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运行实录
三峡工程的发展历程

三峡工程的发展历程
三峡工程是中国自行设计、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之一,位于长江上游湖北省宜昌市、湖南省恩施州和重庆市奉节县交界处。
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1. 筹备阶段(1992年-1994年):在1992年,中国政府启动
了三峡工程勘测设计工作,并于1994年通过三峡工程可行性
研究报告,正式确定了该工程的建设方案。
2. 开工阶段(1994年-1997年):1994年12月,三峡工程开
工建设。
在这个阶段,主要进行了临时船闸、临时电站、三峡大坝的施工,为工程后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3. 大坝建设阶段(1997年-2003年):1997年,三峡大坝开始正式施工。
2003年,三峡大坝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该阶段的
重点工程包括主坝、坝址移民安置与环境治理等。
4. 水电站建设阶段(2003年-2012年):2003年,三峡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
在这个阶段,相继建成了26台水轮机组,形
成了强大的发电能力。
5. 工程完工阶段(2012年-2015年):2012年,三峡工程全部建设任务完成。
2015年,全面通过验收,正式交付使用。
6. 改造提升阶段(2015年至今):由于长江上游洪水威胁以
及需要提升工程安全性和效益,三峡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造提升工作,包括大坝抗洪措施、导流洞加固、发电机组升级等。
三峡工程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建设不仅解决了长江流域水电供应问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还提供了重要的航运和洪水防灾功能。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课《三峡》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课《三峡》课堂实录时间:2021年3月30日,上午10:00-11:15地点:XX市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教室授课教师:王教师学习内容:《三峡》一、导入环节(5分钟)王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名为《三峡》的文章。
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三峡的情况。
(播放三峡大坝工程的视频)二、阅读理解(15分钟)王教师:现在我们开始阅读《三峡》这篇文章,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的课本,跟着我一起读。
(学生们开始自己阅读课文)王教师:好了,谁可以告诉我《三峡》是哪位作者写的?学生1:是毛泽东同志写的。
王教师:对的,毛泽东同志是我们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写过很多优秀的文章,比如《七绝·登高》、《沁园春·雪》等等。
三、课文解读(30分钟)王教师:现在我们来看文章的第一段,“三峡:万里长江第一瀑布,是我国最雄伟的自然奇观之一”。
大家认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描述呢?学生2:因为三峡确实很美,有很多自然美景。
王教师:没错,三峡因其险峻、雄奇、古朴、秀美而被誉为“天下奇观”,它不仅是中国自然奇观中的一大奇观,也是世界自然奇观之一。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文章的第二段。
(王教师详细解读文章的第二、三、四段,讲解毛泽东同志对三峡的描写、评价和感悟)四、思考拓展(25分钟)王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峡的壮丽和美丽。
但是,在修建三峡大坝工程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
请大家思考,三峡大坝工程对当地和人类生态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们开始思考和讨论)学生3:修建三峡大坝工程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们需要搬迁。
学生4:而且,三峡大坝工程对水生态系统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学生5:但是,修建三峡大坝工程有利于防洪,提高水电发电能力等等。
王教师:很好,同学们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三峡大坝工程的影响是复杂的,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评价。
三峡工程建设实录

改革开放前,作为三峡工程实战准备的葛洲坝工程,已于1970年12月30日在宜昌举行开工誓师大会,并于1971年5月下旬开始施工。
由于仓促上马、设计不周,1972年12月停工。
经修改设计,1974年10月20日复工,后因原材料、能源等短缺,1976年又被迫停工。
改革开放后,葛洲坝工程的建设步伐加快。
1981年1月顺利实现大江截流,当年7月二江电厂1号机组并网发电,1988年12月大江电厂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电站全部建成,向改革开放10周年献上了一封厚礼。
在此期间,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国力的增强,以及兴建葛洲坝工程积累的经验和信心,三峡工程问题再次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迅速促成了三峡工程的决策、论证和兴建。
邓小平决策三峡工程重新论证自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在积极谋划三峡工程的兴建。
由于文革、中苏关系恶化、面临战争危险等因素,1970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先在葛洲坝修建低水头发电站,并下发了印有毛泽东主席12月26日“赞成兴建此坝”批示的《中共中央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批复》(中发[1970]78号)。
至于三峡工程“建还是不建”,中央一直没有定论,到了1979年前后,各界出现了“上还是不上”的激烈争论。
为此,邓小平说要实地看看。
1980年7月上旬,邓小平在四川、湖北、长办负责人鲁大东、陈丕显、魏廷峥的陪同下,乘“东方红”32号轮,从重庆启航向三峡宜昌进发。
邓小平在听取他们意见时,四川一方担心淹没区移民任务艰巨表示反对;湖北一方则为拦洪蓄水和开发电力主张兴建;长办一方介绍了一些技术问题,也认为兴建三峡工程是可行的。
邓小平耐心听不表态,风趣地说你们两派意见我都听明白了。
7月12日,邓小平视察在建的葛洲坝工程时,亲临3号船闸底层查看施工现场,慰问工人,受到热烈欢迎。
他还亲切接见三三○(葛洲坝)工程局及宜昌地、三峡工程建设实录文/程锡勇即将建成的三峡工程172019年第7期档案记忆1970年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关于赞成兴建此坝的批示市、县及军分区领导干部,并浏览了市容。
2024年度名师余映潮《三峡》课堂实录

相关诗词歌赋欣赏
1 2
杜甫的《秋兴八首·其八》
描述三峡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 畏之情。
白居易的《夜入瞿塘峡》
描绘了夜晚进入瞿塘峡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三峡 的神秘之美。
3
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七》
以民歌的形式描述了三峡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 风情。
2024/3/23
14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展示
三峡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2024/3/23
三峡的工程建设和影响
三峡工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建设过程中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对长江 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4
相关资源推荐及拓展阅读
《三峡人家》
一部反映三峡地区人民生活和风土人情的纪 录片,通过影像展现三峡的美丽风光和人文 特色。
12
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讲解
01
02
03
三峡的历史沿革
自古以来,三峡就是中国 历史上的重要地区,经历 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更迭。
2024/3/23
三峡的文化内涵
三峡地区是中国文化的发 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 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三峡的诗词歌赋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 都曾在三峡留下不朽的诗 篇,如李白的《早发白帝 城》等。
工程主要功能
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
建设历程与成就
历经多年规划与建设,三峡工程在技术创新、工程 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4/3/23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三峡工程的基本概念、建 设背景、主要功能及重要意义 。
2024/3/23
长江三峡工程运行实录

长江三峡工程运行实录2013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目 录1 枢纽建筑物 (1)1.1大坝及电站 (1)1.2船闸及垂直升船机 (2)1.3茅坪溪防护坝 (2)2 水库运行实况 (4)2.1来水情况 (4)2.2消落期调度 (5)2.3汛期调度 (6)2.4蓄水期调度 (7)3发电 (10)3.1三峡电站运行及检修情况 (10)3.2三峡电站发电情况 (11)4 航运 (13)4.12013年船闸运行情况 (13)4.2船闸设施设备状况 (14)4.3船闸检修 (16)5 生态与环境 (17)5.1三峡坝区环境保护 (17)5.2库区泥沙 (20)5.3库区水华 (24)5.4中华鲟保护 (26)5.5漂浮物清理 (28)5.6水库诱发地震 (28)1 枢纽建筑物1.1 大坝及电站自2003年蓄水以来,三峡枢纽建筑物、基础及工程边坡变形、渗流渗压力、应力应变等相关指标监测值均在设计允许值范围内,工程运行正常。
截止2013年底,安全监测基本情况如下:2013年蓄水前后,三峡混凝土重力坝坝基水平位移变化在1.0mm以内,坝基垂直位移变化在1.0mm~3.0mm之间;目前,坝基累计水平位移在0.59mm~3.85mm之间,累计垂直位移在6.87mm~28.94mm之间;相邻坝段沉降差在2.0mm以内,表明坝基无不均匀沉降。
2013年蓄水前后,坝顶呈现向下游方向位移增大,位移变化在14.73mm以内,与上年度相比变化幅度在2.0mm以内;年度内坝顶向下游最大累计水平位移为29.68mm,年变幅最大为29.45mm。
坝体向下游位移量,在低温季节水位抬升期间增量增加,在高温季节水位回落期间增量减小,大坝变形规律正常。
2013年蓄水前后,坝基总渗流量增加23.56 L/min;年度内坝基总渗流量约为400L/min,且总体上呈逐年减小趋势,渗流量远小于设计值;各坝段实测扬压力均小于设计值。
机组蜗壳钢板应力多在140MPa以内,蜗壳与砼开合度变化在5.0mm以内,蜗壳外包砼钢筋应力多在20MPa以内,蜗壳外包砼应力多在-2.5MPa~1.5MPa之间,机组蜗壳运行平稳。
2024最新-《三峡》课堂实录(优秀4篇)

《三峡》课堂实录(优秀4篇)以下是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三峡》课堂实录(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三峡》课堂实录篇一教学要求: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教学步骤(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
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峡》教学实录一等奖3篇

《三峡》教学实录1一、激趣导入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新课。
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生:长江。
师:对了。
浩瀚的长江危崖壁立,水流湍急,那么长江景色中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生:三峡。
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屏显:三峡郦道元)【点评:导语简洁自然,由“长江”引入“三峡”,再到课题,达到了“激趣”的目的。
】二、读一读,过把读书瘾师:现在请同学们听读课文。
在听的过程中,请你划出文中自认为重要的生字词。
准备好了么?(屏显:过把读书瘾)学生边听读边划字词。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划出的生字词?生1:曦、襄、御。
师:你为什么要划它们?生1:这两字的笔画多,容易写错。
师:哦,同学们会把它们写错吗?试着写写看。
学生写字。
师:谁再来说说?生2:还有湍、阙、属。
师:你为什么挑出这几个字?生2:这些字很容易读错。
师:那请你将这些字再读一遍,大家注意听。
生3:读:湍tuān、阙quē、属zhǔ。
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得流畅,有节奏,同时要求大脑中想象出三峡的景象。
生全体:自由朗读。
师:谁能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4:(朗读全文。
)师:再请全体学生大声朗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得流畅,有节奏。
生全体:(大声朗读课文。
)【点评: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同时看多媒体中三峡的画面,既让朗读有了示范,有给学生视觉的感受,这就会调动学生的情感。
听录音朗读后,接着就注意了学生的识字教学。
在公开课上注意这些细节,是难能可贵的。
朗读课文这一环节是很成功的。
让学生自由朗读,点名朗读,全体齐读,这样反复读,让学生读出了节奏,读出情感,读中想象画面,这样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真正让学生在读中积累了语言,积累了情感。
】师:在诵读声中,三峡的美景也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
可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真的读懂了吗?要翻译文言句子,我们有哪些办法呢?生3:看注释,查工具书。
生4:老师还讲过译文有六字口诀:“留、替、调、补、删、贯”。
三峡水利水电工程基本情况

三峡水利水电工程基本情况三峡水利枢纽的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上游40公里处,由拦江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等三部分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水电站为坝后式,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由升船机和双线五级船闸组成。
在发电方面,三峡水电站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其年发电量相当于目前全国总电量的1/10,相当于7座240万千瓦的火电站和一个年产5 000万吨原煤的巨型煤矿及相应的铁路运煤能力。
在航运方面,可从根本上改善宜昌到重庆660公里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
工程建成后,险滩淹没,航深增大,航道加宽,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
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将从目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5 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左右。
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会议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决议同时要求,对已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
目前,三峡工程建设的准备工作已经进行,进展情况如下:一、组建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领导和执行机构为了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1993年1月国务院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该委员会是三峡工程高层次的决策机构,由李鹏总理任主任委员,邹家华副总理、陈俊生国务委员及四川、湖北两省省长和有关同志任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钱正英副主席任顾问。
委员会成员包括: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水利部、电力部、民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局等20多个部门的负责同志。
委员会下设三个机构:一是办公室,负责三峡工程建设的日常工作;二是三峡工程移民开发局,负责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规划、计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三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这是一个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 长江和开发利用长江水资源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 航运、供水和节能减排等巨大的综合效益。三峡工程的建设及运 行,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本实录记录了三峡工程自 2003 年以来的围堰发电期、初期 蓄水和 175m 试验性蓄水十年期间工程及水库运行实况,主要包 括三峡枢纽建筑物、水库运行、发电、航运及生态环保等方面内 容,向关心三峡工程的社会各界人士介绍三峡工程运行的实际情 况,也为相关设计、科研、高等院校等单位和广大科学技术工作 者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3
筑物工作性态正常。
1.3 茅坪溪防护土石坝
茅坪溪防护土石坝系为保护秭归县茅坪溪流域不被淹没而建 设的防护坝,主要包括泄水建筑物和防护土石坝两部分。土石坝 轴线长 889m,最大坝高 104m。截止 2012 年的相关监测情况如 下:
大坝基础沉降在 21.91mm~27.41mm 之间;坝顶累计水平位 移 86.44mm,垂直位移 202.71mm;坝基渗流总量小于设计监控 值。茅坪溪防护土石坝工作性态正常。
三峡工程是在长江自然常态规律和随机性变化规律交织的 环境下运行,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运行实况。为此,中国长江三峡 集团公司拟在今后每年编制一本上一年的运行实录,将三峡工程 运行的情况如实地向社会公布。
1 枢纽建物
三峡水利枢纽主要由大坝、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和茅坪溪 防护坝组成。从左岸至右岸,枢纽建筑物布置依次为:三峡船闸, 垂直升船机,左岸非溢流坝段和电源电站,左岸电站,泄洪坝段, 右岸电站,右岸非溢流坝段,右岸地下电站(见图 1-1)。
1
电机组,左岸电站安装 14 台 70 万 kW 水轮发电机组,大坝布置 有 23 个深孔、22 个表孔、3 个排漂孔、8 个排沙孔和 2 个冲砂孔, 右岸电站安装 12 台 70 万 kW 水轮发电机组,右岸地下电站安装 6 台 70 万 kW 水轮发电机组(见图 1-2)。
图 1-2 三峡大坝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 1-3 三峡通航建筑物平面布置示意图
三峡船闸自 2003 年 6 月投入使用以来至 2012 年,已累计运 行 83788 闸次,通过三峡船闸货运总量达 5.5 亿 t。
自 2003 年以来,船闸渗流、应力应变等相关指标监测值均 在设计范围内。截止 2012 年的相关监测情况如下:
最大开挖高度达 170m 的船闸高边坡的位移年变化平均在 0.5mm 以内,船闸挡水前沿基础扬压力系数小于设计值。船闸建
三峡枢纽建筑物内布设了 1.2 万个监测点,通过预先埋设的 各类传感器和监测仪器的自动和人工观测以及巡视检测,能够对 枢纽建筑物的变形、渗流、应力应变等进行跟踪监测,全面、及 时、准确掌握枢纽建筑物的工作状态和安全状况。
图 1-1 三峡枢纽建筑物平面布置图
1.1 大坝及电站
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轴线总长度 2309.47m,坝顶高程 185m,最大坝高 181m。地下电源电站安装 2 台 5 万 kW 水轮发
坝基水平位移一般在 2.0mm 以内,蓄水前后坝基位移变化多 在 1.0mm 以内;坝顶水平位移随水位升高而增大,向下游最大水 平位移为 29.91mm;坝基实测扬压力小于设计扬压力,坝基渗流量 总体呈减小趋势,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大坝和电站建筑物工作 性态正常。
2
1.2 船闸及垂直升船机
三峡通航建筑物包括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平面 布置图见图 1-3)。双线五级连续船闸,每线船闸有 5 个闸室和 6 个闸首,闸室有效尺寸为 280m×34m×5m(长×宽×槛上最小水深)。 闸室和闸首均从山体开挖形成。船闸设计最大水头(上、下游水 位落差)113m,通常采用北线上行、南线下行的方式运行。垂直 升船机正在建设中,计划 2015 年投入运行。
1.1 大坝及电站 ....................................................................................................................... 1 1.2 船闸及垂直升船机 ............................................................................................................ 3 1.3 茅坪溪防护土石坝............................................................................................................ 4 2 水库运行实况 ............................................................................................................................ 5 2.1 历年来水情况 ................................................................................................................ 10 2.2 汛期调度.........................................................................................................................11 2.3 蓄水期调度.................................................................................................................... 13 2.4 消落期调度.................................................................................................................... 14 3 发电.......................................................................................................................................... 19 3.1 三峡电站概况 .................................................................................................................. 19 3.2 三峡电站运行及检修情况 .............................................................................................. 20 3.3 三峡电站效益 .................................................................................................................. 22 4 航运.......................................................................................................................................... 25 4.1 2003~2012 年船闸通航情况 ....................................................................................... 25 4.2 2012 年船闸运行情况 ................................................................................................... 27 4.3 船闸设施设备状况 ........................................................................................................ 28 4.4 三峡船闸检修 ................................................................................................................ 28 5 生态与环境.............................................................................................................................. 30 5.1 三峡坝区环境保护 ........................................................................................................ 30 5.2 库区泥沙 ......................................................................................................................... 34 5.3 库区水华 .......................................................................................................................... 37 5.4 中华鲟保护.................................................................................................................... 42 5.5 漂浮物清理.................................................................................................................... 44 5.6 地质地震........................................................................................................................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