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__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花鸟画托物言志

中国古代花鸟画托物言志

中国古代花鸟画托物言志
中国古代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它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色。

在古代,花鸟画往往是托物言志的重要载体,不仅体现了画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更表达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在中国古代花鸟画中,常常借助各种昆虫、鸟类、花卉等形象,来表达画家的内心情感和思想理念。

例如,唐代画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中,用青绿的色彩和严谨的构图,表现了皇家的威严和气势;宋代画家赵佶的《芙蓉锦鸡图》中,用生动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表现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除了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中国古代花鸟画还具有浓厚的文化象征意义。

例如,在明代画家徐渭的《墨花图》中,用各种花卉和笔墨技巧,表现了画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

在中国古代花鸟画中,还有许多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代表作品。

例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用简约而富有变化的笔墨,表现了自然和人生的美好和沧桑;清代画家吴昌硕的《花卉册页》中,用浓重的笔墨和奔放的构图,表现了画家对自然和生命的热情和力量。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花鸟画不仅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托物言志的重要载体。

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完整版)美术课件 绘画 选修 3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完整版)美术课件 绘画 选修 3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二)复勾:先以浓墨全部勾好,再以浓墨对局部或全部进行 勾勒叫复勾,多以加强所描物象的精神和质感。
中国画对线条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平、圆、留、重、变五个字。 “平”如锥画沙:即指勾线时在线条的每一点上用力都一样。勾线时,笔尖要按
下去,对纸有一个“压力”。同时手指还要向上擎住笔,有一个“提”力,然 后向 行笔方向再用一个“拖”的力量。
工笔画都是以白描为先,其技法有描,分,染,罩, 所谓描 指的是白描,白描是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是中国画技法形 式中的一种,主要多用于画人物或双勾花鸟画。其依靠线本身 的粗细、刚柔、方圆、巧拙、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同 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 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 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工笔白描,一般线形变化不大, 细而均匀,为敷色留有余地。一般用小衣纹或勾线笔,勾线的方法类 似于写毛笔字,讲究起笔、行笔、收笔等; 有单勾和复勾两种。 (一)单勾:用同一墨色的线勾描整幅画的叫一色单勾。用浓 淡不同墨色勾成的,如用淡墨勾花,浓墨勾叶叫浓淡单勾。要 求线描准确流畅、生动、笔意连贯。
《竹石图 》清 郑燮 《雪景寒林图》宋 范宽
怎样欣赏工笔画?
徐熙五代南唐 杰出画家: 《雪竹图》
《雪竹图》是最能体现其“落墨”风格的,可惜未加色而不得 窥其全豹。此图绢本,墨笔,藏上海博物馆。谢稚柳先生曾著 文介绍此图,他是这样阐述“落墨”的:“一幅画的形和神, 都是用墨笔和墨色来“落定”,着色只是辅助。这体现了徐熙 在笔墨上的大胆革新。 以《雪竹图》观之,图绘雪后的枯木竹石。下方是大小数方秀 石,不重勾勒而用水墨晕染出结构,留白以示积雪。石后中间 是三竿粗竹,挺拔茁壮,细枝遒劲,残叶纷披。旁有数竿被雪 压弯或折断的竹子,或粗或细,或断或弯,又有数竿细竹穿插 其间,显得姿态多变,情趣盎然。左旁则现一段枯树,枝杈被 折,或勾叶,或晕染留白,映衬雪景的萧瑟。而在刻画上,勾 皴与晕染,粗笔与细笔,浓墨与淡墨,墨染与留白,兼施并用, 同样是谨严的写实作品,与北宋盛行的“细勾填彩”、务求逼 真的画风相比较,显得率意而出格,然而却也更多变化,更富 情趣。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花鸟画 课件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花鸟画 课件

竹 石 图
❖ 画墨竹一丛,老干新篁,疏密有致,浓淡得宜,画出重叠错
落、老节新枝之态。布局恰到好处,作长题于竹叶之间,别 有情趣。《丛竹图》为郑燮七十一岁所作之稀世珍品。
课后回顾与思考
❖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传统最主要的特点是 什么?
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鹌鹑图
兰竹图
❖ 清 郑燮 纸本 水墨
❖ 以半幅面作一巨大的倾斜峭壁, 有拔地顶天、横空出世之势。峭 壁上有数丛幽兰和几株箭竹,同 根并蒂,相参而生,在碧空迎风 摇曳。《兰竹图》的布局十分严 谨,画面石、兰、竹三者组织安 排得完美和谐。以石为龙脉,把 一丛丛分散的兰竹有机地统贯一 气,显得既严整而又富于变化。 三者不分主次,浑然天成。
芙蓉锦鸡图
❖ 宋 赵佶 ❖ 绢本设色 纵81.5厘米 横53.6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全图设色艳丽,绘芙蓉及菊花,芙
蓉枝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 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 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这种表 现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很是流行。 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均为华 丽的题材,但如此构图便不同于一 般装饰,而充满了活趣。加以双勾 笔力挺拔,色调秀雅,线条工细沉 着;渲染填色薄艳娇嫩,细致入微。 锦鸡、花鸟、飞蝶,皆精工而不板 滞,实达到了工笔画中难以企及的 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画上 有赵佶瘦金书题诗一首,并有落款。
荷花水鸟图
❖ 明末清初 朱耷 ❖ 孤石倒立,疏荷斜挂,一只翻着类作品中,
人们很容易察觉作者怪诞、冷漠、高傲、 孤独、白眼向人的个性特征。他作画常 取枯枝败叶,孤影怪石,表现他心中那 种残山剩水,地老天荒的精神世界。但 他作画的“纯用减笔”和笔墨酣畅,内 蕴胸逸,心手通贯的表现效果,则具有 强烈的艺术个性。从抽象继承法的角度 讲,这对中国画创作、笔墨形式和大写 意花鸟画发展是有一定贡献的。

论花鸟画中的四君子题材

论花鸟画中的四君子题材

论花鸟画巾的“四君子”题材口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林兵摘要:文章阐述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始终伴随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这不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文化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

最终“四君子”成为古人托物言志,寓兴自我。

展示高洁品格的绝佳题材。

关键词:花鸟画;“四君子”:人格化:美学中国绘画史,花鸟画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寓意象征性,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观察世界、表达感情的思维方式,即天人合一、物我贯通的哲学思想理念。

在众多的花鸟绘画中。

梅、兰、竹、菊(四君子1是经常表现的题材。

历代文人墨客不断颂咏描绘.使之历经千余年而常画不衰。

“四君子”题材入画的时同现在难以查证.但基本上是在宋代独立成科。

到元代文入画兴盛时期开始流行起来.明清两朝花鸟画开始勃兴.“四君子”题材的繁盛则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古人为何如此钟情于。

四君子”题材?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花鸟画的美学特征及花鸟画的寓意和象征性。

一、中国花鸟画的美学特征花鸟画起始的具体时间。

很难断言。

任何绘画的起源很难划定一条界限,也很难说某某创立。

民间艺术对花鸟画的影响不能说不大.无名的民间艺人也不能说无功。

而且石刻、菌像石、青铜器、漆画、壁画自原始时代起已有大量的花鸟画。

可以说花鸟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因素也是相当复杂的。

花鸟画的概念,只是与人物画、山水画相对而言的。

除了人物画、山水画的形式之外,一切独立表现的生物形象,如飞禽、走兽、虫鱼、花草……都是属于花鸟画的范畴。

当然还包括一水、一石、一木、器物之类。

在花鸟画中.客观对象的生命信息居于明显的主导地位。

而在借物抒情的花鸟画中,作者主体的生命信息则居于发展整体的健康思维。

我认为,从音乐的角度应做如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充分感知。

丰富表象,为培养形象思维积累材料。

学生能够敏锐感知鲜明的、富有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善于用形象色彩和声音触发思维。

高中美术人美版绘画第三课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美版绘画第三课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美版绘画第三课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花鸟
画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掌握视觉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初步掌握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理解个性自我与视觉图视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热爱本民族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要在学习中掌握视觉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初步掌握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

3重点难点
重点:视觉中的隐喻手法,文字内容和视觉形象之间的关系,传统图式与个人思想感情的关系。

难点: “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理解视觉中的隐喻手法以及作品内容与美术个人思想感情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自主学习: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
教学活动
1【导入】托物寄情
导入
观赏舞蹈《岁寒三友》片段
学生思考:舞蹈表现的内容,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高中美术人美版《绘画》《第三课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人美版《绘画》《第三课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人美版《绘画》《第三课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掌握视觉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初步掌握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理解个性自我与视觉图视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热爱本民族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要在学习中掌握视觉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初步掌握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

3重点难点
重点:视觉中的隐喻手法,文字内容和视觉形象之间的关系,传统图式与个人思想感情的关系。

难点: “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理解视觉中的隐喻手法以及作品内容与美术个人思想感情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自主学习: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
教学活动
1【导入】托物寄情
导入
观赏舞蹈《岁寒三友》片段
学生思考:舞蹈表现的内容,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第三课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人美版《绘画》教案

第三课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人美版《绘画》教案

第三课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人美版《绘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讲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画法和技巧,并介绍花鸟画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历史和意义;2.掌握花鸟画的基本画法和技巧;3.通过绘制花鸟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介绍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历史和意义中国花鸟画起源于魏晋时期,发展至宋代达到了顶峰,是中国传统绘画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流派之一。

花鸟画通过把描绘自然界的花草鸟兽,传达出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无限的向往,深受中国人民喜爱,也被国际上广泛认可。

2. 介绍花鸟画的基本画法和技巧(1)工具准备:纸张、笔、砚、水、颜料等。

(2)线条:线条是绘画的基础,花鸟画线条以细腻、曲折、精细见长。

(3)墨色:墨色要求色调浓郁、韵味深远。

学生需掌握淡墨浓墨、干墨湿墨等用法。

(4)颜色:熟练掌握颜料的稠度和颜色的深淡变化,做到鲜亮饱满、光泽柔和。

(5)构图:花鸟画构图讲究整体平衡、花鸟搭配,同时也要注意布局与空间的使用。

3. 花鸟画绘制讲解及操作示范(1)教师示范:教师选取一幅花鸟画,进行实际绘制演示,同时讲解画法和技巧。

(2)学生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示范,自行选择一幅花鸟画进行实际演习,进行科学的技法设计和实践简单的绘画练习。

4. 作品点评学生完成一幅花鸟画作品后,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提出可改进之处,并给与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历史背景、意义和基本画法技巧,并通过实际绘制演示和学生练习,加深学生对花鸟画的理解,在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方面有了提高。

借物抒情__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借物抒情__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欣赏
•一、抒情婉约,浓淡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一、抒情婉约,浓淡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一、抒情婉约,浓淡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画工笔花鸟画首先应该苦练基本功, •其次还应提高观察及写生能力。
•用笔墨线条表现物象的要求: • ——线应该表现形体结构; • ——线要表现质感、颜色; • ——工笔白描要求中锋用笔。
•一、抒情婉约,浓淡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花鸟画的起源阶段。(原始——汉)
新石器时代彩陶上 有花、草、鸟的图案, 至青铜时代,商周的青 铜器上有花瓣纹、鸟纹 和凤纹等,将这些花和 鸟的形象进行了抽象变 形。
•一、抒情婉约,浓淡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 《出水芙蓉图》是宋代工笔花卉中之上品,形态逼真,风 格典雅,质感极强,可谓显示了中国古代工笔花卉极高的艺术 表现力。 • 《花篮图》一精美的藤编篮,内盛各色花卉。它是一幅静 物画,但不是画植物标本。在画家灵巧的笔下,这些花卉被描 绘得水灵鲜嫩和娇艳。用线工细严谨,刻画花朵生动逼真、婀 娜多姿,厚重而不失娇美,淡雅而不乏瑰丽。画家强调的是花 卉的生命力 。
•二、彩墨相映、挥洒性情的写意花鸟画
• 所谓写意,就是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就是追求 像 •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对物 •像的描头画脚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意在笔先,笔为意用。 •为此,其特别注意笔墨,因笔墨能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 •挥毫泼墨,直抒胸臆。
• • 写景、写物是为了写情、写心,最后达到情景交融, 物 •我两• 忘寄的情境花界鸟。,托物言志,便是中国花鸟画的美学意蕴。
•一、抒情婉约,浓淡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பைடு நூலகம்
• 《狸奴小影图》描绘了一只 •可爱的小猫,姿态就像日常所见 , •神情天真而专注,似乎发现了什 •么。一身长毛柔软蓬松,从中可 •以看出画家超凡的观察力和表现 •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抒 情 婉 约 , 浓 淡 相 宜 的 工 笔 花 鸟 画
一 、 抒 情 婉 约 , 浓 淡 相 宜 的 工 笔 花 鸟 画
一 、 抒 情 婉 约 , 浓 淡 相 宜 的 工 笔 花 鸟 画
用笔墨线条表现物象的要求: ——线应该表现形体结构; ——线要表现质感、颜色; ——工笔白描要求中锋用笔。
一 、 抒 情 婉 约 , 浓 淡 相 宜 的 工 笔 花 鸟 画
《狸奴小影图》描绘了一只 可爱的小猫,姿态就像日常所见, 神情天真而专注,似乎发现了什 么。一身长毛柔软蓬松,从中可 以看出画家超凡的观察力和表现 技巧。
《寒雀图》描写隆冬的雀 儿,却让人感觉不到瑟瑟的 严寒,干枯无叶的老树反衬 出小鸟的活泼欢快,充满朝 气。
《出水芙蓉图》是宋代工笔花卉中之上品,形态逼真,风 格典雅,质感极强,可谓显示了中国古代工笔花卉极高的艺术 表现力。 《花篮图》一精美的藤编篮,内盛各色花卉。它是一幅静 物画,但不是画植物标本。在画家灵巧的笔下,这些花卉被描 绘得水灵鲜嫩和娇艳。用线工细严谨,刻画花朵生动逼真、婀 娜多姿,厚重而不失娇美,淡雅而不乏瑰丽。画家强调的是花 卉的生命力 。
为花鸟赋色(染色)方法: 分染或打底,注:分染应 该经多变染成,切忌一次染得 太重。
一 、 抒 情 婉 约 , 浓 淡 相 宜 的 工 笔 花 鸟 画
所谓写意,就是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就是追求像 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对物 像的描头画脚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意在笔先,笔为意用。 为此,其特别注意笔墨,因笔墨能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 挥毫泼墨,直抒胸臆。
一 、 抒 情 婉 约 , 浓 淡 相 宜 的 工 笔 花 鸟 画
二 、 彩 墨 相 映 、 挥 洒 性 情 的 写 意 花 鸟 画
2011年 3月
写景、写物是为了写情、写心,最后达到情景交融,物 我两忘的境界。
寄情花鸟,托物言志,便是中国花鸟画的美学意蕴。
二 、 彩 墨 相 映 、 挥 洒 性 情 的 写 意 花 鸟 画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一文中说: “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 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 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用笔塑造形象, 用墨表达神态,从而达到艺术高度的气韵生动。 写意花鸟画创作,主要是利用线来表达物象。通 过用笔的技巧,从事物的线的复杂状态中,泯灭具体 形和线的特征,而能看到物体本质精神。用笔所描写 出来的线不借皴擦晕染而能表达现实物象,笔简意繁, 态随意变,一转一束都有意趣。前人所谓的“寓刚健 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说的就是用笔方法 的具体体现。所谓笔尽力不尽,气见笔不见,皆从运 笔中得之 。
二 、 彩 墨 相 映 、 挥 洒 性 情 的 写 意 花 鸟 画
{
一 、 抒 情 婉 约 , 浓 淡 相 宜 的 工 笔 花 鸟 画
{
什么是工笔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的起源 工笔花鸟画的鉴赏 工笔花鸟画的画法
什么是写意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的用笔 和用墨 写意花鸟画的画法
二 、 彩 墨 相 映 、 挥 洒 性 情 的 写 意 花 鸟 画
一 、 抒 情 婉 约 , 浓 淡 相 宜 的 工 笔 花 鸟 画
花、草、鸟的图案, 至青铜时代,商周的青 铜器上有花瓣纹、鸟纹 和凤纹等,将这些花和 鸟的形象进行了抽象变 形。
一 、 抒 情 婉 约 , 浓 淡 相 宜 的 工 笔 花 鸟 画
花鸟画——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
花鸟画
{
工笔花鸟画:造型工整、描绘细腻、 设色精致、典雅见长; 写意花鸟画:不拘一格、泼墨运彩。
中国花鸟画有悠久的历史,在唐代花鸟画已经相当成 熟,经五代直至宋元,花鸟画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 花鸟画描绘的对象,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 物。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