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之道
用人之道-----心得体会

用人之道心得体会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之长,天下无可弃之人”。
在用人方面,我们务必做到“人尽其才,才有所用。
”这是我认真学习完6 个兄弟行社经验交流材料后给我的第一感受也是最直接的感受,如何识别人才,吸收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及保留人才是企业管理中,摆在每一个企业主管面前的棘手难题。
我个人认为人才分为两个尺度,即是否尊重遵守企业文化,是否工作热情高、责任感强和工作能力高低。
根据这两个尺度将人才分为四类,双高的自然留用;双低的自然淘汰;对尊重遵守公司文化,工作热情高,责任感强但工作能力偏低,通行的做法是给他们指出公司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能力,给以使用;对不尊重不遵守企业文化,工作热情低,工作责任感差但工作能力高的员工,通行的做法是给他们以激励的鞭策,加强沟通。
比如像上杭联社提出的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用人导向机制。
实在不行,只能忍痛割爱。
企业主管在选才用人时,本人觉得“职能相宜,团体相符”这个原则非常重要也非常难掌握。
因为人的才能有大小,人的性情有不同。
这就要量体裁衣,量才任职,并做到职能相宜,团体相符。
否则,大材小用就会浪费人才;而小材大用,则会造成工作和事业上的损失。
同时也要做到团体相符,团体相容,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增进团结,上下一心,和衷共济。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能提高工作效能。
只有一流的人才才会造就一流的公司。
吸收人才对企业的高速、稳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不能吸收一流的人才,哪么这个企业就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公司。
如果企业缺少吸收人才的机制,企业慢慢会变成一潭死水。
确保一流人才的不断加入,是企业跳跃式高速增长的基础。
业务拓展部邱宏照2014 年9 月14 日。
用人之道

用人之道所谓人事工作,说到底就是用人治事,用合适的人做正确的事。
知人善任,这是领导者最大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
一个大系统(包括一个县市、一个企业、一个学校)的领导者,特别是一把手,应当至少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去做人的工作,只要把人选准了、理顺了、摆平了,一切事情都好办了。
如果忙于做事,疏于管人,做事仔仔细细,管人粗枝大叶,那是最大的失职。
如果识人不准,用人不当,分不清人才还是庸才,好人还是坏人,那是最大的昏聩无能。
在历史上,那些奠定基业、开创盛世的皇帝在识才用人上都有着非凡的胆识。
汉高祖刘邦和唐太宗李世民是两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英明君主,他们在知人善任上提供了许多值得后人借鉴的宝贵经验,至今读起来仍令人赞叹不已。
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在夺取天下后,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所擒也。
”刘邦这段话生动具体、朴实无华,深刻地概括出了几条最重要的领导哲学和用人经验:第一,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
第二,用人之道,关键是用人之长,避人之短。
第三,领导者既要有知人之明,更要有自知之明。
只有具有自知之明的人,才可能做到有知人之明。
刘邦作为至高无上的帝王,最难能可贵的是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人”的勇气和胸怀。
一个领导者,只有看到“吾不如人”的地方,才能发现人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领导团队。
我们看到一些领导者,一旦当了大官,成了一把手之后,听到的多是赞誉之词,久而久之,便失去了自知之明,只会被别人欣赏,而不会欣赏别人,处处觉得“人不如我”,很少看到“我不如人”。
即使你本事再大,如果老子天下第一,一个人包打天下,其结果必然和项羽一样,落得个四面楚歌、众叛亲离、霸王别姬、一败涂地的下场。
2021优秀高考素材:古代名人的用人之道_高考作文素材

2021优秀高考素材:古代名人的用人之道用人之道就是以人为本想人所想、能者居之。
下面就来看看古代能人的用人之道吧。
曹操曹操的五个用人之道:曹操的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曹操的用人政策二:德才兼备唯才是举;曹操的用人政策三:重用清官不避小贪;曹操的用人政策四:招降纳叛尽释前嫌;曹操的用人政策五:抓大放小不拘小节诸葛亮诸葛亮当权期间,反刘备依靠大族的政策,开始实行法治,大力打击益洲派的豪强;由于川中战乱没中原那严重,加上刘焉父子纵容大族,所以豪强势力还是十分强大,收益不错但是为后来的李严不供粮草埋下伏笔。
诸葛亮很善于发现、培养、利用人才,如蒋琬、费文伟、董允等,诸葛亮的识人方面,杨洪、何诋的例子一直为后人所乐道;诸葛亮也注意提拔敌方投降过来的人才,如姜维、王平。
诸葛亮大力起用荆洲派人才,在选拔人才和使用人才方面过分强调以“奉职循理”作为衡量优劣、取舍的标准,因而忽略了人才的多样性,尤其是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
如街亭用的马谡、四相中的蒋琬、费文伟、董允都是荆洲派。
由于诸葛亮的人才政策局限,加上刘蜀中生代人才大部分在夷陵之战中消亡,无奈后来只好“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悲惨局面。
刘邦《史记高祖本纪》载, 上(刘邦)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如何?”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刘邦在用人方面确实有他独到的地方,在谋略方面,他比不上张良、陈平;在打仗方面,他比不上韩信、彭越;在治理国家上,他不及萧何。
然而,刘邦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这就是刘邦的用人之道,其精妙之处,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刘邦的用人之道一:知人善任二:不拘一格三:不计前嫌四:坦诚相待五:用人不疑六:论功行赏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贤明的皇帝之一,他的很多治国之道久为后世所推崇,即便放在今天仍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学习。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中国古代用人之道

私怨而 著仁 义于 四海 , 曹操 比袁
绍有前途 , 可 依靠 。 ” 张绣 听了劝 告, 投 降 了曹操 。曹操 与张绣 握 手言欢 , 封张绣为扬 武将军 , 贾诩
“ 才德全尽谓之圣 人 , 才德 兼亡谓
过世也 不 回 国奔 丧 , 这 人是 不忠 诚的。桓 公再 问竖刁怎么样 ?管
仲说: “ 自宫 以适 君 , 非人情 , 难
之愚人 , 德胜才谓之君 子 , 才胜德
谓 之小 人 。 自古昔 以来 , 国之 乱 臣, 家之 败子 , 才有 余而 德不 足 , 以至 于颠覆 者多 矣” 。才 有余 而
乱 朝政 。齐桓 公本 是一 代雄 杰 ,
定要审查三个 问题 : “ 一 日德不
露, 认 为他们 的所作所 为不 近人
情, 而 是 另 有所 图 , 不 可委 以重 任 。权力者身边往往聚集着各种 不 同心思 的人 , 要保持 清 醒和警 惕, 人之爱憎情感必有度 , 对那些 能超 出人 之常情 巴结 、 奉迎 你 的 人要倍 加 小心 , 这些人 往往 心怀
天, 再强 的棋手强不过时 , 人事与 天命 之 间往 往微 妙难测 , 但 也有
甚至 更多 。公 元前 6 4 3 年, 桓 公
终于一病不起 , 易牙 、 竖刁遂趁机
规律可循 。司马光指出 : “ 进取之
时, 取 人 以才 ; 守成 之 时 , 取 人 以
发动宫廷政变 , 把桓 公囚于宫 中 ,
操就另有一套用人标准— —取人 以才 。 曹操一生 中曾经多次下令 ,
十论用人之道

十论用人之道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用人之道是至关重要的一项能力。
如何招聘、培训和管理员工,将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因此,十论用人之道是每个管理者都应该掌握的重要内容。
第一论:善于发掘人才。
管理者应该注重发掘公司内部潜力,同时注意外部招聘和培训。
借鉴外部经验,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和提升,是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二论:注重人才的能力与潜力。
管理者应根据公司的需要来挑选和培养人才,注重他们的能力和潜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对于公司的发展有贡献。
第三论:注重团队的协作。
管理者应该注重开发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商定方针和计划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团队协作和衔接。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团队的最大作用。
第四论:为员工制定明确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将有助于员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更快地实现目标。
同时,关注目标的完成也是管理者的职责之一。
第五论: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管理者应该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支持、建议和帮助,促进员工在职业生涯和公司发展方面的共同进步。
第六论:注重员工的学习和培训。
知识是累积得来的,管理者应该注重员工的学习和培训,让员工获得更多可供实际应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工作能力。
第七论:多样化的激励措施。
管理者应该根据员工的不同情况、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
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潜力,使之更好的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
第八论:注重员工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员工高效工作的保障,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尽量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和谐、安全的工作环境。
第九论:注重员工的反馈和意见。
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反馈和意见,及时处理和解决员工的问题,这对于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非常重要。
第十论:重视员工的家庭生活。
员工的家庭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员工的情绪和工作状态,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家庭生活,适时为员工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
总之,用人之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管理者应该注重人的发掘、培养和管理,注重团队协作,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员工的学习和培训,制定多样化的激励措施,注重员工的工作环境,重视员工的反馈和意见,以及关注员工的家庭生活。
企业用人之道

企业用人之道引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是否能够正确地招聘、管理和发展人才,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
本文将介绍一些企业用人之道,并探讨如何在招聘、培养和留住人才等方面实践这些原则。
招聘策略优秀的招聘策略是企业成功的第一步。
以下是几个值得考虑的关键因素:找到合适的人才根据不同的职位和招聘需要,企业应该明确自己对于候选人的要求和期望。
招聘过程中,要通过面试、测试和参考人选的工作经历来评估候选人的能力和适应性。
招聘时,要充分了解候选人的工作背景和专业技能,以找到与岗位要求最匹配的人才。
深入了解候选人的潜力除了专业技能,企业还应该关注候选人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通过面试和参考人选的方式,了解候选人在个人发展和团队合作方面的潜力和表现。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更好地选择那些具有潜力和成长空间的人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引导候选人对企业有正确的期望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应该向候选人介绍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机会,以确保候选人对企业有正确的期望和理解。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候选人对企业的期望不符而导致的人才流失和离职。
培养与发展人才培养和发展是企业用人之道的核心。
以下是一些关键策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企业应该根据每个员工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和发展潜力。
培训可以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职业发展计划等。
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发展,员工可以实现自我提升,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氛围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氛围对于员工的发展非常重要。
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鼓励员工互相学习和分享,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多元化的晋升通道和机会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多元化的晋升通道和机会,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通过制定明确的晋升规则和评估标准,公平公正地处理员工的晋升事宜,避免员工的晋升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留住人才留住人才是企业用人之道的关键环节。
用人之道

用人之道一、用人原则“有才有德,破格重用。
有德无才,培养使用。
有才无德,限制录用。
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在儒家思想里,用人过程的首要原则是:取仕之道,当以德为先,其次经术,其次政事,其次艺能。
这些理论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上到治理国家,下到管理一个企业,一个英明、智慧的管理者,用人时考验一个人“德”是何等的重要!今天偶尔有空,翻看了几眼书柜里沉睡已久的《资治通鉴》,更是佩服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司马光的真知灼见,他引用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晋国的智宣子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果说:“智瑶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
虽然如此但很不仁厚。
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长处而行不义之事,谁能何他相处?立智瑶,晋氏宗族一定灭亡。
”智宣子去世,智瑶当政,在兰台宴饮,席间戏弄侮辱韩康子,之后无缘无辜强索韩,魏,赵领地,最后,三国联军,智家族人全部诛灭。
司马光写了这段精彩的评论:二、用人标准—德才兼备。
德是第一位。
德是人之根本,有德无才,谓之缺才,如若用此人不会毁你大业,无大的建树,那叫缺才,你只能量其才而用之,况且才干,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积累可以逐步提高的;有才无德,谓之缺德。
如若用此人,即使小用,也犹如堤坝之蚁穴,危险啊。
你给以多大的权力能够鋳就多大的错误。
德的培养不易,它受内外因影响,比如自小家庭教育,环境熏陶等等。
所以,缺才之人可以量才使用,并且有可塑性;缺德之人不可取,给多大的权犯多大的罪。
三、马云的用人之道“中国企业很少说使命感、价值观、理想、共同目标,而国外企业讲的最多的就是使命感和价值观。
”马云说,谁都知道现在的阿里巴巴公司,有一个汇聚世界精英的团队,但是,平时我们在用人上,“精英”却不是首选,甚至连第二都排不上。
我们选的是对公司的价值观有认同感的人。
“我觉得人才进入我们这公司以后,必须要认同我们的文化,认同我们一个理想。
只要他不认同我们公司的目标――阿里巴巴要做80年――或者认为,最好80年上市以后,大家分手就走。
十论用人之道

十论用人之道十论用人之道王兴华国家兴亡,事业盛衰,无不与用人有关。
而用人之道,古往今来一直是历代统治者潜修之功课。
本文力求吸取古人之经,结合今人之道,审度时势,妄论用人之法。
——题记以不能为能——十论用人之道(一)以不能为能,是领导艺术和用人法则中的最高境界。
它指领导者和管理者不一定会某项具体的工作,但靠部下却能完成这项任务。
即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具备弃细务,识大体,变自己的“不能”为“万能”,从而成就一番事业的能力。
为此,领导者首先要分清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认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事业中的不同职责。
荀子曰:“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
”即领导者以知人为本,以管理部下为能;部下以知事为本,以自己会干为能。
也就是说,领导以会用人为才能;部下以出谋划策为才能;领导以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为才能;部下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才能;领导以赏罚分明为才能;部下以身体力行为才能。
一个领导者,只有深谙这个道理,才领悟了为官之道的真谛。
知人与知事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分水岭。
一个称职的领导者在工作中的责任,就是以“一味调五味”,即以协调部下使之行成合力为职责。
正如无形的东西才是有形之万物的主宰,好比鼓不干涉五音,却能为五音之首一样。
而汉高祖说:“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定国安邦、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精英。
但是我会使用他们,这是我夺取天下的资本。
”刘邦正是深谙知人与知事的道理,他才能把不是自己的才能当成自己的一样来支配使用,从而拥有江山万里。
所以,一个领导者只要掌握了知人与知事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可以不去做部下各自负责的具体事情,却能成就一番伟业。
正如荀子所言:“做帝王的射箭要想做到百发百中,就不如用后羿;驾车要想做到驰骋万里,就不如用王良;治国要想做到一统天下,就不如任用贤明正直的能人。
这样做省心省力,所成就的功名却极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人之道
•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
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 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 • 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 责财务,严格把关。 • 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 荣景象。
用人之道
•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
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 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留个缺口给别人
•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
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 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 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 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给别人
•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
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 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给猴子一棵树, 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 纵横。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 而是你的位置,你手中的那份权力。
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 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越, 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它甚至还享有别人所无法想象的特权,那 些不为人知的秘笈,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 自由休闲,兴起之时,甚至还可以在佛像头上留些排泄物。 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看着那令人陶醉 的烟气,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 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它一把将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 抗议道。 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 野猫讥讽道,然后,它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掰成了两半。
心得体会
•
领导的影响力从哪里来呢?一方面来自于“权”,即管理者所处 的职位本身具有的权力,如奖赏权、惩罚权,这就象佛塔对于老鼠一 样,老鼠站在佛塔上,便会有善男信女的虔诚,但这跟老鼠自身无关。 那些缘于职务的的影响力往往体现在员工的“口服”上,尽管可能有 不同的意见,员工至少会在表面上认可领导的想法,心理上往往没有 很强的认同感。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执行更多的是按步照班的行动; 另一方面来自于“威”,即管理者的个人权力,如人格魅力、丰富的 经验、卓越的工作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影响力往往是员工从 心底里支持领导的决策,能很好地领会领导的意图。员工在执行上更 多地会有创造性,并极力达成目标的完成。寓言故事中的老鼠如果换 成“狮子”“眼镜蛇”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结果,毕竟它们本身就是人 们敬畏的对象。
留个缺口给别人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 “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 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留个缺口给别人
•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
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 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 “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 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用人之道
•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
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 是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 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 同的庙。
用人之道
•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
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 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 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 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 最后香火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