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乱吃东西说课稿
小班不乱吃东西教案说课稿

小班不乱吃东西教案说课稿一、教案背景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于食物的选择和饮食习惯尚在形成过程中,因此,教育他们不乱吃东西,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小班幼儿认识到乱吃东西的危害,培养他们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基本的饮食卫生知识,认识到乱吃东西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分辨健康食物与不健康食物的能力,学会在成人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健康饮食的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抵制不健康食物的意识。
4. 行为习惯目标:养成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进餐,不挑食,不乱吃街头小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乱吃东西的危害,学会选择健康的食物。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饮食卫生知识转化为幼儿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形式。
四、教学准备1. 教学道具:健康食物与不健康食物的图片或实物,如新鲜水果、蔬菜与薯片、糖果等;饮食卫生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
2. 教学环境:清洁、安全的教学环境,布置有关健康饮食的墙饰或海报。
3. 家长配合:提前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的饮食喜好和习惯,邀请家长参与相关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或情景剧,如“小熊的肚子痛”,引起幼儿对乱吃东西后果的关注。
-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小熊为什么会肚子痛,从而引出今天的主题——不乱吃东西。
2. 新知探索- 展示健康食物与不健康食物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 教师解释健康食物对身体的好处,不健康食物可能带来的危害。
- 通过绘本或故事,向幼儿介绍正确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均衡饮食等。
3. 情感体验-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模拟在超市购物或在家用餐的场景,让幼儿实践选择健康食物。
- 教师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健康饮食的看法和感受,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健康饮食习惯。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不乱吃东西(2)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不乱吃东西(2)本次说课的主题是“不乱吃东西(2)”,此次说课主要围绕幼儿园中班儿童常见的食品乱吃现象展开,介绍为什么乱吃东西会有害,以及如何引导儿童远离此类不良习惯。
一、乱吃东西为什么有害吃东西是每个人的本能需求,而乱吃东西则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首先,过多的甜食或垃圾食品对于儿童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将导致其体重增加、蛀牙、糖尿病等风险增大。
其次,乱吃东西会影响儿童的健康素质,影响其注意力、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从而影响其全面的成长发展。
二、如何引导儿童避免乱吃东西1.合理安排饮食在家长与老师的协助下,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每餐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膳食能量的平衡,增加丰富的水果蔬菜摄入。
如果儿童意愿吃甜食或其他不良食品,应及时控制并引导其转换注意力,减少对食品的过多依赖。
2.加强营养教育营养教育不仅需要教授儿童各种食品的特点,还需要讲解不良食品的危害,让孩子们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在增进兴趣的同时顺带让他们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健康特点。
3.创建健康的饮食环境在幼儿园中,我们应该创建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
我们通过食堂设计和饮食文化的建设等方面来培养我们幼儿的健康饮食观念,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还可以加强餐饮卫生,防止食源性疾病传播。
三、教学方案设计1.导入环节利用闹钟等工具引导孩子们判断不同时间段应该吃什么食品,引导幼儿对饮食进行规律化的认识。
2.理论讲解通过PPT等多媒体工具,讲解不良食品的危害以及健康饮食的观念,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辨认和描述各种水果蔬菜的名称、颜色、口感等特点,从而培养幼儿的营养知识和口感感受。
3.师生互动实践体验是帮助儿童养成好习惯的重要环节,这时可以采用游戏互动等形式,如让幼儿自己设计“健康午餐”,或自己整理出健康食谱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的饮食状态拍下来,通过监督,引导幼儿遵行健康的饮食规则。
4.总结结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幼儿的生命阶段需求,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引导幼儿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从小培养他们健康、文明和有责任心的好习惯。
2024年幼儿园中班健康优秀教案《不乱吃东西》

2024年幼儿园中班健康优秀教案《不乱吃东西》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正确饮食习惯和健康意识。
2.让幼儿认识到健康饮食对身体成长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正确的进食态度,不乱吃东西。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健康食物,什么是不健康食物?
2.为什么要选择健康食物?
3.如何在幼儿园遵守就餐规则,不乱吃东西?
三、教学重点
1.让幼儿了解健康食物的概念。
2.帮助幼儿认识到健康饮食对身体的好处。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展示一些食物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哪些是健康食物,哪些是不健康食物,引出今天的主题:不乱吃东西。
2. 学习健康食物(15分钟)
老师向幼儿介绍什么是健康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通过图片和简单的示范让幼儿认识健康食物。
3. 讨论为什么要选择健康食物(10分钟)
老师和幼儿讨论健康食物对身体的好处,比如能让我们更聪明更强壮等。
4. 角色扮演(15分钟)
老师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场景中不乱吃东西的小朋友,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幼儿正确的进食态度。
5. 温习和总结(5分钟)
老师温习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健康食物的重要性,强调不乱吃东西的健康规则。
五、教学延伸
1.可以设计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健康食物的知识。
2.家长介入,鼓励幼儿在家里也选择健康食物。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针对幼儿园中班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健康食物,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不乱吃东西。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健康活动《不乱吃东西》说课稿

《不乱吃东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不乱吃东西》。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
先说说教材:一、说教材教材方面,我想从以下四点进行说明。
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不乱吃东西》选自中班第二学期健康领域中的一个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中班的幼儿,个性独立,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与体验,却往往忽略了自身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幼儿很喜欢把碎纸、硬币、蜡笔等小物件放入口中;放学时,不少幼儿吵着要吃门口摊点的不卫生小食品;个别幼儿不生病也非要父母带药到幼儿园……可见,幼儿普遍缺乏生活经验和常识,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淡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因此我设计此次《不乱吃东西》主题活动既符合《纲要》要求,又结合幼儿实际,对幼儿健康成长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目标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把目标定位如下:1.认知目标:通过真实的表演及生活场景让幼儿懂得乱吃东西的危害;2.能力目标: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勤于探索、积极交流、乐于分享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真实的表演及生活场景让幼儿懂得乱吃东西的危害;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我把教学的难点确定为: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为了增强教学活动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我除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为课堂教学服务外,还准备了硬币、布偶、小视频以及图片等辅助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为了使本次活动圆满完成,我制订了如下教法和学法:二、说教法在教法上,我适宜地采用“启发提问法”、“直观教学法”、“情景表演法”、“竞赛游戏法”等,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循序渐进、动静交替,使幼儿通过看看、想想、讲讲等活动感受到主动建构知识的成功与喜悦。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说课稿《不乱吃东西》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说课稿《不乱吃东西》含反思一、教学内容简述本次安全教育说课将针对幼儿园中班的学生展开,主题为《不乱吃东西》。
通过活动设计和互动教学,引导学生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游戏形式,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警惕意识,提高安全意识,保护自身的身体健康。
二、活动设计1.主题介绍: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口头介绍,引发学生对安全饮食的兴趣。
2.互动游戏:进行乱吃东西与不乱吃东西的游戏,让学生深入理解正确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3.案例剖析: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警惕。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1.认识食品安全: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样的食品是安全的,什么样的食品是不安全的。
2.正确的饮食习惯:强调不乱吃零食,不在路边捡食物,不乱用餐具等良好的饮食习惯。
3.学会拒绝:学习在遇到不明食品时如何拒绝,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4.安全饮食的重要性:介绍食品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对饮食更加重视。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利用生动的场景和情境,使幼儿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2.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他们从中汲取教训,增强对食品安全的认知。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有待加强,部分幼儿表现出对食品安全的轻视。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加强相关知识的渗透,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
同时,我们也将借鉴家长的参与,共同维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通过本次《不乱吃东西》的安全教育说课,我们希望能够使幼儿们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成长,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
感谢各位家长和同仁的支持和配合,让我们一起为每个孩子的安全成长而努力!。
一年级上册班会说课稿 不乱吃东西 全国通用

一年级上册班会说课稿:不乱吃东西导言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主持的班会主题是:“不乱吃东西”。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诱惑而乱吃东西,这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才能不乱吃东西。
一、什么是乱吃东西?乱吃东西,是指我们在没有经过认真考虑和了解的情况下,随意吃一些不好的食物,或者过量食用某些食物而影响健康。
比如,我们在路上看到小卖部里有各种小零食,拿起来就开始嗑,或者是在家里面,一次吃太多巧克力、薯片、糖果等食物,这些都属于乱吃东西。
二、为什么不能乱吃东西?乱吃东西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比如:1.健康问题:乱吃东西就会导致我们体重增加、引发腹泻、结肠问题、心脏疾病等健康问题。
2.学习问题:乱吃东西会导致我们分散精力、注意力不集中、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影响学习效果和成绩。
3.社交问题:乱吃东西的过程,可能会导致别人对我们的围观、嘲笑和批评,给我们带来不良心理。
三、如何避免乱吃东西?乱吃东西是一种坏习惯,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那么,如何避免乱吃东西呢?以下是几种方法:1.学会拒绝:当我们有不想吃的食物时,可以拒绝它们。
可以说:“谢谢,我不喜欢吃这个”或者“我还有其他的零食,不需要再吃了”。
2.制定好的餐饮计划: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时间,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餐饮计划。
在做出每个决定之前,仔细考虑自己的饮食需求和口味喜好,这样就可以避免因饥饿或无聊而糖果、巧克力、薯片等食品诱惑所诱惑。
3.提醒自己:在我们想要乱吃东西的时候,可以提醒自己不要这样做,告诉自己这样是不对的。
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家长和老师也可以帮助我们,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提醒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总结不乱吃东西是一种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我们要养成的好习惯之一。
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强化这种好习惯,还有希望大家去互相监督,一起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让我们更健康、更聪明,更加美好!。
《不乱吃东西》的说课稿

不乱吃东西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逐渐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在城市里,各种美食诱惑不断,导致许多人的饮食偏好不合理、膳食结构不均衡。
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往往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乱吃东西。
二、分析问题为什么人们会乱吃东西呢?这主要与人类的本能和社会环境有关。
人类天生具有求食的本能,而在现代社会,各种美食随处可见,广告也会不断地刺激人们的食欲,导致人们吃得过多、吃得过杂。
此外,一些人也因为压力较大,焦虑或抑郁等精神问题而倾向于暴饮暴食,这些都会导致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如何不乱吃东西1. 均衡饮食饮食均衡是非常重要的。
人的身体需要各种不同种类的营养,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只有吃到这些营养素,才能让身体正常运转。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膳食结构,尽量保证每餐都包含五类食物,即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及其制品以及豆类及其制品。
吃的时候要尽量缓慢咀嚼,不要贪吃,以免过饱。
2. 控制食量吃东西的时候最好控制食量,不要暴饮暴食。
要学会吃饱而不是吃撑,以免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导致身体问题。
3. 避免食物诱惑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看到诱人的食物而不自觉地吃下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诱人的食物放得远一些,而把健康的食物放得近一些。
此外,可以借助心理暗示方法,比如说摆放一些健康的饮食宣传海报,或者设置一个提醒闹钟,避免被美食干扰。
4. 健康生活方式除了注意饮食外,我们还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消耗多余的卡路里,控制身体体重。
睡眠充足也有利于身体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的正常维护。
此外,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压力过大。
四、总结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维持健康身体的重要一环。
不乱吃东西,不仅能够预防各种疾病,还能让我们身体倍感轻松和愉悦。
因此,我们需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美的身体和美好的生活。
中班安全教育《不乱吃东西》教案

中班安全教育《不乱吃东西》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食品安全的知识,认识不安全食品的危害;2.学习如何饮食并保持健康的方式;3.通过课堂讲解、游戏互动、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食品的安全与危害2.学习如何正确地饮食以及保持健康教学难点:1.如何教育孩子在进餐时有限度,不乱吃东西。
2.如何向孩子灌输食品卫生知识。
3. 教具准备1.食物图片素材(香蕉、蒸鱼、汉堡包、巧克力等)2.塑料果汁杯、蛋糕、饼干等学生喜欢的食品3.A4纸、彩笔、绘画材料4.“食品分辨机”环节中需要准备显示器和音响设备4.1 导入环节4.1.1,歌曲中调动情感播放《红太阳》等歌曲,引导孩子们跟着音乐活动起来。
4.1.2,开场白引起注意老师抬起手,打招呼:“孩子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课程是《不乱吃东西》,我们要一起学习如何安全饮食。
”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学生喜欢的食品,比如果汁杯、蛋糕、饼干等。
4.2,食品安全知识讲解4.2.1,分组讨论分成若干组,每组在A4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食物。
让孩子们在美丽的食物图案旁写下食品安全知识。
4.2.2,食品分辨机孩子们收到投票卡牌,老师播放显示器和音响设备上的食品安全知识问答,让他们进行互动投票。
4.3,小组讨论孩子们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如何避免不安全的食品危害,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4.4,游戏环节游戏环节中,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设计了一些游戏环节可供选择。
比如“贪吃猫大作战”、“捏面包比赛”,在这个游戏环节中,老师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力,让他们学会正常饮食。
4.5,课程总结老师总结本次教学活动,再次强调食品安全知识,并与学生一起唱一遍《红太阳》歌曲,为本次教学活动画上完美的句号。
学生通过讨论、玩游戏、参加活动等方式,提高了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
同时,学生对正确的饮食方式以及食品卫生知识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乱吃东西说课稿
幼儿看到好吃的,总是吵着要妈妈买,哪怕是不卫生的,吃了会拉肚子,幼儿还是一如既往。
其实,这都是幼儿缺乏对食品安全的了解,为此,特意设计了《不乱吃东西》教学活动,以提高幼儿进食的安全意识。
一、说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个性开始形成、独立,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急于想去探索与体验,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很喜欢把一些小硬片、碎纸、玩具、蜡笔、橡皮泥等东西放入口中;幼儿园放学时,有的幼儿吵着要吃门口摊点的油炸、不卫生小食品;个别幼儿不生病也硬缠着父母带药到幼儿园……这些都表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差,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
新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为了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学习应对安全事件能力,所以我设计此次《不乱吃东西》教学活动,此活动来源于幼儿,又服务于幼儿;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利于其长远发展,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视野。
二、说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满足幼儿的认知、能力、情感需要,我把目标定位如下:
1、认知目标:通过真实的案例及生活场景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能力目标: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三、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一个铁制五角星、真实案例《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课件《进餐时》、《肚子为什么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鱼》;一些不可食用的食物图片:(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过期的食物、腐烂变质的食物、假冒,劣质的食物、没洗干净的食物);每组一小筐(内有图片如:幼儿一边走一边喝水、吃饭时在说笑、吃大量的雪糕、把铅笔放入口中等);音乐(一段120急救录音、一段轻音乐)
2、精神准备:生活中注意不能乱吃东西
3、知识准备:幼儿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
4、环境准备:留一面带有边框的主题墙
四、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本次活动我适宜地采用以下教学方法:①故事导入法、②提问启发法、③直观教学法、④情景表演法、⑤竞赛游戏法、⑥操作法、⑦赏识激励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做做,讲讲等活动中,能够感受到建构知识的成功喜悦之情。
五、说学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本次活动我能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①观察分析法、②讨论法、③竞赛游戏法、⑤操作法、⑥互动法、⑦多种感官参与法。
多种感官参与法是通过让幼儿看、听、说、操作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幼儿更有兴趣的学习,让活动气氛温馨和谐具有现代气息。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的设计思路是以《新纲要》为指导,主要有六个环节:兴趣导入——故事进入——课件及情景表演深入——游戏渐入——操作巩固——布置主题墙延伸。
活动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由感知到体验,使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的学习自我保护的能力。
1、兴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活动一开始,为了吸引幼儿,我播放“120急救车”声音,然后用紧张的语气提出问题:“发生什么事啦?”,幼儿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我顺势激发幼儿大胆猜测,相互交流。
随即我出示一枚小小的铁制五角星,说:“要想知道发生什么事,那就让这小小的五角星告诉你?”,用巧妙的话语衔接到下一个环节。
2、故事进入。
通过真实的案例《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讲述后我启发提问:“医生从龙龙气管里取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医生对龙龙说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激发幼儿思考。
此时幼儿精力是集中的,记忆是深刻的,回答问题应该是大胆的,自由的。
在幼儿大胆表述后,我用简短的语言感慨一番:“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我的心里和龙龙的爸爸、妈妈一样着急,龙龙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亏医生爷爷的高招技术救了龙龙。
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千万不能随便往嘴里乱放东西。
”接着,我又用巧妙的话语衔接到下一个环节:“龙龙那么不小心,让我们看看录像中的小朋友要小心些什么?
3、课件及情景表演深入。
由于中班的孩子逐渐具备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观看第一个课件《进餐时》,孩子们就与同伴相互讨论。
真实的课件来源于幼儿自身生活,是我在孩子们中餐时抓拍的镜头,幼儿觉得十分自然,生活化。
我同孩子们一边看课件一边说说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改正?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再此,我允许幼儿错误的方法和争论出现,同时我用参与者的角色进行发言代替小结:“人在吃饭时,饭宝宝都要经过气管,再到胃,如果吃饭时说话,疯闹,饭宝宝就会走错路,也就容易呛伤,严重者饭卡在气管里,会因为喘不上气来而死亡。
所以小朋友吃饭喝水时,一定要安静,不能说笑,打闹。
”师生平等,老师成了孩子的朋友,孩子们在快乐中习得安全知识。
观看第二个课件《肚子为什么疼》后,我再让幼儿观看各类不可食用的实物图片。
直观的课件吸引幼儿,卡通的人物符合幼儿年龄特征,课件中幼儿深入明白垃圾食品及没清洗的食品是不能吃的。
另外,《不可食用的食物》图片的配合使用,对幼儿进行了更深刻的教育,用真实的事实物证让幼儿观察分析过期、变质、假冒、质、不卫生的东西也是不能吃的,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幼儿深入学习安全知识。
情景表演《好吃的鱼》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选择孩子喜欢的情景表演,选择他们熟悉的生活题材,使他们在看表演时明白吃鱼要小心鱼刺,一旦鱼刺卡住了也不要哭,否则鱼刺就陷得越深,严重时要及时到医院去治疗。
看完情景表演后,我启发幼儿对故事中“明明应怎样吃鱼?鱼刺卡在喉咙里该怎么办?”进行热烈讨论,幼儿尝试共同总结方法,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通过总结可充分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提高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4、游戏渐入。
为了帮助幼儿区分更多的安全事件,本环节我设计了“判断对错”的游戏。
我采用分组的形式来组织,幼儿对各类安全事件快速地进行判断,在幼儿判断后,出现一个可爱的动画“儿童专家”提示,进一步帮助提高正确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复杂的说教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动画“儿童专家”增添了几分童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操作巩固。
幼儿有了知识的积累、经验的提升后,我让孩子们互相合作,进行操作活动。
把幼儿分成几组,每组放一个小筐,幼儿在筐里挑出认为做的不正确的图片,并说说为什么?我巡回观察并
指导幼儿互相合作,幼儿在轻松的操作过程中巩固安全知识。
6、布置主题墙延伸。
为了让我们的活动得到延伸,最后,我和幼儿在轻音乐中共同布置“不乱吃东西”的主题墙,我快速在主题墙上用简笔画画出笑脸和哭脸,幼儿把上一个环节挑出的做的不对的图片贴入哭脸中,做的正确的图片贴入笑脸中。
另外,我鼓励幼儿把生活中其他不能乱吃的东西大胆添画在主题墙内,并且还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和创意,设计“不乱吃东西”的家园互动小标语。
幼儿念读标语后我大声复述并写到主题墙内。
为了美化主题墙,我和孩子们一起用辅助的材料对主题墙做些装饰。
很快,漂亮实用、师幼共同完成的主题墙完成,再一次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在精彩中告一段落,在创造想象中继续延伸。
七、说说活动预测及反思
本次活动我除了用自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还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通过真实的案例,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
课件、图片的运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教育。
用孩子喜欢的情景表演,选择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为题材,让幼儿进行热烈的讨论,取得很好的效果。
游戏《判断对错》我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来组织的,幼儿兴趣浓厚,非常投入。
整个学习过程中,师幼之间是平等的,氛围是宽松的,学习是快乐的。
当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孩子不知道用语言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的状况,需要我发挥教学机智,及时引导。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力求形成“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较好的贯彻了《新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