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台阶》导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台阶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台阶试讲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台阶》试讲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台阶》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对农民命运的同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台阶》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感悟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对农民命运的同情。

教学准备:1. 课文《台阶》全文。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曾经参加过农村的劳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 引入课文: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课文《台阶》,告诉学生今天将学习一篇关于农村生活的课文。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台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讨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台阶》的主要观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引入课文:告诉学生本节课将继续学习课文《台阶》的深层含义。

二、深入学习1. 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台阶》,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情感教育1. 让学生谈谈对农村生活的看法,以及作者对农民命运的同情。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农村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台阶》的深层含义。

第8课《台阶》导学案(新部编)

第8课《台阶》导学案(新部编)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8.《台阶》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用朴实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情感。

2、过程和方法:在前后事件的比较中,体会作者陈述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分钟)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共有九亿农民。

要了解中国就不能不了解中国广大的农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农民,了解农民。

请打开课本66页,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台阶》,这里通过一位儿子的叙述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二、自主学习1.简介作者(1分钟)李森祥,1956年出生,衢州人。

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他的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2.检查预习(1分钟)凹(ao) 凼(dang) 涎(xioan)水揩(kai) 嘎(ga) 尴尬(gan ga) 撬(qiao)3.介绍小说的常识(2分钟)小说的三要素: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4.整体感知: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10分钟)(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归纳:(1)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台阶是地位的标志,我们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父亲渴望受人尊重,所以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一、三、五、七、九是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

所以民间百姓的门槛一般是三个台阶以图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级别的写照。

初中语文《台阶》教案

初中语文《台阶》教案

初中语文《台阶》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1.了解《台阶》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2.掌握《台阶》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台阶》的情感和主题;2.掌握重要词汇和短语;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台阶》课文;2.PPT课件;3.合作学习活动准备;4.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并提出新的话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预习课文(10分钟)学生在课前已经阅读了课文《台阶》,在此环节,老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和同学们进行讨论。

3. 阅读理解(20分钟)在此环节,老师将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篇阅读题目,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后回答问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 分享讨论(1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就阅读理解题目进行分享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扩展学生的思维,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较为复杂的部分。

5. 重点单词和短语学习(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并通过示范和示意图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用法和意义。

6. 合作学习活动(2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在小组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文创作、表演或其他形式的展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7. 总结与展望(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和学习相关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阅读材料;2.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台阶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台阶的特征和用途。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锻炼其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台阶的概念,培养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写的能力,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台阶。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图片。

2.准备一些实物台阶,如小木块或纸板等。

3.备有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展示一张台阶的图片,向学生引入话题,并询问:“大家见过这个东西吗?你们能描述一下这是什么吗?”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答。

2.以“意大利的斜塔”、“古代文化遗址”等为例,让学生明白台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步骤二:新知呈现(15分钟)1.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台阶图片,如直梯、弯梯、螺旋梯等,让学生观察台阶的形状和组成结构。

2.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台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有台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台阶可以方便我们的行走和攀升。

3.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出台阶的特征,并用几个简单的句子写出台阶的作用。

步骤三:巩固与拓展(20分钟)1.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身边的台阶,或带学生到校园内寻找台阶。

2.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小木块或纸板搭建一些简单的台阶,体验搭建过程,锻炼动手能力。

3.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以“台阶是如何起到传声的作用?”为题展开讨论。

4.学生进行个人练习,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台阶,并写出理由。

步骤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个人练习等形式,向全班呈现自己的观点。

2.放松一下氛围,让学生回答一些有趣的问题,如:“你有没有在梯级上摔倒的经历?”3.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鼓励学生对台阶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台阶的概念和特征,培养了其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初中课文台阶教案

初中课文台阶教案

初中课文台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台阶》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敬父母的感情,增强对传统美德的认识。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台阶》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和情感的手法。

教学准备:课文《台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台阶”吗?在生活中有哪些场合会用到台阶?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默读课文《台阶》,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提出探讨问题:课文《台阶》中,父亲为什么想要建一座新屋?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付出了哪些努力?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方面分析课文主题思想。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2. 分析课文《台阶》中的人物形象,如父亲、母亲等。

3. 讲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父亲勤劳、节俭的品质,母亲关爱家人的情感等。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目。

2. 教师点评练习成果,解答学生疑问。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尊敬父母,传承家庭美德?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课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全面理解了课文《台阶》的主要内容,掌握了相关语文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庭美德的认识和尊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8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作业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 )的yǒu黑脸táng,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 ),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é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 )般茂密的须发。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 )的大胡子。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汉字。

yǒu()黑脸táng( ) é()头(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胡髭.( ) 长髯.( )一绺.绺( ) 鬈.发( )(3)作者运用了精彩的比喻描绘托尔斯泰的外貌,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作为喻体填写在文段括号内。

热带森林树根滔滔白浪树皮(4)下列对文段中画横线字的笔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世”的第二笔是 ;“颇”的第一笔是。

B.“世”的第二笔是 ;“颇”的第一笔是。

C.“世”的第二笔是 ;“颇”的第一笔是。

D.“世”的第二笔是 ;“颇”的第一笔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

B.她身材高挑,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鹤立鸡群....,分外夺目。

C.臣受此殊誉,诚惶诚恐....,感激不尽。

D.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

B.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C.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D.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4.填空。

(1)茨威格,(国籍)作家,享有国际声誉。

《名校课堂》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名校课堂》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湖北世纪华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简介湖北世纪华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建于2001年,是一家以中小学教育辅导类图书开发为重点,集内容策划、出版发行于一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是全国一流的基础教育图书供应商。

公司成功研发出版的《名校课堂》、《火线100天》等系列图书已经成为全国中小学教育类图书的一线品牌,每年有2000余万人次中小学生、98万余人次的教师、超过4.8万所学校使用本公司的图书,产品畅销不衰。

目前,公司拥有4项注册商标、一项国家专利,并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全国知名出版社、教育研发机构深度合作,重点研发教育类图书、报刊、网站等项目。

公司宗旨:服务教师、服务教学、服务教育公司使命:以图书出版推动教育进步公司愿景:让每一位学生以较小的成本分享到高品质的教育八年级(上册)Word 版习题导学案教学资源包语文(人教版)习题PPT第一单元和平的期盼第二单元大爱的温馨第三单元凝固的艺术第四单元科技的奇观第五单元文化的魅力第六单元美丽的自然期末专项复习第一单元和平的期盼1 新闻两则2 芦花荡3* 蜡烛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5* 亲爱的爸爸妈妈写作小专题学习写消息单元测试(一)第二单元大爱的温馨6 阿长与《山海经》7 背影8* 台阶9 老王10* 信客写作小专题叙事要详略得当综合性学习小专题让世界充满爱单元测试(二)第三单元凝固的艺术11 中国石拱桥12* 桥之美13 苏州园林14 故宫博物院15* 说“屏”写作小专题说明要抓住特征单元测试(三)第四单元科技的奇观16 大自然的语言17 奇妙的克隆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9* 生物入侵者20* 落日的幻觉写作小专题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综合性学习小专题走上辩论台单元测试(四)第五单元文化的魅力21 桃花源记22 短文两篇23* 核舟记24* 大道之行也25 杜甫诗三首写作小专题学会说点儿道理单元测试(五)第六单元美丽的自然26 三峡27 短文两篇28* 观潮29* 湖心亭看雪30 诗四首写作小专题多角度描写景物综合性学习小专题怎样搜集资料单元测试(六)期末专项复习专项复习一语音与汉字专项复习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专项复习三标点符号与病句专项复习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专项复习五古诗文默写专项复习六文言文基础训练习题PPT 8年级第一单元和平的期盼第二单元大爱的温馨第三单元凝固的艺术第四单元科技的奇观第五单元文化的魅力第六单元美丽的自然导学案教学资源包Word 版习题习题PPT第一单元和平的期盼第二单元大爱的温馨第三单元凝固的艺术第四单元科技的奇观第五单元文化的魅力第六单元美丽的自然第一单元和平的期盼1 新闻两则2 芦花荡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3* 蜡烛5* 亲爱的爸爸妈妈1 新闻两则2 芦花荡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3* 蜡烛5* 亲爱的爸爸妈妈电子导学案导学案课件写作学习写消息写作学习写消息10* 信客第二单元大爱的温馨6 阿长与《山海经》7 背影9 老王8* 台阶 6 阿长与《山海经》7 背影9 老王8* 台阶10* 信客电子导学案导学案课件写作叙事要详略得当写作叙事要详略得当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第三单元凝固的艺术11 中国石拱桥12* 桥之美14 故宫博物院13 苏州园林15* 说“屏”11 中国石拱桥12* 桥之美14 故宫博物院13 苏州园林15* 说“屏”电子导学案导学案课件写作小专题说明要抓住特征写作小专题说明要抓住特征第四单元科技的奇观16 大自然的语言17 奇妙的克隆19* 生物入侵者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0* 落日的幻觉16 大自然的语言17 奇妙的克隆19* 生物入侵者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0* 落日的幻觉电子导学案导学案课件写作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作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电子导学案导学案课件第五单元文化的魅力21 桃花源记22 短文两篇24* 大道之行也23* 核舟记21 桃花源记22 短文两篇24* 大道之行也23* 核舟记25 杜甫诗三首25 杜甫诗三首写作学会说点儿道理写作学会说点儿道理第六单元美丽的自然26 三峡27 短文两篇29* 湖心亭看雪28* 观潮30 诗四首26 三峡27 短文两篇29* 湖心亭看雪28* 观潮30 诗四首电子导学案导学案课件写作多角度描写景物写作多角度描写景物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第一单元和平的期盼第二单元大爱的温馨第三单元凝固的艺术第四单元科技的奇观第五单元文化的魅力第六单元美丽的自然第一单元和平的期盼1 新闻两则2 芦花荡3* 蜡烛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5* 亲爱的爸爸妈妈第二单元大爱的温馨6 阿长与《山海经》7 背影8* 台阶9 老王10* 信客第三单元凝固的艺术11 中国石拱桥12* 桥之美13 苏州园林14 故宫博物院15* 说“屏”第四单元科技的奇观16 大自然的语言17 奇妙的克隆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9* 生物入侵者20* 落日的幻觉第五单元文化的魅力21 桃花源记22 短文两篇23* 核舟记24* 大道之行也25 杜甫诗三首第六单元美丽的自然26 三峡27 短文两篇28* 观潮29* 湖心亭看雪30 诗四首。

《台阶》初中语文教案

《台阶》初中语文教案

《台阶》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分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所传达的奋斗、进取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奋斗、进取精神。

(2)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台阶?台阶与人生有什么关系?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分析课文中所传达的奋斗、进取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5. 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面对台阶?(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6. 总结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撰写一篇关于“台阶”的作文。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台阶》的内涵,从中汲取奋斗、进取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台阶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1. 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

2. 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法。

1.题目解读
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

台阶在本文中是屋主人地位的象征,人都有获得
社会地位的需要,所以造一幢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是文中父亲最大的心愿。

2. 走近作者
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剧本《天下粮仓》、《卧薪尝胆》等。

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凹凼.( ) g ān g à( ) xi āng qi àn ( ) 撬.开( ) 很倔.
( ) 倔强..( ) 黏.性 ( ) 硌.了一硌 ( ) 涎.水( ) 揩.
( ) 资料链接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重点难点
2.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神色、态度不自然——()人很多的公共场合——()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形容屈服顺从的样子——()3.读过课文后,你了解到哪些内容?试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合作探究
1.这篇小说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父亲”的性格特点,而“父亲”是中国农民的典型,所以说认识了“父亲”的特点,也就认识了中国农民的特性。

而要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细节描写是最好的入口,因此请你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读台阶造成前后父亲的表现,把握“父亲”
形象。

(请在书本上圈画批注,并摘录你认为最典型的三处)
知识链接: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

摘录1:
摘录2:
摘录3:
父亲的人物形象:
明确: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2.最后一段中,你体会到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心酸,无奈,痛惜)
巩固提升
1.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
家一般的故事。

B 文中的“父亲”一年辛勤劳作,在半个月的过年中还要编织草鞋。

因此父亲是一个淳朴、厚道、
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

C 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 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
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仿写。

①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为了台阶,。

②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父亲是一个。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