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目标1.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

2.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转折”,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出现了曲折,但敢于正视错误并及时纠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那么,改革开放是如何起航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老师:十年文革结束了,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呢?结合材料,小组讨论归纳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问题二: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材料三:“文革”十年动乱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

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2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

——《<文化大革命>简史》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

2.老师:感谢以上几个小组同学分享的答案,老师把把以上几组同学的答案总结为以下几条(1)坚持两个凡是(2)以阶级斗争为纲(3)国民经济损失巨大,中国世界的差距日益拉大3.老师: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何去何从?思想界传来一个声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示多媒体课件),阅读教材找出这次思想大讨论的意义和性质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归纳问题的答案,派出代表展示本组的答案,老师总结归纳4.老师:感谢以上几个组同学的答案,老师把以上几组同学的答案归纳为以下几点(1)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2)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如秦统一六国、东汉末年的三国分立、唐朝安史之乱等;(2)掌握每个转折点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每个历史转折点的来龙去脉;(3)学会用历史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培养时空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自豪感;(2)认识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规律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及其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2)学会分析历史转折时期的矛盾和冲突;(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每个历史转折点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2)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3)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和原因;2. 运用史料对比法,分析历史转折的过程和影响;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深入理解历史;4.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服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每个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2)收集相关史料,制作PPT和教学素材;(3)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历史知识,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思考;(3)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2)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转折点的意义;(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和原因;(2)教师提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转折的过程和影响;(3)学生做好笔记,准备参与小组讨论。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生:邓小平。

师:正确。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7.《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八下历史

7.《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八下历史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课,重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点,本课上承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启本单元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从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历史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不强,需在本学期加以巩固和提高,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通过利用视频、图片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创设历史情境,以史为鉴,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以此为契机使某些同学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能用时间轴来建构时空观念,使知识系统化,同时感知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间的联系五.【学习新课】【导入】温故知新,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和失误”,文革结束后我国的现状,导出新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活动1】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圈画知识点,标记疑难问题。

【活动2】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教师播放图片和材料,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设计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设计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解放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等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通过对比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蕴含的变革、进取、民主、开拓的时代精神;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知道实事求是是我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难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洗。

周圆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

后来她有了两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

大儿子智慧骁勇,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

小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周围的人对他们也刮目相看,原来门可罗雀的家变得门庭若市,母亲的脸上终于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假如这位母亲就是我们的伟大祖国,那么她的这两个儿子是谁?二、讲授新课(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文革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错误。

(2)思想理论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3.内容(1)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掌握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政策。

3、理解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二、教学内容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政策。

3、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历史事件,自然引入本课的主题——伟大的历史转折。

2、新课内容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政策。

同时,强调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意义以及改革开放的政策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4、课堂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总结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性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背景和目的。

同时,强调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5、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伟大的历史转折”的短文,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框架和重要事件,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国际关系史”和“当代世界史”。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或引入新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伟大的历史转折》精品教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伟大的历史转折》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历史转折的概念及代表性事件,认识到历史转折对社会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历史的转折事件,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了解历史转折的概念和定义;2.熟悉几个代表性历史转折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难点:1.分辨历史转折的关键特征;2.思考历史转折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教学PPT;3.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章。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5分钟)1.展示一些与历史转折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关于历史转折的讨论。

2.导入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事件才叫做历史转折?请举例说明。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历史转折的概念和定义,强调历史转折对社会的影响。

2.列举几个代表性的历史转折事件,如法国大革命、中国的五四运动、美国独立战争等,并介绍这些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3.结合PPT展示,让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转折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2.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有关事件的资料,并做一份研究报告。

3.小组报告,学生们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动讨论。

四、扩展活动(20分钟)1.鼓励学生就自己所感兴趣的历史转折事件展开思考和研究,并写下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形式进行表达,如诗歌、绘画、故事等。

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选和欣赏。

五、总结反思(10分钟)1.教师总结课堂重点,强调历史转折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回答一些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针对今天所学内容,每个学生写一篇100字的心得体会。

2.继续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历史转折事件,并写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列强的扩张和争夺疆土的紧张局势,为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创造了条件。

②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其对世界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和中国人民抗争反侵略、追求独立和强盛产生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发展学生掌握历史层次感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能力。

②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③发展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3、情感目标使学生掌握民族自豪感和珍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末民初国际形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2、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呈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让学生感受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二、教学过程(50分钟)1、教师讲授:清末民初国际形势(10分钟)要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世界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列强为了抢夺殖民地和疆土,纠缠在仇视和嫉妒的矛盾矩阵中。

这场有可能引爆的风暴,最终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苗。

2、小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5分钟)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参战国及其联盟、战争形势、战争的影响等内容。

3、教师点评(10分钟)通过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摘取出一些需要指出的要点进行点评。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历史的转折、对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等等。

4、教师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5分钟)要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全球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一场无休止的屠杀,战争期间双方伤亡惨重,不仅带来了大量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也给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此外,这场战争对于世界政治和军事格局的重塑,以及对于国际法的发展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
生:邓小平。

师:正确。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
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
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
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2.教师简要介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基本情况。

3.引导学生思考:请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找出会议的主要内容。

提示:(1)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教师展示图片并做总结:
从核心内容来说:
从会议前后的转变来说:
5.引导学生思考: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提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6.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共党史上的伟大转折?
提示:可从会议的背景、内容、领导核心的形成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说明两者都是党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

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目标导学二:拨乱反正
1.教师简要介绍:拨乱反正的背景。

2.教师讲述:拨乱反正工作的主要内容。

“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3.提出问题:“文化大革命”中许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打成反革命,遭到迫害,我们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
提示: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迫害致死。

4.教师指出:1980年恢复刘少奇的各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5.引导学生看课本,简介:拨乱反正的结果。

6.教师总结: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消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三、课堂总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此,我国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伟大的成就。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体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我们可以联系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我们要分析、掌握技巧:a.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b.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授“鱼”,还要授之以“渔”;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其知道所以然。

我们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生活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