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 岳麓版
历史初二下岳麓版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堂练习

历史初二下岳麓版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堂练习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是在〔〕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2.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是〔〕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
宋小江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是〔〕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D.实行改革开放4.我们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它〔〕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C.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5.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6.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7.阅读以下材料:“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
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的“会议”是指什么?是哪一年在哪里召开的?〔2〕这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3分〕〔3〕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主要指什么运动?1—6BBBB××7〔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在北京召开〔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岳麓版拔高训练第六十八篇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岳麓版拔高训练第六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他选择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A、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C、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重大决策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改革开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改革开放使城乡人民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变,就业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也发生了变革,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些变化的是( )A、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B、江苏华西村成为文明村镇的典型C、人们以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为荣D、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一文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此文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这一“伟大转折”是指(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请你选出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 )A、中共一大──1921年在北京召开B、遵义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中共七大──选出了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D、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现代史,请写出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历史事件并做简要的介绍。
岳麓版 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检测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时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A.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B.党内“左”倾错误C.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姓“资”姓“社”问题D.党内“右”倾错误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这首歌描绘的两位领导人是【】A.毛泽东和邓小平B.孙中山和邓小平C.孙中山和毛泽东D.刘少奇和邓小平3.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4.下列内容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是【】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④坚持改革开放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6.下列著作,主要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是【】A.《毛泽东选集》B.《周恩来选集》C.《刘少奇选集》D.《邓小平文选》7.邓小平曾多次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A.资产阶级自由化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D.姓“资”姓“社”的问题8.邓小平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A.坚持走群众路线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9.右图是党章封面,在党章中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是在【】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0.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检测(有解析)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选择题1.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 )A.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坚持“左”倾错误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背景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坚持“左”倾错误(“两个凡是”),使中国还处在徘徊状态中,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
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浮夸风现象B.“共产”风现象C.阶级斗争为纲D.“两个凡是”的方针【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文化大革命”后,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 )A.它系统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B.它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C.它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4.(2015·呼和浩特中考)新中国历史上由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的主要标志是( )A.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完成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八年级历史下册12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测试岳麓版

《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基础题一、选择题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 毛泽东、周恩来B. 毛泽东、邓小平C. 邓小平、江泽民D. 江泽民、胡锦涛2. “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
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 粉碎“四人帮”D.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A.农村B.中小城市C.大城市D.国有企业4.右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包产到户”契约。
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C.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D.农民家庭收入很少5.老百姓这样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
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老百姓歌唱的“大包干”是指(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道路C.人民公社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右图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包产到户的主要模式,这一模式下,农民生产最大的变化是( )A.不再集中劳动B.自负盈亏C.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D.农民分散经营7.右图安徽凤阳1980-1982年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能力题一、选择题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四大”2.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这里“拨乱”主要是指( )①停止“以钢为纲”②彻底否定“两个凡是”③停止“共产风”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④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复习特训第十二篇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复习特训第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新华社电文曾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决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
” 开启改革大幕的标志性会议上所做的战略决策是( )A、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B、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C、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今天,我主要讲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这是邓小平在下列哪个会议上的讲话(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公布了征集到的流行语,如:“下海、农民工、上网、炒股、汉堡、科学发展观……”若给这些流行语定一个最准确、合理的主题,应该是( )A、改革开放中国特色B、加入世贸市场经济C、对外交流大国崛起D、西部开发解放思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深远的意义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某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恰当主题应当是( )A、人民政权的巩固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明明暑假到南方去旅游,想看看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他不该去的是( )A、深圳B、珠海C、上海D、厦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有关政企职责分开说法正确的是( )A、企业有自主经营权,政府作宏观调控B、政府下放一部分权力给企业C、政府、企业各自为政,没有任何关系D、企业完全脱离了政府【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岳麓版习题精选七十

【答案】:
【解析】:
右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这节课复习的专题是( )
A、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
C、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答案】:
【解析】:
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材料二2014年3月4日,李克强总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时,用自己在安徽凤阳“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劳动)的经历解释“改革红利”(收益)。——《中华网》
材料二: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阶段体制接轨,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阶段抓住基于,中国开始改变世界。
材料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2017年我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根据材料一,分析泉州海外贸易独特发展的历史条件。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主要举措和“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
根据材料二,三,请你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谈谈“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意义。
【答案】:
【解析】:
交流促进发展,开放带来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西域通道以后,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桃(核桃)、胡萝卜、汗血良马以及名贵毛织品等陆续传入中原地区,丰富了内地的经济生活。与此同时,中原则向西域地区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凿井挖渠的技术传到西域。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习题3 岳麓版 精品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单选题: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的转折是指()A、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C、开国大典D、十一届三中全会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新”起点是()A、进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D、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3、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第一部B、第二部C、第三部D、第四部4、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颁布的法律文件有: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一届人大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二、探讨题: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有什么内在联系?2、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的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三、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材料二1958~1978年的20年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只有5、7%,而1978~1988年这10年间,年增长率变为9、6%,开始超过当年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的速度——引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①材料一反映了1957~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的哪一变化趋势?请举出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②材料二中,后10年的巨变依靠的是我党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③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阅读下列材料: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②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思想路线?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③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
一、选择题
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A.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 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 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 实行改革开放
3. 如图,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以下四个人中完成了第三次历史巨变的是
()
4.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
A.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C. “四五”运动
D.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5.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
A. 七届三中全会
B. 八届三中全会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十二届三中全会
6.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中共八大召开
C. 中共十二大召开
D. 中共十三大召开
7. 如图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
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8. 如图,为了搞好期末复习某同学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
其中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 开天辟地
B. 遵义会议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八大”召开
9. “文革”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果是()
A. “两个凡是”是不变的真理
B. 毛泽东思想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群众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在于它()
A. 确立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 完成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C. 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D.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二、简答题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
12. 1978年的哪次会议作出了哪一伟大决策?会议选举谁为领导核心?
13.简述这次会议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哪几个路线的拨乱反正?
三、材料分析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试举两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科技、体育方面取得的成就。
2
1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还有谁,能让十亿农民一年之内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世界上还有谁,能让一座小渔村一夜间变成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世界上还有谁,能让中国的14个沿海城市在三年内就变成了座座金山;世界上还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它的成功运用,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邓小平纪念堂的一段留言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
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留言,反映了邓小平有哪些制度改革创新?(至少写出两点)
(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理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有什么特点?
1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2010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再次聚集三农,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
“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
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2)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和运动。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分析对比:
(4) 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历史认识:
(6)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3
《伟大的历史转折》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D
5.C
6.A
7.A
8.C
9.C 10.B
二、简答题
1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2. 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的领导集体核心是邓小平。
13. 这次会议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三、材料分析
14.材料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科技、体育方面取得的成就:神舟系列飞船上天;实施登月“嫦娥工程”;成功举办亚运会、奥运会等。
15. (1)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改革创新的制度。
1982年邓小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
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材料二中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邓小平理论,它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特点。
综合上述材料可知,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特点是敢于创新.实事求是。
16.材料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解答如下:
4
(1)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我国颁布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并决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2)根据所学知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误,其中的失误是1958年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
(3)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过率先在农村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根据所学知识,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失误,它极大挫伤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根据所学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6)综上所述,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会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启示我们制定农村经济政策一定要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遵循经济规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