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

合集下载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6课 语言的艺术 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时作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6课 语言的艺术 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时作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1.与示例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示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A.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B.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C.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D.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性质的辨析,是对修辞常识的分析能力的检测,试题难度较低。

例句中“白花……如……明珠,……星星”,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

A句不是比喻句;B 句与例句相同,“小屋……好比……风帆,……飞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句是博喻;D句是暗喻。

答案: B2.对下列古诗句中加点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晴”是双关词:既指晴雨的“晴”,也暗指恋情的“情”。

B.“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孤”是比喻写法,“楚山”似乎也有诗人孤寂的心情。

C.“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

(天涯..吐蛾眉《秋思赠送》)“新月”“蛾眉”:作者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的新月就是娇妻的蛾眉。

D.“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丧胡尘《陇西行》)“貂锦”“胡尘”运用借代手法,这里分别指唐军将士和边塞战争的激烈场面。

解析:B项的“孤”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 B3.请指出下列成语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格。

守口如瓶归心似箭门庭若市大动干戈纨绔子弟二八佳人气吞山河万死不辞望穿秋水弃旧图新阳奉阴违大同小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守口如瓶”“归心似箭”“门庭若市”运用了比喻;“纨绔子弟”“二八佳人”运用了借代;“气吞山河”“万死不辞”“望穿秋水”运用了夸张;“弃旧图新”“阳奉阴违”运用了对偶;“大同小异”运用了对比。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6页)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能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

2、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悉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能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

教学难点: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一、引入:语言,不仅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艺术性。

有生命力的文章,往往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

语言的鲜明、生动、有趣、准确,还离不开修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二、课堂活动:广告修辞大擂台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

(香皂)夸张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

(保健品)夸张3、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

(处理器)比喻4、年光似鸟翩翩过,时装如棋日日新。

(服装)比喻5、人生仿佛表上的指针偶尔分离,但始终有相逢的一刻。

(手表)比喻6、柔似女儿情,暖若父母心。

(内衣)比喻7、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服装)对偶8、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

(彩电)排比9、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

(收音机)排比三、认识修辞手法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A、比喻B、比拟C、借代D、夸张E、对偶F、排比H、设问G、反问(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①同类相比。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

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比喻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精品课件:第六课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精品课件:第六课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3.对偶和排比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明确]
4.借喻和借代的区别是什么? [明确] (1)作用方面的区别: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本体,只代不喻。 ②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作用,但总是喻中有 代。 (2)构成基础的区别: ①借代侧重“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②借喻侧重“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3)转化方面的区别: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5.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是什么? [明确]
6.象征和借代、借喻的区别是什么? [明确] (1)象征和借代的区别: ①借代所代的事物确定,而象征相对隐晦、含蓄,需要琢磨才 能体会。 ②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只有表面的联系,象征的本体和征体 之间是一种深层次的联系。 ③借代是名词性的,只限于句中,而象征的范围可以扩大到整 个句子,甚至全段和全篇。 (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却比较复杂,也很难补 出被象征物。
一、(示例)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 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 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 甜美。
二、第 1 句是比拟(拟人);第 2 句是通感;第 3 句是比喻(借喻); 第 4 句是比喻(暗喻);第 5 句是夸张;第 6 句是比喻(借喻)。
解析:选 A。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借 代”手法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或以部分代替整体等, 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手法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 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A 项,“刀俎”和“鱼肉”与 人所处的情境相似,运用的是比喻手法。B 项,用“尧”“舜” 这两个人物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C 项,“干戈”和“玉帛” 分别以战争武器和表示友好的事物指代战争和和平。D 项,以 “西施”这一人物指代美女。

课件:人教选修之《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课件:人教选修之《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②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 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 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 有文采。③用比喻来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 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 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运用它可 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 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沙发]
句式一致
试题往往给出了范例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句
句式相同。这样,就使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
句式是否一致成了关键。有时候要仿写的是一个
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如例句是主
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板凳] 内容统一 仿造语句在内容上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统 一,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叙述层次或论述结 构。它往往要求仿句与所给语句思想一致,内容 贯通,往往还涉及感情一致、风格一致等问题。 如果所给语句文采飞扬,充满褒奖之情,那么所 仿写语句也应与之一致,否则就会显得不协调, 不统一。
第二节
语言பைடு நூலகம்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
诗海探珠
有美堂暴雨 苏 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 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 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 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 倒倾鲛室泻琼瑰。
【赏析】 此诗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有美 堂位于西湖东南的吴山之上。诗写暴雨,在古人 诗中甚为少见。这首诗开头写雷起脚下,顽云满 座,是诗人站在吴山绝顶上的真实见闻。一声疾 雷,先声夺人,预示暴风雨来势之猛。三、四句 写暴雨中的奇观。由于狂风在乌云翻滚之际呼啸 而至,诗人感到风也是“黑”色的;大雨倾泻, 江水汹涌,使诗人产生了江海起立的神奇幻觉。 第五句写江水汹涌,如同斟满的酒凸出了杯面。 第六句写雨声震天,又像千锤急下敲击着羯鼓。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食客;②既劝解人们不要贪杯,又刺激有酒量的人 夺饮。
夸张
1、概念: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 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 方法。
扩大的2、夸夸张张的:作用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缩小•的烘夸托张气氛:,增强感染力;
•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超前的夸张 :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 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 ②我买了一台“康佳”—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 ③樯橹灰飞烟灭 —借部分代替全体。 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的 —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⑥读点鲁讯—借作者代著作。
去、入三声) ,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
相应)。 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
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 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 选出最恰当的一项(1987年高考题) (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 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 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 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点评广告语
《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 “当日晌午时分,走的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 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大 字‘三碗不过冈’。”
答案点拨:①夸张,宣传酒的醇香浓烈,吸引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 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 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 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 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 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 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修辞手法精学精练新人教版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修辞手法精学精练新人教版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1.(2015·江苏高考)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修辞手法——比拟(拟人和拟物)。

A项,意为春风试着用神奇的刀尺,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

“试”“裁”是人的动作,用了拟人。

C项,说芍药花“含春泪”,“蔷薇”“卧晓枝”,把花写成美人,拟人。

D项,一“偷”一“翻”,采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顽皮可爱。

B项,意为浮萍碎处,映现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划过草叶的声响。

是从视觉与听觉角度来写的,并未运用比拟手法。

【答案】 B2.(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要求:不得改变原意)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解析】本题考查把散句变换成整句的能力。

要求把三个句子改写成句式一致、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改写时要注意,“是”是排比句的标志词语,宾语“优秀代表”“光辉典范”“精神符号”是统一整齐的偏正结构短语。

【答案】(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符合试题要求,其他答案亦可)3.(2015·湖南高考)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__________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__________、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习重点 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思考:引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让单调乏味的陈述变得异常吸引人,它可以让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甚至可以以恰当的修辞来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以下问题: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告成了各种传媒中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其自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

广告语之所以丰富多彩,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修辞手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广告语看修辞:当你看到“晶晶亮,透心凉”“万家乐,乐万家”等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时,是否感到很亲切呢?想必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亲切而难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广告语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

它能修饰、调整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运用了修辞格的广告语形象、生动,让人过目、过耳均不忘。

广告语主要采用的修辞格有:双关、顶真、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

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写广告语时,一定要注意创新,不能总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这样的广告只会使人产生厌恶之感,而不会留下好的印象。

广告中的修辞运用得恰如其分,广告便会脍炙人口,反之,则会成为“败笔”。

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修辞。

写广告时,在认识到修辞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要了解修辞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修辞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传达和沟通。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6.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6.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质相符、情采相称一直是为文的理想 境界。语言表达中恰当地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 效果。 本节主要介绍修辞手法中比喻、借代、比拟、对偶、排比五大 类型的特点,并阐述了“比喻”和“借代”,“比喻”和“比拟”,“借代”“借 喻”和“象征”之间的区别。
1.修辞格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提示:修辞格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 色的,一类是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 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包括比喻、借代、比拟、 夸张、双关等。 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包括对偶、排比、反复、 回环、顶真、粘连、镶嵌等。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近期不要进入股市,否则宝马进去,自 行车出来;西服进去,三点式出来;老板进去,打工仔出来;博士进去, 痴呆傻出来;鳄鱼进去,壁虎出来;蟒蛇进去,蚯蚓出来;老虎进去,小 猫出来;牵狗进去,被狗牵出来;站着进去,躺着出来;黄世仁进去,杨 白劳出来。总之,就是地球进去也是乒乓球出来! 这段话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股市的风险,你知道其中用到了哪 些修辞手法吗?
2.修辞格中的比喻具有什么作用? 提示: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叫譬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 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 得浅显。 比喻的主要作用:(1)用比喻来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 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 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2)对道 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 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地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谢 谢1ev9vTbYPJK<M>>NBCHMidkey=72d68b72aa999a114b33289f59c36150b694aa93f77c426ef94989a10f0f24e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主题展示引子感悟母鸡”与“鸡蛋―→ 恰当地使用修辞⎩⎪⎨⎪⎧ 使语言表达生动、鲜明、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活动探究要点归纳1.常见修辞手法的使用 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比喻 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类型 (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 “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 不用比喻词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注意点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借代 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手法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类型 (1)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2)具体代抽象。

(3)形象代本体。

(4)部分代整体 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另外,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不能同时出现 比拟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类型 (1)拟物。

例如:遭到我军的迎头痛击后,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2)拟人。

例如: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注意点使用时要抓住人和所比拟的物或物和所比拟的人之间的相似性,要出现被比拟的人或物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对偶概念对偶是用数字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类型(1)正对。

上下两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

上下两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

如:谦受益,满招损(3)串对(流水对)。

上下两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注意点句子的形式上要协调匀称,语音上圆润动听排比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类型(1)并列性排比。

从几个方面表达一个事物、一种思想,句间呈并列关系(2)承接性排比。

各排比项先后有序,相互承接注意点使用时要注意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且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顶真概念顶真即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的语句或片段或章节上连下接,首尾蝉联,又叫“顶针”或“联珠”作用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回环概念回环就是用相同的语句回环往复地说明的一种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作用体现出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如:他爬起来跌倒.....,跌倒爬起来.....,挣扎着继续前进(1)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的作用是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借喻与借代的区别与联系①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②不同点:借代的重点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重点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对偶与对比的区别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①对称性与平列式。

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而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

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5)反问与设问的区别①反问是“问中有答”,设问是“自问自答”。

②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是启发思考。

(6)回环与顶真的区别①回环只有两个语言片段,而顶真则不限于两个。

②构成回环的词语要求相同,而顶真只要求头尾衔接的词语相同,其余词语不要求相同。

③回环是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形式是按照上文逆序排列:甲-乙,乙-甲。

而顶真则是反映事物之间递相依存的关系,语言形式是上递下接,顺连而下:甲-乙,乙-丙。

(7)衬托与对比的区别与联系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

衬托与对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甲乙对比,同时又互相衬托,甲衬乙,乙也衬甲;甲乙衬托,也含有某种程度的对比。

也正由于它们有联系,所以有些修辞著作中将它们合为“比衬”或“映衬”。

但是衬托与对比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①从甲乙两者的地位来讲,甲乙对比,一般说来,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通过对比,相得益彰,两者都更加鲜明突出。

甲乙衬托,并不是所谓一半对一半,而是有主次之分,乙衬甲,甲为主体,乙为衬体,通过衬托,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

这是对比与衬托的主要区别。

②从甲乙两者的隐现来说,凡甲乙对比,两者必须都要出现,否则便达不到黑白分明的表达效果;而甲乙衬托,衬体必须出现,而主体则允许隐藏,可以明写此而暗指彼,特别是像以动衬静、以明衬暗等反衬,常常不出现主体。

③从甲乙两者的类属来讲,凡甲乙对比,两者要么同一物体,要么同一方面,否则便不可比;而甲乙衬托,两者可以是同类属的,也可以是不同类属的,如以景衬情就是言此而意彼。

对比与衬托,不仅是修辞方式,也是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戏剧、电影、绘画、摄影、雕塑和音乐等,都经常用到它们。

如果运用恰当可以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1.下面没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解析:选C 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中的花草儿“伸着懒腰”、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

2.“马蹄声,孤独又忧郁地自远至近,洒落在沉默的街上如白色的小花朵”一句中,将属于听觉形象的马蹄声,巧妙比拟为视觉形象的白色小花,使无影无形的声音,通过有形有色的花朵而具体化。

下列文句将听觉形象比拟为视觉形象的选项是( ) A.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

B.那小高楼上即刻发出求救的灯语,一明一灭着,有如乞儿的泪珠。

C.读旧日友人书/乃有众多管弦之音打从心窝里升起/首先是一组浏亮的喇叭/像一群蓝色的小鸟扑着翅膀D.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解析:选C C项,“浏亮的喇叭”为听觉形象,“蓝色的小鸟”为视觉形象。

3.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黑墨②黑钻石③黑夜④黑葡萄(1)此刻,她那__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_______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④,理由:黑葡萄切合眼睛“大而圆”的特点,颜色可与“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相契合。

(2)②,理由:句中有“闪烁着奇异的光亮”,与之相照应的只能是能闪烁光亮的“黑钻石”。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减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解析:选B B项中后一个“巴金”指其本人,前一个“巴金”指“巴金的作品风格以及其人品”。

5.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是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服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服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给抽象的事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