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备课参考 中国的人口
人口教案初中地理

人口教案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及其增长情况。
- 能够通过图表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法,观察我国人口分布图,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 采用小组讨论法,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影响。
- 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关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特点。
2. 教学难点:结合相关资料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教学方法】地图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导入语: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它的人口又是怎么变化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我国的人口。
(板书课题)环节二:新课教学1. 教师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并结合书上11页内容,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师: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人口总数是多少?生: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
师:占世界人口的多大比例?生:约占世界人口的21.2%。
师: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是什么?生: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2. 教师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课堂预设:师: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生: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布特点?生: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西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寒冷,经济落后。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课堂预设:师:为什么我国要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师: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增长情况如何?生: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但人口总数仍在持续增长。
环节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增长情况和分布特点,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初中中国人口地理教案全册

初中中国人口地理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和分布特点。
2. 掌握中国民族的分类和分布特点,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
教学内容:1. 中国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2.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3. 中国民族分类和分布特点4.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 提问:你们对中国人口有什么了解?中国人口有多少?二、中国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2. 讲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如新中国成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等。
3. 提问:为什么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这么快?三、中国人口分布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 讲解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如东多西少的原因。
3. 提问: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四、中国民族分类和分布特点(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2. 讲解各民族的的风俗习惯,如汉族、壮族、藏族、回族等。
3. 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有什么特点?五、各民族的风俗习惯(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如汉族的春节、壮族的壮族三月三、藏族的藏历新年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3.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对这些风俗习惯有什么感想?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中国人口和民族的特点。
2. 强调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的重要性。
3. 提问:你们对中国人口和民族有什么看法?如何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
2.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回答有关中国人口和民族的问题。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认识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一、中国的人口现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的人口超过14亿。
然而,这个庞大的人口数量并不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国土上。
二、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地区。
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
这些城市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和企业前来发展。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以及就业机会较多,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了许多农民工迁徙到城市工作和生活的首选目的地。
三、西部内陆地区相比之下,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也是中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
由于山脉环绕以及水资源不足等自然条件限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发展。
因此,这些地区通常被农村或乡村所占据,并且拥有更低的人口密度。
四、华北平原华北平原是中国东北平原中最大的一块平原地区,其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由于这些地方适宜农业生产,华北平原被广泛开发用于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因此,在这个地区人口相对较多。
五、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最具民族多样性的地方之一,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
这个地区山脉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并且气候多样,生态环境十分丰富。
由于这里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该地区吸引了大量移民和外来务工人员。
六、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也被称为中国的“工业重镇”,是中国最早进行工业化的地方之一。
曾经以其煤炭、钢铁等重工业而闻名,如今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变化,该地面临经济下滑和人口减少等挑战。
七、城乡人口差距除了以上描述的各个地理分布情况外,在中国的城乡人口差距也非常明显。
尽管许多年轻人通过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徙试图改善生活质量和谋求更好的工作机会,但在城市中心仍存在大量居住贫困的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现代化设施和服务,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八、政府对人口分布情况的调控为了解决国内不平衡的人口分布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1)

中国的人口(1)
八年级地理教案
本学期总第5 课时本单元第 5 课时授课日期9.13-- 课题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1)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及增长,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及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增加学生的危机感。
重点
难点
1、中国人口及其在世界的地位。
2、分析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教具《中国政区空白图》幻灯片教法充分利用幻灯片、教材插图。
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我们在第一册《世界的居民》一章中曾讲过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国家?讲授新课:(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数12.95亿占世界2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二)人口分布不平均1、我国平均人口134人/平方千米世界的3倍2、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3、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从____(省、市、区、县)的____(省、市、区、县)到云南省的____(省、市、区、县)划一条线)
中国
请学生看教材图2、1,根据材料,算算中国人口分别是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的多少倍?(4、6 41、8、8、93)
(为什么东南人口多,而西北人口少)。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人口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人口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总量:2000年达12.95亿;占世界21.2%。
2、省区分布: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门。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1、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2、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呈直线上升。
3、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人口迁移
三、分布疏密不均。
1、地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
(沿海河湖、平原、
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
2、农村、城镇人口他布特点: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
(63、8%,36、2%)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2、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人口】。
初中地理教案人口民族

教案:初中地理——人口民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人口和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教学内容:1. 我国人口分布及特点2. 我国民族分布及特点3. 人口与民族问题及相关政策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基本情况吗?请大家谈谈自己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基本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我国人口分布及特点,如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地区人口多、内陆地区人口少等。
2. 讲解我国民族分布及特点,如汉族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等。
3. 分析人口和民族问题,如人口老龄化、民族团结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案例,如西藏地区的民族政策、东北地区的人口问题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口和民族问题。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的理解。
2. 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我国人口和民族分布图,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 思考我国人口和民族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基本情况,掌握了相关地理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强调民族团结,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但在时间安排上,可能存在一定的紧张,今后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节奏,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吸收知识。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中国的人口
1、到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止,中国共有12.9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分布特点:将(云南省)腾冲和(黑龙江省)黑河,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中国的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占8%,称为少数民族。
2、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
4、民族风情: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汉族的赛龙舟。
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

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
程度:初中
学习目标:
1. 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
2. 了解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原因。
3. 了解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和解决办法。
教案内容:
一、导入(5分钟)
通过简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包括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密集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稀疏地区。
2. 解释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包括生育率高、医疗条件改善、卫生条件改善等。
3. 解释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包括过度拥挤、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
4. 讲解中国为解决人口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如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等。
三、讨论(10分钟)
分成小组讨论:
1. 你认为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
2. 你认为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怎样解决?你有什么建议?
四、总结(5分钟)
总结中国的人口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强调每个人对于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五、作业(5分钟)
学生回家后写作业:
1. 根据课上讲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人口的简短文章。
2. 思考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解决人口问题,并写下你的建议。
评估方式:
课堂讨论和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来评估学生对于中国人口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开发事件的长短而决定的。 人口密度东西部存在差异,农村与城镇也存在差异,而且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
设的扩大,这种差异也在变化。
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人口政策。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我们要积 极地宣传这一基本国策,使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 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 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改变人们的生育观,人口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 决。
典型例题
【例 1】2003 年统计数据显示:西藏国土面积为 122 万平方千米,人口 270 万;江苏国土 面积为 10.26 万平方千米,人口 7406 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西部地区人口 密度小,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B.西藏自治区面积大,所以人口密度也大
C.江苏省地处沿海发达地区,所以人口多 少
D.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原、山地地区人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了我国人口的分布和人口密度的计算,通过计算,我们很清楚的得出这样
的结论,江苏省的人口密度远远大于西藏;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西藏位于西部内陆,
我 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就人口密度来说,东部的
人口 密度大于西部,临海、沿河、沿湖的地区,平原和盆地地区,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
1949
5.4
1953
5.9
1956
6.3
1964
7.1
1974
9.1
1982
10.3Βιβλιοθήκη 198811.11990 1995
11.4 12.1
2000
13.0
可以看出: 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 年为 5.4 亿,2000 年时就达到 13 亿。 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 51 年时间,人口就 增长了 1.4 倍,达到 13 亿。 三、人口分布不均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于 200 人每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 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省,这些地区多为平原区,适宜人们生产和生活。而 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 10 人每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 省区,这些地区多为高原和沙漠,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997
960
936
)
人口(亿)
1.48
0.26
12.36
2.6
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 2 倍,与面积相差不多 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 47 倍,是美国的 4.7 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
大国。
二、人口增长速度快
下表提供的是我国人口增长数据:
年份
人口(亿)
第一章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要点精讲
一、人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 2000 年世界人口已达 60 亿,我国人口总数 2000 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为 12.95 亿,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21.2%, 世界每 5 个人中就有一个多中国人。
面积居世界前四位的国家的面积和人口比较表: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面积(万立方米 1700
地区人 口多,相反,干旱荒漠、山地和高原,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例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近年来仍每年新增人口 1 200 多万,主要原因是
()
A.生活水平高 B.死亡率低 C.经济发展快 D.人口基数大 【答案】D 【解析】我国实行计划 生育后,人口出生率降低,但近年来仍每年新增人口 1 200 多万, 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