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合集下载

2020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4节入乡问俗__语言和文化训练含解析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

2020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4节入乡问俗__语言和文化训练含解析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

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1.下列关于语言与民族文化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是产生不同民族语言的差异的根源。

B.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C.民族语言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渗透于民族语言的每一个方面。

D.中西方语言的差异,是表面的,其实质是一致的。

【解析】由于文化、地理等影响,中西方的语言有着本质的不同。

2.“这件衣服真雅致,颜色美极了!”一位美国朋友对中国的一位青年妇女夸奖道。

下面可能是中国青年妇女听到这样夸奖后的回答的一项是( B )A.谢谢,这件衣服是不错!B.这是件普通的衣服,我在中国国内买的。

C.谢谢,你真有眼光。

D.我很高兴,我的衣服能得到你的赏识。

【解析】中国人的含蓄、内敛,会让她抑制内心的高兴而表示谦虚。

3.根据下列加点词语带有的文化内涵判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D )A.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青梅竹马....,形影不离。

B.222宿舍里的四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年纪,正当豆蔻年华....。

C.他们两人同坐一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可算是相敬如宾....了。

D.误会消除了,夫妻俩又破镜重圆....了。

【解析】A.“青梅竹马”指男女双方在孩童时代就曾天真地在一起玩耍,不能用于同性之间;B.“豆蔻年华”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后来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孩。

句中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显然错了;C.“相敬如宾”指夫妻之间非常恩爱。

4.下列句中加点的行业用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A.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他的心田。

B.春节前夕,党和政府的送温暖活动,使下岗工人们如坐春风....,深受感动。

C.五四运动之前,旧势力沉渣泛起,传统服饰也一度起死回生....。

D.政委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许多战士的思想都想通了,政委真是妙手回春....!【解析】B.“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是用于教育方面的,句中是误用;C.“起死回生”多形容医术高明,句中与“传统服饰”不搭配;D.“妙手回春”与“起死回生”一样。

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示例二)电脑输入,总体效率更高。经验告诉我们,初成的文稿一般还要反 复进行文字修改和段落调整,如果是在纸上,修改和调整既不方便,还会浪费 纸张。如果写作还需要参考或引述网上的电子文本,与纸笔书写相比,电脑输 入的优势更明显。在网络实时通讯方面,电脑输入可以大显身手,纸笔书写则 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第十六页,共29页。
第二十三页,共29页。
2.把握技巧,即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1)巧用修辞。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巧妙地使用修辞,可使广告语生动 形象,文采斐然,增强宣传效果。 ①比喻。例:贪污一根针,刺痛百姓心。(反腐倡廉) ②拟人。例: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环保) ③对偶。例: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青年志愿者) ④双关。例:“艾”与被爱,连着红丝带。(关爱艾滋病患者) ⑤仿拟。例:但愿人长久,两岸共婵娟。(祖国统一) ⑥反问。例:这只碗碎了,你就不吃饭了?(下岗再就业)
坦率。
第六页,共29页。
[考点·聚焦] 本节介绍了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没有和考纲直接对 应的考点,但涉及语言运用得体这个考点,一般涉及拟写广告词,设计短信内 容,敬辞与谦辞的应用等角度。学习这一节内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语言和民 族文化的关系,感受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都有重要的意义。
(示例二)最古怪的是“吃一堑,长一智”,连“堑”也讲究“吃”,你说中 国人思维中有多少是不能吃的?(任选其中一个即可)
第十八页,共29页。
阅读下面示例,按要求作答。 “丢手绢”是几代人童年时的游戏,多少小朋友学会洗的第一件衣物就是 自己的小手绢。现在的你还有手绢吗?今天的小朋友可能已经不知道手绢为何 物,纸巾的泛滥几乎让“手绢”成了只存在于词典中的一个词。“美丽天津·重 拾手绢行动”倡导大家:少用纸巾,多用手绢。 活动主题:把丢掉的手绢捡起来 宣传语:捡起的是童年记忆 留下的是绿树蓝天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第4节入乡问俗__语言与文化课件3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第4节入乡问俗__语言与文化课件3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积累诗词中有关“酒”的诗句
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对 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
文化 文化



语言
语言
体 现
语言能否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 心理呢?
三、讨论合作探究 1、从文字看民族生活和历史
从“安”、“家” 这两个字中可以得到哪些文
化信息?
安 = 宀 +女
安家
家 = 宀 +豕 姜
母 系 氏 族

汉字新解,从以下汉字中任选一个,写一 段个性化的解读。(利用汉字的独特结构、 内涵,抒写现实人生的新思想、新理念)
4、从语言看地方民俗风情
上海人看望病人不带苹果。 河北人在婚礼上不摆无花果。
病故
无结果
送终 分离
搬家不能送别人钟作礼物。
一般有情人不分吃梨子。 不能给恋人送伞。
分手散伙
请说说在你的家乡传承下来的一些优良的民俗风情
5、从语言看民族文化心理
《诗经》以四言为主,以二言为一节拍,充满了骈 偶对称的句子;散文中也重视语句成双成对的运 用。 追求和谐与对称
宣传片中有哪些中国文化符号?
小结: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 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我们祖国的 语言,是祖国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祖国存在的 标志,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祖国的语言里,耸立 着珠峰,绵延着昆仑,流淌着黄河,镌刻着长城; 祖国的语言里,凝聚着我们不屈的民族精神;让 我们热爱我们的文化和母语吧!
布置作业:
探究: 1、中西方对某些数 字的喜恶,说说其背后 的文化内涵。
2、 “唐宋八大家”之 首姓韩名愈,字退之。或请 以班级中某一同学的姓名为 例,请问这样的姓名中体现 了什么样的文化心理?

高中语文 第6课 第4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课件 新人教

高中语文 第6课 第4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课件 新人教

高考导航
• (2015年高考浙江卷)
• 6.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 反义,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意思是鲲鹏高飞。给下面的 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各不超过25字)
• (1)陈璋,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孙冠群,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用实物传达一个信息:我诸葛亮看不起你司马懿, 你没有男子汉的英雄气概,只是像个女人而已,所以送你一 套女人服装。当然,老奸巨滑的司马懿知道孔明的用心,虽 然怒火中烧,但表面上装得不在乎,他已打定了主意,就是 不与你孔明交战。
• 这种用实物传达信息的事例,在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 罗多德的名著《历史》中也有记载(《历史》卷四,中译本, 商务,第482页):
• 蜀汉统帅诸葛亮孔明六出祁山,率兵伐魏。诸葛亮在取得一 些胜利后,驻军五丈原,与前来抵抗的曹魏统帅司马懿对垒。 诸葛亮多次派人向司马懿挑战,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用兵如 神,不敢轻举妄动,便闭门不出。诸葛亮着急魏军不应战, 忽然想出一个激将法。诸葛亮派人弄来妇女用的头巾和裙装, 用盒子装好派专人送给司马懿。
只是向大流士王传达一种信息,它只是一封“实物信”而已。
• 希罗多德在《历史》这部书中写道:
• “波斯人问来人带来的这些礼物是什么意思,但是这个人说 除去把礼物送来和尽快离开之外,他并没有受到什么吩咐。 他说,如果波斯人还够聪明的话,让他们自己来猜一猜这些 礼物的意义罢。”
• 答:不同语言之间既会有一些相似之处,也会有很多差异, 这正反映了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 2.汉语中常用跟“吃”有关的词语来描写人物形象。根据 课本中的例子,可以归纳出几种用“吃”描写人物的方法?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1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1Word版含解析

《入乡问俗- 语言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语言与民族的关系以及我国语言的独特艺术等。

2、过程与方法:利用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与高考有关的谦敬词与熟语。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以及感受我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联系高考相关知识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以及感受我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导入播放侯宝林的《婚姻与迷信》片段视频
(老师说:我们在刚刚这个视频中看到了他们用哪两个词来表现“男尊女卑”呢?学生答:“大”与“小”。

老师说:对,这其实就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种现象,比如:丰城话中的
“崽”,在女性怀孕时就说“怀哩崽”,在肚子里还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时就说是“崽”,这个字也就是“男孩”的意思。

所以,语言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探寻它的魅力。

)板书:语言与艺术二、新课学习
1 PPt 1
1
Four tigers in Asia. 2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了语言与饮食、语言与姓名、语言与交际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语文也是非常有趣的,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喜欢上语文,也可以进而去探讨语言与其他文化的魅力。

五、作业
学案上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
语言与文化
饮食
姓名
语言
交际
其他。

高中语文 第6课 语言的艺术 第4节 入乡随俗-语言和文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2

高中语文 第6课 语言的艺术 第4节 入乡随俗-语言和文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2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4节入乡随俗-语言和文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4节入乡随俗-语言和文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4节入乡随俗-语言和文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的全部内容。

入乡随俗-语言和文化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豆豉./奢侈.单薄./刻薄.赝.品/义愤填膺.B.即.使/觊.觎倾轧./轧.钢狙.击/含英咀.华C.慨.叹/楷.模狼藉./蕴藉.炮烙./一丘之貉.D.渣滓./恣.意倒.退/倒.影辍.学/掇.拾旧闻解析: B项分别读jí/jì,yà/zhá,jū/jǔ;A项分别读chǐ,bó,yàn/yīnɡ;C项分别读kǎi,jí/jiè,luò/hé;D项分别读zǐ/zì,dào,chuò /duō.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妨碍/防御九州/洲际貌合神离/和盘托出B.纯粹/碎石粗犷/旷达百尺杆头/揭竿而起C.苍海/伦理揖拿/编辑谈笑风生/歌舞升平D.贸然/冒失提拨/拨冗青山绿水/山清水秀解析:B项,“百尺杆头"应为“百尺竿头”;C项,“苍海”应为“沧海”,“揖拿"应为“缉拿”;D项,“提拨”应为“提拔”。

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4节入乡随俗_语言和文化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4节入乡随俗_语言和文化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四、语言与民族
• 1.语言与民族精神有何关系
•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 力。每一个民族都热爱自己的语言,并且把它和民族 尊严联系起来。
• 2.语言与民族文化有何关系
• 从语言看民族文化:通过文字和词语,可以发现早期 民族文化的痕迹。通过语言文字直接了解文献所记载 时期的民族文化,更是研究文化的重要途径。
•第四节 入乡随俗——语言和文化
学 课前自学预案
•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讨论语言表达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语言 深刻反映和记录了民族的文化风貌,另一方面民族文 化也对语言的意义和形式产生影响。了解汉语和汉民 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不但可以从汉语现象透视背后汉 民族文化的含义,也能从汉民族文化的角度体会汉语 的特点。
• 一、什么是文化
•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自然界赐予人类的一切都不 是文化,如山川土石;非人类所创造的不是文化,如 蜜蜂造的巢,蚂蚁堆积的蚁山;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创 造的,无意识形成的东西不是文化,例如婴儿涂抹出 的东西。
• 二、文化的分类
• 1.物质文化:衣、食、住、行
• 例如“油嘴滑舌”表示说话油滑;“茶壶里煮饺子” 表示心里有数;“鸡蛋里挑骨头”表示故意找毛病; “小菜一碟”表示轻而易举;“乱成一锅粥”表示十 分混乱;“泡汤了”表示事情失败了;“半瓶子醋” 表示一知半解;“露馅”表示阴谋败露;“包子有馅 不在褶上”表示有真本事不外露;“心急吃不了热豆 腐”表示心太急办不好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 中国菜追求色、香、味、形,不仅讲究用料,而且还 讲究火候儿、刀法和造型等,因此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但是由于各菜系的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30张)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30张)

与 敬
——免贵春秋几何)
——虚度四十。
(痴长四十) ”
• (1)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可以说“下午 我在家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
(恭候)您(光临)
• (2)当别人夸奖你学习好时,外国人一般 说“谢谢”,中国人一般说
( 过奖过奖、哪里哪里、 ) 一般一般、凑凑合合
语言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中国在 历史上是长期的农业文明国家,看天吃饭。 天灾与战乱较为频繁,时时有饥荒,严重影 响人的生存,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 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正因为如此, 长期以来,中国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 化。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很多关于“吃”的说法就无不与汉民族 的民族心理密切相关。
• 比如,在西方,以人的名字命名狗 说明主人很喜欢这个人。有调查显 示在英国,英国人喜欢用球星名字 给狗命名,在这些名字中贝克汉姆 夫妇排行榜首。
汉语中和狗有关系 的词语:
走狗、狗仗人势、 狗腿子、狗奴才、 狐朋狗友、 狼心狗 肺、狗眼看人 低… …
“狗”在汉语中往往是带有贬义的。
在西方人眼中: “龙”是一种怪兽。在大部
入乡问俗——语言和 文化
一天早晨,一位英国妇女在 中国公园里遇见了一位上了年 纪的中国老人,就走上前用汉 语客气地问道:“爷爷,你几 岁啦?”老人诧异地看看她, 转身对周围的人有点生气地说: “您瞧,她问我几岁啦!几岁 啦!”这位年轻的英国妇女根 本没有想到自己的话会引起对 方这样的反应。
一天中午,一个在中国 学习的美国留学生路上遇到 了一位中国朋友,中国朋友 问他:“吃了吗?” 这个刚 到中国不久的外国留学生结 结巴巴地用汉语说;“你们 为什么老问我吃了饭没有? 我有钱。”他以为人们总问 他“吃饭了吗”是因为怕他 没钱吃饭。他显然对这种问 法感到生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