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灌注与中药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及施护
腹腔灌注和中成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腹腔灌注和中成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杨红娟;高玲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07(0)19
【摘要】目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腹腔灌注(简称腹灌)抗炎药物加用中成药疗法和传统全身抗炎疗法效果观察比较。
方法:观察2005年7月~2006年12月应用腹灌加中成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病例(腹灌组)1095例,传统治疗者(未腹灌组)932例。
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有差别,腹灌组治愈率较未腹灌组治愈率提高11.65%,随访0.5年后腹灌组复发率较未腹灌组降低14.90%。
结论:腹腔灌注方法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较传统治疗明显提高。
【总页数】1页(P120-120)
【关键词】腹腔灌注;慢性盆腔炎;治愈率;复发率
【作者】杨红娟;高玲
【作者单位】西安市妇幼保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3
【相关文献】
1.分析氧氟沙星、替硝唑等联合腹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效果 [J], 康钦琼
2.氧氟沙星、替硝唑等联合腹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J], 孔丽
丽
3.甲硝唑腹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J], 何秋
4.腹腔镜结合腹腔药物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 [J], 王英;林建国;范小惠
5.腹腔镜结合腹腔药物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所致不孕临床分析 [J], 王英;范小惠;林建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临床探索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陈月霞 (淮安市中医院,江苏淮安 223001)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灌肠,配以中药热敷及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桂红灌肠液灌肠治疗,配以中药热敷及穴位贴敷为辅的治疗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热敷;穴位贴敷;临床观察慢性盆腔炎为常见的慢性妇科疾病,临床西医治疗常采用抗菌药物,疗效不显著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
随着中医的发展和应用,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穴位贴敷对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一定疗效。
单纯西药治疗易导致机体菌群失调,引起多种并发症。
本研究分析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20年4月~2021年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7.20±4.18)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18±1.07)个月。
观察组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6.29±4.15)岁;病程3~14个月,平均病程(8.15±1.01)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盆腔炎临床诊断标准,能够配合检查、诊治、护理,并耐受相关治疗及用药;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知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先天性疾病患者;其他系统及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2 ] 陈富刚老 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 4 例体会口 l 贵州 医药 , 2 0 0 9 ,
3 3 ( 1 O ) : 9 3 6 — 9 3 7 .
半流质 , 过渡至低脂普食 。告知患者忌 进牛奶 、 豆浆 、 过甜的流 质等产气食物 , 防止术后肠胀气造成患者不适 。 3 . 3 疼痛 腔镜胆囊切 除术创伤 性小 ,一般疼痛都 比较 轻微 , 患者能耐受。 腰 背部及双肩酸 痛是 L C术后常见 的轻微并 发症之一 , 其原 因可能是 由于残 留于腹 腔内的 C O 集聚刺激膈
理方法 。
1 . 1 临床资料
本组 慢性 盆腔炎 患者 5 2例 , 均符 合《 妇
产科学》 诊 断标准l l l 。患者年龄 2 2岁 ~ 5 0 岁, 均 已婚 ; 其 中轻度 3 3 例, 中度 1 O 例, 重度 9 例; 病程最 短 2个月 , 最长 l 2年 。临
床主要表现为腰骶 酸痛 , 下腹 坠胀 , 月经不规则 , 妇检 子宫和双
肠治疗 , 并给予精心的基础护理和耐心的健康教育。结果
中治愈 3 8 例, 好转 1 1 例, 无效 3 例, 总有 效率为 9 4 . 2 %。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 盆腔炎疗效确切 , 安 全性 高 , 效果 明显 ,
值得 推 广 。
【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中药保留灌肠 护理
育
一
3 . 1分泌物或 呕吐物易于流出 , 避免 吸入气
管。 保持 呼吸道通 畅, 给予氧气 吸人 , 1 ~ 2 U m i n 。 术后每 3 0 m i n 测量 1 次 血压 、 心率 、 脉搏及血 氧饱和度 。麻醉 清醒后取半 卧
位, 可减轻腹部张力 , 利于切 口愈合 。一般 6h后 可起 床活动 , 次 日晨可下床活动。 3 . 2 饮食 腹腔镜手术对 胃肠道影响较小 ,术后禁食 6 h ,
中药内服加热熨及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化。
2 结 果
所有病例均 为我 科门诊患 者 , 共收治 6 O例 , 采用随机数 字表
法 分为两组 , 每组各 3 。治疗 组 : O例 年龄 1 8—5 0岁 , 中位 年龄 3 . 5 2岁 ; 病程 3个月 一 8年 , 中位时间 3 5年。对照组 : . 年龄 1 4 , 9— 9岁 中位年 龄 3 . ; 4 7岁 病程 5个 月 一7年 , 中位
为一个疗程 , 休息 3日后开始下一疗程治疗 。
13 疗效评定 标准 . 疗 效评定参照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发布 的《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 准》 。显效 : J 自觉症 状 消失 , 妇检 恢 复正常 , 附件 区无 压痛 , 组织 柔软 , 体征 改善 。好转 : 自觉
炎” 为依据 , 据病 史 、 状 、 征 、 检 、 根 症 体 妇 B超 检 查等 确 诊。 排除标 准 : 诊断 为子宫 内膜异位 症 、 ① 盆腔结 核 、 盆腔肿 瘤 、
广。
【 关键词 】 慢性盆腔炎; 药内 中药热熨; 中 服; 中药灌肠
d i1 .9 9 ji n 17 0 6 .0 20 .3 o:0 36 /.s .6 2— 39 2 1 .6 03 s
中图分类号 : R 1 .3 7 1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7 0 6 ( 02 0 0 8 0 6 2— 3 9 2 1 )6— 6 8— 2 直肠 1 c 以上 , 慢 注入 , 入后 静 卧一小 时 , 4m 缓 注 经期 停 用 。
中药 内服方 : 当归 1g 赤 芍 1g 川芎 1g 5, 0, 0,
桃仁 1g 红花 1g 元胡 1 g香 附 1 g 0, 0, 5, 5 。小 腹冷 、 腰骶 酸困加 小 茴香 1 g五灵脂 1g 木香 6 ; 0、 0、 g 白带 量多 、 色黄腥臭 加土茯 苓 1 g黄柏 1g 苦参 1g 病 程较 长 、 质较 差加 黄芪 3 g 5、 5、 5; 体 0、 白术 1 g薏米 3 g 腹部硬结 、 5、 0; 胀痛拒按加三棱 1g 莪术 6 、 0, g 乳香 6 、 g 没药 6 。每 日一剂 , 煎 3 0 l分 3次温服 。 g 水 0m , 中药热熨方 : 赤芍 1g 当归尾 1g 丹 参 1g 元胡 1 g 5, 5, 5, 0, 三棱 1g 莪术 1g 桃仁 1g 红花 1 g乳香 1 g没药 1 g川 0, 0, 0, 0, 0, 0, 椒 1 g 白芷 1 g希 莶草 2 g 0。 0, 0 。上药 装袋 ( 棉布缝 制 , 用 大小 2 c 3c , 2 0 m× 0 m) 蒸 0分 钟 , 敷于 下腹部 ( 免烫 伤 ) 每 日一 避 , 次, 经期停用 。 中药 灌肠 方 : 翘 3 g 蒲 公 英 3 g 败酱 草 1g 地 丁 连 0, 0, 5, 1 g鱼腥 草 2 g 黄 柏 1g 苦参 1 g 苍术 1g 土 茯苓 1g 5, 0, 5, 5, 0, 5。 水煎 20 l每 日两 次 , 0m, 每次 10 , 留灌 肠 ( 意 : 0 ml保 注 灌肠 药 液温度控制在 3 。 9 C左右 ) 。患者取左侧 卧位 , 用导尿管插 入
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到我院进行慢性盆腔炎治疗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给予对照组克林霉素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六个月后的复发率进行分析和对比。
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六个月后的疾病复发率为23.3%;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六个月后的疾病复发率为1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患者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腹部中药贴敷;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临床中,慢性盆腔炎属于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严重降低日常生活质量。
在常规治疗中,患者病情复发率高。
实践调查发现,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可降低疾病复发率,且操作简单,副作用小,深受患者喜爱,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中,受到业界肯定。
现本文主要是以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到我院进行慢性盆腔炎治疗患者60例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分析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到我院进行慢性盆腔炎治疗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例,研究组为例,给予对照组克林霉素治疗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方法对照组中,年龄最大为47岁,最小为25岁,平均年龄为30.1岁。
研究组中,年龄最大为51岁,最小为26岁,平均年龄为30.3岁。
所有患者对于本次调查研究知情知权,自愿参加,均签订同意书。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毛琼冬黄海媖(上饶市广信区中医院,江西上饶334100)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女性常见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可造成患者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不孕[1]。
现阶段,针对此类患者,西医多以抗生素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湿热内蕴、癖毒内结引发,治疗上应注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2]。
本研究以中药外敷联合灌肠为主,以抗菌药为辅,探讨该疗法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
对照组30例,年龄21岁~50岁,平均年龄(34.78±3.04)岁;病程0.5年~6年,平均(3.29±0.96)年。
观察组30例,年龄22岁~50岁,平均年龄(34.82±3.03)岁;病程0.5年~6年,平均(3.25±0.93)年。
2组均经B 超、组织病理学等检查确诊,同时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中枢系统病变以及恶性肿瘤患者。
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予以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1103、20190602,规格0.25g )0.75~1.5g/次,2次/d ;静脉滴注注射用甲硝唑(吉林津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801、20191203,规格25mg ),首次剂【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30采用头孢呋辛钠与甲硝唑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0例联合中药外敷与灌肠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
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中药湿热敷联合中药口服及灌肠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中药湿热敷联合中药口服及灌肠临床疗效观察作者:陈玲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联合中药口服和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患者临床疗效护理观察。
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患者4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22)和对照组(n=20)。
对照组采用中药口服和灌肠法,干预组采用中药湿热敷联合中药口服和灌肠法。
每疗程7天,共两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干预组腰骶部疼痛坠涨感明显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干预组疗程结束腹部彩超结果显示盆腔积液量明显减少和消失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干预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中药湿热敷;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中药灌肠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后,如急性期未得到恰当彻底治疗,或者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则会导致慢性盆腔炎。
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则表现为急性发作,临床表现为下腹隐痛及下坠感,腰骶疼痛不适,经前或经期加重,白带增多、精神不振、低热、不孕。
如伴发盆腔积液者则临床症状加重,且治疗周期更加加长。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带下”、“痛经”、“徵瘕”等范围,其病因为毒邪感染,热伏胞中,影响气血运行,致使气血瘀滞、冲任受损所致。
临床西医治疗方法多为抗生素应用,但临床效果欠佳且易复发,祖国传统中医疗法则常具显著疗效。
本文就我院妇产科临床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对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患者行中药湿热敷联合中药口服和灌肠,临床疗效满意,现具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妇产科入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患者4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22)和对照组(n=20)。
干预组平均年龄(35.273±5.559)岁,疼痛分级轻、中、重分别为9例、8例和5例。
对照组平均年龄(33.401±7.199)岁,疼痛分级轻、中、重分别为10例、5例和5例。
中药灌肠联合中药热奄包外敷对盆腔炎性疾病的护理效果分析

中药灌肠联合中药热奄包外敷对盆腔炎性疾病的护理效果分析林云;吴晓芳
【期刊名称】《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年(卷),期】2024(11)13
【摘要】目的评价中药灌肠联合中药热奋包外敷对盆腔炎性疾病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68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均接受中药灌肠联合中药热包外敷治疗,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
观察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
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采用中药灌肠联合中药热包外敷治疗期间,应用优质护理能显著提升临床服务质量,协助改善盆腔炎症,促使患者保持最佳状态安心配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3页(P116-118)
【作者】林云;吴晓芳
【作者单位】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中药灌肠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
2.中药热奄包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护理及疗效观察
3.探究中药灌肠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盆腔
炎的具体效果4.中药灌肠联合热奄包外敷对盆腔炎性疾病的护理效果5.中药口服联合热奄包外敷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 适 合 在 无 痛人 流 术 中使 用 , 30 的 手 术 中 , 9 %的 病人 手 在 0例 有 9 观 察 病 人 有 无麻 醉 及 人 流 术 后 的不 良
术 十 分 成 功 , 有 自睡 梦 中 醒来 之感 , 少 部 分 病 人 有 轻 微 的 下 都 除
3 讨 论
一般情况下 , 嘱病 人 术 后 2 来 医 院复 诊 , 周 观察
和人 工 流 产 综合 征 的发 生 , 低 了手 术 难度 , 短 了 手术 时 间 , 降 缩 提 高 了 医 疗 质 量 , 足 了病 人 安 全 与 舒 适 的需 要 , 满 也改 善 了 医患 关 系 , 除 了病 人 的 恐惧 心 理 , 正 做 到 了人 性 化 服 务 。 理 人员 在 消 真 护 护 理 工 作 中 要 注 意 术 前 询 问病 史 , 食 禁 水 , 中严 密 观 察 病 人 禁 术 反应 , 后认 真 做 好宣 教 工 作 , 术 这样 才能 更 好 地 体 现 人性 化 服 务 ,
化、 全方 位 护 理 , 就 要 求 护理 人 员 转 变 观念 , 高 自己 的 专业 水 这 提
4 小 结
2 3 术后指导 . 3
病 人 完 全清 醒 后 , 嘱病 人 注 意 休 息 , 强 营养 ; 加
保 持外 阴清 洁 ,个 月 内禁 止 性 生 活及 盆 浴 ; 后 2 3 内 有 轻 度 阵 1 术 ~d 发 性 腹 痛 且 趋 向缓 解 ; 术后 l 内有 少 量 阴 道 流 血 。 有 腹 痛 及 阴 周 若 道流 血 增 多 , 嘱随 时 就 诊 。 持做 好 避 孕 措施 , 知 病 人 人 流手 术 坚 告
当代 护 士 2 1 年 4 下 旬 刊 02 月
- 1. 6
腹腔灌注 与中药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 的观 察及施护
黄 茂 云
摘要 总 结 回顾 性 分 析 了15 腹 腔 灌 注 与 中药 热敷 治疗 慢 性 盆腔 炎的 患者 的 } 资料 ,认 为采 用腹 腔 灌 注 法 与 中药 少腹逐 瘀 汤 加 0例 临床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二
预 防感 染 治疗 , 息 2 3后 待 病人 清 醒 , 晕 、 休 ~h 头 嗜睡 、 力 等症 状 完 乏 全 消 失 , 命 体 征平 稳 无 不 适症 状 , 生 能独 立 行 走 后 , 可 离 医 院 回 方
家。
备 , 效 维持 呼 吸 道通 畅 。 有
2 . 不 良反 应 的观 察 .2 3
反应 , 呕吐 、 晕 等 。 如 头
腹 疼 痛外 , 其他 身 体 不适 之 处 。 无 其他 1 %的病 人 出 现呕 吐 , 过 对 经 症 处 理后 , 证 了病人 的手 术 安 全 。 保 较其 他 药 物 相 比 , 达 唑仑 和 眯
杜 冷 丁具 有 更好 的门诊 应 用前 景 。
慢性 盆腔 炎 是 女性 盆腔 生 殖 器 官及 其 周 围 结 缔 组 织疾 病 。 盆 腔 腹 膜 发 生慢 性 炎症 性 病 变 , 为 急性 盆 腔 炎 未能 彻 底 治 疗 迁 延 常 而 致 或 因经 行 产 后 体 质 虚 弱时 , 寒 涉 湿 , 毒 浊 液 蕴 积 于 内 导 感 余 致 。 病 反 复 发作 , 此 迁延 难 愈 。 常见 有 慢性 输 卵管 炎 , 卵管 积 水 , 输
味 醋调 热敷 对治疗慢性 盆腔 炎有重要作 用, 有利 于提 高盆腔 炎的治疗效果 , 且有助 于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 键 词 : 灌 灌 注 ; 药 热敷 ; 性 盆腔 炎 ; 护 腹 中 慢 施
中图 分 类 号 : 4 3 1 R 7. 7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0 6 6 1(0 20 — 0 1 0 10 — 4 12 1 )4 06 — 2 缔 组 织炎 l 本 科 于 20 年 1月 2 1年 1月 对 15 慢性 盆 腔 炎 l I 。 07 2 00 2 0例
只能 作 为 避孕 失 败后 不 得 已而采 取 的补 救 措施 。
实施无痛人流术 , 虽较 传 统 人 工 流 产 复杂 , 它 大 大 减 轻 了 但
病 人 身 体 上 的 痛 苦 且 宫 颈 较 易 扩 张 , 少 了宫 颈 裂 伤 、 宫 穿 孑 减 子 L
23 术 后 随 访 .4 .
是 目前 流产 方 式 中最 佳 的选 择 。
参 考 文 献
子宫 复 原 情况 、 阴道 是 否继 续 流 血等 。
31 全 方 位 的 护 理 .
近年来 , 随着 医学 科 学 的发 展 , 划 生 育 指 计
导 要 求 护 士 不 仅是 单 一 的 执行 医嘱 及 配 合 医生 , 而且 还需 要 多 元
汇报 如 下 。 1 资 料 与方 法 1 临床资料 . 1 本 科 在 2 0 年 1月 ~ 0 0 1月 收 治 了 15 性 0 7 2 2 1年 2 0例 活 跃 期 的慢 性 盆 腔 炎 患 者 , 中年 龄 l~ 5 8 例 , 1 %,6 其 8 3 岁 6 占8 . 3~ 9 4 岁 l例 , 1. 慢 性 输 卯 管 炎 者 1例 , 1. 输 卵 管 积 水 5 9 占 8 %。 2 7 占 6 %。 2 者 2 例 , 2. , 性 子 宫 内膜 炎 者 2 例 , 6 %; 卵 管 卵巢 5 占 3% 慢 8 8 占2 . 输 7
慢 性 子 宫 内膜 炎 、 卯 管 卵 巢 炎 及 输 卵 管 卵 巢 襄 肿 , 性 盆 腔 结 输 慢 工 作 单 位 :6 4 0 普洱 云 南 省 普 洱 市 景 谷 县 中医 院 66 0
收 稿 日期 :0 l 1 - 5 2 l 一 1 1
、:
的患 者 实 施 了腹 腔 灌注 与 中药 醋调 封 包 热敷 治 疗 ,效 果满 意 ,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