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音乐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一.上古音乐(约前8000-约前2070)中国音乐的历史,已知的大约已有8000-9000年的历史。

原始乐舞的内容1、关于劳动生产。

2、以自然灾害作斗争或强健身体。

3、祭祀性乐舞。

二.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前11世纪—前211年)夏:在我国历史上统治者都有用大型乐舞颂扬自己的功德的做法,这种形式始于夏代。

《大夏》是歌颂禹治水功绩的乐舞。

周: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

周代音乐机构是大司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导致其礼乐制度“礼崩乐坏”。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

“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楚国巫风盛行。

《楚辞》中的《九歌》,其前身就是当时楚国各地包括沅湘一带的民间祭神的歌曲。

《九歌》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楚声”,有的歌词每隔一句的末尾用一个语助词,如“兮”、“思”之类,这就是楚地民歌的特色。

乐器古琴是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无码弹拨乐器。

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

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琴曲流传下来。

1、《高山流水》2、《广陵散》三.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年-公元220)秦汉乐府(前221-220)乐府: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政权,创立了一系列国家制度。

其中包括参照周朝采风制度首次设立的国家音乐机构“乐府”。

到魏晋六朝时,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乐府作为音乐机构,其宗旨是收集、整理、加工民间音乐及管理宫廷音乐,这一点对后世的音乐及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音乐形式乐府搜集的最有名的歌曲形式叫“相和歌”。

中国音乐史之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

中国音乐史之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



乐府的极盛时期是汉武帝执政期间。扩大后的乐府 机构共有近千人之多,除行政管理人员外,还有演 唱齐、蔡、巴、楚等地民歌的“讴员”;有来自全 国各地从事乐器演奏的“鼓员”、“竽员”、“琴 员”、“瑟员”等;有专管乐器修理的“柱工员”、 “绳弦工员”等。 但到了汉哀帝时,国力的衰退,经济的窘迫,使朝 廷已无力维持乐府庞大的机构,而采集的民歌中反 映出的强烈反抗情绪也使统治者坐立不安,所以绥 和二年(公元前七年)汉哀帝下诏罢免乐府,对乐 府实施大量裁员,乐府由800余人被裁减至300余人, 留下的乐工主要掌管郊庙祭祀等场合所用的雅乐, 而其余从事民间音乐的乐工则全被裁掉。 此后,乐府逐渐趋于衰微。

清商乐在晋及隋唐各代很受统治者的重视,被视为 华夏正声,统治者与文人都多有创作,唐武则天时, 朝廷不再重视古曲,清商乐在宫廷逐渐衰微,至开 元间朝廷内几乎无人能演奏清乐。 清商乐在宫廷的冷落并不代表它的盛衰,它们中的 一部分和西域音乐结合,形成了辉煌的唐代燕乐, 另一些经过艺术加工的乐舞如《白纻舞》、《巾舞》 等则长期在民间流传,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欢 迎。


更值得称道的是李延年作曲时运用了大量的民间音 乐素材,他可能还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位利用外国 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音乐家。

西晋崔豹《古今注》及《晋书· 乐志》都载张骞出使 西域时,曾带回胡乐《摩诃兜勒》,李延年根据此 曲创作了二十八首新的曲调,用于仪仗中使用的军 乐。这些乐曲在当时广受欢迎,其影响一直延续至 后世,数百年后的晋代还能演奏其中的《黄鹄》、 《陇头》、《出关》、《入关》等曲。 李延年对民间音乐的重视为乐府创立了良好的传统, 他对西域音乐的改编创作促进了中外音乐的交流。 作为乐府领导人,他更为乐府的振兴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可惜的是,李延年的妹妹去世不久,李 家全族被诛,一代杰出音乐家李延年的艺术生命从 此被扼杀。

中西音乐史考研题库及答案

中西音乐史考研题库及答案

中西音乐史考研题库及答案中西音乐史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中西方音乐发展脉络。

以下是一些中西音乐史的考研题目及答案,供参考:# 题目一:简述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答案: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原始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原始时期,音乐主要体现在劳动号子和祭祀活动中。

夏商周时期,音乐开始形成体系,出现了《诗经》等经典文献。

秦汉时期,音乐与政治、宗教紧密结合,出现了宫廷音乐。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风格多样化,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品。

隋唐五代时期,音乐艺术达到了高峰,出现了《霓裳羽衣曲》等经典作品。

宋元明清时期,音乐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出现了许多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

# 题目二:西方古典音乐的三个主要时期是什么?答案:西方古典音乐的三个主要时期是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

巴洛克时期(约1600-1750年)以复杂的对位和丰富的装饰音为特点。

古典时期(约1750-1820年)强调清晰、平衡和简洁,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浪漫时期(约1820-1900年)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音乐作品更加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 题目三:请列举几位中国近现代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答案:中国近现代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包括: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黄自的《平湖秋月》,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等。

这些音乐家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推动中国音乐现代化和民族音乐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 题目四:简述西方音乐史上的“音乐之父”巴赫的贡献。

答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被誉为西方音乐史上的“音乐之父”,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巴赫的作品在形式上具有极高的创新性,如《平均律键盘曲集》;2) 他的作品在技术上要求极高,对后来的音乐家产生了深远影响;3) 巴赫的音乐具有深刻的宗教性和哲学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4) 他的音乐作品在结构上严谨,对西方音乐的和声学和对位法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古-先秦(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1、骨笛:新石器时代/8000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

最古老的乐器:骨笛;闭口吹奏乐器:埙。

骨笛、骨哨是苏格兰最具特色的民族乐器。

(×)风笛2、音乐起源:劳动起源说/情感表达起源说/模仿/精神起源说3、原始乐舞:歌舞乐三位一体(歌唱/舞蹈/奏乐)4、葛天氏之乐=八阙:《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一个八阙。

”5、弹歌:《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ru。

”6、商:巫乐-民间音乐和淫乐-宫廷音乐7、周:礼乐制度-王(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天子8佾,诸侯6佾,卿大夫4佾,士2佾。

礼乐机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春官包括大司乐、乐师、大师;大司乐的职能:音乐教育、行政管理、音乐表演。

礼崩乐坏-郑卫之音:民间音乐(新乐)雅乐(古乐)8、《诗经》=《诗三百》:第一部歌诗总集风:民间歌曲;雅:宫廷歌曲;颂:祭祀乐舞。

9、《楚辞》:第二部歌诗总集;楚声:下里、巴人、阳春、白雪、采菱等屈原《九歌》有11首,离骚、招魂等10、《成相篇》战国荀子荀况/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内容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求他们改变作风,实行开明政治11、六代乐舞:《云门》皇帝;《大咸》尧;《箫韶》舜;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尽善尽美”《大夏》夏(大禹治水);(侈乐)《大濩》商(商汤伐桀);(巫乐和淫乐)《大武》周(武王伐纣)。

“尽美未尽善”12、歌手:秦青“声振林木之势”;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13、琴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高山流水》。

师旷:《阳春白雪》。

14、“八音”:周/制作材料/金(钟)石(磬)土(缶埙)木(柷敔)丝(琴瑟)革(鼓)匏(笙簧竽)竹(箫)“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琴瑟友之,钟鼓乐之”15、曾侯乙墓编钟: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65件,3层16、音乐思想:儒家:倡乐/孔子、孟子、荀子/《乐记》-儒家礼乐思想大成;最早的音乐美学理论著作。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

清商乐
商乐是东晋南 北朝间,承袭 汉、魏相和诸 曲,吸收当时 民间音乐发展 而成的俗乐之 总称。
百戏
汉代的百戏,上承 周代散乐,它是将 歌舞、杂技、角抵 (相扑)合在一起 表演的节目。
古琴技艺趋于成熟
在汉代已 经出现了 题解琴曲 标题的古 琴专著 《琴操》
• 大批文人琴家相继出现,如嵇康、阮籍等, 《广陵散》(《荆轲刺秦王》)、《猗兰 操》、《酒狂》等一批著名曲目问世。
善歌唱 师乙 春秋鲁国 累累乎如贯珠
民间艺术家
• 善于唱歌 • 秦青(战国秦国人)“声振林木,响遏飞云” • 薛谭(战国秦国人) “薛谭学讴”
• 韩娥(战国韩国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 善于击筑 • 高渐离(战国燕国人) • 善于弹琴 • 伯牙(春秋楚国人)“抚琴遇知音” • 雍门周(战国齐国人)
革命民歌
《反映太平天国革命的《洪秀全起义》, 抗议沙俄入侵的《迫迁歌》,“五四” 时期痛斥军阀出卖祖国镇压百姓的城市 小调《坚持到底》,《苦百姓》等 这时期的民歌,语言朴素清新,形式自 由活泼,在曲体形式、曲调的表现力上 更为丰富。
学堂乐歌
西洋音乐的传入中国虽可以上溯到元、明时期,但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影响于中国应当是清末民初的学 堂民歌运动。 代表人物:梁启超、沈心工、李书同等。 《中国男儿》,《体操——兵操》 音乐社团:“北大音乐研究社”、“中华美育社”、 “国乐改进社”。
舞,它也是古乐舞中最著名的乐舞。所谓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就是形容这首乐 舞的。季札观乐后称赞为它是一部尽善尽 美的乐舞。孔子观看完后以三月不知肉味 来形容感受;《大夏》是一部赞颂禹治水 功绩的一部乐舞;《大護》是为歌颂商汤 武功的乐舞《大武》是为庆祝伐纣胜利而 作。

最新中国音乐史之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

最新中国音乐史之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

❖ 史传李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是一个天才歌唱 家和作曲家。他的歌声音色优美,技巧高超,非常 富有感染力,所以“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 动”。
❖ 李延年作曲水平很高,他创作的音乐被广泛用于宫 中的祭祀、仪仗等活动,受到皇帝的赞赏。元鼎六 年(公元前111年)前后,李延年为司马相如等人 创作的十九首郊祀歌词作曲,史书多有记载。
中国音乐史之秦汉魏晋南北 朝音乐
第四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 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这是一首爱情的千古绝唱,歌中主人公为表示对爱 人的忠贞不渝,列出了五种自然界中不可能出现的 现象,可见意志之坚决,感情之深厚。这首常被历 代恋人引用的作品就出自汉乐府民歌。
❖ 相和歌的名称即由此产生,它伴奏用的丝竹乐器有 笙、笛、节、琴、瑟、琵琶、筝等七种。
❖ 相和歌的最高形式是相和大曲。它是一种大型的歌 舞曲,由艳、曲、趋、乱等部分组成。
艳一般出现在曲前,其音乐华丽抒情; 曲是相和大曲的主体部分,由多段声乐曲组成,段与段
之间加有的器乐曲或舞蹈称为解; 趋和乱一般出现在结尾,节奏较快,情绪热烈,是乐曲
❖ 更值得称道的是李延年作曲时运用了大量的民间音 乐素材,他可能还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位利用外国 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音乐家。
❖ 西晋崔豹《古今注》及《晋书·乐志》都载张骞出使 西域时,曾带回胡乐《摩诃兜勒》,李延年根据此 曲创作了二十八首新的曲调,用于仪仗中使用的军 乐。这些乐曲在当时广受欢迎,其影响一直延续至 后世,数百年后的晋代还能演奏其中的《黄鹄》、 《陇头》、《出关》、《入关》等曲。
❖ 李延年对民间音乐的重视为乐府创立了良好的传统, 他对西域音乐的改编创作促进了中外音乐的交流。 作为乐府领导人,他更为乐府的振兴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可惜的是,李延年的妹妹去世不久,李 家全族被诛,一代杰出音乐家李延年的艺术生命从 此被扼杀。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产生2.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3.为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的鸣声产生4.直接起源于劳动生产过程远古骨笛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一侧钻孔制成的吹奏乐器,属于直吹乐器。

目前发现最早的是1986-1987年于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其中有八、七、六、五孔笛,共计18支。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孔笛,用简单的指法就可吹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

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可能为七声音阶。

它们距今已经有9000年,是我国音乐具有9000年的依据舞蹈纹彩陶盆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约5000余年,盆内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装饰有头饰、尾饰,可能是装扮鸟兽,他们手挽手列队跳舞,舞姿优美,富于节奏感和情感。

这是我国乐舞具有悠长历史的确证,八阕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云门》(黄帝时期)《咸池》(尧)《韶》(舜)《韶》是古乐舞中最著名的一首。

这是一部宗教性乐舞。

它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伴奏用若干管编排起来,既“萧”(排萧),据说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现。

孔子评价它“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评价艺术作品的准则。

夏、商大夏(夏)大(商)商代虎纹大石磬1950年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制作工艺水平极高,音色柔美,发音略高于#C1西周、春秋、战国春官这是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而设置的我国第一个礼乐机构。

大司乐这是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特点是:机构庞大、分工明细、各司其职。

它的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国子、世子、学士,教学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

大司乐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最高统治。

除教育职能外,大司乐还有另外两个职能:严格的行政管理与音乐表演职能《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产生于春秋末年,分风、雅、颂,共305篇。

中国音乐史I总结归纳

中国音乐史I总结归纳

中国音乐史I总结归纳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自古至今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对中国音乐史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独特之处。

一、古代音乐时期(上古至秦汉时期)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尤其是先秦时代的音乐传承。

在这一时期,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宴会和军队活动等场合。

著名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兼音乐作品,其中的歌谣和诗词体现了当时音乐的形式和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音乐逐渐发展,特色越发鲜明。

在秦汉时期,乐府音乐成为主流,它是由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

乐府音乐注重以琴、瑟、筝等弹拨乐器为主,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成为后世音乐的重要源头。

二、中古音乐时期(魏晋至唐宋时期)中古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音乐呈现出多样的面貌。

在这一时期,宫廷音乐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统治阶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的乐舞《高阳台》是唐代宫廷音乐的代表之作,它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传达了华丽繁荣的氛围。

此外,唐朝还有大量的音乐理论著作问世,如《乐府琐腐集》和《乐府杂录》等,为后来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近现代音乐时期(元明至现代时期)元明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传统音乐逐渐走向衰落。

明朝后期,西洋音乐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音乐的影响逐渐显现。

清朝时期,民间音乐大量涌现,各地方戏曲、民间歌谣等形式的音乐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到了现代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了重要的改革和创新。

当代的中国音乐凝聚了传统和现代元素,不仅保留了传统乐器和唱腔,还引入了西方音乐的技巧和理论。

中国音乐家如冼星海、聂耳等为中国音乐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归纳:在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古代音乐、中古音乐和近现代音乐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中国音乐文化。

从古代的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的兴起,再到现代音乐的革新,中国音乐历经沧海桑田,不断融合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魏晋南北秦朝时期
1 1976年春在(秦始皇)墓附近出土了一枚带有(乐府)字样的钟,由此证明(乐府)建立于(秦)。

2 (汉武帝)下令将乐府进行改组扩建。

3 汉乐府被撤销是在公元(前6年)。

4 汉武帝时的协律都尉是(李延年)。

5 汉武帝时乐府最高长官叫(协律都尉)。

6 (李延年)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乐官,其乐官名称叫(协律都尉)。

7 李延年用胡曲造(二十八解),所使用的胡曲是《摩诃兜勒》。

8 李延年根据胡曲《摩诃兜勒》再创二十八解,《摩诃兜勒》是由(张骞)带入
我国的。

9 司马相如有一张名琴叫(绿绮),楚庄王有一张名琴叫(绕梁),蔡邕有一张
古琴叫(焦尾琴),齐桓公有一张古琴叫(号钟),夏桀有一张古琴叫(妹喜)。

10 相和歌是在原始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演唱)形式。

11 相和歌中的但歌进一步发展为用(管弦乐器)伴奏的音乐形式。

12 相和歌又称(汉大曲),后来这种音乐形式进一步发展成为(纯器乐合奏)形
式,这种纯器乐合奏形式的乐曲又被之为(但曲)。

13 相和歌的表演形式是(丝竹相合,执节者歌)。

14 汉乐府歌曲是(宫廷)特制的艺术形式。

15 相和歌的高级形式叫(大曲)和(但曲)。

16 相和大曲是(汉代)的歌曲艺术,它的表演形式是(丝竹相合,执节者歌).
17 相和大曲是相和歌的高级形式,其曲式结构由(艳)、(曲)、(乱或趋)三部
分组成。

18 相和歌的歌词大都是叙事性的,它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孔雀东南飞》)。

19 (鼓吹乐)是汉族原有军乐与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相融合的产物。

20 鼓吹乐有(黄门鼓吹)、(骑吹)、(横吹)、(短箫铙歌)。

21 (杂技)、(幻筹)在汉代被称之为(百戏)。

22 汉代统治者为了发展百戏,大致采取了(四种)措施。

23 张衡的《西京赋》和李尤的《平乐观赋》描写的是(百戏)表演。

24 (京房)这位大乐律学家利用三分损益法的原理推算出了(53)律,他为了
凑数,故推算到(60)律。

25 大乐律学家(京房)是(西汉)时期的人。

26 (七盘舞)与(踏鼓舞)有相似之处。

27 《琵琶赋》是汉代(傅元)所作。

这里所说的琵琶是现代乐器(阮)。

28 汉代的赵飞燕能歌善舞,并且还能演奏(古琴)乐器。

29(董仲舒)的音乐思想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音乐思想。

30 四弦曲项琵琶是公元(四)世纪传入中国的。

31 《蔡氏五弄》是:(秋思)、(渌水)、(幽居)、(坐愁)、(游春)。

32 蔡邕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大音乐家、琴家、书法家,他创作的著名古琴曲叫《蔡
氏五弄》。

33 曹操的《神龟虽寿》一歌词被乐工谱入乐府相和歌的(瑟调)曲中了。

34 佛曲传入中国后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的新佛曲。

35 中国佛曲的草创阶段大约是在(三国)时代。

36 中国佛曲从开始就植根于民间音乐的土壤之中,但也不能否认或完全否认它
仍有原(天竺)音乐的特点。

37 《兰陵王入阵乐》是指戴面具表演的歌舞,当时叫(大面)。

38 踏谣娘这一表演形式产生于(北齐)时代。

39 龟兹乐的古产地是现在的(新疆库车)。

40 西凉乐的古产地是现在的(甘肃西北部)。

41 高昌乐的古产地是现在的(新疆吐鲁番)。

42 康国乐的古产地是现在的(中亚的撒马尔汗附近)。

43 安过乐的古产地是现在的(乌兹别克共和国)。

44 疏勒乐的古产地是现在的(新疆英吉沙城)。

45 天竺乐的古产地是现在的(印度)。

46 清商乐是在(相和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7 清商乐乐曲的中间或结尾处常用(和、送)的曲式,采用这种形式主要原因
是使乐曲(构成组曲)形式。

48 吴歌最早是一种(徒歌)形式的歌曲。

49 西曲发源于现在的(南京以西)地区。

是一种(独唱性质)的歌曲。

50 (北歌)是在我国北方民族中产生的民间歌曲叫(伐北)。

51 古琴曲《广陵散》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演奏代表作品。

52 古琴曲《聂政刺韩王曲》又叫《广陵散》。

53 古琴曲《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一首用(文字)记载弹奏手法
的乐曲。

54 阮籍创作有一首著名古琴曲流传至今,它叫《酒狂》。

55 《梅花三弄》原是用(笛子)演奏的乐曲,后改为用(古琴)曲。

“三弄”是
说(主要曲调)在三个泛音出作了(三次重复)演奏,所以叫三弄。

56 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的五弦琵琶用(指)弹。

57 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的四弦曲项琵琶用(拨)弹。

58 四弦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在公元四世纪传入我国,当时用的是(皮弦)。

59 阮这种器乐是以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名字命名的。

60荜篥这一乐器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