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人物对比篇
《弟子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教学思路说明
教学内容: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教学对象:6--13岁儿童。
教学方法:读诵、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
2、师生问好。
3、调整坐姿
二.分享力行
三.学习新课
板书四句经文大家齐读
(一)释意“亲爱我,孝何难”
1.释文:父母亲无微不至地爱护我们,为人子女感受得到父母的恩重如山,自然小心谨慎地行孝,不敢让父母挂念操烦,这样的孝顺并无困难。
诸位朋友,假如闵子骞没有用这种宽恕、包容,没有用至诚的孝心去对待他的后母,这个家庭往后会怎么样?会搞得家破人亡。所以,人面对事情,绝不能够意气用事,假如都是以怨报怨,结果绝对不圆满。我们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一颗真诚,用一颗孝心,才能上演人生一出一出的好戏。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在这个情急之下,闵子骞马上就跪下去,他就跟他父亲哀求,他说“父亲,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母亲假如离去,我跟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闵子骞讲出这席话,他的父亲听了很感动,气也就消下来。他的后母更觉得很惭愧,一个这么小的孩子都能念念为她的孩子,也为她着想,而她这么大的人却跟一个孩子斤斤计较。所以闵子骞的这一分心、这个德行感化了他的后母,从此家庭过得很和乐。闵子骞后来成为孔老夫子的学生,尤其以德行优异而出名,被孔老夫子称为贤德之人。
母亲对他们生活的细微处都管教严格。当儿子们要出门时一定要告诉母亲去哪儿。这是用了《弟子规》的哪一句经句?(出必告,反必面)回来时,衣服上如果有被草上的露水打湿的痕迹时,就会挨母亲的打,并被指责说:“为什么不走正路?”正路是什么意思?(走大路,走光明的路)
【弟子规评析】真正的智者从来都是隐恶扬善

【弟子规评析】真正的智者从来都是隐恶扬善原文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
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01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说别人的好,就是在做好事,别人知道你在背后夸他,就会更想努力。
我们在别人背后说别人的好话,确实是在做一件好事,善事。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第一,别人听到后会认为你很欣赏他,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和赞扬,这样他就会更有动力,不要小看你的鼓励,很有可能会成就一个人。
同时,他也会反省,看自己是否达到了你说的标准,有的话那就会更有动力向前发展,没有的话也会更加努力的提升自己好让自己配得上你的评价。
以前有人跟我讲,我的一个朋友小周向他夸赞我,说我很有才华,讲国学讲的比较好,其实好不好我自己心里清楚,但是别人认为我好的时候,首先我是开心,觉得自己受到了认可,其次我是觉得惭愧,认为我可能没有像别人说的那样优秀,人嘛,就怕名不副实,所以我就更加努力的学习,以要求自己能够达到别人对我的评价。
第二,可以协调我们身边朋友和家人的关系,所谓流言止于智者,人与人在一起工作生活难免会有纠纷矛盾,A给你讲B 怎么怎么不好,你如果转身告诉了B,那肯定会纠发矛盾,你的做法可以是让A的话止于你这里,也可以把抱怨诋毁的话从你这里变成称赞表扬的话传给B,这样就会无形中改善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作为家里的男人,可以尝试这样去解决家庭中很难解决的婆媳矛盾。
分享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国君,叫做魏文侯。
有一次,韩国向魏国借兵要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是兄弟之国,不敢从命。
”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要攻打韩国,魏文侯说:“我和韩国是兄弟之国,不敢从命。
”韩、赵两国的使臣都气冲冲地离开了。
后来两国国家的君主指导了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来朝拜魏国,于是魏国就成了三晋之首,各个诸侯国都能和他争雄。
第三,会净化你的内心,提升你的个人修养,长此以往你会慢慢的发现身边人的更多优点,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但是也没有完全没有优点的人,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人身上的优点。
弟子规:借人物,及时还

弟子规:借人物,及时还
导读:本文弟子规:借人物,及时还,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jiāng rùménwèn shúcúnjiāng shàng tángshēng bìyáng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rén wèn shuíduìyǐmíngwúyǔwǒbùfēn míng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yòng rén wùxūmíng qiútǎng bùwènjíwéi tōu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jièrén wùjíshíhuánhòu yǒu jíjièbùnán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解释】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
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
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所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
弟子规个人解析

弟子规背景: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认同。
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
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
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
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
《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
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
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人人都为人弟子,所以,“弟子”涉及到所有的人,“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
“规”就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
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弟子规》我们来学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儿教女先教己”,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
后世影响:教育意义:《弟子规》在中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
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全文核心思想

弟子规全文核心思想弟子规是传统中国教育中的一本重要经典著作,来源于《礼记·学记》。
在古代中国,学习弟子规被视为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它强调了准许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原则。
弟子规全文共分五篇,每一篇都涵盖了一系列的规范,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1. 孝:弟子规首先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弟子应当尊敬父母,顺从他们的教育和指导。
文章中明确规定了不可忤逆父母、不可嫌弃细小的事情、不可抱怨等。
2. 弘毅志:弟子规传达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弘毅志向远大,要有追求卓越的心态。
文章中提到的内容有:不可争强好胜、不可追随邪恶、不可只图一时享乐等。
3. 敬:弟子规同时着重培养弟子的敬心,包括敬父母、敬师长、敬老人等。
弟子应当以敬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并按照规定的方式行为。
4. 诚:规则的中心思想之一就是要诚实待人,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虚心接受批评和指导。
文章中提到了不可妄自尊大、不可说谎、不可背离言之而行等。
5. 忠恕:弟子规教导弟子要忠诚和宽恕,诚心忠心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同时,对他人做出的过失也要宽容原谅,以培养出宽厚的品质。
以上是弟子规全文的核心思想,通过这些规范和准则,弟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具有现代的普适性,对于塑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时代变迁,但弟子规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却依然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今天的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我们仍然可以从弟子规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拥有强烈的孝道、正直的品质、追求卓越的志向以及广泛传播的善良品质,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无论是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弟子规中的核心思想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因此,加强对弟子规的学习和传承,对于我们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弟子规之不如别人-应当自砺

弟子规之不如别人,应当自砺【原典】: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释义】:应该重视品德、才学、技艺方面的能力培养,如果不如别人,应当自我磨砺。
不断学习,永记自我提高无论是品德,还是才学、技艺,不如别人的话,就要自我磨砺迎头赶上。
而且关键是,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比自己强的人,不敢说无论哪个地方都高于自己,但至少有一两个方面,是自己不如别人的。
就好像上两节提到的一样,三人之中必有我师,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我们首先应该承认这是客观事实,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树立一个信念:要加强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提高。
尤其是身在职场的人,更要记住这一点。
在一个竞争的社会里,有人之所以成为重要角色,是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必要的能力,假如你的职业生涯计划包括工作迁升,就要有胜任新工作的能力和能够迅速取得新能力的方法,为取得新的能力,你必须丰富个人的成长经验。
聪明的员工不会放过每个机会学习知识、发展技能并寻求新的挑战。
每一个单位,都有比自己强的人,从这个角度出发,作为一名上进的员工,我们同样要加强学习,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高。
员工的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员工有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没有哪一种能力是万能的,可以适用于各种职业。
每一位员工必须清楚自己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并促使自己通过学习在未来表现出更加非凡的能力。
通往成功的路有两条:一条是靠自己埋头苦干,实践、总结:另一条是向已经成功的人学习,像成功者那样思考和行事。
前一条节省了向成功者学习的成本,但极有可能走弯路,在时间与成本上得不偿失。
而且,当一个人仅仅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资金、资源进行奋斗,这种成功的推进将缓慢无比。
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资源耗尽,信心丧失。
而后一条则是通向成功、获取财富的捷径。
如果你发现自己不如别人,不要灰心丧气,而应该自我磨砺,加强学习。
其实从别人身上,你会学到很多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让自己尽量少走弯路。
同时,别人的成功还可以激发你对事业更大的热情。
弟子规课件21,用人物,须明求。傥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林积还珠
宋朝时有位叫林积的人,有一次要到 京城。经过旅馆时,捡到一个锦囊,里面有 上百颗明珠。于是他问旅馆的主人这间房之 前是谁居住的,主人回答是浔阳的周仲津。 他请主人转告周仲津自己的姓名住处。
不久之后,周仲津果然来了,林积经 过一番验证,就把所有的明珠交还。周仲津 要把一半的明珠送给林积,林积坚决不收。 于是周仲津就到寺院替林积打斋祈福,后来 林积便一举登科。林积这样清廉的人,真是 善有善报!
借用他人的物 品,用完了要及时 归还;别人向你借 东西,如果自己有 ,就应该答应,不 要吝啬。
借人物, 及时还。
宋濂借书
宋濂是明初的一位文学家,一生著作很多,曾担任太子 朱标的老师。宋濂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家里有许多藏书,宋濂 小时候就下定决心,要把家里的书全部读完。他说到做到,坚 持每三天看一本书,从不间断。就这样,宋濂花了六年的时间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快要进入大门时,应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 要走进厅堂时,声音要高一些(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有人来了)。
有人问你是谁时,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 果只说“吾”或“我”,对方就分不清你到底是谁。
表演小品
➢ 在活动期间,小明画画时,蜡笔用完了,同桌小丽出 去玩,她的蜡笔放在桌子上,于是小明就随便拿来用。 他这样做对吗?如果是你会怎样做?
孔子求知
孔子说:“老师是不能论资格的,天下的知识那么多, 谁学得完呢!总有些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就凭这点,您 就有资格当我的老师!”
老叟见无法推辞,这才说:“每年五六月时,树上的知 了最多,我就用长竿子练习粘知了的本事……”
“怎么练呢?”孔子忙问道。 老叟说:“我把小球顶在长竿上,要是能顶上两个球, 举起竿子,球不掉下来,这时去粘知了,十回能粘下六七个 来;要是能顶上三个球,十回能粘下八九个来;要是能顶上 五个球,那就可以回回都不落空,粘一个得一个,就跟从树 上往下采果子一样。” 孔子听完老叟的一席话,赞赏地点了点头。
弟子规全文深度解读

弟子规全文深度解读《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是由清代文学家李毓秀所撰写的一本教养子弟的书籍。
本文将全面解读《弟子规》的内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准则和教育原则。
第一章:弟子规的概念与意义《弟子规》是孩子们最早学习的一本书,它以启蒙儿童的方式,教导他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和合格的人。
通过遵守规矩,尊重师长和长辈,与人为善,努力学习等内容,目的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
第二章:规则的重要性与遵守《弟子规》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正如书中提到的:“有规矩,方能成方圆。
未学先德,道德成仁”。
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孩子们才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发展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第三章: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弟子规》中强调了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
师长是孩子们最早的启蒙老师,是他们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榜样。
只有尊重师长,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获得良好的教育。
同时,尊师重道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第四章:待人接物的准则《弟子规》在待人接物方面给出了明确的准则。
通过教导孩子们待人友善、真诚待人、不卑不亢等行为,培养了他们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
同时,弟子规中还着重强调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教导孩子们懂得感恩和回报。
第五章:勤学修身的教育原则《弟子规》要求孩子们勤学修身。
通过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弘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以及对事物认真负责的态度,教育孩子们养成勤学好问、修身养性的良好习惯。
第六章:总结与启示通过对《弟子规》全文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所体现的传统教育价值观。
弟子规以规则为基础,注重尊师重道,培养孩子们待人接物的能力,同时强调了勤学修身的原则。
这些教育原则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结论通过对《弟子规》全文的深度解读,我们更加明白了这本经典著作的价值和教育意义。
它不仅是一本启蒙儿童的读物,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工具。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弟子规》,并将其中的道德准则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人生讲座
弟子规与人生幸福
章节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 主题 道德根本 待人接物 习惯素养 处事原则 人际关系 交友择师 学业成就 范例 身有伤 贻亲忧 言语忍 忿自泯 衣贵洁 不贵华 事非宜 勿轻诺 己有能 勿自私 能亲仁 无限好 勿自暴 勿自弃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马加爵悲惨人生
1.马加爵中学时期,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二等奖”。 2.马加爵宿舍的同学曾在他的被子上撒尿,来嘲笑他的贫穷。 3.在冬天温度比较低的时候,马加爵宿舍的同学曾经给马加爵一 二块钱, 让他替自己洗衣服,因为穷,马加爵洗了…… 4.马加爵在监狱中穿上了他这一生中穿过的最好的衣服-----囚服。 这句话让在场看押他警察都落泪。 5.马加爵因为没有鞋子穿,在助学贷款没发的几天里光脚逃课。 6.马加爵家给人熨衣服过活。其母亲丢了100元钱(熨200件衣服的 钱),马加爵把100元丢在过道里让母亲捡到! 7.马加爵上大学的5000元学费,是从家到学校走了一路借来的。 8.马加爵拒绝投案也拒绝4位律师免费做无罪辩护,他只求一死。 9.为读大学马加爵已经负债1万元,上学期间打零工补贴生活费。
2006年《蒙代尔》中国500富豪榜,李 嘉诚以1580亿人民币排名第1位。 李嘉诚对于自己的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 子,却不怎么讲究,皮鞋坏了,他觉得 扔掉可惜,补好了照样可以穿,他的皮 鞋十双有五双都是旧的,西装穿十年八 年是常事。 李嘉诚清晨六点起床,坚持身着蓝色 传统西服,佩带的一块手表仅值26美元。 李嘉诚大约20%的时间花在慈善事业上, 已经捐出5亿美元,用于在香港、大陆 以及美国和英国修建各类学校、医院, 以及开展医疗研究工作。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愿 天 下 学 子 皆 成 栋 梁
愿 天 下 父 母 皆 能 欢 心
传统文化进校园
亲爱的同学们: 带着美好的愿望, 我们正在一步一步踏上人生的旅程。
展望未来, 有阳光、有风雨,有广阔的天空, 从此刻就开始准备吧……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亲爱的老师们: 你们的辛勤奉献,捍卫了整个中华 民族的未来。 春蚕吐丝方能化蛹成蝶, 一支蜡烛如果真的照亮了别人, 那么他就什么都不曾失去!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怎么样获得真正的快乐?
得乎 得乎
道而喜,其喜曷he已;
欲而喜,悲可立俟si。
传统文化进校园
依照道德而获得的快乐,这种喜悦受人尊敬,悠远 绵长,不会停止; 从满足个人私欲中获得的快乐,人生悲惨的命运已 经开始了。
幸福人生讲座
孔 雀 的 故 事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能否总结出这些规律? 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弟子规》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弟子规》的来历
内容出自《论语》:“子曰,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 力,则以学文。” 清朝中叶李毓秀先生编撰。 全书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
传统文化进校园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对于人生的思考?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思考小测试?
“生日”这个词,怎么解释?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母亲生我的日子!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思考小测试?
怎样算是
“有文化”?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杭州飚车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杭州飚车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鸟儿会在父母老了之后,给他们叼食物, 喂养已经飞不动的父母。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黑鱼生小鱼仔时,会失明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 鱼妈妈不能觅食,而她的孩子们会争相游进鱼妈 妈的嘴里,让妈妈吃掉自己,直到妈妈复明为止。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2-敬,德之聚也。
——《春秋左传》
幸福人生讲座
德
中华民族的根本 幸福生活的源泉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厚
德载物
——《易经》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1-夫孝,德之本也。 ——《孝经》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短片链接:
《哪一个是我》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小羊每次喝奶的时候,前腿总是跪着的
传统文化进校园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一样的少年成长经历, 却走出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对于生命的理解不同。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的生命价值, 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 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 ,生命对 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 都带着美好的愿望! 都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 只是,有的人找到了实现幸福生活的 正确方法。 有的讲座
谁是我们最值得尊敬的人?
我们的老师!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国学导师 李显峰 先生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
——《荀子》
行为沟通的第一要素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3-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李嘉诚 ——华人首富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郭鹤年 ——马来西亚首富
郭鹤年,马来西亚首富。享有亚洲糖王、 酒店大王之称。
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 险、传媒到粮油,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 业王国。 他上下班从来都是挤地铁,他穿的衣服几 乎没有上百元的。这位被称为香格里拉之 父的大老板,办公室书桌与沙发仍是十几 年前的款式,他说整洁即好。 他从不穿名牌服装,不戴名牌手表。 晚年的郭鹤年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 2005年1月,郭鹤年通过其嘉里粮油(中国) 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 会捐赠5000万元。
《弟子规》所讲的,不是简单的 好人好事,不是循规蹈矩的生活, 更 不是道德说教。 《弟子规》很简单,就是要大家 用最正确的方法,迅速积累德行, 未来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人生幸 福的愿望。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儒家的行为准则
《四库全书》跟《弟子规》 两个放在天平上,它两个重 量是相等的。所以,《弟子 规》我们可不要把它忽视了, 说其大,可以说,能够把儒 家《四书五经》、十三经, 乃至整个《四库全书》都能 够涵盖。 ——净 空老教授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06年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主席; 热心于公益慈善事业,在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 贫、干部培训等方面多积极捐款。 2003年先向香港科技大学捐赠3000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 捐出一笔总值8亿元的巨额捐款,这笔捐款更创下该校十多年 来接获捐款的最高额纪录。 从1992年的第25届奥运会之后,“霍英东体育基金”向夺 得金牌的选手赠送一枚重一公斤的纯金金牌及8万美元奖金; 亚军赠送半公斤重的金牌和4万美元奖金,季军赠送0.25公斤 重的金牌和2万美元奖金。 霍英东尤其钟情他的家乡—番禺南沙。捐款建南沙中学, 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 霍英东曾捐赠兴建的道路、大桥、基建更是不胜其数,二 十多年来,单是在家乡已投资建设超过40亿元。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温家宝总理-哈佛大学演讲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 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 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 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 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 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 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中华传统美德——
幸福人生讲座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各位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父母的生日
哪一天?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当我们能轻易的享受家庭的温暖时,
却有很多人无法体会这种幸福。。。
短片链接
《母亲的大爱》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有一种幸福, 是能够在父亲的陪伴下长大。 有一种幸福, 是你放学回家后能痛快的喊 一声:妈!
幸福人生讲座
杭州飚车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林则徐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请判断?
努力学习,让父母以自己为荣? 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沉迷于网络游戏? 听老师的话,让大家都喜欢、认可你? 欺负同学,让他们“畏惧”我?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每一个人, 在这个世界, 不论农村还是城市, 不论普通还是高贵, 都是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马加爵
优异成绩考取省重点中学 高中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 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 大学期间,因杀死四名同学,2004年6月17日被 执行死刑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霍英东一生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港元。记者问他一共向内地捐赠
了多少钱,他回答不出来,只是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
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 一份心意!”
传统文化进校园
幸福人生讲座
人生对比
马加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