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期中试卷12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二册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章节测试习题(4)

章节测试题1.【答题】同一幅方格图中,一个数对只能确定一个位置.()【答案】✓【分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根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可知:同一幅方格图中,一个数对只能确定一个位置.故本题正确.2.【答题】数对(6,7)与数对(7,6)表示的是同一位置.()【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解答】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数对(6,7)表示第7行第6列,数对(7,6)表示第6行第7列,所以数对(6,7)与数对(7,6)表示的不是同一位置.故本题错误.3.【答题】小强和小丽都是六(1)班的学生,小强的座位在第2列第3行,用(2,3)表示.小丽的座位在小强的正后方并且隔一行,小丽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A. (5,2)B. (2,5) C. (4,3)【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竖排表示列,横排叫做行;确定列数时,一般要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时,一般要从前往后数(或从下往上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小强的座位用(2,3)表示,小丽的座位在小强的正后方并且隔一行,则小丽座位的列数与小强的相同,为2;行数是小强的加2,为5,所以小丽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5).选B.4.【答题】教室里小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小明前面一位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3),那么小明后面一位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A. (3,2)B. (3,5)C. (4,4) D. (4,5)【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位置.【解答】已知教室里小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小明前面一位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3),由此可知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列,行),所以小明后面一位同学用数对表示是(3,5).选B.5.【答题】美术课,亮亮坐在美术教室的第3列第5行,用数对(3,5)表示.小明坐在亮亮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小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A. (5,2)B. (3,6) C. (4,3)【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竖排表示列,横排叫做行;确定列数时,一般要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时,一般要从前往后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亮亮坐在美术教室的第3列第5行,用数对(3,5)表示;小明坐在亮亮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也就是说小明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6行,所以小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6).选B.6.【答题】平平坐在教室的第2列第5行,用数对(2,5)表示.强强坐在平平正后方的位置上,强强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可能是().A. (5,2)B. (2,6) C. (3,6)【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位置.【解答】平平坐在教室的第2列第5行,用数对(2,5)表示,即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强强坐在平平正后方的位置上,所以强强坐在教室的第2列第6行,强强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可能是(2,6).选B.7.【答题】小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小林在他正后方2排位置,那么小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A. (3,6)B. (5,4) C. (3,2)【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数对的认识.【解答】小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所以他在第3列第4行,他同学小林在他正后方2排位置,小林在第3列第6行,那么小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6).选A.8.【答题】一个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顶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5)和(6,3),那么另外两个顶点的位置是().A. (4,3)、(5,6)B. (5,4)、(3,6)C. (5,5)、(6,6)D. (4,3)、(6,5)【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一个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顶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5)和(6,3),则另外两个点中的一个点与(4,5)在同一列,与(6,3)在同一行,则该顶点位于第4列第3行,用数对表示为(4,3);另一个点与(6,3)在同一列,与(4,5)在同一行,则该顶点位于第6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为(6,5),所以这两个顶点的位置是(4,3)、(6,5).选D.9.【答题】一只小虫在方格的线路上爬行,它初始位置是A(2,2),先爬到B (2,4),再爬到C(5,4),最后爬到D(5,6),则小虫共爬了()个单位.A. 7B. 5C.4 D. 3【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位置.【解答】一只小虫在方格的线路上爬行,它初始位置是A(2,2),先爬到B(2,4),则小虫第一次爬行的单位为:4-2=2(个),再爬到C(5,4),则小虫第二次爬行的单位为:5-2=3(个),最后爬到D(5,6),则小虫第三次爬行的单位为:6-4=2(个),所以小虫总共爬行的单位为:2+3+2=5+2=7(个).选A.10.【答题】王丽在班级的座位可以用数对(5,4)来表示,他的前面是朱晓,朱晓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A. (5,3)B. (5,5) C. (4,4)【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具体位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王丽在班级的座位可以用数对(5,4)来表示,即王丽在第5列第4行,他的前面是朱晓,则朱晓在第5列第3行,朱晓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5,3).选A.11.【答题】一个长方形的四个顶点分别为A. B. C. D. 如果点A的位置是(1,4),点B的位置是(4,4),点C的位置是(4,2),那么点D的位置是().A. (4,1)B. (2,4) C. (1,2)【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位置.【解答】一个长方形的四个顶点分别为A,B,C,D. 如果点A的位置是(1,4),点B的位置是(4,4),点C的位置是(4,2),表示点A和点B的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字相同,所以点A和点B在同一行,表示点B和点C的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相同,所以点B和点C在同一列,所以这个长方形如所示,点D和点A在同一列,和点C在同一行,所以表示点D的数对是(1,2).选C.12.【答题】音乐课上,刘芳坐在(2,4)的位置,张欣坐在(5,4)的位置,赵明与她们坐在同一条直线上,赵明可能坐在()的位置.A. (3,4)B. (5,3) C. (2,5)【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音乐课上,刘芳坐在(2,4)的位置,张欣坐在(5,4)的位置,他们二人的行数相同;赵明与她们坐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赵明的行数也应是4,所以可能坐在(3,4)的位置.选A.13.【答题】小军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他的前面有()位同学.A. 2B.3 C. 4【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竖排表示列,横排叫做行;确定列数时,一般要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时,一般要从前往后数(或从下往上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小军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说明小军的位置是第3列第4行,即小军前面有3行,所以他的前面有3个同学.选B.14.【答题】王涛的班级有49名学生,按照7×7的形式安排座位,王涛的位置是(4,5),下面的位置与王涛在同一横排上的是().A. (4,4)B. (5,4)C. (4,6) D. (3,5)【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王涛的班级有49名学生,按照7×7的形式安排座位,王涛的位置是(4,5),则王涛坐在第4列第5行;(4,4)表示第4列第4行;(5,4)表示第5列第4行;(4,6)表示第4列第6行;(3,5)表示第3列第5行;所以(3,5)的位置与王涛在同一横排上.选D.15.【答题】用数对(a,3)表示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一定不在第3行B. 它一定在第3行 C. 它可能在第3行【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解答】用数对(a,3)表示的位置,前一个数表示的是它在第a列,后一个数表示它在第3行.选B.16.【答题】在一幅平面图上,点A的位置是(4,5),点B的位置是(3,5),那么A,B两点().A. 在同一行B. 在同一列 C. 既不在同一行也不在同一列【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解答】点A的位置是(4,5),点B的位置是(3,5),所以点A和点B数对中右边的数字一样,说明点A和点B在同一行.选A.17.【答题】将点(6,3)右移4格后用数对表示为().A. (10,3)B. (6,7) C. (7,6)【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点(6,3)表示该点位于第6列第3行上,将点(6,3)右移4格后,该点位于第10列第3行上,所以将点(6,3)右移4格后用数对表示为(10,3).选A.18.【答题】数对(2,5)表示第______列第______行;(5,2)表示第______列第______行.【答案】2,5,5,2【分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由分析可知,数对(2,5)表示第2列第5行;(5,2)表示第5列第2行.故本题的答案是2,5,5,2.19.【答题】李云在班级中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6,6),那么他们班至少有______人.【答案】3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数对的理解.【解答】已知李云在班级中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6,6),数对由(列数,行数)组成,根据(6,6)知他们班级至少有6行6列,求他们班至少有多少人,用乘法,列式计算为:6×6=36(人).故本题的答案是36.20.【答题】下图中,少年宫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______,______).【答案】4,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物体在方格纸上的位置. 在方格纸中,竖排表示列,横排叫做行;确定列数时,一般要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时,一般要从前往后数(或从下往上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由图可知,少年宫所在的位置是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为(4,5).故本题的答案是4,5.。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二册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图是一个圆柱体,如果把它的高截短3厘米,它的表面积减少94.2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积减少().(π取3.14)A.30立方厘米B.31.4立方厘米C.235.5立方厘米【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圆柱的体积和侧面积.【解答】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已知圆柱体,如果把它的高截短3厘米,它的表面积减少94.2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列式计算为:94.2÷3=31.4(厘米);求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列式计算为31.4÷(2×3.14)=5(厘米);求圆柱的底面积,列式计算为:3.14×5²=78.5(平方厘米);求圆柱体减少的体积,列式计算为78.5×3=235.5(立方厘米).选C.2.【答题】贝贝家来了3位客人,贝贝拿出20mL浓缩果汁按1:50的比给客人冲果汁喝,用如下图的玻璃杯,果汁倒至处,()贝贝和客人每人一杯.A.够B.不够【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圆柱的体积.【解答】已知贝贝家来了3位客人,贝贝拿出20mL浓缩果汁按1:50的比给客人冲果汁喝,即果汁是:20×50=1000(mL),1000mL=1000cm³,如图所示:圆柱玻璃杯的底面直径是6cm,高是15cm,则体积是:3.14×(6÷2)²×15=423.9(cm³),用如图的玻璃杯,果汁倒至处,即一杯果汁的体积是:423.9×=282.6(cm³),贝贝和客人每人一杯,因此需要果汁:282.6×(3+1)=1130.4(cm³),1130.4cm³>1000cm³,因此不够贝贝和客人每人一杯.选B.3.【答题】如图,杯子里()装下一袋牛奶.(杯子的数据是从里面测量得到的,π取3.14)A.能B.不能【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圆柱的体积.【解答】由图可知,杯子的底面直径为8cm,高为10cm,则容积为:牛奶有498mL,502.4>498,所以杯子里能装下一袋牛奶.选A.4.【答题】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片,一张以它的长作为底面周长,另一张以它的宽作为底面周长,分别卷成圆柱形(接口处不重叠),再装上底面,所得的两个圆柱的()一定相等.A.表面积B.体积C.侧面积【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圆柱侧面积的计算.【解答】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侧面积=底面周长×高,两个圆柱形是用完全相同的纸卷成的,所以所得的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定相等.选C.5.【答题】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20,底面积是24,它的高是().A.10B.5C.24【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圆柱的体积.【解答】由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得圆柱的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20,底面积是24,求它的高是多少厘米,列式计算为:120÷24=5(cm).选B.6.【答题】把一根长2米的圆柱形木料,截成三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50.24平方厘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A.2512B.12.56C.25.12【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解答】已知把一根长2米的圆柱形木料,截成三个小圆柱,多了4个横截面积,表面积增加了50.24平方厘米,一个横截面积为:50.24÷4=12.56(平方厘米),所以圆柱的底面积为12.56平方厘米,已知高为2米,2米=200厘米,圆柱的体积为:12.56×200=2512(立方厘米).选A.7.【答题】在探究圆柱体积的过程中,将圆柱切割后,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那么().A.表面积不变,体积变小B.表面积变大,体积不变C.表面积变小,体积变大【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表面积.【解答】将圆柱切割后,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增加的表面积是长方体左右两个面的面积.选B.8.【答题】图是底面半径为5厘米的圆柱体从中间斜着截去一段后所得,那么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A.626B.628C.630D.640【答案】B【分析】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图形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则这个图形的体积是底面半径为5厘米、高为6厘米的圆柱的体积与高为10-6=4厘米的圆柱的体积的一半之和,由此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即可解答.【解答】3.14×52×6+3.14×52×(10-6)÷2=628(立方厘米),答:截后的体积是628立方厘米.选B.9.【答题】把长2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4段小圆柱形木料,表面积增加了60平方分米,原来木料的体积是()立方分米.A.400B.40C.200D.20【分析】由题意可知:把圆柱形木料锯成4段,要锯4-1=3次,共增加(2×3)个底面;也就是说,增加的60平方分米是6个底面的面积,由此可求出一个底面的面积,进而可求出原来木料的体积.【解答】2×(4-1)=6(个);2米=20分米;60÷6×20=200(立方分米);选C.10.【答题】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能用来计算.()【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体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此题正确.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能用来计算,即体积=底面积×高.11.【答题】下面是两个圆柱模型的表面展开图.可以判断A圆柱的体积比B圆柱的体积大.(单位:cm)()【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此题正确.由图可知,A圆柱的底面周长为10cm,高为4cm,底面半径为:10÷2÷=(cm),体积为:;B圆柱的底面周长为4cm,高为10cm,底面半径为:4÷2÷=(cm),体积为:.因为100>40,所以A圆柱的体积比B圆柱的体积大.12.【答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答】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圆柱体积=底面积×高=,故此题正确.13.【答题】下面图形的体积是______dm³.(单位:dm,π取3.14)【答案】1865.16【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圆柱的体积.【解答】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题中图形的体积=直径是12dm,高是22dm的圆柱的体积-直径是6dm,高是22dm的圆柱的体积;求直径是12dm,高是22dm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dm³,列式计算为:求直径是6dm,高是22dm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dm³,列式计算为:所以题中图形的体积是:2486.88-621.72=1865.16(dm³).故此题答案为1865.16.14.【答题】下面圆柱的体积为______立方分米.【答案】1130.4【分析】圆柱的底面周长=,底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其中取3.14,为底面直径,为底面半径).【解答】由图可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是37.68dm,底面半径是:底面积是:圆柱的高是10dm,这个圆柱的体积是:113.04×10=1130.4(dm³).15.【答题】下面图形的体积为______cm³.(单位:cm)【答案】62.8【分析】底面积=×半径×半径;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解答】由图可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cm,底面半径是:4÷2=2(cm);则底面积是:3.14×2×2=12.56(cm²);圆柱的高是5cm,那么圆柱的体积是:12.56×5=62.8(cm³).16.【答题】一个容积为502.4升的圆柱形铁桶,底面直径是0.8米,高为______米.(取3.14)【答案】1【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圆柱的体积.【解答】已知一个圆柱形铁桶的容积是502.4升,因为1000升=1立方米,所以502.4升=0.5024立方米,即铁桶的容积是0.5024立方米,又知道圆柱形铁桶的底面直径是0.8米,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而圆柱的底面积=圆周率×(直径÷2)²,所以圆柱体的高=体积÷[圆周率×(直径÷2)²],列式计算如下:故此题答案为1.17.【答题】【答案】160 3【分析】锯成4个小圆柱,即增加了6个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底面积=正好增加了的表面积÷6,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解答】把一段长2m的圆柱形木料锯成4个小圆柱,表面积正好增加了16dm²,则圆柱的底面积是:16÷6=(dm²),2m=20dm,即圆柱的高是20dm,那么圆柱的体积是:×20=(dm³),所以这段木料的体积是dm³.18.【答题】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6.28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取3.14)(答案用小数表示)【答案】19.7192【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及其与圆柱之间的关系.【解答】圆柱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一边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另一边长等于圆柱的高.已知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6.28厘米的正方形,则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厘米,圆柱的高是6.28厘米,圆柱底面半径是:6.28÷3.14÷2=1(厘米),圆柱底面面积是:3.14×1×1=3.14(平方厘米),圆柱体积是:3.14×6.28=19.7192(立方厘米).故此题答案为19.7192.19.【答题】一个圆柱,如果把它的高截短6cm,表面积就减少75.36cm²,体积就减少______cm³.(取3.14)(填小数)【答案】75.36【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解答】根据题干可知,减少的75.36cm²的表面积,就是圆柱截下的高为6cm的侧面积,依据圆柱侧面积公式S=2R,可知圆柱底面半径是:,再根据圆柱体积公式得:3.14×2²×6=3.14×4×6=12.56×6=75.36(cm³).列综合算式如下:20.【答题】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是1.2分米,它的底面积是______平方分米,侧面积是______平方分米,表面积是______平方分米,体积是______立方分米.(π取3.14)(填小数)【答案】28.26 22.608 79.128 33.912【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答】圆柱体底面积=π×底面半径²=3.14×3²=28.26(平方分米);侧面积=底边周长×高=2×3.14×3×1.2=22.608(平方分米);圆柱体表面积=2×底面积+侧面积=2×28.26+22.608=79.128(平方分米);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28.26×1.2=33.912(立方分米).故此题答案为28.26、22.608、79.128、33.912.。
六年级数学-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综合检测题 最新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综合检测题班级 姓名一、填空:1、350800400读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2、把5米长的钢筋,平均截成8段,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 )。
3、103:8.1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4、)(:9%15)(620)(===÷5、1.6吨=( )吨( )千克 3时16分=( )时 3公顷400平方米=( )公顷 2.07升=( )毫升6、在65,83%, ,54和2521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相等的数是( )和( )。
7、一批零件经检验合格48箱,不合格2箱,合格率是( )。
8、24的约数有( ),把24分解质因数是( )。
9、54是0.5的( )%,2.4比3少( )%。
10、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
) 1、因为85>74,所以85的分数单位比74的分数单位大。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3、435⨯和543⨯的意义和计算结果都相同。
( )4、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5、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成正比例关系。
( )6、一堆货物,甲队单独运需12小时,乙队单独运2小时运了这堆货的51,甲、乙两队工效之比是5:6。
(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括号里。
) 1、13.6%去掉百分号,这个数就( )。
A 、扩大10倍B 、扩大100倍C 、缩小100倍D 、大小不变 2、要反映病人的体温变化,一般绘制( )。
A 、条形统计图B 、折线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3、23164834+=⨯的根据是( )。
A 、乘法交换律B 、乘法结合律C 、乘法分配律D 、不能确定4、一根圆柱形铁条长2分米,把它等分成3段后,表面积增加24平方厘米,这根铁条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小学数学第12册期中测验题

小学数学第12册期中测验题班级: 姓名: 等级:一、填空。
1、0.7÷5=7:( )=100=( )%。
2、5A=4B (A 、B 不等于0)。
A:B=( ):( )。
3、121:81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4、假如a b =21,那么a 和b 成( )比例关系。
5、底面直径和高差不多上6分米的圆柱的体积是( )。
6、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米,体积是157立方米,它的高是( )米。
7、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97,另一个外项是( )。
8、一块长方形的地,长75米,宽30米,用10001的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长画( ),宽画( )。
9、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图是( )形,那个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54:8的比值是( ),假如再写一个比与它组成的比例,那个比例能够是( )。
11、已知A 、B 、C 三种量的关系是A ÷B=C ,假如A 一定,那么B 和C 成( )比例关系,假如C 一定,A 和B 成( )比例关系。
12、六年级数学竞赛及格人数占不及格人数的71,这次竞赛六年级同学的及格率是( )。
13、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40,减数与差的比是3:2,被减数是( ),减数是( )。
14、一种盐水,按盐和水1:100配制而成。
现要配制这种盐水8008克,需要盐( )千克。
15、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5和6,它们的比值是3,那个比例是( )。
16、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30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7、( )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晰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形。
18、长度一定的铁丝,平均分成若干段,每段的长度和截的段数成( )比例。
二、选择。
1、下面各比,能与31:41组成比例的是( )。
①3:4 ②4:3 ③41:31 ④41:3 2、把1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 )。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

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78=35:()=()%=():5.6=()小数2.正数都()0,负数都()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妈妈让你帮助记账,收入400元用+400表示,那么支出289元可以表示为(),则-390元表示()。
4.小明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是(),小红在他的正后方,用数对表示是()。
5.李林的身份证号为371581************,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李林的出生日期为()年()月()日,他的性别为()。
6.如果a=12.7b,那么a和b成()比例;如果x:8=1:y,那么a和b成()比例。
7.一个圆柱形物体的侧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高是10厘米,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
8.把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9.把8升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高度和容器的底面积成()比例。
10.一个圆柱过底面圆心沿高切开,表面积增加了30平方厘米,已知圆柱的高为5厘米,则圆柱的底面积为()。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1.两种相关量的量不成正比例关系,就成反比例关系。
()2.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比为1:3。
()3.2015年3月12日某市最高温度为12℃,最低温度为-3℃,则这一天该市的温差为9℃。
()4.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0。
()5.高一定时,圆锥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成正比例关系。
()6.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时,先写对应的行数。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小明有一个密码箱,密码由三位数字组成,每一位都可以出现0——9个数字,小明只记得第二位密码是9,那么他需要尝试()次才能打开密码箱。
A.10B.100C.10002.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成()。
A.成正比例B.不成比例C.成反比例3.右图中三角形,如图绕其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所成图形的体积为()cm³。
5 cmA.47.1B.78.5C.141.33cm4.在一个水高5cm的杯子中放入一枚鸡蛋,水面上升3cm。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16B. 17C. 20D. 25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A. 24厘米B. 40厘米C. 56厘米D. 48厘米3. 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还剩多少个?A. 8个B. 9个C. 10个D. 11个4.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 10平方厘米B. 25平方厘米C. 50平方厘米D. 100平方厘米5. 下列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正方形B. 长方形C. 平行四边形D. 三角形6. 小华用10分钟可以完成一项工作,小红用15分钟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他们一起工作,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少分钟?A. 5分钟B. 6分钟C. 7分钟D. 8分钟7. 一个数的因数包括1和它本身,下列哪个数有4个因数?A. 12B. 15C. 18D. 208.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4厘米、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A. 72立方厘米B. 108立方厘米C. 144立方厘米D. 216立方厘米9. 下列哪个数是偶数?A. 13B. 14C. 1510. 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有7个苹果,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A. 12个B. 13个C. 14个D. 15个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25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下列各数中,质数有:______、______、______。
1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它的周长是______厘米。
14.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这个数是______。
15.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240立方厘米,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长方体高是______厘米。
16. 下列各数中,合数有:______、______、______。
17. 一个数的因数包括1和它本身,下列哪个数有6个因数?A. 12B. 15C. 18D. 2018. 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16平方厘米,它的棱长是______厘米。
2011年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期中检测试卷

3 .2 =0.5 X
二、请你填空。 (21%)
学校
1、0.75=15:(
)=(
)%=(
)折= (
) :( )%。
) (最简整数比) ) 。 )万
2、20 米增加 5%是(Βιβλιοθήκη ),结果比 50 米少了(
3、 一个圆锥的体积是 96 立方厘米,底面积是 16 平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 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的体积是( 元。 5、有一张长方体铁皮(右图),剪下图中两个圆及一块长方形, 正好可以做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 10 厘米, 那么圆柱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 。 6、从 12 的所有因数中选出不同的四个,组成一个比例式是( 7、把一个三角形按 1:8 的比缩小,原来面积是现在面积的( ( ) 。 ) 。 4、万福酒店去年营业额 860 万元,按营业额的 5%缴纳营业税,需要缴纳营业税(
2÷
5 4 × = 4 5
姓名
1÷3÷4=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算) (9 分) 60×
2 5 +40÷ 5 8
(
1-[
1 3 7 +( - )] 6 4 12
班级
3、求未知数 X 的值。(12 分) 1 1 1 X - X= 2 3 10 1 1 : 6 3 1 = :x 5 X 7 = 9 3
2、右图是高淳县地图的一部分,德圣中学和南京 武家嘴实验学校的图上距离大约 2 厘米。如果改 成 1:80000 的比例尺,这两所学校在地图上的距 离又应是多长?(5 分)
3、一堆黄砂堆成圆锥体的形状,底面周长 18.84 米,高 5 分米。如果每立方米的黄砂重 2.4 吨,这堆黄砂重多少吨?(5 分)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统计与概率测试题

统计与概率学校:蟠龙镇韩村小学命题人:刘军娟一、我会填。
1、用统计图表示数目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常用的统计图有()、()和()三种。
2、某校为每个在校学生都编了学号,如200604072 表示 2006 年入学的四班学号为 7 的同学,末端的 2 表示这位是女同学。
假如用“1”表示男同学,那么 2009 年入学的 2 班学号为 41 的男同学的学号应是()。
3、用统计图表示相关数目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为()详细,令人(),()深刻。
4、在数据 3,3,7,6,3,5,4,8,8,8中,中位数是(),众数是()和()。
5、甲地海拔高度 25 米,乙地海拔高度15 米,丙地海拔高度 -30 米,三地中()最高,()最低,最高的比最低的高()米。
二、选择题1、六年级一班第一小队10 同学一分内跳绳成绩以下: 120 142 135 151 137 135 160 135 139 145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A、137 B 、138 C 、1392、从下边的一组数中任选两个数,和是偶数的可能性最大的是()A、2,3,5B、1,3,5C、2,5,63、某地的天气预告说:“明日的降水率是85%,”依据这个预告,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明日必定下雨B、明日不行能下雨C、明日下雨的可能性很大4、盒中有 8 个球,上边分别写着2,3,4,5,6,7,8,9八个数,甲乙玩摸戏,下边规则中对两方都公正的是()A、随意摸一球,是质数甲胜,是合数乙胜B、随意摸一球,是 2 的倍数甲胜,是 3 的倍数乙胜C、随意摸一球,小于 5 甲胜,大于 5 乙胜三、看图回答以下问题1、六年级同学爱吃的食品的人数统计图。
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 统计图纵轴表示().② 从整体上看两个班中学生喜爱吃()的人数最多。
30 ( 单位: 人 )28一班二班2624 222220 202018181614121088 6642肉禽类鱼虾类蔬菜类③二班中喜爱吃蔬菜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喜爱吃肉禽的欢吃蔬菜的()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期中试卷
一、填空题( 20%)
1. 一个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比女生多( )%,女生比男生少( )%.
2. 把630本图书按3:4分给五年级和六年级,六年级分得图书( )本.
3. 小林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骑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成( )比例.
4. 在A×B=C中,当B一定时,A和C( )比例,当C一定时,A和B( )比例.
5. 圆的直径和它的面积( )比例.
6. 在比例式X:=:2中,X=()
7. 走一段路,甲用4小时,乙用3 小时,甲和乙行走的速度比是()。
8. 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 ,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9.
10、1 米:40厘米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11、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 宽相当于圆柱的( )。
13. 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和是28立方米, 圆柱体的体积是().
14、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一个圆柱底面半径的,圆柱的高与圆锥高的比是4:5,那么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5、一根1米长的圆柱体钢材,截去2分米的一段后,表面积减少25.12平方分
米,原来这根钢材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二、选择题。
(8%)
1、24个铁圆锥, 可以熔铸成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个数是[ ]
A.12个 B.8个 C.36个 D.72个
2、等底等高的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相比较[ ]
A.正方体体积大B.长方体体积大C.圆柱体体积大 D.一样大
3、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 它的体积扩大的倍数是[ ]A.3
B.6
C.9
D.27
4、如果A和B成正比例,B和C成正比例,那么A和C成[]A、正比例B、反比例C、不成比例。
三、判断。
(12%)
1、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一定相等。
()
2、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
()
3、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8厘米,它的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16厘米。
()
4、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也一定互为倒数。
()
5、三个圆锥体积的和正好等于一个圆柱体的体积。
()
6、如果x 与y成反比例,那么3 x与y也成反比例。
()
四、求未知数x (12%)
(1)3:8 = x : 2.4 (2)x :5 = :0.5 (3) :x = 6
五、求下列图形的体积。
(8%) 10单位:分米
9
4 o
六、应用题(40%)
1、 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2分米, 圆柱侧面积是62.8平方分米, 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有一个圆柱形储粮桶, 容积是3.14立方米, 桶深2米, 把这个桶装满稻谷后再在上面把稻谷堆成一个高0.3米的圆锥.这个储粮桶装的稻谷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保留两位小数)
3、一根2米长的圆柱形木料, 横截面的半径是10厘米, 沿横截面的直径垂直锯开, 分成相等的两块, 每块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
4、一块长方形地,量得它的周长是48米,长和宽的比是5:3。
这块长方形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反面还有题)
5、用铁皮制作一个底面直径和高都是4分米的圆柱体油桶,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如果每升油重0.8千克,这个油桶可装油多少千克?(保留整千克数)。
20厘米
6、两根同样长的钢筋,其中一根锯成3段用了12分钟,另一根要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用比例方法解)
7、刘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40个,3小时可以完成,如果要提前半小时完成任务,工作效率需提高百分之几?(用比例的方法解)
8、有AB两个容器,如图先把A装满水,然后倒入B中,B中水的深度是多少厘米?
思考题。
(10分)
某工厂四月份(30天)计划生产一批零件,平均每天要生产400个才能完成任务,实际上前6天就生产了3000个。
照这样计算,完成原计划任务要用多少天?(分别用正、反比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