大肠类癌的关键。
总结
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大肠类癌的 认知和预防措施的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率。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复查检查,如大肠 镜检查和血液检测,以及遵循医生的建 议,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风险。
宣传和教育
宣传和教育
提高意识:通过大肠类癌宣传 活动,提高公众对大肠类癌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 公众教育:向公众普及大肠类 癌的知识,阐述预防措施和早 期诊断的重要性。
宣传和教育
营造支持环境:鼓励家庭和社区支持大 肠类癌患者,提供心理和物质上的支持 。
早期预防
早期预防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大肠镜检 查和粪便隐血测试,以便及早 发现大肠类癌的迹象。
饮食与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 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肥 胖、高脂肪和高纤维低果糖饮 食的摄入。
症状与检测
症状与检测
常见症状:大肠类癌常伴随腹痛、腹泻 、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
检测方法:大肠镜检查、CT扫描、粪便 潜血测试等方法可用于确定是否患有大 肠类癌。
大肠类癌科普 宣传PPT课件
目录 介绍 早期预防 症状与检测 治疗与康复 预防复发 宣传和教育 总结
介绍
大肠类癌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大肠类癌的预防
筛查与早期诊断
定期进行大肠镜检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
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降低癌症发生率。
大肠类癌的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增加体力活动,避免烟酒 。
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大肠癌的风险。
大肠类癌的预防
家庭史的关注
有家族大肠癌史的人应加强定期检查和咨询遗传 学专家。
大括年龄、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 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
40岁以上人群和有家族史的人群需定期筛查。
大肠类癌概述
何时就医
出现便血、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 医进行筛查。
早期发现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大肠类癌的护理要点
大肠类癌的护理要点
术后护理
术后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愈合及并发 症预防。
定期检查与医生沟通,及时处理术后异常情 况。
大肠类癌的护理要点 营养管理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 营养,促进恢复。
应避免油腻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
大肠类癌的护理要点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压 力和焦虑。
家属的支持和陪伴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 要。
大肠类癌的预防
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靶向药物可用于部分患 者。
靶向治疗相对副作用较小,但需根据基因检 测结果来选择。
大肠类癌的康复与随访
大肠类癌的康复与随访 定期随访
患者在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随访内容包括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大肠类癌的康复与随访 生活习惯调整
鼓励患者持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 。
大肠类癌护理业务学习
演讲人:
目录
什么是直肠类癌?一般常见于这一部位,治疗效果还不错

什么是直肠类癌?一般常见于这一部位,治疗效果还不错类癌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细胞多呈局限性、浸润性缓慢生长,组织结构像癌,有恶变的倾向,但一般很少发生转移,所以称为类癌。
直肠类癌也是类癌的一种,那么,此病有什么特点呢?直肠类癌比较少见,常见的类癌阑尾这个部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肖隆斌告诉我们,直肠类癌很少见,类癌一般就是回盲部,包括阑尾那里类癌比较多见。
类癌也是一种癌,就是各个组织发生的不同,直肠是粘膜,一般大部分是腺癌,阑尾组织跟回盲部就有一种叫类癌,就是基本局限在阑尾那个部位,有类癌的其它的部位好像很少,基本上没有听过。
直肠癌与直肠类癌的区别是组织来源不同,症状区别不大肖隆斌医生表示,大部分的直肠癌是腺癌,腺癌就是在粘膜腺体发生的癌,跟组织来源不同的,其实就是病理的结果,根据组织来源看到里面是腺体就是腺癌了。
来源于其它地方组织的,比如不是粘膜来的,是其它组织来源的,有间叶组织来的,那些可能类癌比较多一些,症状上面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直肠类癌的症状以及确诊方法直肠类癌属于潜在性的恶性肿瘤,多发于30-40岁的男性,早期大多数患者一般无面色潮红、水肿、喘息、痉挛性腹痛等一些类癌的综合征,少数患者有肛门、直肠部不适、便秘、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等表现。
一般诊断直肠类癌需要做的检查有:1、肛门指检,肛门指检可以触摸到粘膜下是否有肿块,肿块的质地等。
2、肠镜检查,肠镜下如呈灰白色或黄色隆起型黏膜及黏膜下肿物,质地硬,有完整的黏膜覆盖,多为单发。
3、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这种检查方式对直肠的诊断的作用是比较大的,能够清晰的观察到肿块,确定患者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4、病理检查,由于直肠位于粘膜下,表面的粘膜是正常的,所以做活检是要取得粘膜下的肿瘤组织才可以。
一般来说,直肠类癌的治疗方式是进行手术切除,直肠类癌的发病率是比较低的,预后也是比较好的,手术后如果在局部复发,再次切除也是有可能治愈的。
大肠类癌的科普知识PPT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大肠癌的治疗
大肠癌的治疗
治疗大肠癌的常用方法介绍, 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大肠癌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 护理介绍
大肠癌的治疗
化疗和放疗对大肠癌的作用及副作用介 绍
预防大肠癌
预防大肠癌
大肠癌的预防方法介绍,包括 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 高危人群应该如何进行大肠癌 预防
结语
结语
大肠癌虽然症状不明显,但听从医生劝 告进行定期筛查是很重要的
大肠类癌的科普知识PPT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录 介绍 什么是大肠癌 大肠癌的症状及诊断 大肠癌的治疗 预防大肠癌 结语
介绍
介绍
欢迎来到本次大肠癌科普知识 PPT 大肠癌的简单介绍,包括定义 和发病率
介绍
大肠癌的常见症状介绍,包括便血、腹 痛等
本PPT的目的是介绍大肠癌的基础知识 ,增加大众对大肠癌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什么是大肠癌
什么是大肠癌
什么是大肠,大肠癌的定义 大肠癌的分类,包括腺瘤性息 肉、腺癌、粘液性腺癌等
什么是大肠癌
大肠癌的发展过程和病理特征
大肠癌的症状 及诊断
大肠癌的症状及诊断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介绍,比如 便秘、腹胀等 高危人群应该如何进行大肠癌 筛查
大肠癌的症状及诊断
大肠癌的诊断方法介绍,包括肠镜、病 理活检等
大肠癌科普文章

大肠癌科普文章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它主要发生在大肠的黏膜上皮细胞,通常起源于腺体组织。
大肠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饮食、生活习惯、遗传等。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因此容易被忽视。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黑便、体重下降等症状。
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大肠癌的确诊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结肠的情况,包括肿块、息肉等。
通过活检取得的组织标本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为癌症,并评估其恶性程度。
治疗大肠癌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可以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
放疗和化疗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以杀灭残留癌细胞或预防术后复发。
预防大肠癌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应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
其次,适量运动有助于预防大肠癌。
研究表明,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显著降低大肠癌的风险。
此外,戒烟、限酒、保持适当体重也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经患上大肠癌的患者,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非常重要。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定期体检、筛查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大肠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都至关重要。
大肠癌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增强公众对大肠癌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可以减少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大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大肠癌,早日走出阴影,重获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类癌_Da Chang Lei Ai
一概述大肠类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呈局部性、浸润性生长,很少转移。
类癌好发于胃、十二指肠及小肠憩室、阑尾、回肠、直肠等处。
10%的类癌患者伴随类癌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出汗、面部潮红、腹泻、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腹痛等症状。
二病因病因不明。
有报道大肠息肉、炎症性肠病、胆囊切除术后大肠类癌发病率升高。
另有研究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1.胃肠道类癌中发现最多的是阑尾类癌,超过阑尾肿瘤的80%,常位于阑尾尖部,瘤体小,很少引起临床症状。
瘤体较大时,易发生机械性阻塞,与急性阑尾炎相似。
2.直肠类癌可发生于直肠的任何部位,前壁多于后壁,瘤体直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直肠出血、疼痛等。
3.结肠类癌常位于盲肠、升结肠。
瘤体比其他部位大,常发生转移,与结肠腔体较大、早期无症状而不易发现有关。
10%的类癌患者伴随类癌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出汗、面部潮红、腹泻、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腹痛等症状。
四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病灶,并取活检,病理学检查有助本病诊断。
五诊断大肠类癌早期无自觉症状,腹部或有间歇性隐痛,大便习惯多无改变,有时可有轻度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随着病情发展,腹部胀满可有持续性钝痛,大便习惯明显改变,出现稀便或脓血便及血便。
晚期常表现为贫血状,消瘦,腹部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加重,当出现肠梗阻时,可表现为高度的腹胀、腹部绞痛,并伴有恶心、呕吐。
根据以上症状可作临床诊断。
六治疗1.手术治疗(1)根治性手术目前惟一的
根治性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局限性肿瘤患者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100%。
(2)姑息性手术如果为进展期肿瘤,以姑息治疗为目的,采用细胞减灭手术可以降低肿瘤负荷、减轻与激素分泌相关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细胞毒性药物常用化疗药物有链脲霉素、5-Fu、阿霉素和氮烯唑胺等。
常用联合方案有链脲霉素加5-Fu、链脲霉素加阿霉素等。
3.生物治疗生物治疗主要包括干扰素(IFN)和生长抑素(SST)类似物(奥曲肽)。
SST类似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副作用较小。
研究证明,长效奥曲肽可使大部分患者的肿瘤相关症状得以控制,降低血清肿瘤标记物,延长患者的肿瘤无进展期的生存时间。
4.局部治疗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病灶的血管丰富,用颗粒样物质或细胞毒性制剂栓塞肝动脉,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5.放疗肿瘤脑转移和(或)骨转移引起疼痛的姑息治疗常采用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