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中铅的测定课例分析
生活饮用水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与分析

生活饮用水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与分析摘要:饮用水是人类健康生活的基本需求,然而生活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环境问题。
这些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因此,对生活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监测与分析至关重要。
本综述旨在研究总结当前关于生活饮用水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与分析方法,总结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影响,并探讨相关治理策略,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饮用水、监测、分析、污染治理1. 引言重金属是一类密度较高、毒性较大的金属元素,包括铅、汞、镉等。
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长期暴露于重金属污染的饮用水中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神经系统损害等健康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损害。
2.监测方法监测生活饮用水中重金属污染的常用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这些方法具有高准确度和灵敏度,可有效检测重金属元素含量。
2.1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最常用的重金属监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原子吸收光谱原理,通过测量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吸收光线强度来确定其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能够同时检测多种金属元素。
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能够测量极微量的金属元素。
该方法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作为离子源,将样品中的金属元素离子化,然后通过质谱仪器进行分析和定量。
ICP-MS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可以同时检测多种金属元素,并具备快速分析的优势。
3.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工业废水、农药使用和自然环境因素等均可能导致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污染。
各个环节的管控和治理是减少重金属污染的关键。
3.1 工业废水。
工业活动是生活饮用水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许多工业过程涉及使用和处理含有重金属的化学品和材料,导致废水中重金属浓度升高。
例如,金属冶炼、电子制造、化工生产和纺织等行业都可能排放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的废水。
吸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铅和汞实验报告

吸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铅和汞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吸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铅和汞
实验目的:通过使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铅和汞的浓度。
实验原理:吸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它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程度的不同,来测定样品中某种物质的浓度。
在吸光光度法中,我们需要将待测溶液与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以确定待测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实验器材:
分光光度计、10ml容量瓶、10ml移液管、1L烧杯、水浴器、铅标准溶液(10mg/L)和汞标准溶液(5mg/L)、去离子水。
实验步骤:
1.将1L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加热至沸腾。
2.分别向两个1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铅标准溶液(10mg/L)和汞标准溶液(5mg/L),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线。
3.分别向两个10ml容量瓶中加入待测水样,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线。
4.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两个10ml容量瓶中的待测水样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记录下来。
5.根据吸光度值计算出待测水样中铅和汞的浓度。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待测水样中铅的浓度为XXmg/L,汞的浓度为YYmg/L。
实验结论:通过吸光光度法可以测定水中铅和汞的浓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标准溶液浓度来进行测定。
分析方法验证报告(饮用水中铅

分析方法验证报告项目名称:饮用水铅的测定分析方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方法编号:GB/T 5750.6-2006 (11.1) 验证人员:罗春莲吴世麟1.测试方法概述可用于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铅的测定,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5μg/L。
将试样经适当处理后,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来自同种元素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其吸收强度一定范围内与金属浓度成正比。
2.主要设备及试剂1.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铅空心阴极灯3.高纯氩气4.微量加样器:20μL5.聚乙烯瓶:100ml6.铅标准储备液:1mg/ml7.铅标中间用液:50.0μg/ml8.铅标准使用液:1μg/ml9.磷酸二氢铵溶液:120g/L,优级纯10.硝酸镁溶液:50g/L,优级纯11.硝酸:ρ(HNO3)=1.42g/ml,优级纯12.一般实验室仪器和常用玻璃器皿3.工作曲线的测定3.1 仪器条件1.00、2.00、3.00、4.00ml于7个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磷酸二氢铵溶液(2.9),1ml硝酸镁溶液(2.10),用硝酸溶液(1+99)定容至刻线,摇匀。
按仪器操作准备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将上述标准系列测定吸收值。
由元素的吸收值为横坐标,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曲线详见附件1.表1 标准系列的质量浓度铅标准系列浓度的吸光度测量结果见附件1。
3.3 结论:表3曲线回归方程及相关线性4.空白值测定结果及方法检出限的计算依据《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 附录A 方法特性指标确定方法。
方法检出限的一般确定方法:按照样品分析的全部步骤,重复n (≥7)次空白试验,将各测定结果换算为样品中的浓度或含量,计算n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按公式(A.1)计算方法检出限。
MDL = t (n-1,0.99) × S (A.1)式中:MDL ——方法检出限;n ——样品的平行测定次数;t ——自由度为n -1,置信度为99%时的t分布(单侧);S——n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
生活饮用水铅的测定方法验证报告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铅的测定GB/T5750.6-2006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方法验证报告1、目的通过对实验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环境的能力确认,验证实验室均已达到各种要求,具备开展此实验的能力。
2、方法简介样品经适当处理后,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所含的金属离子在石墨管内经原子化高温蒸发解离为原子蒸气,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来自同种元素空心阴极灯发出共振线,其吸收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金属浓度成正比。
3、仪器设备及药品验证情况3.1使用仪器设备:·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3.2设备验证情况设备验收合格。
4、环境条件验证情况4.1本方法对环境无特殊要求。
4.2目前对环境的设施和监控情况4.3环境验证条件符合要要求5、人员能力验证5.1该项目人员配备情况有二名以上符合条件的实验人员。
5.2人员培训及考核情况通过培训,考核合格,相关记录见人员技术档案。
6、标准物质及试剂验证情况6.1方法所需标准(物质)溶液及试剂情况6.1表6.2配备情况6.2表7、方法验证情况7.1测定金属元素铅检出限7.1检出限表7.11铅检出限测得铅0.21μg/l,符合国家标准。
7.2精密度7.21铅精密度本次实验测得精密度铅2.29%,符合国家标准。
7.3准确度表7.31铅准确度本次实验测得铅241μg/l,符合质控范围。
8、结论仪器设备验证合格、环境条件验证合格、人员能力验证合格、试剂验证合格、方法验证合格,即设备、环境、人员、物料均符合实验方法要求,实验室具备开展此项目的条件。
9、附件(记录)编制批准日期日期。
原子吸收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铅含量

原子吸收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铅含量一、实验题目:原子吸收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铅含量二、实验目的:1.了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在国标中的应用。
2.进一步掌握石墨炉原子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
3.通过自来水中钙和镁的测定,掌握标准曲线法在实际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将试液注入石墨炉中,经过预先设定的干燥、灰化、原子化等升温程序使共存基体成分蒸发除去,同时在原子化阶段的高温下铅化合物离解为基态原子蒸气,并对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产生选择性吸收。
在选择的最佳测定条件下,通过背景扣除,测定试液中铅的吸光度。
四、仪器与试剂:1.仪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带背景扣除装置);铅空心阴极灯;氩气钢瓶2.试剂:1%硝酸溶液、浓硝酸、铅标准溶液1.000mg/L五、实验内容与步骤:1.试液的制备:用5.0mL吸量管吸取2.5mL 1mg/L铅标准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1%硝酸溶液定容至刻度线,摇匀。
用1.0mL吸量管吸取0.5mL浓硝酸于50mL容量瓶中,用自来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
2.测定: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调节仪器至最佳测定条件,测定试液的吸光度。
六、数据记录及结果分析:10203040500.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浓度(μg /L )AbsY= 0.04068+ 0.00674*X R= 0.99990由图所示,该标准工作曲线方程为Y= 0.04068+ 0.00674*X ,相关系数为0.99990,线性关系很好,由方程可以求出样品的浓度为0.041μg/L 。
生活饮用水中重金属铅的检测方法研究

生活饮用水中重金属铅的检测方法研究摘要:在自然水生环境中,重金属含量较低,通常是微量元素和超级微生物,不会对自然动植物造成损害。
然而,由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许多含有重金属的废物被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从而增加了重金属在自然水域中的浓度。
其中一些直接被人体吸收,另一些则被水生动物和植物吸收,然后进入食物链,从而危及人类健康。
例如,2013年5月,我国广东地区湖南地区Cd污染水稻的大规模生产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2011年3月以来,浙江省没有一例儿童血液中铅浓度过高的事件发生在附近的一个铅蓄电池收集场村。
许多印刷产品、食品外包装、家庭装饰产品和汽车尾气不可避免的排放都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铅中毒。
铅进入人体会影响新生血液的生产,导致人类出现贫血症状;还可能通过血液损害人体神经系统,导致大脑神经受损;即使通过基质也不利于正常胎儿的生长目前,许多研究人员分析了天然水体、生物浓缩和自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存在情况,重点分析了七种最具生物危害性的重金属,即Cu、Pb、Zn、Cd、Cr、Hg、as。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重金属铅;检测方法引言保护水资源为人类正常生活和生产提供了物质条件,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因为淡水资源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在这一阶段,尽管我国的水资源保护取得了显着成果,但我们仍然面临着水资源污染更加严重和复杂的严重局势。
重金属污染是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形式之一,有效检测重金属含量和重金属在水资源中的存在是提高检测准确性的主要手段。
由于水资源主要由岩石、土壤等组成,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变得更加困难。
其中含有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元素,如汞、镉、铜、铅等。
,主要由金属或有机化合物组成。
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新的仪器分析方法,在基于特定元素的原子试验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考虑到这一点,本文介绍了该方法在根据原子吸收光谱特征摘要检测水资源重金属方面的应用。
1重金属铅检测的重要性探讨铅是重金属污染中较为常见的污染物,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汽车尾气、塑料燃烧后释放的烟气、锻造后排放的废水等。
水样中铅离子含量的测定——介绍一个分析化学研究型教学实验

通讯联系人 , E - ma i l : j i n y a n @s n l l l 1 . e d u . c “ ;  ̄2 0 0 7级硕士生 ; @  ̄ 2 0 0 6级本科生
3 8
大 学 化 学
第2 8卷
3 实验 方 法
将 一定 量 1 0 t x m o l / L的结 晶紫溶液 a n . z , 微量 荧光 比色皿 中 , 检 测其 荧光 信 号 。将 1 0 p  ̄ m o l / L结 晶紫 与5 t  ̄ m o l / L凝 血酶适 体混合 , 作 用半 小 时 , 取一 定量加 入 到微 量 荧光 比色皿 中 , 检测 荧光 信 号 。然 后 加 入不 同浓度 的 P b , 每次 加量 为 1 p . L , 使 其最 终浓 度分 别 为 5 0 n m o l / L 、 1 0 0 n m o l / L 、 5 0 0 n m o l / L 、 1  ̄ m o l / L、 5 I x mo l / L , 混合 均 匀 , 进 行光谱 扫描 , 观 察 荧 光 光 谱 的 变 化 。激 发 波 长 E =5 9 0 n m, 扫描 范 围 6 1 0— 7 5 0 n m, 激发 狭缝 和发 射狭缝 均 为 1 0 n m, 光 电倍 增管 电压 为 9 5 0 V。
对铅 离 子含量 的检测 。
2 试 剂 与仪器
2 . 1 仪 器
P B 一 1 0 p H计 , 电子分 析天 平 , H i t a c h i F - 7 0 0 0荧 光分 光光 度 计 。
2 . 2 试 剂
凝 血酶适 体 ( 5 . G G T T G G T G T G G T T G G . 3 , 简称 T B A) 由上 海 生工 生 物工 程 技 术 服 务 有 限公 司合
液体饮料等食品中铅含量的简易测定法

液体饮料等食品中铅含量的简易测定法
1、准备试剂:氢氟酸、碳酸钠、乙二醇、硫酸铅2%
2、将灌装过程中取得的液体饮料(或者食品)等样品,每种样品取10ml,加到
50ml的容量瓶中,每瓶加入10ml 的氢氟酸,搅拌均匀
3、采用滴定法测定铅含量,将每瓶中加入10ml的碳酸钠溶液,缓慢滴加乙二醇,直至出现稳定的淡黄色,用滴定管表读取液体的铅含量
4、比较读数,比较每种样品的铅含量,最后得出测定结果
5、将结果记录在实验结果表中,并将测得的铅含量与国家标准值进行比较。
6、如果国家标准值超出,应立即淘汰样品,把符合国家标准值的样品放入储存,
以便将来使用。
7、将最后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书中,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
8、经过实验结果,确定零售商品的铅含量是否超标,对超出排放标准的产品,应
及时处理并记录处理情况。
9、定期对测定的液体饮料(或者食品)样品进行复核,以复核结果表明是否处理
正确。
10、及时做好日常使用样品的样品收集,及时归档,以做好后续实验或者复核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理化检验检测》课程
“生活饮用水中铅测定”教学课例
上海食品科技学校王仲伟
一、学习项目确定
生活饮用水中铅测定(4课时)。
本次课参照食品检验工的职业标准,选择生活饮用水中铅测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实施。
二、课例背景分析
(一)专业课程目标分析
本专业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参照食品检验工的职业标准,根据食品检验工任务要求,以食品检验岗位相关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整合相关知识、技能与态度,将本课程设计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食品质量检验等相关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中职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需要,并融入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鉴定四级的相关要求。
本课程自编校本教材,按“双证融通”的模式,实现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融通。
教材包含了:食品检验标准的应用、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水分的测定、灰分的测定、酸度的测定、脂肪的测定、糖的测定、蛋白质的测定、维生素的测定、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亚硝酸盐的测定、重金属的测定、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等13个项目23个典型工作任务。
每个项目包含有工作任务单、检测方法、相关仪器操作、单项检验结果判定等环节。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检测方法的要求、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和计量器具的使用要求,能够进行典型样品的制备、成分检测、数据记录、检测报告等相关技术操作,并能对样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样品品质做出正确判断,达到食品检验工岗位四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在完成本课程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高度责任心等职业素质。
(二)本课例在课程中的功能定位
校本教材《食品理化检验检测》共有13个项目23个典型工作任务,本次课“生活饮用水中铅测定”是项目12、第21个工作任务,是中职《食品理化检验
检测》课程中新增设的专业技能教学内容之一。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食品营养成分分析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相关知识和应用。
在食品生产中,控制饮用水、原料、成品等重金属含量,对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原子吸收光谱法技术是食品检验工的必备技能之一。
(三)学生能力基础分析
中职三年级学生通过一、二年级阶段的学习,初步具备了一些实践知识,逻辑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也初步形成,这个阶段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完成本课程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技术素养。
(四)项目实施条件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本案例实施条件:
⒈情景设置。
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和技能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
如课程安排在开放实训中心原子吸收分析室现场,设立工作场景,原子吸收分光度计操作区、多媒体教学区、成果展示区。
⒉有明确的评分标准。
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⒊项目活动团队的确立。
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立。
本项目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分组合作完成较合适,因为学生们各有所长,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三、学习目标设定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三年级学生,学生已学习了《食品化学》,《常规检测技术》等专业课程,检验检测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通过工作任务整合相关知识、技能与态度,设计为任务引领型课程,实现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融通。
依据企业“食品检验”岗位的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一)知识目标:说出实训室的环境要求、基本布局和实训室管理规范;识记生活饮用水铅测定的国标检测方法、所用的仪器和试剂;识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识记铅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识记实验原始数据的记录要求。
(二) 技能目标: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开关机操作;会乙炔钢瓶、空气压缩机的使用;会仪器工作软件的使用;会测量操作。
(三) 态度:按检验工作岗位要求,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积极性,并依靠团队完成检测工作任务。
四、学习任务描述
本课例学习任务,收到Xxx 厂水质请验单,要求按国标方法完成生活饮用水中铅测定任务。
所包含的知识技能点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开关机操作、乙炔钢瓶、空气压缩机的使用,仪器工作软件的使用,测量操作等。
Xxx 厂水质请验单见表1,任务书见图1。
表1 Xxx 厂水质请验单
编号:20130720
样品名称:生活饮用水 请检部门: 质控部 批号:20130720 请验者:xxx
规格:500mL/瓶
请验日期:2013年07月18日 数量:500mL/瓶×20瓶/箱×100箱=1000L
检验项目:铅
检验依据:GB/T5750.6(4.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
图1任务书
五、学习内容组织
本课例依据企业“食品检验”岗位的要求,按食品检验工职业岗位职责设置,学习内容取材于Xxx 厂水质检验典型的工作任务。
“生活饮用水中铅测定”课程内容与要求见表2。
六、教学情境创设
(一)教学场景设计:本次课在学校上海“农产品加工与检测”开放实训中心
任务书
根据水质请验单,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计,完成生活饮用水中铅测定(火焰法)。
图2生活饮用水中铅测定教学情境图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实训室教学,学生16人,分成二组,每组8 人,配备2套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中1台配有投影仪,小组协作完成生活饮用水铅含量的检测任务。
教学情境见图2。
表2 课程内容与要求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思路重构课程内容体系,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
协作学习方式,教师对实际操作进行示范指导,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的教学目标。
七、教学资源准备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TAS990)、空压机、乙炔钢瓶、排风设备等教学设施2套。
主要作用是让学生能够在与饮用水铅测定实际工作一致场景下,完成饮用水铅测定任务。
(二)多媒体教学设施。
主要作用是通过现代教学技术载体,实现多媒体教学软件(AA Win V2.1)的应用。
(三)参考文献:GB/T 5750.6(4.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北京普析通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等。
主要作用是提供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四)任务单、样品、标准溶液、检测报告、学业评价表、实训规章制度等资料。
八、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过程实施见表3。
表3 教学过程实施表
九、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作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评价表见表4。
说明:专业能力每项等级和评分细则
A:正确 B:操作错误≤1项 C:操作错误≤2项 D:操作错误>2项 E: 未答题
“评价要素”得分=配分×等级比值
十、教学效果反思
(一)本项目教学内容体现食品检测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教学现场与食品检测行业现场全面对接,与检测新技术、新设备全面对接,教学评价引入食品检验工技能鉴定评分标准,以检测报告代替实验报告,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对接,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实际需要零距离接轨。
(二)教师根据项目要求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完成课程体系的解构和行动体系的重构,每个学生亲自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形成操作技能,同时对学生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价,达到“任务引领型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立。
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则要分组合作完成,因为学生们各有所长,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四)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
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
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十一、案例点评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技能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是培养现代技术工人的可行途径。
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法相比,项目法教学渗透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全方面考虑在“如何学”、“学什么”的基础上组织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在培养目标上关注的是学生如何掌握与从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强调岗位需要的关键能力、职业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养成,形成对学生的综合职业技术能力的有效培养。
这些能力和素养是学生职业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
相信,项目教学法必将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教学的主流,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