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 失败
中国代表在巴黎 和会上提出的正 义要求:
(1)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废除“二十一条”; (3)收回青岛等。
在巴黎和会上,为什 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
2.历史意义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重要 作用; 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它和旧民主主义 革命有什么区别,你知
道吗?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名称 革命性 革命任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发展前途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上海工人罢工
上海商界罢市游行
(3).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 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
曹、陆、章免职令和拒签和约的报道
五四运动取得初 步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它是一次彻底的 反帝反封建 的爱国运动。
国的待遇?
2.爆发: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3.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拒绝在和会上签字”
“废除二十一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并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曹汝霖
章宗祥
陆宗舆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第一阶段
时间:5月4日-6月3日 先锋:学生 中心:北京 斗争形势:学生罢课,游行示威
五四运动

章宗祥,1916年任驻日公使。 曹汝霖,1915年代表政府跟 日本签署了二十一条。 陆宗舆,出卖国家,激起全国 人民的愤怒。
“卖国贼”的 “英雄事 迹”
章宗祥与当时的交通总 长曹汝霖、前驻日公使陆宗 舆勾结,向日本大量借款, 签署“二十一条”,出卖国 家主权。
五四运动著名领导人
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 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蔡元培,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 育家。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彻底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功绩:启导人民的觉悟, 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什么是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 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 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共同参 与,通过示威游行、罢工、 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
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陈独秀所创办的《新 青年》杂志等刊物,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 影响了学生青年,也就有了后来的五四运动。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新 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使中国人民对日本以及 卖国政府的强烈不满,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
团结 进步 爱国 科学
这就是伟大的“五四精 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大家!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三千多名学 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许多 爱国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卖国贼。
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1919年5月11、14日, 上海、天津成立学生联合会,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工人也 给予支持。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 也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五四运动知识点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一、五四爱国运动1、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必然结果。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1919.5.4 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3、运动中心地:前期地点北京------后期地点上海主力:前期是学生-------后期是工人(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4、斗争口号:(1)外争主权,内处国贼。
(2)取消二十一条。
(3)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4)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陆宗舆,章宗祥)5、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P47因为: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位。
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历史意义:(1)从性质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从历史转折意义看: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因为:○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成立运动的领导人物。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它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2)从参与阶级看: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P47小字)(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组织干部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2、中共一大(1)时间:1921.7(2)地点:上海(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4)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
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了当地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五四运动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什么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下面,让小编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四运动吧。
一、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的反对。
从而激起青年们的“五四运动”。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政治、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二、过程1919年的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
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五四运动

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国主义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 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 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运动,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五,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大事记
5月2日,北京政府林长民在《晨报》、《国民公报》 撰文:“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 之。” 5月3日下午,以林长民为首的北京国民外交协会召开会议, 决定阻止政府签约。国民外交协会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校 长蔡元培将外交失败转报学生。当晚北大学生在北河沿北 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大会,并约请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 代表参加,大会决定于4日(星期天)天安门举行示威游 行。
大事记
5月4日上午10时,各校学生召开碰头会,商定游行路线。下 午1时,北京学生3000余人从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 生“还我青岛”血书。队伍向使馆区进发,受到巡捕阻拦, 学生代表求会见四国公使,仅美国使馆人员接受了学生的陈 词书,英法意使馆均拒绝接受。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 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 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 生返校,学生复课。 5月7日,上海60多个团体举行国民大会。
主要影响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 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 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 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
五四精神
第16课 五四运动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思想基础 指明道路
阶级基础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1、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2、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 民族矛盾加深 阶级矛盾加深 (根本原因)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思想基础 指明道路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阶级基础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175家;1895— 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家;1913—1919年,中 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 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 万;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 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本课小结:
背景
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民族矛盾加深
国际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明道路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加深 国内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新文化运动开展,提供思想基础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中心:北京 第一阶段 先锋:学生 (以6月3日为界) 经过: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领导:先进知识分子 释放被捕学生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罢免了卖国贼职务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思想基础
阶级基础
陈独秀
李大钊
鲁
迅
胡
适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 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 路” ——《中国通史》
五四运动简介

五四运动简介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五四运动的过程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
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被学生烧掉的赵家楼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
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
五四运动

一、历史意义:1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3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五四精神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科学,民主.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科学,民主.一说: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二、起因:从国内看,政治上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掠夺,混战,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国内阶段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这个是最权威的答案了,不要再怀疑,犹豫了,就是这个答案!!!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大致经过及其历史意义:(1)原因是:从国际上看,一战期间,日本成为侵略中国的最主要国家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的道路;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中国外交上的失败,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从国内看,政治上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掠夺,混战,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国内阶段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活动。
(2)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三千名学生天安门集会举行示威游行痛打章宗祥火烧曹宅军警逮捕学生北京学生罢课蔡元培辞职出走六•三大逮捕六•三逮捕引起了全国各界极大震动上海出现三罢斗争五四运动进入第二阶段,中心转到上海,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三罢斗争危及北京政府的统治,结果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贼,拒签和约,至此,五四运动提出的两个直接斗争目标---惩办卖国贼,拒签和约基本上得到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成立
学习目标
1、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 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3、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 精神。 4、学会归纳课文,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 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
(性质):一次彻底的反帝 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开端。
近代史
1840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领导阶级
理论指导 革命前途
1919年
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 无先进理论 资产阶级共和 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 起了巨大的作用。
反对在对德 和约上签字
口号
中国的土地可以被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从这份传单内容中,我们能够感受到 “五四”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 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心转变 时间:6月5日 主力:工人群众
地点:北京
上海
形势: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诞 生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
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时间: 1919年5月4日 地点及主力:北京 (学生) 上海 (工人)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等 结果: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意义: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条件: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工人队伍不断壮大 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标志: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 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条 件
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 得到进一步传播。 组织基础: 五四运动中,陈独秀、 李大钊等人先后建立了 共产党早期组织。
董必武
李达
毛泽东
成立
标志
中共“一大”召开
① 时间:
②地点: ③代表:
A:确定党的名称 B:奋斗目标
④内容:
C:当前任务 D:领导机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1.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五四爱国运动
导火线
爆发 口号 意义
结果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合作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 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 运?
最能 反映 五四 运动 的性 质
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