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中心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诗词五首 同步练习

25 诗词五首同步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的“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的“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①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②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③去。
【注释】①星河:银河。
②谩有:空有。
③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前两句所写的梦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阕哪两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测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篱.(lí) 塞.上(sài) 车马喧.(xuān) B. 烽.火(fēng) 梦魂.(hún) 不胜簪.(zān) C. 角.声(jiǎo) 燕.脂(yān) 铁未销.(xiāo) D. 折戟.(jǐ) 谩.有(màn) 嗟.日暮(cuō)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D.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是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B. 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人称“杜少陵”“杜工部”,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C.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
D.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4.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 九万里风鹏正举。
5.下列对《饮酒(其五)》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苦闷。
B. “悠然见南山”写出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心灵的自由惬意。
C.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出了夕阳落山、成群的鸟儿纷纷归巢的美好画面。
D. “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可以理解为诗人领悟到的自然之趣与人生真谛。
6.下列对《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开头两句分别描写敌我双方,写出敌人兵临城下,守城将士披甲迎战的紧张局势。
B. “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写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完整word)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题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16分)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白头搔(ná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chóng)鼓寒声不起。
C. 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zhāo)D. 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 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B. 浑欲不胜簪(简直)C.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D. 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D.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对偶)B.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夸张、比喻)C.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比喻)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偶)6.对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大意:相见的时候十分痛苦,离别的时候更加痛苦,风轻轻吹抚,百花已经凋零。
B.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大意:仙山离这儿本不太远,青鸟啊,你何不多多地飞来探望呢。
C.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大意:秋色无边军号响连天,深紫的暮色犹如边塞将士的鲜血。
D.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大意:为报答君王的厚爱,手把宝剑自刎而死。
7.对《饮酒(其五)》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 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对诗歌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没有隐居在深山,而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心远”一词,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达出诗人因辞官归隐后淡泊的忧伤。
(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初二春望练习题一、思考理解1、诗歌反映的是唐代有名的历史事件。
“城春草木深”的“城”指当时的城。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3、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_____ 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4、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7、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8、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9、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10、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 诗词五首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携.()折戟.()车马喧.()搔.更短()不胜簪.()嗟.日暮()燕.脂()谩.有惊人句()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悠然..见南山(闲适淡泊的样子)B.浑.欲不胜簪(简直)C.塞上燕脂..凝夜紫(胭脂的一种)D.殷勤..问我归何处(情意恳切)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默写。
(1)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情怀的诗句是:,。
(2)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写诗人虽居住人世间,却无世俗交往的打扰的诗句是:,。
(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写诗人想要分辨清楚“真意”,却不知怎样表达的诗句是:,。
(4)杜甫的《春望》中写望中所见的诗句是:,。
(5)杜甫的《春望》中通过写花和鸟两种事物来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诗句是:,。
(6)杜甫的《春望》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家书难得的诗句是:,。
(7)杜甫的《春望》中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念家悲己者的形象的诗句是:,。
(8)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
(9)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明誓死报国的忠心的诗句是:,。
(10)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军队出其不意夜袭敌人的诗句是:,。
(1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
(12)杜牧在《赤壁》中,借古物引出历史,写出兴感之由的诗句是:,。
(13)《赤壁》中,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分析的诗句是:,。
(14)《渔家傲》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词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是:,。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精品(部编版)

24 诗词五首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白头搔.(ná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chóng)鼓寒声不起。
C. 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zhāo)D. 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 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3.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C.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D.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4.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对偶)B.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夸张、比喻)C.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比喻)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偶)5.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1)《饮酒(其五)》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的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
(4)《赤壁》中表示议论的句子是:。
(5)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
6.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风筝、书法、二胡、诗词等),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句子。
文化是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
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一)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面的题目。
7.(枣庄中考)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诗词五首》同步练习维度A 基础知识1下列注音不正确的是:A罥(juàn)丧(sānɡ)B黍(shǔ)豚(tún)C蕲(qǐ)浣(huàn)D坳(ào)圃(pǔ)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B 孟浩然是唐代诗人;浩然是他的号。
C 《游山西村》的作者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D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3 默写①开轩面场圃;把酒。
待到;还来就菊花。
②箫鼓追随春社近;。
从今若许闲乘风;。
③;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④?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一句可谓千古名句;用现代文翻译它的含义;并说明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游山西村》中有一句诗成为千古佳句;是那一句?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做客农家的情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过故人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维度B 阅读能力训练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7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所描写的有何不同?8说说划线的句子描写的是怎样的情景?9这首词的作者是范仲淹;结合作者生活的历史背景;说说你对这首词的理解?维度C 探究应用俗话说:“吟遍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看看唐诗三百首;找一些自己喜欢的诗;背一背;然后在班上组织一个诗歌朗诵会。
参考答案维度A:1 C 2B 3 ①话桑麻重阳日②衣冠简朴古风存拄杖无时夜叩门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④谁道人生无再少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什么时候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子;让广大百姓能够得以庇护并高兴。
表达了作者关心广大百姓疾苦的感情。
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做客农家时;感受到乡间淳朴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热情之后的喜悦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诗词五首》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 怒号(háo)挂罥(juān)布衾(qīn)沉塘坳(ào)
B. 塞下(sài)千嶂(zhàng)突兀(wù)具鸡黍(shǔ)
C. 鸡豚(tún)浊酒(zhuó)开轩(xuān)面场圃(pǔ)
D. 不寐(mâi)羌管(qiāng) 蕲水(qí)浣溪沙(huàn)
2、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A.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B.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C. 萧鼓/追随/春社近,拄杖/无时/夜叩门。
D.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3、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挂罥(挂住,缠绕)开轩(打开窗户)未勒(刻)再少(再年轻)
B. 具鸡黍(办,准备)萧萧(风雨声)无时(随时)田家(农家)
C. 足鸡豚(猪)向昏黑(渐近,靠近)就菊花(就是)忍(狠心)
D. 千嶂(层层叠叠险峻的山峰)突兀(高耸的样子。
这里形容屋高大)
4、文学常识填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
作者,代主义诗人。
字,自号 , 有“”之称,他的诗被称为“”。
河南巩县人。
《过故人庄》选自《》。
作者,代诗人。
襄州襄阳人。
《游山西村》选自《》。
作者,爱国诗人。
字,号,越州山阴人。
《渔家傲》选自《》。
作者, (朝代)家、家。
字。
苏州吴县人。
渔家傲,。
《浣溪沙》选自《》。
作者, 代家,之一。
字,号,眉山人。
5、诗句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现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的诗句:,。
3)绿树村边合,。
,把酒话桑麻。
4)探讨学问,研究问题往往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就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这真是“”(陆游《游山西村》)5)范仲淹在《渔家傲》中表现边关将士思念家乡,但因功业未建,有家难回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6)《渔家傲》主旨句:,。
7)《浣溪沙》中表现作者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词句是:
?。
8)《渔家傲》中,边塞落日雄奇壮美,“千嶂里,”。
6、诗词赏析。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言风之大,“卷”和“三重茅”写受害之重。
首句切入主题,直接叙事。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欺”“盗贼”等词表现了诗人对顽童的恼怒愤恨。
C.“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诗人不仅由于自己生活的困顿,也是因为战乱给国家带来的损伤,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D.忧国忧民,何能入睡?所以感叹“长夜沾温何由彻”,这表明诗人既痛惜于长期战乱,又对未来抱有希望。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过故人庄
1)描绘颔联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游山西村
1)首联“足”有什么表达作用?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渔家傲
1)概括塞下秋景特点的一个字是“”。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3)词的上阕和下阕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浣溪沙
1)下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2)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