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策略与实践——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

合集下载

第十四届(2012年)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获奖名...

第十四届(2012年)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获奖名...

第十四届(2012年)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获奖名单及组织奖名单一等奖(13篇)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地铁站务专业为例李宇辉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朱敏红闫红蕾刘双昌平卫校应对生源素质变化的基础管理研究刘春玲高剑以制度创新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周建松提高质量: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周建松基于数据采集平台的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王国庆李畅王书润王浩给排水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刘振华浅议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郭俊炜赖展翅杨新宇阮班录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概念、内涵与机制沈建根石伟平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探析谭旭高维春林泽玲丘翠芬“产品引导,三层递进”模式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葛红美徐超以实训实习基地为基础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屈善孝黄勇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研究刁瑜二等奖(181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朱璟高职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现状与思考——基于11种外语类核心期刊31年(1980-2010)和4种职教类核心期刊3年(2008-2010)论文的统计与分析胡军雷达图法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文智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探究于运会关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进一步辨析何农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段谟意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群建设段谟意高职对外贸易专业基于行动导向课程系统的构建叶华光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主要边界研究叶华光高职教育文化的反思与建构刘兰明张金磊职业基本素养教育探究——兼论“关键能力”与职业基本素养刘兰明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逻辑搭配与模式重构周志红史新浩民办职业院校招生的变革与发展常江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基于中国传媒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屈善孝高职双语教学方法革新之---“乐学”教学环节的设计周遊范世森以物流行业英语为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构建研究鲍庆弘对接湖南省中小企业的实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周惠陈剑利柳劲华基于行业学会的三元制高职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刘辉珞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市场营销学科中的运用郑培建高职外语能力取向的发展性评价教学实证研究刘晓华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教育的几个问题易洁高职语文教学民俗语汇应用探析袁耀辉基于创业教育视野下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路径研究王平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路径研究孙云志何玉宏在中职导游技能教学中发挥技能尖子学生的传帮带作用王蓓芳高职教育园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动力机制研究——以常州为例杨善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缘起与特点杨旭辉天津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国际化发展的途径探索——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酒店管理(邮轮乘务)专业为例吴肖淮张颖衍美国社区学院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基于案例的视角朱虹陈卫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十年述评卿中全高职“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课程建设刘峻朱敏红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训教学视频互动平台的构建与应用徐晓玲楼建列基于博客互动的“双主体”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张翠英张英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下的人才培养对策研究——以云南农垦属地化管理改革为例杨国顺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工程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张英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皖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高利兵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食品营养“点菜式”教学模式左培林基于“专业+实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机电类专业为例方忠民李敏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探索欧阳建友王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特征展望——兼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张宏志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白洁高职院校特色发展战略的整体建构陈霞基于SWOT分析法的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研究周经纬中职送教下乡《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靳荣丽在校企合作中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面向企业的问卷调查与思考梁乃锋基于大职业教育主义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唐高华新余市民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现状及对策研究郑群哲蒋意春龚晓飞“行知合一”教学模式在儿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任建立医学高职院校学生护理英语学习需求调查与分析——以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孙燕论当好“三员”是高职班主任服务意识的落脚点何顺莉何顺畅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观念情况的调查与思考闵建杰王世荣岳辉李雪松高职教材开发及“4912”模式实践应用研究许新华示范性高职核心竞争力发展与评价机制研究张洪春宋振云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原则黄绮冰论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谈存在问题与完善意义王生根王卉构建以专业群为单元的校企合作有机体的实践与思考孔德兰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考董瑞丽邱俊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辨唐林伟方华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提高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研究王琴着眼教学实效探索高职思政课与专业教育融合新路径邹宏秋浅谈高职校园文化精品项目的培育——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例谈征宇高职层面汽车电子技术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黄鹏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四大特色邢智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构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思考颜楚华王章华邓青云汽车类高职学生“3+1”顶岗实习模式的探讨与实践范茜尹力会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高职文秘实践教学改革——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胡亚娟胡秦葆中职语文教学中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研究沈兆钧将精细化教学引入课程——浅谈《前厅服务》精品课程建设刘瑞琪项目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实践陈翠玉高职服装类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改革与实践黄格红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实践再思考黄丽清基于网络平台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黄秋萍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丁际群高职生职业价值观与学业情绪的关系关荐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闫寒乙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供应链优化研究桑雷马蕾职业教育与重点产业对接的必要性及对策建议——以石化职业教育为例许建民基于资源整合优化的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探索与设计——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群为例许建民“园林树木”课程为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探索杨善云黎素平隆卫革林红汽修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考核模式探究傅千里高职院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模式研究——专业责任制初探吴扬创新高职学院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加强实效性的研究袁景高职院校“教”与“学”关系的再认识余小燕江苏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王晓忠邵泽强基于ERG理论的高校酒店实习生激励机制研究鲍艳利浅谈高职院校仿真实训和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梁晓东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林娜其实我懂你的心——浅谈沟通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林敏项目化课程开发初探——以中职金融事务类专业课程为例杨海丰高技能、学习型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庄小满国际旅游岛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以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谢彦波海南高职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现状和干预措施研究林成亮如何通过游戏教学帮助中职学生记忆单词廖锦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李莉模具专业实施“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周跃华组建特色职业教育集团助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童丰生张海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旅游英语教学刍议周桥陈月梅优化职业培训与考核过程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傅毓赟史金铎中职生数学学习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辅导洪志龙中职数学课堂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实践与研究张建新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王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整体设计方法研究——以《机械零部件设计》课程为例张金美顾金孚丰崇友周志宏浅谈内地西藏中职班历史教学设计与实践洪珊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系统思考汪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研究——以嘉兴为例蒙维洋代绍庆影响中职生自我意识和谐的因素探析郭俊峰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生活化探析吴晓璇高职院校“基本素养模块”教学的文化价值取向研究:以温州为例吴铜虎南洋理工学院高职教育的特色及启示刘晔高职教育转型期的院校文化体系建设探析胡勇朱俊对接珠三角体育场馆产业开发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张艳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揭平英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马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中行业英语的教改研究张燕如五年制高职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报告——以江苏徐州地区为例尹红丽张红云龚梅周晓培张芳王静利益相关者视野下的高职院校与工业园区对接研究胡蓉周金业高职《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探讨陈桂先凌丁庞观龙高职院校营销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联盟模型分析——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啤酒)专业为例刘凤东西部高职教育合作发展模型研究覃川王风茂李焰基于需求分析的广西高职外语教学模式研究农德昌郑瑾璇谢德荣罗妍顶层设计理念指导下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程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王秀萍“工学结合”模式下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以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为例张燕王建华葛秀萍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问题研究彭东黎李柏林校企合作共同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招晓菊李健艺对农民职业教育选择行为的理性视角分析张力跃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核心要素分析及对策研究陈农心语文与动漫专业相结合的“创意引导”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寿丽君赵婷基于高职教育理念的毕业设计创新分析韩凝职业认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刘利潘黔玲美国社区学院通识教育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彭振宇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及其对高职教育的启示——基于武汉城市圈部分企业的调查向丽刘晓欢陶济东萧山二职园林绿化专业人才需求及课程改革调研报告汪凌龙陆宝金高职教育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湖南省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吴文辉浅谈数学与艺术在课堂教学的整合徐锋基于能力本位的“岗位·模块·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岳国英于锋应英沈安衢李秀超对1360名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张宇迪王延李晓邓先丽高职工学结合“四阶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杨新月机电类专业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研究——以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为例李英欧阳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联盟:意蕴、属性及培育策略董海燕中职学校单片机课程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王衡从身边的数学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生活化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吴少华语文教学中“职业渗透”探究与实践赵美华中职生数学学习倦怠性成因的分析与对策崔新库中职数学项目化课后作业设计及应用研究张晓明基于项目导向的《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研究靳玲刘琼琼赵晓波刘太闯王艳秋以反思为导向的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李鹏冯翊朱慧琴基于《C#程序设计》课程的混合式学习应用研究徐超葛红美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实验实训系统研究与实践朱涛吉智陕西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王晓江殷锋社姜庆伟刘引涛苏兴龙关于高职高专学生“软技能”培养的思考李培金从用人单位对英语需求角度看高职英语课程的改革郑琳靖基于资源共享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平台的研究与思考——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李世收王永红高尚荣建筑装饰专业实训工场高效多赢模式的实践研究吴云基于信息化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BPR职业能力研究——珠三角中小企业需求与现状调查研究何珊关键能力对提高职院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基于经济学“钻石模型”的分析廖素清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曹庆旭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影响因素与政策选择黄君录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初探冯莉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整合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缺陷和应对姜亚南当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得失之思考陈慧敏濮荣强邵杰曹玉娜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双重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贺小凤耿壮雷军高职体育课程评价理念的构建王永华刘杰刘继昌王迎春职业类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张世辉校企联群运动:美国新时期终身技能教育体系建构的奠基之力刘冬英国高等学徒制教育初兴现象探析王辉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校企利益诉求的有效载体王振洪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康彩凤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探讨乔海燕区域高职先进制造业自动化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初探单桂军朱本坤唐红雨王明胡春花试论我国股份制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优化王安兴高职院校《过程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黄永杰基于“任务驱动、分段考核”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办公自动化》为例覃伟赋高职“校地”文化融合的研究与实践蔺俊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黄启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状况问卷调查分析——以内蒙古和新疆为例李华耿宝云“3G实景课堂”的新探索韩先满刘宝磊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十年:成就、问题与展望张铭凯基于产学研结合的视角构建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广东省为例黄鹏张宁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必要路径——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启示洪春华对中职教育教学“十二字法”及“十个关系”的探析王保顺三等奖(475篇)基于区域特色产业开发新专业的探索——以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淡水珍珠方向)专业为例马张霞项目教学法在中职面点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谢丽玉中国陶瓷史模块备课方法初探余琪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探究姚英论高职园林测量课程的有效教学——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陈彩军景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沈雁飞实施分组讨论法之我见刘乔玲论我国职业教育法律制度的完善黄玉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邵丽史新浩基于工学结合的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实践教学探讨严宽荣中职学校英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研究董文综合性大学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工作理念的新维度张永华构建“五位一体”教育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胡珍芬选课制教师培训模式的探讨与实践——以定远县2010年中小学教师“评好课”专题培训为例陈必山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陈必山旅游专业中职与高职的课程衔接及其实现途径单慧芳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能力培养模式探究丁红莲刘辉高职数学阅读教学的实验与探索聂守丰刘彦芬“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机制的探索聂守丰赵小东“问题—探究”式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邵学芹基于就业取向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李连荣许栋刚“认知→项目→实战”一体化教学的《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与制造》蒙以嫦陈文勇向小汉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研究王平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以6所交通类高职院校为例孙云志何玉宏高职二维式“三位一体”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王晓娟潘峰突破传统教学法提升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二语交际意愿高俊虹高职模具专业“2+1”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苗君明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成长路径探索马长越案例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王晓燕王艳霞中职数学有效教学的途径探寻康知芳用博客激活语文课堂——运用博客进行语文教学的思考李启森高职体育课中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改革探讨鲁葵蓉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航海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魏本超邵晓燕导致中职学困生英语成绩现状的非智力因素调查刘阳“职教界”视域下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研究——基于4种职教类核心期刊的计量文献分析杨修平助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给力新生代农民工圆梦——构建面向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广东模式肖启瑞高职“三校生”职业素养个性化培养模式探析王中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双证融合培训制度的实践研究王莉锋从人口普查看高职统计实践教学改革金惠红新教材新思路新教法——阜阳卫生学校护理英语教学中做、学结合的实践探索张珉在中职学校农学专业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模式的尝试石福成探究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徐雪莲基于教育活动优化的高职院校团建模式创新刘畅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校企合作策略研究阙红艳高职任务型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任莉枫文化资本视角下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再思考张海峰地方文化视野下的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以浙江文化为例徐晓芳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于正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研究李继武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高专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丁宏伟采用四层递进法强化做账训练曹利花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唐世海论中职学生道德教育的教化论模式邓明波基于工作岗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赵海艳实施激励策略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韩旭建设两个英语课堂优化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验与研究韩旭合作学习策略在高职英语泛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朱媛媛形成性评价策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朱媛媛关于中职学生文化课学习兴趣培养的探索刘晓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探索宋臻臻高校“去行政化”的逻辑起点、难点与突破点刘颖高职体育教学中“竞争-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叶继强革命老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现状与对策莫慧诚罗炫兆韦美萍班主任工作中增进中职幼师专业女生心理相容的实践与思考翁少华张瑞祥团体辅导在中职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中的实践与思考张瑞祥以创新精神探索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舒本平基于课程改革的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建设探析赵东明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生活化教学孙西敏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初探周庆华孙晓艳何柳佳汤玉霞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的相关策略王海安对沈阳市中学篮球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陈雨职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李焕东中职动漫专业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桂志华中职文学经典作品教学调查与分析许朝娜个性化评价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探索与运用周艳病例讨论与情境模拟结合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任建立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科研发展内涵与思路探讨曾少武高职学位与高职吸引力孔新舟全员参与德育工作提升学生德育素养——上海海运学校德育改革初探黄玉洁昌平卫校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就业指导研究王秀和陈志国卫生职业教育德育课案例教学法探索赵晓波多层次、立体化培养应用型农村金融人才的实践探析凌海波郁国培教育规划刚要视阈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王东升沈建锋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周斌。

建筑类高职院校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探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建筑类高职院校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探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蔡昱;祝和意
作者机构: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出版物刊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25-27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2期
主题词: 高职院校 综合性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
摘要: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施工实训基地经过3年建设,逐步确立了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和内涵,形成了产学研结合、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全真+仿真"、软硬件结合、突出综合性和信息化、功能完备、制度健全的建设理念,建成了"理念先进、功能全面、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建筑施工综合性实训基地,取得了明显实效,为同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就我所在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总结,并探讨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背景与目标我所在的职业院校面向各行业培养技能人才,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我院于20XX年开始着手建设实训基地。

以培养适应现代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我院力求将实训基地打造成一个真实、高效、先进的实践平台。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工作1.确定实训基地的定位与规划实训基地建设前,我们对学校的专业与社会需求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经过多次研讨,我们决定将实训基地分为不同类别,根据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比如,我们分别建设了机械实训基地、电子实训基地和酒店管理实训基地等,以满足不同领域学生的实践需求。

2.设备与资源的投入与更新实训基地的设备与资源投入直接决定了实训效果的好坏。

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购置了基础设施设备,并且与相关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争取到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同时,为了保持实训基地的先进性,我们制定了定期更新设备的计划,并积极争取校内外各种资源的支持,确保学生获得最新、最优质的实训体验。

3.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实训基地建设不仅需要先进设备,更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

我们通过招聘、培养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我们注重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安排教师参与企业实训项目,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

4.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营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营至关重要。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方案,建立了一套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

同时,我们也注重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开展实训基地的外联工作。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我们能够获取更多实际案例和行业最新动态,提高实训基地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效与问题经过数年的实训基地建设,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高职院校铁路工务工程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高职院校铁路工务工程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高职院校铁路工务工程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作者:张团结杨云峰张修身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4年第10期近几年,各铁路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铁路工务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期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铁路施工与维护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铁路建设和运营。

我国铁路轨道类型多、结构类型复杂。

如何拟定建设方案,实现实训项目齐全?如何建设实训基地,提高实训质量?如何进行内涵建设,营造职业氛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如何拓展基地功能,满足实践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些问题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铁路工务工程实训基地位于新校区主题广场内,长274.67米,宽32米。

基地建设方案是在对国内各铁路高职院校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基地的选定位置和地形条件,经过校内外技术专家多次论证、修改和完善,于2014年1月建成的。

一、建设方案的拟定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主要取决于其所承担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内容又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领域。

具体流程为:以铁路施工与维护生产过程为依据,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全面分析铁路工程测量放样、试验检测、工程预算、工程施工、施工管理、运营维护等环节,归纳本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基地)及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室,按照课程所涉及的工作任务,逐一列出各领域课程实训项目及所需实训条件。

通过汇总整理,铁路工务工程实训基地需要开出的实训项目如下表。

铁道工务工程实训基地需要开出实训项目统计表(部分)二、实训基地的工程建设实训基地设置了平行的3股道。

Ⅰ股道主要涵盖各种类型的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中间衔接处设有一处过渡段。

Ⅱ股道主要为一条有砟曲线线路,涵盖各类有砟轨道类型。

Ⅲ股道主要为各类无砟轨道施工展示段,涵盖各类无砟轨道结构构造、施工工装设备及施工工艺流程展示。

铁道工程施工与维护实训室

铁道工程施工与维护实训室

铁道工程施工与维护实训室是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其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铁道工程领域的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实训室的建设、功能、教学模式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训室建设铁道工程施工与维护实训室应具备一定规模和完善的设施设备。

实训室建设应考虑实际工程需要,配备现代化的工程设备和工具,如高铁轨道、桥梁模型、隧道模型、施工机械等。

同时,还应配置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辅助设备,以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

二、实训室功能1.实践教学:实训室是学生学习铁道工程专业知识的重要场所,可以进行铁路桥梁、隧道、轨道等工程的施工和维护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理解、工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工程质量的检测和评定等基本技能。

2.技能培训:实训室可开展铁道工程领域的技能培训,如桥梁施工技术、隧道施工技术、轨道施工技术等。

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3.科研与技术创新:实训室为学生提供科研与技术创新的平台,可以开展铁道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学生可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理论知识,提高科研素养。

4.社会服务:实训室可为社会提供铁道工程领域的技术服务和咨询,如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

通过社会服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模式1.项目教学法: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实训室,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项目设计、施工和维护,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工程项目的施工和维护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施工现场,了解工程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实训室管理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实训室管理制度,明确实训室的使用范围、开放时间、设备维护等要求,确保实训室正常运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训室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铁路实训建设方案

铁路实训建设方案

铁路实训建设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一种铁路实训建设方案,以满足铁路行业对于实训设施和环境的需求。

铁路实训是培养铁路行业专业人才、提高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建设合理的实训设施和提供优质的实训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铁路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应对复杂工作情况的能力。

2. 实训设施建设方案2.1 实训室实训室是进行理论实践结合的地方,为了保证实训效果,实训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大小适中:实训室的面积应根据实训人数确定,以保证每个实训人员都能够得到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训练。

•设备齐全:实训室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包括模拟设备、电脑和软件等,以满足实训活动的需求。

•舒适度高:实训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采光等环境条件需要保持舒适,以提高实训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学习动力。

2.2 实训场地实训场地是进行实地实训的地方,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多样性和真实性:实训场地应模拟真实铁路运行环境,包括铁轨、信号系统、车辆等,以使实训人员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

•安全性:实训场地需要保证安全,包括设有防护措施、建立安全制度和培训人员安全意识等,以确保实训人员的人身安全。

•可扩展性:实训场地需要具备可扩展的特点,以适应实训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时也要考虑到场地的维护和管理成本。

3. 实训环境建设方案3.1 系统联网为了提高实训的交互性和真实性,需要将实训设施联网,包括与铁路运行控制系统的联动,以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

3.2 虚拟仿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增强实训的体验和效果,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和软件,实训人员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践操作和应急演练。

3.3 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建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可以对实训过程和实训人员的表现进行记录和分析,为实训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4. 实训师资培训方案实训师资是保证实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通过培训提升其教学和实践能力。

4.1 师资培训计划制定师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周期等,以确保实训师资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

铁道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与实践

铁道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与实践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铁道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与实践1 建设基础1.1 特色与优势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西铁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结构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核心专业铁道工程技术是省重点专业、一流培育专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

名师工匠加盟,双师结构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大师挂帅、工匠加盟、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目前,专业群校企共建共享综合性实训基地,工学无缝对接,实习实训设施条件国内领先。

西铁院是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陕西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专业群紧贴轨道交通行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1+X试点及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具有轨道交通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正在积极与西安铁路局、广州南方高速铁路测量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探索和推进产业学院的试点建设工作。

1.2 机遇与挑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质培优计划”等重要文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国家对职教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为高质量推进专业群建设和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了重要机遇。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7.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网规模3.8万公里以上;西安地铁规划建设23条线路,运营里程1226公里,每年共需要轨道交通行业毕业生约50000余王军龙 林楠 牛欣欣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600摘 要: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围绕区域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推进德育教育;创新“德技双修、三融三分、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能力递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资源库建设与升级;实施“五大计划”,打造创新团队;引入“三新”,校企共建双创平台、“五大技术服务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展高质量培训;建设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构建专业群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

《工程测量基础》课程建设规划-(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工程测量基础》课程建设规划-(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规划(适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基础执笔人:刘莎审定人: 吴迪编制时间: 2017年 4月 17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制表二〇一六年七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测量基础课程建设方案一、现有基础“工程测量基础”课程自开设以来,就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学习领域课程,课程已组建一支名师引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其中专任教师11人、兼职教师3人,结构合理,教学水平突出.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要,根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指导未来课程建设与改革,特制定“测绘基础”课程建设发展规划。

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龙头,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形成课程线上资源丰富合理、线下理实一体化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目标1、课程标准优化。

通过课程标准的改革与调整,使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衔接紧密,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进一步明确,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2、课程内容调整。

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建立教学内容遴选机制,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标准。

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工作项目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实践内容,使整个课程具有科学性、前瞻性、规范性,凸显应用性。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推进课程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提升和优化,推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外引内培打造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技术强、教学水平优良的教师团队.4、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根据课程特点,积极探索符合职教规律,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实训实习项目,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库.积极有效应用“蓝墨云”等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和考核的全面改革和创新.5、教材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8 •价值工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策略与实践—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Construction Strategy and Practice of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of Architecu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Specialty:Case Study of Shaanxi Railway Institute苏仁权 SU Ren-quan;祝和意 ZHU He-yi;刘新 LIU Xin(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渭南714000)(D epartm ent o 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Shaanxi R ailw ay Institute,W einan714000, China)摘要:通过调查了解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结合本专业发展需求,本文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 院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为例,论述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定位、建设思路及建设成效。

Abstract:Th rough investigation o n th e enterprises'dem and situation o f architectural technical talents,com bined w ith th e developm ent needs o f th e specialty,this paper takes th 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 f th 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raining base o f Shaanxi R ailw ay In stitu te as an exam ple,and discusses th e positioning,construction ideas and construction effectiveness o f training ba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施工;实训基地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building;construction;training base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0引言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一线技术技能人才,这类人才直接 面对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

校内实训基地作为训练 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场所,同时也是养成学生职业素养的 重要场所,职业素养包括环保意识、团队意识、安全生产意 识、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等。

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有经 过充分调研、统筹规划、全面论证、科学具体的实施,才能 充分发挥效益,才能为教学服务,为专业建设服务,才能全 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施工实训基 地建设为例,论述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定位、建设思路 及建设成效。

1实训基地功能的恰当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 技术技能人才。

因此,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需求,将企业文 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高职教育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 结合来完成,实训基地就成为高职培养的另一个主战场。

实训基地建设要先明确专业定位。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 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工程相关知识,包括安全 规范、质量标准、施工技术管理等,具备从事建筑工程相关 工作的专业能力,比如施工安全管理、施工质量检验与评 定、施工与管理等专业能力,具有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实施、检查评价、归纳总结等方法能力,具备良好的社会 能力,比如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团队协作等,具有良好的 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和 健康的体魄,适应建筑工程建设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 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协会2015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 题(SZJYB2015039)。

作者简介:苏仁权(1982-)男,陕西渭南人,讲师,硕士,从事建筑 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与研究。

文章编号=1006-4311 (2017)29-0158-03根据培养目标,毕业生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从事施工员、质量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岗位。

对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成职业行动领域并将其转换为专业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见图1)。

2实训基地建设思路2.1强化软件建设,修订完善实训资料、开发新的实训项目优化实训项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训项目,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后,通过一至二个实训项目的实际操作,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可以独立完成相同或相近的生产任务。

实训项目按以下三种类型设计:①工种实训项目设计:1)砌筑工,2)钢筋工,3)混凝土工,4)模板工,5)架子工,6)抹灰工,7)管道工。

②典型实训项目设计:1)基础工程之独立基础,2)砌体结构之小空间项目,3 )框架结构之框架梁,4)剪力墙结构之剪力墙。

③综合实训项目设计:1)编制施工方案,2)钢筋配料设计,3)施工准备,钢筋内场加工,4)钢筋安装,5)脚手架安装,6)模板工程,7)砌筑工程,8)考核答辩。

2.2夯实基础,锐意创新,完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操作规程为使实训基地更好地发挥作用和优势,应加强对其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基地管理体制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①实施分层管理,构建基地日常管理体系。

引进先进 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共同制定实训基地日常管理制度。

根据教学常规管理条例要求,结合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的需求,构建基地日常管理体系,管理承担实训基地的各项运行管理工作,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完善建筑施工实训基地使用制度、实训基地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实训指导教师职责、学生实训守则等。

② 建立健全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

狠抓实训基地制Value Engineering•159 •岗位施工员安全员典型工作任务施工图纸的识读、自审与会审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的编制计算工程材料用量、参与造价控制原材进场报验、抽样送检砂浆、混凝土试块制作与送检基础工程施工主体工程施工二次结构工程施工协调相关方的关系,调配施工资源;落实、检查施工进度计划编写施工日志、施工记录,编制、审查相关施工资料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检查控制程质量进行评定执行质量验收标准和技术规程,行使质量监督检查权和处罚权分项工程各工序、隐蔽工程施工过程和质量的图像资料记录监督安全措施执行向作业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施工资料=>职业行动领域识读绘制施工图文件编制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质量计划编制工程预算计划建材验收检验和保管施工测量放线砖混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施工质量安全检查与控制_________f工程资料、图纸等档J案的收集、管理资料员—竣工图纸的绘制___________________一汇总、整理移交—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工程资料编制整理移交=>学习领域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建筑工程测量土方开挖与回填-J_1,地基处理基坑支护与降排水1U-i\/基础工程施工土方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建筑工程资料整编图i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图度建设,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实训基地正常、高效地运行。

完善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制度、实训设备管理和维护制度、实训安全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安全操作规程。

③ 积极实施实训基地日常巡查制度。

通过实施实训基 地曰常巡查制度,能够及时了解实训基地运行状态。

不偏不倚,重点检查教师各项常规工作,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完善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学生学习导引、教师导引相关规定。

④完善实习实训项目操作规程。

修订砌筑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模板工、架子工、抹灰工、管道工等实训安全操作规程、钢筋切断机安全操作规程、钢筋弯曲机安全操作规程、切割机安全操作规程、电焊机安全操作规程、测量放线操作规程。

2.3营造文化氛围,建设专业文化实训基地是提供学生认识、学习、操作实训的场所,应营造成与工地实际现场相似的氛围。

主要包括:安全标志、警示标志、宣传标牌、宣传横幅、文明施工、实训流程、注意 事项等内容。

专业文化建设包括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师生专业行为 细则的确定,使师生统一专业思想,逐步对本专业核心价 值观的认识趋同,通过举办建工技能大赛、文化节等各类 竞赛活动,营造基地校企共融的文化氛围;同时通过制定 考核管理办法、奖惩制度等保障师生的行为受到规范、约束和强化,以逐步形成专业行为习惯。

3实训基地建设成效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国家• 160 •价值工程图2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图3学生模型楼自主学习 图4学生小组协作绑扎柱钢筋骨干建设专业,建有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其建筑面积2818m 2。

① 基地由理论研讨区、建筑安装实训区、模型楼学习 区和综合实训区组成。

理论研讨区,由两间教室、工具存放 室和资料室组成;建筑安装实训区,由三个实训室组成,主 要是建筑水暖电的操作实训;模型楼学习区(见图2),该模型楼涵盖6个分部分项工程127个学习模块,包括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从基础到主体、屋面、 装修、水电、消防等,400个知识点,包含工种操作、质量检 测、施工规范、施工工艺、建筑材料、节点构造等学习内容,主要采用了局部混凝土不浇筑、局部表面装饰层不做等手段,逐层施工,层层推进的手法,将每一个建筑节点的施工 工艺流程按规范逐层展示(见图3)。

模型楼既可用来观摩 学习、也可进行砖墙砌筑、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测量放线、 质量检测等实做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综合实训区,既 可进行钢筋、模板、架子单工种实训,也可进行梁、柱、剪力 墙、楼梯四类建筑构件项目化教学实训(见图4)。

② 基地营造了真实的职业氛围,引入了企业文化。

四 周布设了大量操作规程、施工安全、岗位职责、励志标语等企业文化展示标牌,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职业要素充分融入实训基地,实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让学生在实训基地训练职业技能,感受职业氛围,培养职业素养。

建筑施工实训基地通过加强基地建设,大力改善专业 的实训条件,能积极有效地推进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改 革,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中心、课 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落后观念,使“教、学、做”融为一 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 基地已建成集教学、师资培训、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