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最新-2018.18.8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鄂旗二中闫玉敏2011.11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闫玉敏一、命题指导思想考虑到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进行高中课程学习,且初中化学基础较差,再者我们通过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及学习情况都不是很好。

因此命题比较重视对“双基”的考查,试题取材重视回归课本,试题不偏不怪,难度很小。

而且期中考试后要开家长会,学生也要对自己2个月的学习向家长进行汇报,所以考虑到以上几种情况,试题应该说相当简单,但是学生的成绩却与初衷预计大相径庭。

二、试题分析本试卷共25道选择题,3道填空题,1道实验题,1道大题。

其中涉及第一章内容化学实验的有2、4、12题,,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有17、23、25、26、30(1)题,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配制实验的有29、30(3)题,第二章内容物质的分类有1、27题,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书写的有3、5、18题,离子反应及离子共存的有9、11、15题,胶体的有7题,氧化还原反应的有6、10、13、14、16、22、24、28题,钠和钠的化合物的有8、19、20、21、28、题。

纵观这些题量的分配,重点内容考查的是物质的量内容的综合应用和氧化还原反应。

试卷出题者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特点、记忆的特点,为了公平合理得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深层次的检查。

但是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而言,学习仍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靠死记硬背学习知识,并且不善于动笔和理解记忆,导致他们的成绩很是不理想。

在我们复习过程当中,有很多题是我们复习过的,比如第17、23、25题,还有课本上的课后习题27题。

通过我批28题情况及二卷分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基础知识相当差,连最基本的化学物质的化学式都不会写,如28题AgCl写成“AgCl2”,化学方程式不会写如写置换反应都写钠和氯化镁溶液置换,所以28题的10分题,学生一般得4-6分,好的得8分,29题实验仪器名称写的也是五花八门,蒸馏烧瓶写成平底烧瓶或圆底烧瓶,冷凝管和分液漏斗写成试管,容量瓶的容字写成“溶”等等,在我批完7个班卷子的28、29(1)题,只有一个学生得了满分14分。

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一、总体试卷特点:一、试题总体评价:全卷知识点涵盖学过内容的多个章节,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知识覆盖面较宽、比较全面、重点突出,总体上注重基础知识及能力考查。

考题难度对普通班适中,但对实验班难度稍低。

知识点分布比较合理,有一定梯度,是一套比较理想的试卷。

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题目的灵活性上及知识的综合应用上。

二、试题分析考试范围1、考试范围高一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2.试卷结构从题型结构和题目数量看,全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组成。

第一卷(选择题)24题共48分,第二卷由填空题和实验题组成。

其中填空题5题共42分,实验题1题共10分,30题满分100分。

3.试卷特点(1)知识覆盖面广(2)注重基本知识的考查(3)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二、考生答题情况本次考试客观题及主观题的其基本情况分析如下:客观题题目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平均分1.641.481.581.921.811.641.691.71.581.111.631.19得分率0.820.740.790.960.910.820.850.850.790.560.810.6题目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平均分1.521.291.331.181.281.651.710.911.911.290.820.82得分率0.760.650.670.590.640.830.860.450.950.650.410.41主观题题号25、2627、2729 30平11.67. 6.5 5.3均分8 31 5 4 得分率0.730.520.550.53附:25、26题16分,27、28题14分,29题12分,30题10分。

三、学生典型错例分析从以上表格中10、16、20、23、24可以看出学生在物质的量计算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上还存在问题。

如第10题学生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时,没有弄清计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如100ml 0.5mol/L的NaCl溶液中的Cl-浓度是0.5mol/L*1=0.5mol/L,与其溶液的体积是无关的,另将物质的量的浓度的计算看成Cl-的物质的量的计算,另从23、24题可以看出学生在物质的量计算:n=m/M n=N/N A V=n*V m c=n/v等公式没有记牢或对公式的符号及含义不清,另学生在题目与公式之间不能建立连接,不能很好的审题,不会去逻辑推理。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总结一、试卷结构1、试卷结构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8题为选择题,分值54分,Ⅱ卷19、20、21为填空题,22、23题为计算题,分值46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试题难度较大,知识覆盖面大,基本上覆盖了期中考试前所学的所有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要求有一定要求。

二、试卷分析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

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

第9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3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很基本的要求,也是命题时常考的题型之一,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并能熟练比较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但是不能找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此题要采取逆向思维,导致出错。

第21题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填空题。

共4小题12分。

本题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载体,涉及具体考点有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误差的判断、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等。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回答言语不够严谨,如在第(3)小题中很多学生都回答出了容量瓶,但没有指明容量瓶的规格,导致失分;2、第(2)小题得分情况很不好,计算浓硫酸的体积易出错,计算出来,回答用量筒量取得体积更易出错。

相应措施:①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据调查很多学生在看到本题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没见过,肯定很难,有部分学生直接放弃此题去做其他的题,针对这种情况,应让学生静下心回过头来去做这道题,学生一致认为并不是太难,所以提醒学生这一类题的特点就是“起点高,落点低”。

高一化学-2018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侨声中学】 最新

高一化学-2018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侨声中学】 最新

2018年春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侨声中学)一、单选题(50分,每题2.5分):1、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A、NH3分子的电子式:B、CH4分子的比例模型C、O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N2的结构式: N≡N2、决定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是()A、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B、次外层电子数C、原子核内中子数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3、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 n RO2n-2,则在气态氢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A、12-3nB、3n-12C、3n-10D、6-3n4、关于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就一定很容易发生B、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化学反应中只伴随热量的变化D、凡是需加热方能进行的反应—定是吸热反应5、可逆反应2A(g)+3B(g)2C(g)+D(g)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υ(A)=0.5 mol·(L·min)━1 ②υ(B)=0.6 mol·(L·min)━1③υ(C)=0.35 mol·(L·min)━1④υ(D)=0.4 mol·(L·min)━1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6、科学家最近又发现了一种新能源——“可燃冰”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的结晶水合物(CH4·nH20)。

其形成: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氧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高压下形成了类似冰的透明晶体,这就是“可燃冰”。

又知甲烷同C02一样也是温室气体。

这种可燃冰的晶体类型是 ( )A、离子晶体B、分子晶体C、原子晶体D、金属晶体7、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L层电子数是(a+b),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学式最可能表示为( )A、B3A2B、BA2C、A3B2D、AB28、(18江苏卷)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期中化学试卷分析高一化学组陈娟李爱玉韦永克黄开吟蒋晓芸黄炼群一、试卷结构试卷题目共30道,其中24道单项选择题占48分,6道非选择题占52分,总分为100分,90分钟完成。

考试内容为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第1、第2节,其中考试重点为第1章的物质的量有关知识和第二章的离子反应以及相关的实验操作。

总体看来,单项选择题题目考察的基础知识点分布均匀,题目难度不太大。

非选择题着重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题目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区分度。

、13、14班为C班,其中平均分方面,A类班级比B累班级高出13分左右,B类班级比C类班级高出11左右,A类班级的优势明显。

三、试卷题目分析(一)单项选择题(以B班为例)主要从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金属与非金属等方面考察学生区别物质的能力以及分类思想的应用。

该题难度不大,学生得分率较高,70%以上的学生能得到4分的3分或者全对,学生对化合物的类别、单质的类别、酸碱盐的类别掌握的较好。

该题反应的问题是有的学生对第二组物质从气体和固体进行分类,由此可见部分学生的化学思维需要进一步加强,分类思想有待完善。

第26题,(1)考察运用公式n=m/M对四种相同质量的物质计算分析的能力;(2)考察n=m/M和c=n/V的运用;(3)考察气体的n=V/Vm和c=n/V的运用;(4)考察n=m/M的计算。

该题主要考察第一章的知识: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几个重要的物理量以及相互之间的运算,四个小题的运算难度不大,但是学生的得分情况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比较透彻理解n=m/M、c=n/V、n=V/Vm等几个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部分学生记得单个公式,但是不懂得如何综合运用,因此应当加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并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

第27题,考察分离混合物的几个常见操作:结晶、分液和蒸馏,学生只需要正确分析物质的性质便很容易选出选项,这一题难度较小,得分率较高。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汇报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汇报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汇报
一、试卷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由磁灶中学出的卷子,普遍体现了六校联考的实际。

本次试卷主要以专题一为考查的主要内容,大部分试题都以考查基础立意。

普遍认为有些题目出得不错,选择题题量适中,但是试卷难度分布稍显杂乱,个别题目难度超纲,实验题量偏多,二卷的赋分值偏大。

全卷不是很突出专题一的重点知识。

还有卷面也存在些不足,比如分值不够,有些选择题目出现两个选项。

二、学生答题分析
本次考试,晋江二中考得比较好,无论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来说。

普遍认为失分率最高在12、13、14、20、22、24、25、26。

学生普遍存在基础不好,一些基础性的东西不会答。

三、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1、通过本次测验发现学生对物质的量掌握的不是很乐观,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的巩固;
2、因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普遍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仍坚持以基础教学为重点,重视化学用语的教学;
3、很多学生对高中学习还没适应,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引导,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教师本身加强业务学习,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

2018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共七套)

2018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共七套)

2018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共七套)2018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一)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1.“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下列与之相悖的是()A.着力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高效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B.为了减少SO2和NO x的排放,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之前必须回收处理C.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的需要D.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城乡环境,关爱人类生存空间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氯气的电子式:B.氮气的结构式:C.F一的结构示意图:D.H2O2的电子式:3.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①最简式②分子式③相对分子质量④化学性质⑤物理性质()A.①②③B.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④4.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这种新的碳结构称作“纳米泡沫”,它外形类似海绵,比重极小,并具有磁性.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A.同一种物质B.同分异构体C.同位素D.同素异形体5.以下是一些分子的比例模型,其中空间结构和原子大小比例错误的是()A.NH3B.H2O C.HCl D.CCl46.下列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A.干冰置于空气中升华B.加热使石英熔化C.将食盐溶解于水 D.加热使硫化氢分解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元素周期表共七个横行代表七个周期,18 个纵横代表18 个族C.主、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都是依次由小到大排列(如ⅠB→→ⅦB)D.除零族外,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8.含有元素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它与氧同族,与钾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性比钾强B.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eO3C.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2SeO4>H2SO4D.氢化物稳定性:H2Se>H2O9.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单质与H2混合遇强光会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Z>Y>RB.R与Y的电子数相差8C.非金属性:Z>Y>XD.HZO4是目前无机酸中最强的含氧酸10.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B.砹(At)为深色固体,AgAt也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C.在空气中加热,铷(Rb)的氧化产物比钠的氧化产物更复杂D.HClO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11.相同材质的铁在图中的四种情况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A.B.C.D.12.下列反应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高温下炭与CO2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生石灰溶于水的反应D.盐酸与烧碱溶液的中和反应13.下列装置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煤气灶B.铅蓄电池C.风力发电D.光伏发电1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g)+O2(g)═SO2(g)△H=﹣Q KJ•mol﹣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比产物总能量低QkJB.1mol S(g)与1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SO2(g),放出Q kJ的热量C.在S(s)+O2(g)═SO2(g)反应中,生成1 mol 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Q KJD.1个S(g)与1个O2(g)完全反应可以放出Q KJ的热量15.根据如图所示的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直观看,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2 mol气态氧原子结合生成O2(g)时,能放出498 KJ能量C.断裂1 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632KJ能量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O2═2NO△H=+180KJ/mol.16.一个化学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Zn+2H+═Zn2++H2↑,该化学电池的组成可能为()A B C D正极碳棒Cu Zn Mg负极Zn Zn Cu Zn电解质溶液H2SO4CuSO4NaCl HClA.A B.B C.C D.D17.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是负极,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B.大多数氢离子在锌片上获得电子被还原C.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D.如果将硫酸换成西红柿汁,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18.常温下,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A.水浴加热B.将稀硫酸改为98%的浓硫酸C.滴加少许CuSO4溶液D.改用铁粉并振荡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B.凡单原子形成的稳定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8电子稳定结构C.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熔化时只破坏离子键,不破坏O﹣O共价键D.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20.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请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指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纵坐标为化合价的变化,横坐标为原子序数的变化)()A.原子半径:W>Z>Y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X<H2WC.Y2X和水反应能生成离子化合物D.Y和Z两者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相互反应21.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反应速率v,其中反应进行最快的是()A.v(A)=0.2mol•(L•s)﹣1B.v(C)=0.5 mol•(L•s)﹣1C.v(B)=0.6 mol•(L•s)﹣1D.v(D)=0.3 mol•(L•s)﹣122.在一定条件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哪种情况,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SO3的体积百分含量保持不变B.SO2速率是O2速率的2倍C.SO3的浓度是O2浓度的2倍D.单位时间内SO2消耗的浓度等于SO3生成的浓度23.据有关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状态Ⅰ→状态Ⅲ是放热过程B.该过程中,CO先断键形成C和O,再生成CO2C.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和O2反应,生成了CO2D.状态Ⅰ→状态Ⅱ表示催化剂对反应没有起作用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大题,共31分)2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用字母标出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的元素是;属于副族元素是;适合作半导体材料的是,(只用表中的字母填写)(2)V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周期第族.(3)A与M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化合物,D与Z原子形成的化学键是键;(4)J、H、T三种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5)L元素形成的氢化物的在﹣4℃时是晶体(填晶体类型),其密度比对应的液态还小,呈固体而非气体的原因是.(6)写出B、Q两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5.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1)H、H、H互为,16O2、18O3互为.A.同位素B.相同物质C.同素异形体D.同分异构体(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①MgCl2;②NaOH;(3)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①C2H2;②H2O;(4)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6.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A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2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时间(min)12345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100240464576620①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指0~1、1~2、2~3、3~4、4~5 )min,原因是.②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2)B学生也做同样的实验,但由于反应太快,测不准氢气体积,故想办法降低反应速率,请你帮他选择在盐酸中加入下列以减慢反应速率.(填写代号)A.蒸馏水B.冰块C.HNO3溶液D.CuSO4溶液(3)某温度下在10L密闭容器中,3种气态物质A、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求在该条件达到反应的限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转化率=×100%】,请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1.“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下列与之相悖的是()A.着力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高效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B.为了减少SO2和NO x的排放,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之前必须回收处理C.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的需要D.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城乡环境,关爱人类生存空间【考点】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分析】“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即要求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据此解答.【解答】解:A.着力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高效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能源,符合“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故A正确;B.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能够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之前必须回收处理,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故B正确;C.煤、石油和天然气均为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且石油和天然气均为化石燃料,不能再生,故应加以有节制的开采,故C错误;D.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故D正确;故选:C.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氯气的电子式:B.氮气的结构式:C.F一的结构示意图:D.H2O2的电子式:【考点】4J: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分析】A.氯气的电子式中漏掉了Cl原子的3对未成键电子对;B.氮气的结构式中不需要标出未成键电子对;C.氟离子的核电荷数为9,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双氧水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阴阳离子.【解答】解:A.氯气分子中含有1个Cl﹣Cl键,硫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氯气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故A错误;B.氮气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其正确的结构式为N≡N,故B错误;C.氟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0,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D.双氧水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氧氢键和一个O﹣O键,双氧水正确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选C.3.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①最简式②分子式③相对分子质量④化学性质⑤物理性质()A.①②③B.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④【考点】H9:辨识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分析】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以此来解答.【解答】解: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相同、则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结构不同,则性质不同,若为官能团的位置异构,化学性质相似,若为官能团异构,化学及物理性质不同,可知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可能不同,故选A.4.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这种新的碳结构称作“纳米泡沫”,它外形类似海绵,比重极小,并具有磁性.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A.同一种物质B.同分异构体C.同位素D.同素异形体【考点】34:同素异形体.【分析】A.同一种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样,但状态可能不同;B.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D.同一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解答】解:A.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组成元素一样,但结构不一样,不是同一种物质,故A错误;B.同分异构体是化合物,而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同位素是原子,而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不是同位素,故C错误;D.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所以互称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故选:D.5.以下是一些分子的比例模型,其中空间结构和原子大小比例错误的是()A.NH3B.H2O C.HCl D.CCl4【考点】4I: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分析】A、氨气分子为三角锥型结构,且H原子半径小于N原子;B、水分子为V型结构,且H原子半径小于O原子半径;C、HCl分子中的H原子半径小于Cl原子半径;D、四氯化碳为正四面体结构.【解答】解:A、氨气分子为三角锥型结构,由于H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而N 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故H原子半径小于N原子,故氨气的比例模型为,故A正确;B、水分子为V型结构,由于H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而O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故H原子半径小于O原子,故水的比例模型为,故B正确;C、由于H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而氯原子有3个电子层,故HCl分子中的H原子半径小于Cl原子半径,即HCl的比例模型为,故C正确;D、四氯化碳为正四面体结构,但由于C原子有2个电子层,而氯原子有3个电子层,故氯原子半径大于C原子,故四氯化碳的比例模型为,故D错误.故选D.6.下列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A.干冰置于空气中升华B.加热使石英熔化C.将食盐溶解于水 D.加热使硫化氢分解【考点】BB:反应热和焓变.【分析】先根据晶体类型,再判断断键方式,再判断克服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晶体中,注意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A.干冰置于空气中升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B.加热使石英熔化,断裂共价键;C.将食盐溶解于水,断裂离子键;D.加热使硫化氢分解,断裂共价键.【解答】解:A.干冰为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升华为气体需吸收热量,故A 正确;B.石英(二氧化硅)晶体是原子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是共价键,融化时破坏共价键,故B错误;C.食盐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将食盐溶解于水,断裂离子键,故C错误;D.硫化氢为共价化合物,硫化氢分解,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克服的是共价键,故D错误;故选A.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元素周期表共七个横行代表七个周期,18 个纵横代表18 个族C.主、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都是依次由小到大排列(如ⅠB→→ⅦB)D.除零族外,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考点】7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A.氟元素、氧元素一般没有正化合价;B.第8、9、10三列为第Ⅷ族,其余每一列为一个族;C.主、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都是依次ⅠA、ⅡA、ⅢB→→ⅦB、ⅤⅢ、ⅠB、ⅡB、ⅢA→→ⅤⅡA、0;D.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组成.【解答】解:A.氟元素、氧元素一般没有正化合价,其它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故A错误;B.第8、9、10三列为第Ⅷ族,其余每一列为一个族,共有16个族,故B错误;C.主、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都是依次ⅠA、ⅡA、ⅢB→→ⅦB、ⅤⅢ、ⅠB、ⅡB、ⅢA→→ⅤⅡA、0,而不是ⅠB→→ⅦB,故C错误;D.由周期表的结构可知,主族和零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组成,则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除零族外),故D正确;故选D.8.含有元素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它与氧同族,与钾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性比钾强B.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eO3C.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2SeO4>H2SO4D.氢化物稳定性:H2Se>H2O【考点】7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Se与O元素同一主族,性质与O元素相似,与K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大于K,所以其金属性小于钾,A.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B.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与其族序数相等,但O、F元素除外;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解答】解:Se与O元素同一主族,性质与O元素相似,与K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大于K,所以其金属性小于钾,A.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则金属性K>Se,故A错误;B.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与其族序数相等,但O、F元素除外,所以其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则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eO3,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Se,则酸性:H2SeO4<H2SO4,故C错误;D.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非金属性O>Se,所以氢化物稳定性:H2Se<H2O,故D错误;故选B.9.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单质与H2混合遇强光会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Z>Y>RB.R与Y的电子数相差8C.非金属性:Z>Y>XD.HZO4是目前无机酸中最强的含氧酸【考点】8J: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单质与H2混合遇强光会发生爆炸,则Z的单质为氯气,Z为Cl元素;结合各Se元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R为O、X为P、Y为S、T为Se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解答】解:Z单质与H2混合遇强光会发生爆炸,则Z的单质为氯气,Z为Cl 元素;结合各Se元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R为O、X为P、Y为S、T为Se元素,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Y>Z>R,故A错误;B.R为O、Y为S,原子序数分别为8、16,二者原子序数相差8,故B正确;C.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则非金属性:Z>Y>X,故C 正确;D.无机酸中最强的含氧酸为高氯酸,分子式为HClO4,是Z的最高价含氧酸,故D正确;故选A.10.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B.砹(At)为深色固体,AgAt也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C.在空气中加热,铷(Rb)的氧化产物比钠的氧化产物更复杂D.HClO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考点】78: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分析】A.同一主族中,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B.根据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性分析;C.根据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分析;D.次氯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解答】解:A.K、Na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K>Na,金属性K>Na,则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故A正确;B.卤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颜色逐渐加深,则砹(At)为有色固体,卤族元素单质的卤化银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故B正确;C.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的单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有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越来越复杂,故C正确;D.HClO不是最高价含氧酸,HClO的酸性小于碳酸,故D错误;故选D.11.相同材质的铁在图中的四种情况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A.B.C.D.【考点】BK: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分析】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加速被腐蚀,作正极的金属被保护,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Fe、Cu和醋酸构成原电池,Fe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则Fe加速被腐蚀;B.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铁易失电子作负极、氧气在正极上放电,形成吸氧腐蚀,则Fe的腐蚀被加速;C.该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Cu和食盐水不反应,Fe和食盐水被Cu隔开,则Fe 被保护;D.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铁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则铁的腐蚀被加速;通过以上分析知,Fe最不易被腐蚀的是C.故选C.12.下列反应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高温下炭与CO2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生石灰溶于水的反应D.盐酸与烧碱溶液的中和反应【考点】BB:反应热和焓变.【分析】从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结合常见的吸热反应来解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解答】解:A.高温下炭与CO2的反应,C+CO22CO,为吸热反应,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0→+2、+4→+2),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Ba(OH)2•8H2O晶体与NH4Cl固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生石灰溶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盐酸与烧碱溶液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13.下列装置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煤气灶B.铅蓄电池C.风力发电D.光伏发电【考点】B7: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A、燃气灶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B、铅蓄电池是原电池;C、利用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具有风能,利用风对外做功,将动能传递给发电机,利用风力带动发电机发电,由此发电机发的电供路灯使用;D、光伏发电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解答】解:A、燃气灶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不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B、铅蓄电池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B正确;C、利用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具有风能,利用风对外做功,将动能传递给发电机,利用风力带动发电机发电,由此发电机发的电供路灯使用,所以风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D、光伏发电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以不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故选B.1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g)+O2(g)═SO2(g)△H=﹣Q KJ•mol﹣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比产物总能量低QkJB.1mol S(g)与1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SO2(g),放出Q kJ的热量C.在S(s)+O2(g)═SO2(g)反应中,生成1 mol 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Q KJD.1个S(g)与1个O2(g)完全反应可以放出Q KJ的热量【考点】BE:热化学方程式.【分析】A、反应放热,反应物能量高;B、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C.状态不同反应的焓变不同,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结合盖斯定律分析判断;D、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解答】解:A、△H<0,反应放热,反应物能量高,故A错误;B、S(g)+O2(g)═SO2(g)△H=﹣Q kJ•m ol﹣1,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1mol S(g)与1mol O2(g)反应生成1mol SO2(g)放出Q kJ的热量,故B正确;C、固体硫变化为气体硫吸热,焓变为负值,S(s)+O2(g)=SO2(g)△H>﹣Q kJ•mol﹣1 ,故生成1 mol 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Q KJ,故C错误;D、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D错误;故选B.15.根据如图所示的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直观看,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2 mol气态氧原子结合生成O2(g)时,能放出498 KJ能量C.断裂1 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632KJ能量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O2═2NO△H=+180KJ/mol.【考点】BB: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依据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计算分析,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B.原子结合形成分子的过程是化学键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C.依据图示可知形成2molNO放热2×632KJ能量,所以1mol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D.反应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并需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解答】解:A.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N2+O2═2NO△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故A 正确;B.1mol O2(g)吸收498kJ能量形成2mol O原子,原子结合形成分子的过程是化学键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2mol O原子结合生成1mol O2(g)时需要放出498kJ能量,故B正确;C.形成2molNO放热2×632KJ能量,所以1mol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故C正确;D.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N2+O2═2NO△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热化学方程式无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必须标明聚集状态,焓变的数值和方程式的系数相对应,注明焓变的单位是kJ/mol,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 (g)△H=+180KJ/mol,故D错误;故选D.16.一个化学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Zn+2H+═Zn2++H2↑,该化学电池的组成可能为()A B C D正极碳棒Cu Zn Mg负极Zn Zn Cu Zn电解质溶液H2SO4CuSO4NaCl HClA.A B.B C.C D.D【考点】BH: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由电池反应Zn+2H+═Zn2++H2↑可知Zn为负极,正极为比Zn不活泼的金属或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为酸溶液,以此来解答.。

高一化学-2018年高一期中试题答案 最新

高一化学-2018年高一期中试题答案 最新

沭阳县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参考答案(苏教版)第Ⅰ卷 (选择题答题卡50分)一、选择题(1~10每小题2分,11~20每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21.(共8分) (1)(3分)氧化剂:Cl 2 (1分) (2)2↑+ H 2O (3分) 还原剂:HCl (1分)22.(共8分)(1)2Cl 2+2Ca(OH)2 = CaCl 2+Ca(ClO)2+2H 2O (2分) (2)Ca(ClO)2(1分)(3)Ca(ClO)2 + CO 2 + H 2O == CaCO 3↓+ 2 HClO (2分) (4) (1) (1分)(5)碱性(1分) 强氧化性(1分) 23. (共6分)(1)纯碱;(2分) (2)H + + OH -= H 2O (2分);H ++ CO 32- =CO 2↑+ H 2O (2分)三、推断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24.(共6分) (1)3、6;(2分) (2)1、5;(2分) (3)2、4 ;(2分) 失去2e-得到2e -25.(共6分)(1)B(2分)、(2)D(2分)、(3)AC(2分)四、实验题(本题共2大题,共15分)26.(共6分)①(2分) 14 (2分) 17.4 (2分)27.(共9分)(1)ABDCE(2分)(2)玻璃棒、胶头滴管、500 mL容量瓶(3分)(3)a、d(4分)五、计算题(本题共2大题,共21分)28.(共8分)①Na3PO4=3Na ++PO43-,(2分)② 0.5 mol/L (3分)1.5 mol/L (3分)29:(共13分)解:MgSO4+BaCl2=BaSO4↓+MgCl2 (1分)n(MgSO4) = n(BaCl2) = 0.2mol/L×0.04L = 0.018mol (2分)m(MgSO4) =0.018mol×120g/mol = 0.96g (2分)m(MgCl2) = m(总) -m(MgSO4) = 2.48g -0.96g = 1.52g (2分)n(MgCl2) = m(MgCl2)/M(MgCl2) = 1.52g/(95g/mol) = 0.016mol (2分)∴ n(MgCl2) : n(MgSO4) = 2 : 1 (2分)答:原混合物中MgCl2和Mg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