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堂小结
“两个凡是”
导致 掀起
两年的徘徊时期 促使
思想解放运动
奠 定 基 础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十一届三中 作出 全会
改革开放
保障
全面推进 拨乱反正
党的历史上有三次重心转移:
内容 分别是什么时候, 1927 大革命失 由城市 败后 年 转到乡村 具体内容是什么? 新民主主 由乡村 1949 义革命即 转到城市 年 将胜利 文化大革 1978 命结束, 年 真理标准 问题讨论 时间 背景 意义 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 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 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 大问题。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 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1977年 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职 务的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活动一:
一、两年的徘徊
活动一: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四人帮”被 打倒了,但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并没有被马上 提上日程,而是到1978年才起步。这两年,既是 失去的两年,又是积累酝酿的两年,这种在徘徊 中前进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


活动二: 你知道“两个凡是”的具体内容吗?这种 方针正确吗?反映的是什么错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78年至今)
【单元概述】
第三单元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 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 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 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
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不断加强社会福利制 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民生福祉水平 。
文化转折
文化多元化发展
01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多
元化成为时代潮流,各种文化思潮相互交融、碰撞。
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
02
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
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0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
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04
转折点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01
02
03
政治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 混乱状态,为中国政治稳 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
经济
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国际地位提升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协调与合作。

社会转折
1 2 3
人口结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政策的调整,人口结构发 生了显著变化,老龄化趋势加剧,劳动力市场供 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 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 加。
06
课程总结
本课重点回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 开背景和意义
邓小平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和贡献
02
01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的实施
0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和 目标
04
05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深圳 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1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1

第三单元
第8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伟 大 的 历 史 转 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知识梳理:
要求:自读知识梳理,说出本课的知识点,时间1分钟。
伟 大 的 历 史 转 折
十 背景:纠正文革的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 地点: 北京 届 时间:1978年 思想上: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 内容: 中 政治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全 会 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 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自主学习(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阅读课本第39-40页,圈出下列问题答案,作好问题批注, 并尝试记忆,4分钟后提问
平反冤假错案: 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全面立法的 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 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 表现:
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刑法》等。
全面立法的 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 意义:
合作探究:
时间:3分钟 形式:小组讨论 要求:组长组织讨论,1、2号同学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从发挥历史转折点的作用来看,十一届三中 全会和遵义会议的意义是相同的。它之所以如此 的引人瞩目,是因为中国当代的历史在这里实现 了大转折!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的意义 是相同的?
革 命 时 期
遵义会议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比较?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更新版)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更新版)

1949 年
1978 年
新民主主 由乡村转到城 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 义革命即 市 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将胜利 的重大问题。 文化大革 由阶级斗争转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命结束, 到以经济建设 设的新时期。 真理标准 为中心 问题讨论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
民主法制建设
1980年,著名的意大 利记者奥琳埃娜· 法拉奇 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 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 命’那样的悲剧?” 邓小平回答:“只 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 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 制度上解决问题。”
国民经济损失巨大 盲目个人崇拜
伟 大 的 历 史 转 折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思想 路线 政治 路线
邓小平 领导集体
组织 路线
——
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 十一届代表大会,完成了党的 1978 1979 年召开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纪律 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思想 是 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
A
1.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 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材分析:《伟大的历史转折》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第八课,本课在整个单元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承上启下”,上承“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整个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主要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内容,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这次会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从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历史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不强,需在本学期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重大进展。

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的背景、内容、实质及意义;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表现及意义。

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掌握会议的内容、理解会议的深远影响与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对本课的知识点和疑难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然后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历史和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能力。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时间 工作重心转移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 从进攻大城市改向 农村进军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由“以阶级斗争为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纲”到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3.意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 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 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 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 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破坏,人民群 众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2、表现 ① 、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 平反。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会议背景:
①、“文化大革命”中积累了许多 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②、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 误方针 ,“真理标准”的讨论解放 了人们思想,为会议的召开奠定了 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 时间: 1978年12月 2.重要内容:
地点: 北京 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领导集体.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②、法制建设的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义务教育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环境保护法》
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 局面。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 主人士被诬陷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 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 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 的一起冤案。 材料三: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82,全国人大通过并 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 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为什么说“两个凡是”的方针是错误的?

其完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维护个人崇拜,并制造新的个人崇 拜,实质上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 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 革开放,是这次全会拉开帷幕的;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 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 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 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5、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 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 路线的拨乱反正;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期。

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加强
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作业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作业

一、选择题 1.粉碎“四人帮”后,“左”倾错误没有得到纠正的主要原因是( C ) A.冤假错案没有纠正 B.邓小平没有恢复全部职务 C.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D.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盛行 2.粉碎“四人帮”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 论,其主要原因是( A ) A.“两个凡是”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9.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C ) 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B.掀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10.我国从1954年起有了社会主义宪法。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是哪次会议修订的?( C )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二大 C.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D.遵义会议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网络】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 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 “左”的指导思想,提出“ 两个凡是 ”的方针。 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 真理标准问题 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 _实_践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 思想解放 运动 ,为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B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三个代表思想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C) A.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扩大对外开放 C.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 D.建立第二代领导集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材料一中所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怎样的 材料一中所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材料一中所述 背景下开展的?这场讨论使人们产生了怎样的认识? 背景下开展的?这场讨论使人们产生了怎样的认识?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材料二 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 的经验教训, 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 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 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文 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 倾错误, 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 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2)材料二中的“全会”是指哪次会议? 材料二中的“全会”是指哪次会议? 材料二中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以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文化大革命” 前的“左”倾错误主要指的是什么运动? 前的“ 倾错误主要指的是什么运动? (4)简要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简要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简要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 8 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1.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2.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 的加强
方法导航
1. 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前和后 比较: 2. 讨论:感知新的生活 讨论: 3. 调查:访问知情人 调查: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探究:为什么要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探究:为什么要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4.春联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很 春联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强的时代性。 强的时代性。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抗美援朝万民一心, ①抗美援朝万民一心,保家卫国众志成城 大跃进一日千里, ②大跃进一日千里,总路线光芒万丈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本课小结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1.徐小明同学的爸爸收藏 徐小明同学的爸爸收藏 了刊登右图所示文章的 一份报纸,下列作为收 一份报纸, 藏理由的是该文章的发 ) 表( ①标志着中国思想理论界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讨论 ②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 束缚 ③推动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解放 ④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①②③④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A.①②③ ①②③ C.②①③ ②①③
B.③①② ③①② D.①③② ①③②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 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的转折意义体现在 ( ) A.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线的拨乱反正, 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B.它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 它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的转变, C.它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它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它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彻底消灭了地主阶级 D.它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它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挽救了党、 导,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探究: 一届三中全会后, 民主法制建设方 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民主法制建设方 面做了些什么? 面做了些什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3.(2010·梧州中考 假如你是一位记者, 梧州中考)假如你是一位记者 梧州中考 假如你是一位记者, 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 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否定“ 否定 两个凡是” B.以阶级斗争为纲 以阶级斗争为纲 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2.(2010·长春学业考试 右图是 长春学业考试)右图是 长春学业考试 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 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 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 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 议召开 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 这次会议是( ) 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二大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转折意义的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转折意义的重 要会议,其历史意义类似于( 要会议,其历史意义类似于 )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中共一大 中共八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7.(2010·东莞学业考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东莞学业考试)改革开放以来 东莞学业考试 改革开放以来, 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 这一框架的核心是( 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请回答: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现象?它给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现象?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现象 中国造成什么危害? 中国造成什么危害?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材料二
(2)材料二中一系列法律的颁布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中一系列法律的颁布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中一系列法律的颁布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从上述两则材料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从上述两则材料中, 从上述两则材料中 你认识到了什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答案:(1)“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 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危害:社会动乱和灾 难。 (2)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 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 有法可依的局面,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 得显著成就,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 迈进。 (3)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和谐的重 要保证。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9.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年间, 材料一 1966~1976年间,许多领导干 ~ 年间 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 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 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 遭到批斗、迫害。 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 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 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 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 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 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2.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2.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8.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光明日报》发表《 材料一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 年 月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 标准问题的讨论。文章尖锐地指出, 四人帮” 标准问题的讨论。文章尖锐地指出,“四人帮” 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 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 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 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 于去弄清是非” 邓小平、叶剑英、 于去弄清是非”。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 中央领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 篇文章的观点。 篇文章的观点。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理解毛泽 东思想,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 东思想,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 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了哪些重要的法律呢? 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年颁布了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年颁布了第四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