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语言的修辞艺术
关于广告语的修辞材料

关于广告语的修辞材料广告语是商业推广和市场营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广告修辞材料,它们被广告策划人员广泛使用,以使广告更加吸引人。
1. 明喻:广告语使用明喻来直观地描述产品或服务的优点或性能,使消费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这款面霜就像一条云朵在你的脸上舒展开来。
”2. 比喻:通过将产品或服务与其他对象进行类比,广告语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联想和印象。
例如:“这辆车就像一匹奔腾的黑马,让你感受到速度和激情。
”3. 反讽:通过讽刺的说法来增添幽默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例如:“光头还是居多的男士用了我们的洗发水后,他们恍若不再忍受秃头之苦。
”4. 排比:使用一系列并列的词语或短语,增强广告语的节奏感和吸引力。
例如:“新鲜,美味,口感丰富,就像在天堂品尝美食一样。
”5. 反复:通过反复强调产品的特点或优势,提高广告语的可记性和说服力。
例如:“令人惊艳,温和滋润,持久好看 - 这是你们期待的睫毛膏。
”6. 排除法:通过对比和排除其他竞争产品的缺点来突出自己产品的优势。
例如:“忘掉扁平无生气的头发,这款吹风机让你的秀发充满蓬松和自信。
”7. 反问: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消费者的思考,并促使他们寻找答案。
例如:“上午的第一杯咖啡最好让你精神焕发,你愿意选择普通的咖啡还是拥有咖啡大师呵护的咖啡豆呢?”总之,广告语的修辞材料可以通过使用明喻、比喻、反讽、排比、反复、排除法和反问等手法来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能够凸显产品或服务的优点,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留下深刻印象,促使消费者选择购买。
广告语在商业推广和市场营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号或宣传标语,更是一种精心设计的修辞材料,用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建立品牌形象并鼓励购买行为。
下面将深入探讨一些常见的广告修辞材料。
首先,明喻是广告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使用明喻,广告可以用图像化的方式描绘产品或服务的特点,让消费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广告词中的修辞美及其编拟技巧

广告词中的修辞美及其编拟技巧在广告中,修辞美是一种重要的手法,用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购买产品的欲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美及其编拟技巧:1. 比喻:通过将产品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来赋予其更多的想象力和独特性。
例如,“这款手机如同一颗流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2. 排比:通过列举类似的事物或情节,来强调产品的多样性和优势。
例如,“这个商场有时尚、有品味、有创意,满足您多样化的购物需求”。
3. 反问: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并使他们对产品感到好奇。
例如,“您想拥有一个显著提升生活品质的机会吗?那么,不要犹豫,购买我们的产品吧!”4. 夸张:通过夸大事实或描述,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使产品显得更加引人注目。
例如,“这款口红让您的唇色如同艳丽的彩虹,绝对吸引所有目光!”5. 感官描写:通过对产品的感官描述,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产品的优势。
例如,“这款咖啡带来了浓郁的香气和丝滑的口感,让您的早晨更加美好!”6. 循环:通过反复强调产品的特点或口号,来增加读者对产品的记忆和认可度。
例如,“快速、方便、高效,我们的服务让您的生活更美好!”7.对比:通过将产品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其独特性和优势。
例如,“与传统的洗发水相比,我们的产品不仅仅洁净,更能改善头发质量。
”8. 渲染情感:通过运用情感化的语言,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并使他们与产品建立情感联系。
例如,“我们的产品将带给您快乐、自信和满足感,让每一天都充满活力!”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修辞美,广告可以在短短的几句话中传达出产品的核心信息,并吸引大众的关注。
好的修辞美不仅仅使广告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还能营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
当代社会,广告已经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电视广告、广播广告、报纸广告,还是互联网广告,我们每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广告信息。
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广告的创作需要一些修辞美的技巧,来打动消费者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并最终促使他们购买产品。
广告用语中的修辞现象

广告用语中的修辞现象
1. 夸张手法:强烈的语气和夸张的形容词,比如“无与伦比”、“史上最强”等等。
2.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来突出产品的优势,比如“出众的品质,惊人的价格”,“过去时代的单一功能,现代多项功能”的形式。
3. 拟人手法:赋予产品或服务人的特性,让消费者产生亲切感,比如“它悉心呵护您的健康”,“它会为您节约更多时间”等等。
4. 具体化手法: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描述,让消费者产生更直观、更真实的感觉,比如“鲜嫩多汁的水果,口感极佳”,“柔软舒适的床垫,让您一夜好梦”等等。
5. 重复手法:用重复的形式来加强印象,比如“好,好,好”,“无可比拟,无可比拟,无可比拟”等等。
6. 借喻手法:通过类比来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产品或服务的优点,比如“这家餐馆就像你家,温馨舒适,让你感觉好像在家一样”,“这款发动机就像一头野兽,充满着能量和激情”等等。
7. 排比手法:通过排列一系列相关的词语或短语来强调某个特性,比如“优质原材料、先进生产设备、专业团队”的形式。
典型广告语的修辞技巧分析

典型广告语的修辞技巧分析广告语是推销产品或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其中的修辞技巧在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激发购买欲望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典型广告语使用的修辞技巧进行分析,以揭示其背后的营销心理和艺术。
1. 夸张手法夸张是广告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夸大产品或服务的优点、效果或特点,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无敌快递,飞一般的速度!”这句广告语中的“飞一般的速度”通过夸张的表达方式,将快递的速度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2. 反问手法反问是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设置反问句,让消费者在思考的过程中参与到广告信息的传递中,增加与广告的互动性。
例如,“你不想拥有一辆足够酷炫的跑车吗?”这句广告语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发消费者对于拥有跑车的渴望和向往。
3. 比拟手法比拟是广告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将产品或服务与另一种事物进行比较,突显出其独特的优点和价值。
例如,“这款神奇的面霜,如同一股清泉,让您的肌肤充满活力!”这句广告语通过将面霜与清泉进行比较,有效地传达了面霜的清爽和滋润的特点。
4. 使用名人效应名人效应是广告中常见的修辞技巧之一。
通过邀请知名人士或明星代言产品或服务,借助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公众认可度,提升产品或服务的形象和销售力。
例如,“世界大师级大厨推荐,品味正宗地道的美食!”这句广告语利用知名大厨的影响力,为产品树立了权威形象,并增加了消费者的信任感。
5. 利用情感诉求情感诉求是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运用渴望、自豪、幸福等情感词语,触动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让其产生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积极情绪和体验。
例如,“只有爱,比尔吉斯!”这句广告语利用“爱”这一高度情感化的词语,与产品相结合,既突出了产品的品质,又引发了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典型广告语使用了多种修辞技巧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激发其购买欲望。
夸张、反问、比拟、名人效应以及情感诉求等手法在广告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广告的修辞特点

总结
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形象生动、 好懂易记的广告又是一个广告成功与 否的关键,它使得广告具有真实性、 简练性、创造性、吸引性、美感性和 联想性。广告词,是缩的艺术,是艺 术语言的再现,它能达到生动形象、 富有创意的效果,是正确恰当运用修 辞的结果。
制作人:牛绍渤 惠博 陈慧超 杜康
2.拟人
3.反语
• 例句:If people keep telling you to quit smoking cigarettes,don’t listen!They are trying to trick you into living. 如果有人一直在劝你戒烟,不要理他! 他 们大概是想骗你活得久一点。
3.对偶
三.话语结构修辞
1.排比(POCHO书店总能找到适合你的书)
2.反复
3.平行对照
• 例句1:Down with your blood sugar. Up with your life.(降糖药的广告) • 例句2:Going east,stay in Westin.(某宾 馆广告)
4.对比
5.夸张
某报社创意广告:
6.仿拟
例句1.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 (三菱汽车广告) “All man are created equal.”
7.双关
例句:It is up to you.Βιβλιοθήκη Up2u为知名国际化妆品牌。
(感染力,艺术性)
8.讳饰
广告的修辞特点
一.语义修辞: 比喻 拟人 反语 对比 夸张 仿拟 双关 讳饰
二.语音修辞: 拟声 押韵 对偶 三.话语结构修辞: 排比 反复 平行对照
1.比喻(较多采用)
广告文案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法(推荐五篇)

广告文案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法(推荐五篇)第一篇:广告文案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法广告文案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法:1.比喻:古人称之为“比”。
它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将抽象的事物进行形象的表现,把陌生的概念变成熟悉的事物,将平淡表现为生动。
比喻有三大要素:本体——说明或描述的对象,喻体——用作比喻的事物,喻词——用来连接本体、喻体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因三大要素的有无,人们将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明喻是将本体、喻体用喻词明显地连接起来的句式,将比喻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功能表现得较为突出,我们运用之,能使文案达到特殊的效果。
暗喻是指在本体和喻体之间,不出现喻词的比喻句式。
借喻,是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方式。
与明喻和暗喻相比,借喻的形式简洁、用喻最为隐秘,而喻体则更醒目,具有形式简洁、结构紧凑、文字洗练的特点。
美加净防晒护肤品——阳光下的绿荫康柏刚推出的首部笔记本薄型电脑CONTURA AERO,就好象是你的手提流动办公室,处处帮得上忙。
(康柏电脑)广告案例:IBM Thinkpad 笔记型电脑-----领带篇广告标题:e-时代,最轻便的随身装备广告代理:奥美直效行销顾问《第23届台湾广告金像奖获奖作品集》 P552.双关: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词意的联系,故意使语言关联到两种事物,使语句构成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
在文案写作中,主要的双关运用是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对象双关。
谐音双关是利用词语的谐音(音同或音近)所构成的双关,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构成的,而对象双关是指一句话(或几句话)涉及到两个对象的双关。
双关的运用可以使文案含蓄、幽默、风趣、委婉、形象、生动。
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工夫(理发店)广告案例1:福特汽车广告:广告标题:这一位,台湾两千多万人都想抢作品名称:福特汽车----车位篇广告代理:智威汤逊《第23届台湾广告金像奖获奖作品集》P283.飞白:将词语故意写错或读错,并有意地仿效。
浅谈广告用语中的修辞手

浅谈广告用语中的修辞手法当今社会,广告几乎无孔不入,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凡好的广告作品,往往离不开精妙的语言,而精妙的语言往往离不开修辞手段。
在现代广告中,不少广告语运用修辞手法创意,大大增强了广告的语言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不仅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激起了他们强烈的购买欲,而且,使他们的广告意识与商品意识明显增强。
修辞是语言艺术化的手段,它是用各种表现方法修辞文字词句,使语言表达更准确、鲜明,生动而有力,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法。
常用的广告修辞手段有双关、比喻、通感、夸张、对偶等。
我们以下就具体广告范例做简单的分析。
一、双关所谓双关,是一个词语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
双关是利用语言中同音和多义的存在特征, 使一语含多义。
广告语的一语双关,是从直观、单一的形式向隐喻、暗示和复杂化发展,是让人通过对产品的联想把握词语的真实意义,不仅让人欣喜愉悦,体会语义的贴切美,而且让人在新奇之余,加深对广告商品的印象.例如: (1)“默默无蚊的奉献"(华力灭蚊器广告)这则广告语利用双关这种辞格,既塑造了商品和企业“默默无闻”的形象,讴歌了社会上不声不响埋头苦干的广大无名英雄,又利用巧妙的构思,高明的手法,用“无蚊"和“无闻”语音双关的条件,由“无闻”联想到“无蚊”,描述了华力灭蚊器的功能、作用,妙趣横生,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令人遐想不已.(2)“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太平洋保险公司广告)这则广告中的“太平洋”一方面指和“一滴水”相对应的自然界四大洋之一的太平洋,另一方面指“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品牌。
由此,该广告语也就蕴含着双重含义:第一,平时只要有一滴水之微不足道的付出,有难事就会得到如太平洋之浩瀚的回报,其中也蕴含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二、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这种修辞格契合了广告语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传达完美信息的特性,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广告语修辞材料

笔者通过广泛收集广告语,然后进行分类整理,认真研究,发现其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双关、顶真、押韵、回文、比喻等,具体的运用情况和效果将作如下分析:1.比喻。
是常见的一种修辞,在广告语中运用得最广泛最普遍。
例如:①爱梦利,随身的绿阴。
(防晒露)此则广告运用了暗喻的修辞,说明爱梦利的防晒作用如同绿阴般清爽舒适,让人从广告中寻到一丝清凉,从而对产品产生美好印象。
②火一样的热情,波司登羽绒服。
此广告语在创意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羽绒服穿在身上暖和的感觉,生动地比喻成“火一样的热情”,形象地将羽绒服的保暖作用,展现在大众面前,给人以亲切感。
③彩蝶纷飞,多姿多彩。
(手帕广告)④我的第一张名片。
(潇翔西服)⑤长虹——中国人心中的彩虹。
(电器广告)2.双关。
在特定语境中,借助语音或语意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联两种事物(一)语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条件使语句具有双重甚至多重意义,达到一石双鸟的效果。
例如:①聪明不必绝顶,慧根长留。
(治脱发药水)“绝顶”在此语意双关。
一层意特别聪明,另一层意思是头顶无发。
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含蓄幽默,使所述产品形象、耐人寻味。
②买平安保险,平安之路就在你眼前。
(双关)此广告在创意时,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平安”一词在这里是一语双关。
一层含义指人的一生,是在平平安安中度过,一层含义则指买了平安保险,让你平平安安度过一生,这样会使大众感到平安保险的好处,从而产生踊跃购买平安保险的效果。
(二)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或音近条件,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例①好面子洁面乳,只许痘留5天。
“痘留”与“逗留”同音,“逗留”意为短暂停留,极言时间之短。
这句话既说明洁面乳的治疗对象--脸上的“痘”,又说明了洁面乳的功效神速。
“好面子”中的“好”字是一个多音字,“好面子”既可理解为“好(ǎ)面子”,又可以理解为“好(hào)面子”。
这就使该广告又具有了双重意义,一方面说明了产品所能达到的功效:一定能使你脸上的“痘”消失的无影无踪,一定会给你留下一张好脸孔;另一方面,“好(hào)面子”意为好脸面,怕做错事丢脸,也就说明该产品是货真价实的,是不会欺骗消费者的,是维护自己的信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语言的修辞艺术众所周知,广告与语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语言既是广告的表现载体,又可构成广告本身。
语言在广告中应用效果可以决定广告的成败与否。
正如林乐腾说:“广告语言是广告的灵魂,没有广告语言,广告不能成为广告(图案广告除外)。
”本文主要从修辞手法在广告语中的表达效果进行分类讨论。
一、加深企业、商品印象的修辞手法凡是做广告,要达到的第一效果就是让受众记住企业或商品的名称,同时还要树立企业或商品的形象,为体现树立形象的重要性,还有专门的形象广告。
用于这方面的修辞手法大体有如下一些。
1.镶嵌把词语拆开,镶进别的字,或把特定的词句有规则地暗嵌在别的语句中,或把词拆开交错搭配的修辞方式叫镶嵌。
广告语言的镶嵌,一般是镶嵌企业或商标的名称。
如:(1)中意冰箱,人人中意。
(“中意冰箱”的路牌广告用语“中意”是形容词)“中意”一般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有“看中并满意”的意思,将它嵌在广告语中,正好与“中意冰箱”的“中意”这个名称相吻合。
(2)盛在品质,多在万家。
(成都盛多燃器具有限公司的广告用语)上例巧妙地将品牌“盛多”二字镶在两句的开头,形成了“鹤顶格”的镶嵌。
将“盛多”这一品牌的产品与质量好,用户多联系了起来。
两句联起来,又揭示了产品质量高低与用户多少的辩证关系——质量高则用户多,用户多则说明质量高。
2.双关双关是依据语言环境的帮助,利用语音或语义上的联系,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表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广告中用双关修辞手法的例子是很多的。
如:(3)四十年风尘岁月,“中华”在我心中。
(中华牙膏广告用语)中华牙膏是中国老字牌牙膏,如今牙膏间的竞争很激烈,中华牙膏就得有自己特有的广告形象进行竞争。
“‘中华’在我心中”:“中华”既是商品名称,又是汉民族的代称,因此,这句广告语有表里两层意思。
(4)谁能“惩治腐败”?(新飞牌电冰箱广告词)“腐败”词面意义指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的混乱、黑暗,用在冰箱身上指食物腐烂。
一语双关,并且诙谐幽默,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而新飞牌冰箱也就有了新意。
3.衬托衬托,又叫映衬,是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突出被陪衬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广告语中衬托的运用如下:(5)天上彩虹,人间长虹。
(长虹电视机广告用语)天上彩虹,五彩缤纷,形象美好。
“长虹”电视机以其质量过硬而家喻户晓,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享受。
用天上彩虹的美好衬托长虹电视机的高品质。
(6)在“杰克逊”面前,没有一座山可称为陡峭,也没一片沙漠可被称为广漠。
(杰克逊四轮驱动越野车广告词)二、提高广告语言生动性的修辞手法广告言语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与文艺性结合。
在广告中用精练词句吸引众多的消费者,其生动形象性的要求很高。
1.比喻比喻就是用与其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打比方。
比喻的心理依据是联想,构成基础是相似点。
广告语中比喻手法较多,如:(7)像母亲的手一样柔软舒适的婴儿鞋。
(日本某婴儿鞋广告用语)为了突出童鞋的柔软、将它比喻成母亲的手。
只有母亲的手最舒适、最温暖。
同时也蕴涵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
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内涵丰富。
(8)二层皮肤。
(台湾牛仔裤广告词)广告词将牛仔裤比作人的第二层皮肤,生动形象,使人看到了裤随腿势、添饱满、增弹性、充满人体活力的无穷魅力。
并将牛仔裤那皮肤般的舒适比喻得淋漓尽致。
2.比拟比拟在广告语中是比较常用的。
通过拟人或拟物,增加了广告语言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例:(9)除了妈妈以外,最爱护我的就是强生。
(强生婴儿护肤品广告词)母爱是最伟大的爱。
广告词用拟人辞格,把强生婴儿护肤品当成人来写,并比作第二母亲,使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对强生产品更加信任。
(10)日晒后,让你的皮肤也来杯饮料吧!(台湾润肤油广告词)将皮肤比拟成人,将润肤油比喻成饮料,“皮肤日晒后”象人一样口干舌燥想喝饮料。
生动形象,贴切感人。
3.摹绘摹绘,又叫摹状,这种修辞手法是运用象声词、色彩词使言语叙述具有形象性和真实感。
以下是广告语中摹绘修辞手法的运用。
(11)“东风”电扇质量好,习习凉风斗酷暑。
(东风牌电扇广告词)“习习”描摹凉风轻轻吹的样子,给人一种凉爽舒服的感觉,把“东风”电扇写活了。
(12)砰!(拳击广告词)“砰”的声响,是拳击的双方拳头相撞声。
“砰”形象地摹绘出了拳击的声音。
虽只有一个字,却扣人心弦。
4.移就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性状,这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叫移就。
这种修辞手法可使言语表达更富于感情和形象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如:(13)洗去人生风尘,留下美好青春。
(丽华香皂广告用语)“洗”,本来是用来洗衣物等具体物体,在这里移用于抽象的人生风尘,加强了广告语的感情色彩。
(14)输入千言万语,打出一片深情。
(四字打字机广告用语)“打”,本来使用于较具体的事物的,在这里移用于人的深情。
内容由具体变为抽象,别有一番意味。
三、传递信息、加深记忆的修辞手法1.反复反复除有强调和突出的作用外,还有分清层次和加强节奏感的作用。
间隔反复往往与对偶排比合用。
广告语常用反复使受众加深印象。
如:(15)容声容声,质量的保证。
(容声电冰箱广告词)此例运用连续反复,既协调了音节,又强调了产品。
(16)奥林是天然饮料,天然饮料是奥林。
奥林,奥林。
(奥林牌饮料广告词)此广告运用回环、反复,既强调了奥林饮料,又突出了它“天然饮料”的特点,还给人循环往复的美感,让消费者产生浓厚的兴趣。
2.排比广告语中的排比,以广告的主要信息作为排比句子的共同部分,通过该主要信息的反复出现,以及各排比句对商品各个方面的赞美,深化了内容、突出了重点。
由于这种修辞手法语气强劲,有助于打动广告受众的情感。
如:(17)天天呼吸,空气不可污染;日日饮用,水源不可污染;餐餐进食,蔬菜不可污染。
(公益广告)(18)春季给您带来沉醉,夏季给您带来欣慰,秋季给您带来甜美,冬季给您带来回味。
(新飞冰箱)3.对比对比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辞格。
在广告语中,可以通过对比,使主要信息或主题更加突出。
如:(19)货车的价格,轿车的享受。
(上海中联专用汽车双排座客货车广告用语)货车,较便宜但驾驶室的座位少且不舒适。
轿车,双排座位舒适方便但却较贵。
此例通过对比,强调了上海中联专用汽车双排座用于货车的优点,突出了广告的主题。
(20)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新飞冰箱广告语)广告是说出来的好,而产品是实实在在的做出来的好。
通过这种有新意的对比,强调了产品的性能好,质量优的真实性。
四、增加广告语艺术性的修辞手法1.对偶对偶修辞格的特点在于凝练集中,节奏感强,声音优美和谐,整体上给人一种均衡美,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有利于增强广告的表达效果。
如:(21)霞飞点点,秀气年年。
(上海霞飞日用化工总公司广告)这一广告语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念着上口,听着顺耳,给人以美的享受。
(22)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
(某佛寺中茶亭广告)这则茶亭广告,韵律和谐、句式整齐,还突出了寺院的特点,使人听后久久不忘。
2.顶针顶针指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或用前段最末的句子作为后段开头的句子,用在广告语中,使其前后两句首尾蝉联,上传下接,产生气势连贯的效果,让人感到语言的节奏美。
如:(23)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丰田轿车广告)“有路”与“有路”顶针,结构紧密,语气贯通,突出了企业实力和产品销售的状况。
(24)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需要口才。
(《演讲与口才》征订广告)这是一则较为规则的广告,音韵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突出了人才与口才在当今人才辈出的时代的重要性。
3.回文采用变换语序的方式,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的有机联系,这就是回文。
它形成的语句顺着读是通的,倒着读也是通的。
广告语中运用回文,可以更详尽具体地反映产品的性能特征,强化产品的特殊功能和声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25)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北京天然居餐馆广告)此例除了在语音上体现了回环往复之外,还精妙地陈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天然居”的来客都是高雅不俗之士。
(26)万家乐,乐万家。
(万家乐电器广告)仅用六个字往复,巧妙地道出了该产品的功能、效用,它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情趣,也给厂家赢得了实实在在的声誉。
结语:我们可以看出,上述广告语不同程度地包含一种甚至几种修辞格。
因为这些修辞格的恰当运用,才使那些广告语脍炙人口,久为流传。
注释:①林乐滕.广告语言[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参考文献:[1]倪宝元.修辞手法与广告语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赵霞.广告用语中的美学修辞[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3]张道俊.广告语言技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4]陈勇力.广告修辞手段例析[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8).(王丹荣高丽,湖北襄樊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