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英语社论中的修辞手段探析

合集下载

读_中国日报_学新闻英语

读_中国日报_学新闻英语

103*收稿日期:1999—06—03读《中国日报》学新闻英语林慧娜摘要:《中国日报》与英美报刊有相同之处。

通过阅读《中国日报》,读者同样可以学到新闻英语。

关键词:《中国日报》;新闻英语;特点中图分类号:H3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71X (2000)02-0103-03《中国日报》是我国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

在中国的外商、外国专家喜欢看,懂得点英语的中国人也喜欢,更不用说那些想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特别是想了解新闻英语之特点、学点新闻英语的读者了。

因为《中国日报》与英美报刊一样具有新闻英语之特点。

掌握阅读《中国日报》,要进一步阅读英美报刊就容易多了。

读《中国日报》《中国日报》包括的内容很广。

头版是要闻、头条新闻、主题图片、内容提要等。

二版是有关财经、国内外财贸动态、对外贸易、合资经营等。

三版是国内新闻版。

有关国内政治、经济建设和地方新闻。

第四版是评论、包括内外政策、社会舆论之类的评论文章。

另外、随笔、政治漫画、小评论、读者来信在这一版面也可找到。

第五版是文教版。

有关文化艺术、教育、科学、医学、文物、旅游。

第六版是社会新闻,包括人物特写、生活习俗、文娱消息。

第七版是体育版。

最后一版是国际新闻。

有世界各地的简讯以及世界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

《中国日报》内容之广足以使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从报纸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但初读《中国日报》的人往往都感到比较难。

首先,他们碰到的是许许多多陌生的新闻词汇。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报刊语言特点了解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初学阅读《中国日报》应先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首先,从内容熟悉的先读。

开始阅读时,没耐心且又不习惯的人大概很难念得下去。

生疏的单词、与一般英语不同的句型、句式就足以让初学者难过半天。

平常对国内外的政治时事不大关心的人,现在更是加倍困难。

有的人拼命翻字典,一小时、二小时咬着牙苦苦读下去。

但事倍功半,没什么效果。

因此,开始阅读时,应该先从内容熟悉的着手。

《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灾难新闻句法特点分析

《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灾难新闻句法特点分析

《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灾难新闻句法特点分析【摘要】灾难新闻报道在《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中具有不同的句法特点。

《中国日报》常运用主题句法,突出报道重点;而《纽约时报》则更倾向于使用被动语态,为报道增加客观性。

两家报纸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也各有特点,体现在句子结构的复杂性和篇幅控制上。

《中国日报》更注重情感表达,而《纽约时报》更注重事实陈述。

这些句法特点影响着读者对灾难新闻的理解和感受,也反映了两家报纸在新闻报道风格上的差异。

未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新闻媒体技术的进步,灾难新闻报道的句法特点可能会呈现更多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和兴趣。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日报》、《纽约时报》、灾难新闻、句法特点、主题句法、被动语态、修辞手法、句子结构、篇幅控制、读者影响、发展趋势。

1. 引言1.1 介绍《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是世界上两家知名的报纸,它们在报道各类新闻时都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灾难新闻报道是两家报纸经常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中国日报》是中国官方的英文报纸,以其客观、公正的立场和深入报道而闻名。

而《纽约时报》则是美国历史最悠久、最有影响力的日报之一,被誉为“世界报纸”。

这两家报纸在灾难新闻报道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深入的报道和分析,为读者呈现了灾难事件的真实面貌。

灾难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提醒社会关注灾难事件、引起公众对安全和救援工作的重视,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及时的信息和指导,帮助人们应对灾难带来的挑战。

两家报纸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句法特点分析,对于了解新闻报道的效果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2 阐述灾难新闻报道的重要性灾难新闻报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对灾难事件真实发生的记录,更是对受灾群众的援助和救助。

通过灾难新闻报道,公众可以了解灾难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范围以及救援进展,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自我防护。

灾难新闻报道还可以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救灾工作,促进社会的团结和进步。

英语修辞手段的运用与作用例谈

英语修辞手段的运用与作用例谈

英语修辞手段的运用与作用例谈
英语修辞的运用与作用
英语修辞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节奏艺术,其基本指的是在英语句子语句中通过句式的塑造,言辞的重复和粘合,将有意义的文字排列形成的艺术。

它把一句话散句征节、思路和情感糅合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流畅,鲜明,节奏细腻的质感,触及人心。

英语修辞运用,在形式上通常采用文言文式言语,表达意象l抒情,强调婉转
曲折,用以阐发美的、哲理的思想,为人类启迪心灵。

英语修辞的运用,对表达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其夸张的修辞手法能
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另一方面,其具有多言一意的特点,能够准确而直接地表达深刻的理解,更能准确体现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以此来激发读者的思维,提升文章的艺术性。

英语修辞运用,是一种富有文采的艺术类型,它给各类作品注入了无限的灵感,从而使文章显得更为精致、文雅。

例如,高级的排比句可以使令文章的节奏轻快;丰富的比喻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大胆的表现手法可以通过反复深入到文章中去体现,让文章整体建构更为精致斑斓等等。

有了英语修辞的运用,让英文文章充满着文采、富于表现力,这一特性也使它
成为英语写作的重要元素。

只有掌握修辞形式,才能使文章表达更具有艺术美,更加扣人心弦。

可见,英语修辞的运用,为英语写作提拱了无穷的灵感,助力英语作文发挥出更引人入胜的文艺风采,真乃作文上了分量之宝!。

网站新闻的语域变异及其翻译——以中国日报网英文新闻编译为例

网站新闻的语域变异及其翻译——以中国日报网英文新闻编译为例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0, 8(2), 143-148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0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20.82021Register Variation of Website Newsand Its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f Translating China Daily Website English NewsJiahui YuCanvard College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BeijingReceived: Feb. 23rd, 2020; accepted: Apr. 3rd, 2020; published: Apr. 10th, 2020AbstractCompared with news of other media, website news writing is more easily influenced by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e hyperlinks of internet, the big data and the page views etc. In addition, the ex-pression and sentence structure of website news are much more flexible, which can explain why language deviation occurs in website news. These creative language deviants in website news can provoke vivid and eye-catching effects. Halliday, the founder of the Systematic-functional Gram-mar, emphasizes that changes in context may cause the language devi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register variation and the three variables of register, namely field, tenor and mode. To better produce the effect of such register variation, the author attempts to provide some translation methods including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paraph-rasing etc.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register theory. This paper is expected to enrich studies on language deviation as well as website news writing.KeywordsRegister Theory, Register Variation, Eye-Catching Effect网站新闻的语域变异及其翻译——以中国日报网英文新闻编译为例于佳惠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北京收稿日期:2020年2月23日;录用日期:2020年4月3日;发布日期:2020年4月10日于佳惠摘 要和其他新闻媒介相比,网站新闻易受超链接、大数据、浏览量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对外传播中的英语新闻文体研究——以《中国日报》为例

当前我国对外传播中的英语新闻文体研究——以《中国日报》为例
舆论导 向, 报道要客观公正 , 语言要准确 、
( 三农 问题 )rli s e ent o ie ; ao t e ew ds e tn b w ht s
鲜明、 生动 、 简练 等等 “ 共性 ”。 而英语新 有 自身 的 “ 个性”。 随着 国际传媒业 的迅猛发展 , 英语作
报 , 刊 于 18 年 , 是 国 内外 高端 人 士 创 91 它
举足轻重 的地位 。 英语新闻作为英语 的一 种 变体 , 已从普 通英语 中独立 出来 , 在词
1 固定 的表 达 、
新 闻往往要 在最短 的时间 里把新 近
汇 、语 法 、语篇等方 面有 了 自身的 “ 个 发生 的事情 报道 出来 ,英语新 闻也不例
当前 我 国对外 传播 中的英 语新 闻文体研 究
以 中国 日寺 为例 艮
O吴 凯
【 摘

要】 近年 来, 国在对外传播 中常处于不利地位, 我 而受众广、 信息量 大的英语新 闻成为我 国对 外传播 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
英语新 闻 中国 日报》
环, 它的文体特征直接关 系到我 国对 外传播 的效果。
报 纸 , 刊三 十年 以来 , 创 它的文体 随着时 的重要媒介 , 是让世 界 了解 中国 、 中 也 让 国走 向世界 的重要窗 口。

分为横 向研究 和纵 向研 究两个方面。 向 横 研究包括新 闻标题 、 导语 、 主体 、 消息 和评 征 ;纵向研究 是对英语新 闻文体 的词汇 、 语篇、 修辞等各 组成 要素进行 分析 。 文 本 的侧重点 主要是英语新 闻的纵向研究。
二 、 语 新 闻 的词 汇 特 征 英
据不 同的场合 、 同的事件进行选择 。 不

报刊文章中的修辞

报刊文章中的修辞

报刊文章中的修辞这次主要介绍反讽(irony)、头韵(alliteration)和换称(antonomasia)三种修辞手法。

1. 反讽反讽是指用某些词来表达完全相反的意思,以达到讽刺、戏谑、调侃等特定效果。

例如看到打扮得时髦漂亮又女性化的男孩,如果说“good girl”就是反讽。

再如,本来约好去打球,结果却下雨了,这时你如果说“what fine weather for an outing!”就是反讽。

例: I have enough money to last me the rest of my life, unless I buy something.(Time, May 15, 2010)此句中“enough money to last me the rest of my life”说明不缺钱,而后半句却说“unless I buy something”说明只要不买东西就能维持生计。

这样就是在讽刺钱实际上根本就不够。

2.头韵头韵是指在两个或多于两个单词中,第一个辅音读音完全相同,例如“wild wind”“wonderful weather”and“blindas a bat”等。

头韵广泛应用于诗歌、散文和绕口令等文学作品中。

例: In a volume called “A Collection of the Classics”, the section on effective use of leisure time gave the example of Charles Darwin.(The New Yorker, October 26, 2009)句中“Collection”与“Classics”第一个辅音相同,即是押头韵。

3.换称换称是指用一个具有家喻户晓特点的专有名词来作为某种象征。

这个专有名词能引起特性的联想,且这种联想具有相当普遍性。

例如源于《圣经》人物的Solomon代表一个聪明的人。

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与翻译方法

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与翻译方法

1 引言鲁迅曾说,要精辟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对于英语新闻来说,好的标题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报刊标题必须简洁明了,能激起读者的兴趣(Crystal,1979:174)。

当今社会,信息空前爆炸,人们几乎很难挤出时间去关注一则完整的新闻。

往往一个标题的吸引力程度就决定人们是否继续读下去。

因此,了解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的特点,对于理解和翻译英语新闻标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闻编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1989年,西方学者卡伦·斯戴汀(Karen Stetting)将英文中的translating(翻译)和editing(编辑)两个概念合二为一,提出了“transediting”(编译)这个概念(1989:371-382)。

我国学者刘其中认为,编译是将用原语写成的新闻转化、编辑成为用译语表达的新闻的翻译方法(2004:136)。

《中国日报》(China Daily)作为目前唯一的一份全国性英文日报,向海内外读者报道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闻。

其新闻语言措辞和文风比较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因此,本文以《中国日报》近几年的典型新闻为例,分析英语新闻的修辞特点,并论证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主要译法。

2 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新闻标题如同广告一般,其首要功能是向读者“推销文章”,“以醒目的形式抓住读者还在游移浏览的目光”(侯维瑞,1998:248)。

因此,英语新闻标题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标题语言的精练性、形象性和趣味性。

下面举例说明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包括比喻、押韵、双关、夸张和对仗等。

2.1 比喻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具有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名叫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陈望道,2008)。

比喻常见于英语新闻标题中。

比喻手法使得原文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宋宏,2006:21)。

例1:The Achilles' heel of Trump's economics (China Daily, 29th of Nov. 2016)该新闻标题揭露特朗普经济战略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中英文报刊标题修辞对比研究.kdh

中英文报刊标题修辞对比研究.kdh

WENJIAOZILIAO2012年3月号下旬刊一条新闻能不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去看,标题往往起很大作用。

一个好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新闻增添光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语言措辞的严密,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格,使标题的表达效果精彩纷呈。

本文主要从修辞方面探讨中英报刊标题的异同及其成因。

一、中英文报刊标题修辞特点的异同英语新闻标题和汉语新闻标题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言简意赅、突出重心、匠心独运。

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词汇选择,语法结构和修辞偏好上。

下面主要探讨修辞偏好上的异同。

(一)多种修辞格相同。

从修辞上看,中英文报刊标题都是多种修辞手法并用。

无独有偶,中英报刊标题常常使用以下修辞格。

1.比喻(Metaphor )。

比喻主要包括明喻(Simile )和暗喻(Metaphor )。

比喻的运用,常常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

例如:A 组:(1)“就像修复一幅历史风俗画卷”(《光明日报》2012年01月05日)(2)I ’m feeling as wilted as the spinach (Daily Mail Jan -uary 5,2001))B 组:(1)用什么把“老虎”、“蝇蚁”都管住(《人民日报》,2012年01月09日)(2)Ron Paul ’s poison pill (The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2,2012)A 组采用的是明喻的修辞格。

前者把普查采录满族民间故事的工作比喻成修复一幅国家级的历史风俗画卷,后者用“as wilted as the spinach ”比喻一个不会做饭的家庭主妇做完菠菜羊乳派之后的心情———就像蔫儿了的菠菜一样,显得幽默风趣。

B 组采用的是暗喻的修辞格。

前者用“老虎”喻指鲸吞国家资产的巨贪,用“蚁蝇”喻指蚕食百姓利益的地方上小贪官,后者用“poison pill ”喻指罗恩·保罗激进的政治言论———他和他的支持者主张抹去共和党158年的历史,形象具体,抓住读者的视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 比喻 、 如 拟人、 借代 、 夸张 、 引用 、 双关、 移就 、 对 偶、 比、 排 仿词等。
二 、 中国 日报 》 《 英语社论中 比较常用 的
修辞手段
本 文 以随 意 选取 的 《 国 E报》中 的 2 中 t 0篇 英
激发他 们 的想象 力 , 他们 在音形 意 上得 到美 的享 使
重要地 位 历 来 为 国 内外 新 闻界 所 公 认 。 《 国 F 中 t 报》 中的英 语 社 论 作 为 我 国政 府 极 其 重 要 的具 有
政论性质的传播媒介 , 映和代表 中国的权威 之 反 声 , 重要 地位更 是不 言而 喻 , 此 , 撰写要 求非 其 为 其
常严格 , 要有 一定 的理 论 色彩 , 如 要符 合 其 独 特 的 文体特 征 , 要靠事 实上 和逻 辑上 的力量 来征 服读者 等 , 为 了使社论 的语 言更 精炼 生动 以吸 引读者 并 但
广播 电 台、 电视 台习 惯 上 称 为 “ 论 ” 。社 论 的 评
以增强 表达效 果 的 言语 活 动 ; 指修 辞 学 , 也 即研 究

种语 言 中用 以加强 表 达效 果 的各 种 手段 和基 本
规 律 。修辞手 段也 称修辞 格 , 修辞 所采用 的特 定 是
的结构 格式 , 修 辞学 的主 要研 究 对 象 之 一 。2修 是 辞手段 的 运 用受 文 化 传 统 的影 响并 与 文体 有 关 。 英 语修 辞手段 是适 应英语 民族 的交 际需要 , 并根 据 英 语 民族 的语 言文 学特点 创造 出来 的 , 原来 多用 于 文学作 品 中 , 随着 新 闻报 刊 业 的发展 , 但 也广 泛 用 在新 闻报 刊 中。英 语修 辞手段 究竟 有多少 种 , 目前 尚无定 论 , 一 些 常 见 的修 辞 手 段 都 是 大 家 认 可 但
随着 全球 化进 程 的进 一 步加快 , 越来 越多 的 国
动, 也就 是在语 言 实践 中对用词 造句进 行修 饰调 整
家开始关注 中国, 中国 E报》 为世界各 国了解 《 t 作
中 国的最 具权 威性 的英 文媒 体 , 开始拥 有来 自全 也 球 越来越 多 的读 者 。社 论 是 代 表 编辑 部 就 当前 具 有 全局 意义 的重 大新 闻事 件 或 问题 发 表 见 解 和 主 张 的最 高规 格 的评 论 , 一般 体现党 组织 或政府 的指 示 精神 和 意图 , 以教 育 和争 取 群 众 , 导 和 推动 借 指 当前 的实践 。报 刊称这 类评 论 为 “ 论 ” 通 讯 社 、 社 ,
cnt c o nrs h te ieo e e p et os ut n i oe eo rs f vl m n 用 r i g t h d d o
第3 2卷
第 5期
大庆 师范学院学报
J OUR NAL OF D A01 RMAL UN VER IY NG NO I ST
2 2 01
《 中国 日报》 语社 论 中的修 辞 手段 探 析 英
宋金花 , 于 波, 刘 冲
( 大庆师范学院 外国语 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3 1 ) 6 72

要 : 中国 日报》 《 英语社论作为我 国政府极其重要 的具有政论性质的传 播媒 介, 主体上具备 政论 的特点 , 为 了 但
达到新颖别致和耐人寻 味的表达效果 , 常采用各种修辞 手段。选 取《 中国 日报》 中的 2 0篇英 语社论 为对象进行 分
析, 发现 其 中比较常用 的修辞手段有 : 比喻、 拟人 、 委婉 语、 移就、 拟、 代、 仿 借 引用、 头韵 、 呼告。巧妙地 运用修辞 手
受 ,中国 日报》 《 英语社 论也巧用 各种修 辞手段 。
可见 , 分析 其所 用 的修辞手 段对 于帮 助读者 更好 地
欣 赏英 语社 论是 很有 现实 意义 的 。

语社论为对象进行分析 , 发现其中比较常用的修辞
手段 有如 下几种 : ( )比喻 一

关 于修辞手段
比喻 ( iueo peh , 称 打 比方 , 以彼 Fgr fsec ) 俗 是
预 以生 命 的活力 , 动形象 地 写 出了政府 政治 干预 生
的特点 ; 2 h ryse tene .C ai s h ed的标题 用 动词 se 实 t e es 现 了 对 c a t 的 拟 人 化 ; 子 O ee p ai o hry i 句 vrm h s n s
段对于增 强《 中国 日报》 英语 社论 的说服 力和感 染力有 巨大作用。
关键词 : 中国 日报》 英语社论; 《 ; 修辞手段
作 者 简 介 : 金 花 (9 9 ) 女 , 龙 江 大 庆 人 , 庆 师 范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讲 师 , 事 外 国语 言 学 及 应 用语 言 学研 究 。 宋 17 一 , 黑 大 从
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教 育厅 人文社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中国 日报》 英语社论语体特征研究” 154 1 ) ( 15 0 8 。
中图 分 类 号 : 0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号 : 9 — 0 3 2 1 )5 0 0 — 4 收 稿 日期 : 1 — 7 1 H A 2 5 0 6 ( 2 0 — 12 0 0 2 2 0 —4 0
物 比此物 的一种 辞 格 , 即用某 一 具 体 的 、 悉 的事 熟 物来 说 明另一抽 象 的 、 生疏 的事物 , 主要 分 明喻 、 暗
修 辞 (ht i) 说话 和写作 过 程 中的修 辞 活 re r 指 oc
1 02
喻和借 喻 三种 形式 。 比喻 可 以 把抽 象 的事 物 变 得 具 体 , 复 杂深 奥 的 道理 变 得 简 单 通 俗 , 生 疏 的 把 把 东 西变 得 亲切 。3在诸 多文 体 中 , 比喻 都 是 最 常 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