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第2期第21天

菩提道次第广论学习

——日常法师

第2期第21天

要点: 所以我们晓得不管是显密的所有的经典都是胜者圣言。大经大论是我们修行的最佳指导。

思考题:

1.我们怎样才能了解佛陀的真正的、胜密的意趣?

学习佛经过程中,需要有善巧的教授和善知识的点拨。

2. 说“修行不要经论”有什么严重的过患?

就会产生不恭敬心,但修学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恭敬心,所以这样就会给自己学修增长障碍,集了毁谤正法的业障。

【「故诸契经及续部宝胜者圣言,是胜教授。」】

所以我们晓得不管是显密的所有的经典,契经就是显教的,续部就是密教的经典,这个宝贝,这些都是胜者圣言。这个胜者,佛陀的殊胜的最正确的话,这个是最殊胜的教授。那现在问题在哪里呢?说:

【「虽其如是,然因末代诸所化机,若不具足定量释论及善教授,于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获。」】

说明就是我们现在末代的时候,我们,佛要所化的那个对象,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我们现在末法的时候我们这些人根器差、业障重、智慧浅,在这个情况之下,如果没有正确完整的解释,说不具足定量释论,这个定量两个字它有它的必然的条件,就是简单的说,就是前面造论的三个条件,就是这个。

真正要解释这个论必须具足三个,那么没有具足的,现在我们随随便便来写,那真是糟糕,那个都是引人走上错路,走上歪曲的远路。不但如此,还要善巧的教授,在这种状态之下,那么你才能够了解佛陀的真正的、胜密的意趣。

假定不具足这个条件的话,那么佛的这个真实的、胜密的依止,我们自己的力量没有办法体会得到,没办法体会得到。所以说有一个善知识来给你一指点,你就会开了窍了。譬如说,我们现在看六祖大师的公案,很容易的,我们同样的看那个公案,说啊!某人哪!你住在这个上头,不思善、不思恶,正这个时候什么是你本来面目,我们看了半天没有用,那个地方,善知识那个地方一来的话,这就当下就体会到这是什么。为什么呀?那就是善知识的这个教授,善巧的教授,这个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故诸大车,造诸释论及诸教授。是故若是清净教授,于诸广大经论,须能授与决定信解。」】

下面这段话,所以这个大车,这个大车,就是他两个大派,这两个大乘的作法,造种种的这个解释经的这种论典以及特别的说明这个精要的要义的这些,如果说他这些东西是清净的教授,换句话说这个教授本身是有圆满传承。

教授本身是有圆满传承;有修持经验,也就是没有错误的话,他一定有这样的一个特质,什么特质啊?所以对大经大论告诉你,这个大经大论说的内容是什么?产生决定的信解,你会晓得,千真万确!为什么要说这个话?就告诉我们真正修持的重要的关键都在这里,现在我们修行不要经论的,就是针对的这一点,看了这一点我们要了解,不但我们现在这里是这样,当年印度也有这种毛病,这个东西历来已久。那么现在我们看看。他下面继续下去。

【「若于教授虽多练习,然于广大佛语释论所有义理,不能授与决定信解,或反显示彼不顺道,唯应弃舍。若起是解,诸大广论是讲说法,其中无有可修要旨,别有开示修行心要正义教授,遂于正法执有别别讲修二法,应知是于无垢经续无垢释论,起大敬重而作障碍。说彼等中,不显内义,唯是开辟广大外解,执为可应轻毁之处.是集诽谤正法业障。」】

这一段话。其现在呢?如果说亲近的教授,这个教授,这一个告诉我们的是没有错误的话,那么他一定对那个大经大论,确定让我们了解内容,信得过,这个是修行的最佳指导,照着他去做,必然达到我们要的圆满结果。反过来,对于他讲的那些内容而说了很多,结果对于这个佛陀的这种义理,没办法给你决定信解,不但是没办法给你决定信解,而且反过来说这个不合理,应该弃舍的。这个话怎么讲呢?譬如:我们现在平常一般的来讲修行,啊这个讲修行不要用经教的,就这样!讲了半天既成现在我们讲的道理,讲了半天现在修行啦,怎么办啊?而这个不要了,现在我们跑着去修行是两件事情,很多地方有这个毛病,虽然我们说的是:我们是要行解并重!结果呢?妙啦!既然行解并重的话,行在解处,一讲的了解照着去做,现在你讲完了半天,说:「现在好了,我们要去修行了,这个不要了。」跑着那去,那不是有问题吗?所以这个地方说,假定他讲的那个教授是感觉的那个经论当中你没办法产生决定的信解,不但是如此而且应该弃舍,说这个用不着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变成个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说那些经、那些论这个里边,这是讲讲的,只是讲讲的,真正修行的道理其中无有修、可修的要旨,真正修行的重要的宗旨,说不在这里,在别的地方才开示你,不过这个地方我们不要误解啊!说这个教外别传,好象是跟那个教没关系,其实你真正了解这个心要去看那个经教的话,那个教本身的的确确是还包括在那个教理里面,并没有,这样;这个里边有特殊意义,

我们这里暂时不去谈它。所以因为有了前面这种错误的见解,所以他就觉得讲是讲;修是修,所以对于那个正法觉得有两样东西,一个是讲的,一个是修的,所以正法只有别别两样分开来的,讲跟修两个法。在这种状态当中,我们会产生:既然这个教是讲的不是修的话,那个教就没用啦!你就不重视它!于是呢?就不重视,我们不一定是很轻贱它,但是那恭敬心引不起来,要晓得修学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恭敬心,而反过来法的沉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恭敬,既然你现在说,修跟讲是两件事情的话,那么你对这个恭敬这件事情就产生了大障碍。

刚才我们已经说到这个修学佛法恭敬是最重要;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得到完整的如理的教授,所以就产生了这个流弊,说这个讲是讲,修是修,是两件事情!因为是两件事情,所以关于那个经论,那都是讲讲的不是修行的,那你就觉得没有用,你就不去敬重它了,那个东西对我们是个障碍。不是,不是一个正确的方法,刚才已经说过了,眼前我们可能,不但可能,对我们极大部份的广论来说,眼前是用不上,这可能的,但是我们心里面却却相反要惭愧!说你看那个善财童子,那是大善知识,他没有一个地方不是佛法,而我们现在呢?用不上,几乎没有一个地方能用的是佛法,那这地方我们要深深感到自己惭愧,现在呢?我们却却相反,不但感受不到,还自己觉得这一些都不是佛法,你因地上面先种下了这个恶因的话,非常可怕!所以刚才黑板上面写的那个五点,

对我们目前修行非常重要,这习惯已经养成功了,这以后要真正努力改的就是改这个,不是说我们马上,华严样样受持,这个不是这个意思,要了解我们到最后这条直路,就是这样,你现在因地上面下对的话,不久就可修这个路了,这个是它的差别。我们现在继续看下去。所以因为这样的关系,你不敬重它,为什么啊?说它这个里边并没有真实的内涵,这内义的话,就是佛法的精要,而这些经论干什么?讲讲的,是不关修行,无关内义的,所以叫开辟广大外解。因为这样,所以你觉得这个都是可轻可毁之处,这个时候集了毁谤正法的业障!所以这个祖师的公案语录当中,我们要了解,他这个话的主要的目的是为学人,所谓解黏去缚,那个时候这个学的人心里上有这种执着,那个老师在他的心里上把那执着拿掉,是这样!他绝不是毁谤经论,却却相反而正是来弘扬经论,就像我们目前一样的,我们现在常常有一种争论,说我这个敲法器,我这个音正,你这个不正,然后呢?上面有个善知识,告诉你,你这个也不对,他并不是说不对,就是去掉你心里的执着,我们要了解任何一个法的真正重要,是净化我们的情执,结果你学会了以后,总觉得我这个对,他那个轻,你增长你的是非我慢,请问这是佛法吗?所以那个时候,这一个够条件的那个师长,他就会在那跟你相应的想办法帮忙你,必要的时候乃至呵斥你,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所以并不仅仅古代祖师如此,眼前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认得了这一点的话,那自然而然处处体会,

处处圆融,处处净障,然后呢积资;要不然的话你学的越多,毛病越大,就在这个上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