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及护理ppt课件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及护理ppt课件



三、感染 ▪ 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关系非常密切 ▪ 依据: 1.急性ITP患者,发病前2周左右常有上呼吸 道感染史; 2.慢性ITP患者,常因感染而致病情加重。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四、其他
❖ ITP女性多见,尤见于生育期妇女,可能与雌 激素有关;
❖ 雌激素可能会抑制血小板生成及增强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对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的吞噬作 用。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临床表现
出血
1)主要表现为皮 肤、粘膜大 小不等的瘀 点、瘀班, 常先出现于 四肢,尤以 四肢远端多 见。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诊断
1.至少2次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细胞形态无 异常;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pt课件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pt课件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计数逐渐上升,稳定在正常范围。
总结
本例患者发病年龄较轻,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病例二:特殊临床表现及处理
患者女性,58岁,因月经过多、乏力就诊。…
血小板计数为30×10^9/L,诊断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特殊临床表现
患者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
病态造血,原始细胞增多,肝、脾、淋巴结肿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酸溶血试验阳性,无肝脾肿大。
03 治疗与用药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能够快速提 升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风险。
TPO受体激动剂
如艾曲波帕、特立帕肽等,能够刺激血小板 生成,提高血小板计数。
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患者,如环孢 素、长春新碱等。
处理
除糖皮质激素外,给予输血、补充白蛋白等支持治疗,患者症状逐渐 缓解。
总结
本例患者特殊临床表现明显,需要综合治疗,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病例三:复发及预防措施
患者男性,42岁,因皮肤瘀斑、牙龈出血就…
血小板计数为60×10^9/L,诊断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复发。
预防措施
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定期复查血小板计数。
抗CD20单克隆抗体
如利妥昔单抗,通过抑制B淋巴细胞减少抗 血小板抗体产生,改善血小板减少。
免疫治疗
脾切除
对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不 耐受的患者,脾切除可有效提升血小 板计数,减少出血风险。
免疫调节剂
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CD20单克隆 抗体等,调节免疫功能,减少自身抗 体产生。
其他治疗方式
低于正常值(100×10^9/L)。

血小板减少症讲课PPT课件

血小板减少症讲课PPT课件

预防感染:保持个人卫生,避 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运动 和劳累,以免引起出血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增 加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铁、 维生素C等的食物
P血A小R板T减5少症的病例分享和经
验总结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患者男性,32岁,因牙龈出血不止就诊,确诊为血小板减少症。经过治疗, 病情得到控制,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脾切除:通过 手术切除脾脏, 减少血小板破
坏。
输血治疗:在 紧急情况下, 通过输注血小 板来提高血液 中血小板数量。
骨髓移植:对 于难治性血小 板减少症,可 以考虑进行骨 髓移植治疗。
PART 4
血小板减少症的预防和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及 早发现血小板减少 症的迹象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包括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和良好的 睡眠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 的基因型和病情,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
联合治疗:未来治疗血 小板减少症可能需要多 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包 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 和基因治疗等。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血小板减少症 的分类:原发 性血小板减少 症、继发性血 小板减少症。
原发性血小板 减少症的病因: 免疫性、遗传 性、血液系统
疾病等。
继发性血小板 减少症的病因: 感染、药物、 风湿性疾病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遗传、免 疫、感染、药物 等多种因素均可 导致血小板减少 症
发病机制:免疫 介导的血小板破 坏增多和/或骨 髓巨核细胞生成 障碍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如某些药物、化 学物质和放射线等
对于高危人群,如 家族中有血小板减 少症病史的人群, 应特别注意预防措 施的实施

护理查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护理查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3、用药指导,不滥用药物,特别是对血小板有
损伤作用的药物。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应该
告知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减量或突然停药,
否则易出现反跳现象。服药期间注意个人卫生,
防止感染;低盐饮食,每周测体重,防止水钠
潴留,加重肾脏负担;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
ppt课件
48
健康教育
ppt课件
49
谢谢!
ppt课件
ppt课件
5
病因
• 感染 :细菌或病毒 • 免疫因素:病毒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后者
与血小板膜的Fc受体结合;病毒使血小板抗原性发 生改变,导致自身抗体形成,从而影响巨核细胞生成 血小板;血小板与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补体相结合。
ppt课件
6
• 肝与脾作用
– 脾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1/3血小板滞积于 脾
• 免疫球蛋白:400mg/kg·d,iv连续5天,必要时每4周重 复一疗程。或小剂量疗法,1g/kg·d用1天;800 mg/kg·d 用2天;400mg/kg·d用3天 。
ppt课件
36
• 环孢霉素A(CsA):4mg/kg·d分2次口服,用3个月, 显效后逐渐减量,维持治疗3个月,有效率52.9%。
ppt课件
39
评估
防跌倒评分:0分,防压疮评分:23分 T:36.4℃ P: 81次/分 R:27次/分 BP:120/70mmHg 神志清,精神可,营养良好,无贫血貌,巩膜无黄染, 双下肢皮肤可见少量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 及肿大,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 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问及干湿啰音,心率81次/分, 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 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PPT课件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PPT课件

病例三: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总结词
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另一种 常用治疗方法,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对血 小板的攻击,从而控制病情。
详细描述
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另一种常 用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等。这 些药物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对血小板的攻击 ,从而控制病情。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 异,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同时,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 副作用,如肾功能损伤、感染等,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 处理。
加强临床研究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对不同治疗方案进 行比较和评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 依据。
深入了解病因
针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 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从源头上找到更有效 的治疗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点
多发于2-6岁儿童,男女发病率相似, 大多数患儿在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免疫系统异常导致机体产生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后 被脾脏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
病因
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疫苗接种等多种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康复与预后
积极治疗
及时诊断和治疗是促进儿童免疫 性血小板减少症康复的关键。
心理支持
家长应给予儿童心理支持,帮助 其克服恐惧和焦虑,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
预后改善
多数儿童经过及时治疗,病情可 以得到控制并逐渐康复,预后良
好。
04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分享
病例一:药物治疗的成功案例

血小板减少课件

血小板减少课件
并发症影响
患者的预后还受到并发症的影响,如感染、血栓形成等,这些并发症 可能会加重病情并影响预后。
心理影响
血小板减少症对患者心理状态也有一定影响,如焦虑、抑郁等,这些 心理问题也需要关注和干预。
患者康复与生活质量
合理治疗
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血小板减少症 患者可以逐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有助于 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生
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 病,如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等,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 展。
定期检查
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或既往患 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液 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日常护理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感冒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血小板进 一步减少,加重病情。
避免剧烈运动
以防意外受伤后出血不止。
定期随访
与医生保持联系,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自我观察
留意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淤斑等 ,以及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现象 ,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与运动建议
饮食调理
适当增加营养,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铁、叶酸等营养素 的食物,如瘦肉、肝脏、绿叶蔬菜等。同时,避免食用过于 坚硬、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消化道粘膜引发出血。
分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继发性血 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症等。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涉及免疫、遗传、感染等多方面因素 。
病因
感染、免疫系统异常、骨髓造血功能 障碍、药物或毒物损伤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PPT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PPT课件
多次出血后可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多。 • 骨髓细胞学检查:典型改变提示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及成熟障碍;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严重者仅数小时;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M、PAIgG、 PAIgA一过性增高,PLT回升时迅速下降,临床应用价值不大。
11
诊断标准
1. 多次检查(至少2次)血小板计数减少。 2. 脾脏不大或轻度肿大。 3.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正常,有成熟障碍。 4. 具备下列五项中任何一项:
• 【临床特征】多以皮肤粘膜出血点(2mm)、瘀点(3-5mm)及瘀斑(>5mm),下 肢多见,分布不均,大小不一,其他部位如鼻、牙龈,少数患儿有消化道、 泌尿道或视网膜出血,若失血过多可有贫血表现,体格检查一般无肝脾肿 大,对血小板输注无效,而对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治疗反应良 好。
10
【实验室检查】 • ①外周血:血小板减少<100*109/L (至少2次)血小板形态可轻度增大,反复
8
原发性ITP
• 【发病机制】是免疫介导的以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单核巨噬细胞
系统吞噬破坏血小板,使外周血血小板减少的一种
,约
80%患儿在发病前1-3周左右有病毒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
• 【发病情况】本病见于小儿各年龄时期, 7岁以后明显减少,冬春季发 病率较高,约有10%病人是由急性转为慢性。
9
① 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② 脾切除治 疗有效;③ PAIgG(+);④ PAC3(+); ⑤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5.目前尚无可以确诊ITP的金指标,必须先除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12
鉴别诊断
13
• 先天性: ①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② 母亲ITP引起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ppt课件

血小板减少症ppt课件
带来了挑战。
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目前针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手段 有限,许多患者对现有治疗反应不 佳,因此需要研发新的治疗策略。
临床研究难度
由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数量相对 较少,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较为 困难,需要采取多中心合作的方式 。
对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01
进一步深入对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新
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急性型血小板减少症,应优先考虑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慢性型 血小板减少症,可选择使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
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选择使用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等免疫治疗;对于脾 切除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的治疗靶点,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开展多中心合作
02
通过开展多中心合作,共享研究资源和数据,加速临床研究的
进程。
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
03
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和诊
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特定生物标志物的靶向治疗正在研究 中,有望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 方案。
免疫治疗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血小板减少症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包括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和针对肿瘤相关 血小板减少症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疾病异质性
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复杂,存在多种不同的疾病类型 和亚型,这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开展定期筛查
鼓励居民定期进行体检,对血小板减少症进 行筛查。针对高危人群,如患有免疫性疾病 、病毒感染、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应加强 筛查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2,16: 743-746. Collins Dictionary of Medicine Illustrated Dictionary of Podiatry and Foot Science
实体肿瘤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 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
Williams Hematology (Ninth Editi
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
Williams Hematology (Ninth Editi
ITP 的发病机制-两个主要方面
机体免疫失衡
血小板破坏增多1
血小板生成减少2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巨核细胞
脾脏 肝脏 CD8+ 肝脏
成熟障碍
凋亡
对ITP的机制认识从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逐渐发展到更复杂 的机制,包括血小板生成减少、T细胞介导的细胞杀伤及免疫调节功能 异常3
NSCLC NSCLC NSCLC
ITP是血液科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 ITP(immune thrombocytopenia)为一种获得性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ITP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1/3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中华血液病杂志.2012,33(11):975-7. 秦平,侯明.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继续教育教材.
*PLT:血小板计数 *LLN:正常值下限
“An abnormally low number of PLATELETS in the blood. The lower limit of normality is about 150,000 per cubic millimeter. ” “reduced level of platelets in circulating blood, i.e.<150x109/ L.”
CIT发生率和程度因方案和药物不同而不同/成人
方案
瘤种
替伊莫单抗 硼替佐米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骨髓瘤
卡铂
各种癌症类型
顺铂
原发灶不明
吉西他滨
胰腺癌
替莫唑胺
胶质母细胞瘤
吉西他滨/顺铂 吉西他滨/顺铂 吉西他滨/顺铂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原发灶不明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NSCLC
胰腺癌
吉西他滨/卡铂 培美曲塞/顺铂 培美曲塞/卡铂
血小板减少症 (Thrombocytopenia, TCP )
的治疗
邯郸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二病区 马晓军
内容目录
• 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 •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机制 •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全程管理 • 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全程管理 •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全程管理
血小板的来源经典学说
1.Cooper N, et al. Br J Haematol 2006; 133: 364–74; 2.Gernsheimer T. Eur J Haematol Suppl 2008; 80: 3–8; 3. Provan D, et al. Blood 2010; 115: 168–86;
J Immunol. 2015 Jun 15;194(12):5579-5587. Br J Haematol. 2014 Apr;165(2):248-58.
Kaushansky K. 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 1996;10:431455. Kuter DJ. Blood. 2002;100:3457-3469.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机制
DJ Kuter Oncology 2015;29:282-294.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机制
肺毛细血管存在巨大巨核细胞
正在释放前体血小板 使用TPO 5天后,肺部巨核细胞数量上升
Lefrançais et al. Nature, 2017, 544(7648):105.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PLT<100×109/L)是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而导
致皮肤粘膜和/或内脏出血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以凝血功能障碍、 出血为特点的一组疾病。包括骨髓障碍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破坏增 加、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脾亢等。
骨髓解剖
松质骨(包含红骨髓) 骨髓里的血管 血液干细胞
黄骨髓
密质骨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Treatment (PDQ®)
血小板的来源学说
a 肺部脉管系统:生成血小板 骨髓和脾窦状小管
肺部脉管系统
b 肺间质:具备迁移和重建能力的巨核细胞和祖细胞储备库
肺间质
血小板减少症 感染/炎症?
造血 巨核 未成熟 成熟 干细胞 祖细胞 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
造血 巨核 成 et al. Nature, 2017, 544(7648):105.
血小板
血小板的来源学说
穿梭中的巨核细胞
在肺血管穿梭的巨核细胞在生产血小板
发生 12.80% 比例
19.60%
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
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
*中国数据 2016.1.1-2017.6.30 *数据来自2017 ASCO 156篇 化疗病历202278份,患者105127人 最新实体瘤研究报告
真实世界研究合作方:零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unpublished data ASCO 2017 Report
ITP 流行病学资料(国外)
France UK
USA
Japan
特点:成年人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青中年女性多,60-70岁以上男性多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发病率
1%-4%为ITP 30%需治疗
孕妇
7%合并血小板减少
Michele P.Blood,2017,129(21):2829-2835.
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
CIT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
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定义:抗肿瘤药物(或放射治疗)对骨髓、尤其对巨核细胞的抑制作用,
导致外周血血小板数量<100×109/L。 一般化疗后第6-14天内会发生CIT。 化疗后CIT发生率在20%-60%,9%-15%的实体瘤患者发生CIT并出血。 CIT会导致化疗剂量降低或延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