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_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_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PPT课件40 北师大版

1949 北约
1955 华约
探究二:美苏“冷战”对峙对国际局势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引起全面的“冷战”和局部“热 战”,具体有哪些表现?
全面的“冷战”:德国分裂 朝鲜分裂 古巴导弹危机 局部的“热战”: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的较量
中朝死亡109万人,联合国军伤毙14万
美国: 65 万 人 参 战 , 6万人死亡, 耗 费 4000 亿 美 元。 越南: 117万人死亡, 1000 余 万 人 流 亡。
1、尊重历史,与邻为善,着眼未来,和平发展。 2、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4、大力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原因:①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②苏联实力增强,与美国相抗衡。 ③二战后,西欧日本普遍衰落。 ④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方式:冷战。 表现:美国 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 马歇尔主义 军事上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 华沙条约组织
“一幅横贯欧
洲大陆的铁幕已 经降落下来。在 这条线后面,座 落着中欧和东欧 古国的都城…… 所有这些名城及 其居民无一不处 在苏联的势力范 围之内……”
去年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了 “亚太再平 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 一批海军军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 平洋。
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两极: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 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 响。
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工人情报局;
(二)表现: 2、经济:马歇尔计划——经互会;
3、军事:北约——华约。
1、积极:
(三)影响:
(1)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2)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进步; (3)为摆脱美苏控制,区域合作组织形成; (4)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 (5)亚非拉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探究2:冷战到底是由美苏的哪一方发起的?
三、难点突破(新视角看冷战):
探究2:冷战到底是由美苏的哪一方发起的?
苏联发起说:
美国发起说:
老师的结论:“冷战”关系的缘起,美苏双方都有不可 推卸的责任。其中,苏联由于传统外交政策的影响,基 于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信任,开始在战后构筑集体防御 方针,牺牲他国利益,以强权的方式,将苏联的防御阵 地推进到东欧地区。美国虽然在联合欧洲的问题上稍显 人性化,但仍逃避不了,绑架欧洲之嫌,其称霸全球的 意图非常明显。而其称霸的唯一一个障碍和对手,就是 苏联。扼制苏联是其外交的基本出发点。
探究4:冷战促进了两大阵营内部国家的发展吗?
三、难点突破(新视角看冷战):
探究4:冷战促进了两大阵营内部国家的发展吗?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老师的结论:美国终于等到了机会。相较于之前的折戟 沉沙,美国这次的称霸之路显得更加沉稳、更加老练。 似乎每一步都在牵着苏联的鼻子,让苏联尾随其后,这 场美苏两个大国之前的较量与博弈,美国显然更胜一筹。 苏联这个新生的政权模式,显然有更多的路需要继续探 索,其单一的经济体制,是其发展的根本障碍。也许这 一障碍他很难跨越,最终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些 许原因。苏联战略给我们的启示: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A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课件PPT模板

目的: 对抗共产主义 ①丘吉尔的演说
“ 冷
表现
②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战
”
③马歇尔计划
政
策
④成立北约组织
影响
德国分裂 朝鲜分裂
1、画面中的“医生”和 “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 “药方”?
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 实质: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合作探究
杜鲁门主义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 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 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思考:
“冷战”开始的标志
1.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
2.“外来压力”指的是什么?
3.杜鲁门讲话的实质是什么?
拓展练习
四、影响 “冷战”的消极影响
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导致国家与民族的分裂 给各国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 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冷战”的积极影响
1.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各国相互学习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第三世界崛起 4.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根本原因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雅尔塔体系建立(初步形成) 2、“冷战”政策(重要步骤) 3、“北约”和“华约”建立 (最终形成)
为何美苏的对抗是以冷战形式出现的?
没有硝烟的战争“恶梦”
“冷战”的含义(Cold war)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 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经济等方面展开的除战争以外的紧 张对峙和对抗。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 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 面(两极格局)形成。
第23课_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遏制与对抗没有出路, 和平与合作才能共赢。
一、“冷战”的兴起 1、“冷战”兴起的背景: 2、“冷战”形成的表现
3、“冷战”的影响 :(共3点)
二、“冷战”中的“热战”
最主要的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欧洲冷战、亚洲热战
1949年,美国策动了联邦德国 的成立,民主德国也在苏联支 持下建立了。图为东西柏林 的分界线——柏起的原因:
1、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也 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2、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冲突; 两国存在国家利益的冲突; 根本原因 3、二战后,美苏两国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关系, 由合作走向对抗 4、美苏在军事上形成均势,相互忌惮
“从波罗的海什切青到亚得里 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 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 来。 …… 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 入侵朝鲜;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抗美援朝; 1953年7月,交战各方签订停战协定。
朝鲜战争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 (1950—1953年) 发。美国立即宣布援助韩国; 命令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 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略朝鲜。
第八单元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格局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
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 1、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个超出欧洲范围, 具有全球性的国际秩序; 2、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3、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
势均力敌下的“和平”
3 、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 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 平。 争霸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第23课 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

军事
Hale Waihona Puke 1949年,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
3、评价 ①两强相争,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德分、朝争、越争、古弹) ②两强势力均衡,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③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④亚非拉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三、美国在亚洲的“热战” 1、扶蒋反共,干涉中国内战 2、发动朝鲜战争(1950.6—1953.7) 3、发动越南战争(1955—1975年)
第二十三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雅尔塔体系 1、体系背景:①世界:形成两大阵营 ②西欧: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 ③美国:资世界头强 ④苏联: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英国虽然获得了胜利,却损失兵力120万,黄金枯竭, 海外投资大部分被变卖,债台高筑。
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丘吉尔说过:“我的一边坐 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 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2、对抗主要手段: “冷战”(反苏反共反社,但不诉诸武力 )
3、“冷战”主要表现
美国
苏联
舆论
1946.3,丘发表反苏反共演 说,发出“冷战”信号。
政治
1947.3,“杜鲁门主义”提 出。“冷战”正式开始。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 党情报局
经济
马计划,以经济手段控制西 欧,进而联合西欧遏制苏联。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一、雅尔塔体系 1、体系背景:①世界:形成两大阵营 ②西欧: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 ③美国:资世界头强 ④苏联: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体系实质: 划分美苏势力范围(美苏两分天下)
3、体系演变: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 4、体系结束: 苏东剧变
高一必修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ppt课件

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V.S.肯尼迪
30
三、“冷战” 的影响 2.消极影响
(1)世界分成两部分;
(1948年 柏林危机) (2)进行军备竞赛,导致核战威胁;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 (3)破坏世界和平,爆发局部“热战”。 (朝鲜美国军队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 南部,以北纬38度为界。1948年,在北部和南部先后成立大 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实质: 经济援助——控制西欧——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美国是最大受益国: 用美国公司(过剩产能输出) 买美国商品(市场) 还美国贷款(债权)
15
二、“冷战”的表现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阵营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 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义阵营 主
政治
杜鲁门主义 (1947)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 局(1947)
11
二、“冷战”的表现 ——针锋相对
阵营 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 阵营
政治
杜鲁门主义 (1947)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 局(1947)
(冷战开始标志)
经济
军事
12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 宣读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 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 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 义对抗。
2
1945年5月8日,德军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战宣告结束。
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 苏联红军把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
3
战争是残酷的!
“二战”结束了,人类是否迎来了真
正的和平呢?
“人们在欢呼跳
跃……他们以为战争
结束了,而战争才刚 刚开始。”
乔治· 凯南
4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_30页PPT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_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共23张PPT)

——杜鲁门在国会上的演说
思考:材料中美国“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此“政策” 的实质是什么? 目的: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实质:霸主主义政策,是美国发动冷战在政治上 的表现。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为了反击美国提出的 反苏反共的杜鲁门主 义,1947年9月,以 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 成成立了共产党和工 人党情报局。
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 斯大林·1945于雅尔塔
材料二:“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
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
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材料三: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 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 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
二、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马歇尔计划(1947)
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 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 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 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二: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马歇尔计划目的及其实质。 说明马歇尔计划带来了什么影响。
对峙的影响
积极: 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
消极:
给各国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 破坏了世界和平; 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
谢谢观看!
全面“冷战”——朝鲜的分裂
中国
朝鲜 三八线
韩 国
日本
1948年8月三八 线以南地区成立 大韩民国, 1948年9月三八 线以北成立朝鲜 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
思考:材料中美国“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此“政策” 的实质是什么? 目的: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实质:霸主主义政策,是美国发动冷战在政治上 的表现。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为了反击美国提出的 反苏反共的杜鲁门主 义,1947年9月,以 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 成成立了共产党和工 人党情报局。
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 斯大林·1945于雅尔塔
材料二:“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
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
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材料三: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 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 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
二、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马歇尔计划(1947)
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 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 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 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二: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马歇尔计划目的及其实质。 说明马歇尔计划带来了什么影响。
对峙的影响
积极: 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
消极:
给各国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 破坏了世界和平; 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
谢谢观看!
全面“冷战”——朝鲜的分裂
中国
朝鲜 三八线
韩 国
日本
1948年8月三八 线以南地区成立 大韩民国, 1948年9月三八 线以北成立朝鲜 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知识小结
目的: 遏制苏联,遏制社会主义
形式: 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 动和对抗形式 杜鲁门主义 美国的 “冷战” 政策 表现: 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的建立 影响:
材料二: 金正日逝世当天,韩国警察厅下 达全体警察警戒态势加强令。韩国军方则宣布 进入全面警戒状态。韩军方表示,已经与驻韩 美军一起全面提升了对韩朝边界的警戒水平。 韩国民众普遍表示出对战争的担忧。
材料二: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 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亚非拉发 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坚持反对霸权主 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 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不结盟运动原则和宗旨 第三世界崛起
材料三: 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冷战”的积极影响 1.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各国相互学习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第三世界崛起
北约和华 约的建立,标 志着以美苏为 首的两大军事 政治集团对峙 局面(两极格 局)形成。
三、国际局势的持续紧张
1 . 全面“冷战”
全面“冷战”之一:德国分裂
全面“冷战”之一:德国分裂 人类历史上 有过很多种阻挡 工事和分界线, 其中最有名的是 中国的万里长城。 她为什么能够屹 立成百上千年? 因为她保护了人 民,而柏林墙却 分离了人民。 ——普京
——摘自《环球时报》
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要相互尊重彼此间不同的文化,理解彼此 对不同社会制度的选择 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互信则进,猜忌则退
来和苏联相处很不容易。”
丘吉尔: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只有永远的利益。
斯大林:战时, 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 ,因为有一个
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 ,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
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从盟国到对手的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3. 战后美国确立称霸全球战略,苏联成为唯一 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4.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
材料二:战争中满目疮痍的城市
材料三:“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为击溃苏联 集团,瓦解社会主义阵营,赢得“冷战”胜利,制 订并实施了诸如遏制战略、贸易管制战略、和平演
变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现实威
慑战略、以及隐蔽行动战略等一系列名目繁多的战
略。……(“冷战”)造成国际局势的长期紧张。
——摘自查德〃克罗卡特:《50年战争》
思考: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失去亲人的痛苦 动荡不安的生活
经济的衰退
„„
思考:
从上述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美苏两个 超级大国之间呈现出冷热交织的态势,但是 直到苏联解体之前,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美苏两国并没有爆发直接的大规模军事冲突, 原因何在?
探究:“冷战”的影响 材料一:1959年的全球“冷战”形势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材料三: 战后初期美苏实力对比
美国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经济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美国成为世界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 3/4 苏联
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控制东欧地区,领土扩张 60万平方公里,国际地位 空前提高
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政治 控制联合国 杜鲁门:“胜利
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 1960 多弹头导弹(MRV) 1966 双方势均力敌, 反弹道导弹(ABM ) 1972 多弹头分导式导弹(MIRV) 远程巡航导弹 1970 1982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丘吉尔: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 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全面“冷战”之二:朝鲜分裂
全面“冷战”之三:古巴导弹危机
三、国际局势的持续紧张
2 . 局部“热战”
局部“热战”之一:朝鲜战争
中朝死亡109万人,联合国军伤毙14万
局部“热战”之二:越南战争
美国: 65 万 人 参 战 , 6万人死亡, 耗 费 4000 亿 美 元 越南: 117万人死亡, 1000 余 万 人 流 亡
“冷战”的消极影响 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导致国家与民族的分裂 给各国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 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项 目
美国(年) 苏联(年)
原子弹 热核炸弹 洲际弹道导弹(ICBM )
1945 1952
1958
1949 1953
1957 1968Hale Waihona Puke 1968 1968 1975 1984
益加剧
二、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揭开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冷战”的含义:
“冷战”的含义(Cold war)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 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
态、经济等方面展开的除战争以外的紧张
对峙和对抗。
3.具体经过 美 政治 经济 军事 国 苏 联
杜鲁门主义(开始标志) 九国情报局(了解) 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 经济互助委员会 (了解) 华约组织
易北河会师
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内容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认识 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 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从盟国到对手
材料一:
雅尔塔会议内容摘要 1.德国应该被分裂为同盟国家的占领区。 2.德国的战争赔款问题:美国和苏联达成协议偿款 总额为约220亿美元。 3.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向日本宣战。其报酬是 苏联获得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其对大连、旅顺 及其铁路连接的控制。 4.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 5.建立联合国。 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了两极 格局的框架
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 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 拥有 1200多万军队, 世界了。” 军事 30 艘航空母舰
苏军总数达1140万, 年产作战飞机40000架 战略导弹1626枚 战略导弹1910枚 1949年前垄断了原子弹 1949年研制成功原子弹 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材料四:
罗斯福总统在 1945 年初抱怨:“要想找一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