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阅读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阅读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阅读课程2. 课程代码:XXXXXX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4. 学分:2学分5. 学时:32学时6. 教学对象:本专业/跨专业学生7. 教学学期:第X学期8. 教学周:第X周至第X周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阅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了解不同类型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技巧;(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2)提高快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3)增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4)提升学术写作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善于思考的习惯;(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课程内容:(1)阅读的基本理论;(2)阅读方法与技巧;(3)文学作品的鉴赏;(4)学术写作指导;(5)课外阅读推荐。

2. 教学安排:第1-4周:阅读基本理论和方法第5-8周:文学作品的鉴赏第9-12周:学术写作指导第13-16周:课外阅读推荐与讨论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阅读理论和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3)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文本,分析阅读技巧和鉴赏方法;(4)小组合作法:分组完成阅读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2)网络教学资源:推荐相关阅读网站、电子书籍等;(3)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拓展阅读视野;(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提高文化素养。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1.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2)期中作业(20%):结合所学理论,完成一篇阅读报告或读书笔记;(3)期末考试(50%):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阅读理论、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中国文学经典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学经典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学经典导读》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表演专业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国文学经典导读》是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学习《中国文学经典导读》,是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艺术鉴赏力和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该课程将系统地为学生讲解中国自先秦以来,灿烂文化长河中留下的文学经典,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学及文化的理解,增强同学们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使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其次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知识平台,以利于他们从更广的角度、更深的层次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促进自己的专业学习,更好地利用中国经典文学的文化底蕴去拓宽表演专业所学要的艺术素养和理解领悟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讲诗经1、《小雅·采薇》理解2、《魏风·硕鼠》理解3、《豳风·七月》掌握第二讲左传战国策1、晋公子重耳之亡掌握2、苏秦始将连横理解第三讲论语孟子1、侍坐掌握2、寡人之于国也理解第四讲庄子1、秋水(节选)理解2、逍遥游(节选)掌握第五讲楚辞1、离骚掌握2、渔父理解第六讲史记1、项羽本纪(节选)理解2、荆轲列传(节选)理解第七讲汉书1、苏武传(节选)理解2、李陵传(节选)理解第八讲陶渊明1.归园田居掌握2、饮酒掌握3、归去来兮辞理解第九讲唐代文学一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掌握2、李白《将进酒》掌握3、李白《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第十讲唐代文学二1.杜甫《登高》《望岳》掌握2.杜甫《羌村三首》理解3、杜甫《兵车行》理解第十一讲唐代文学三1、白居易《长恨歌》理解2、李商隐《锦瑟》掌握3、李商隐《夜雨寄北》理解第十二讲宋代文学一1、柳永雨霖铃理解2、晏殊《浣溪沙》理解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掌握4、姜夔《暗香》《疏影》理解第十三讲宋代文学二1、秦观《满庭芳》理解2、李清照《声声慢》掌握3、陆游《书愤》理解4、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理解第十四讲三国演义1、成书、作者与版本理解2、文化内涵分析掌握3、人物形象分析掌握4、创作特征理解5、影响理解第十五讲水浒传1、成书、作者与版本理解2、主题与人物形象分析掌握3、影响理解第十六讲红楼梦1、曹雪芹身世及版本理解2、如何看待续书理解3、悲剧意蕴与人物形象掌握4、艺术叙事掌握5、影响理解三、学时分配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1、教学方法:这是门课程知识性较强强,教学方法上应以课堂讲授为主,并依据授课内容,适当采取主题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QR17012二、课程性质:通识教育选修课三、教学时数:分1-4学期完成,每学期由相应的课程导师引导阅读经典,学生完成相关经典阅读任务及完成课程作业。

四、教学对象:广外非中文学院的本科学生(从2013级开始)五、学分:2六、教学目的与要求:人文以化成,课程开设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纠正目前大学专业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性、技能性的弊端,以期望让当代大学生在人文经典的阅读活动中,摆脱专业教育所造成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局限,从而培养一种人文意识和人文关怀,让学生在情感、审美、历史、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维度能够有着全方位的塑造,从而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

七、考核方式:第1至第4学期每学期访问课程网站(目前是BLACKBOARD,将来如有变化会及时通知),阅读指定模块经典导读材料,观看在线视频,线下深入阅读经典著作,参加有关讲座,第1和第2学期提交读书报告和听讲座报告,每学期2-3篇(既要有电子版又要有纸质版),每学期考核分为20%,第3学期进行网络课程考核,考核前期对于相关经典常识及对于导师所讲授课程的理解,考核分为20%。

前3个学期的成绩为平时成绩。

第4学期提交一篇较成熟的读书报告或学术论文,计为期末成绩,考核分为40%。

字数要求4000字以上,按照规范学术论文格式编辑,汇总交给本年级级长,由级长交给中文学院教务秘书或本课程学生助理。

八、课程资源:1.《人文经典阅读》网络课程:Blacdboard,已经为每位同学注册,请同学们及时关注。

2.《人文经典阅读》公共微博@凤鸣云山,定期发布讲座信息和讲座报道。

《人文经典阅读》公共博客云山论道:/doc/a511081226.html,/u/2254053194 请同学们予以关注九、课程特色:《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主要特色,就在于“人文”的通识、“经典”的高度和“阅读”的体验。

以“人”为本位,提倡“人”是一切教学和研究活动的本质和基础,“文”则其是外在的表现和形式,“人”的核心和“文”的外化的最高结晶就是我们说的“人文经典”。

《人文经典阅读》参考书目及导读材料(请用大纲模式打开)模板

《人文经典阅读》参考书目及导读材料(请用大纲模式打开)模板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参考阅读书目及导读材料(共80部)一、参考阅读书目第一模块人文经典(中国古代)经部01《周易》(古典人文部分:西周)02《尚书》(古典人文部分:西周)03《诗经》(古典人文部分:西周)04《论语》(古典人文部分:春秋)05《孝经》(古典人文部分:战国)06《四书集注》(古典人文部分:南宋,朱熹)子部07《老子》(古典人文部分:春秋,老子)08《庄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庄子)09《孟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孟子)10《韩非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韩非子)11《传习录》(古典人文部分:明,王阳明)史部12《史记》(古典人文部分:西汉)13《汉书》(古典人文部分:东汉)14《后汉书》(古典人文部分:南朝刘宋,范晔)15《三国志》(古典人文部分:西晋,陈寿)16《资治通鉴》(古典人文部分:北宋,司马光)集部17《楚辞》(古典人文部分:西汉,王逸辑录)18《杜诗详注》(古典人文部分:唐杜甫撰,清仇兆鳌详注)19《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古典人文部分:南宋辛弃疾撰,邓广名笺注)20《红楼梦》(古典人文部分:清,曹雪芹)第二模块人文经典(中国现代)01刘以鬯《酒徒》02 西西《我城》03白先勇《台北人》04严歌苓《雌性的草地》05哈金《等待》06莫言《红高粱》07阿城《棋王》08史铁生《我与地坛》09陈忠实《白鹿原》10余华《活着》11伊藤虎丸著,李冬木译《鲁迅与日本人》12张爱玲《倾城之恋》13钱钟书《围城》14许地山《春桃》15汪曾祺《受戒》16白先勇《游园惊梦》17刘索拉《你别无选择》18王朔《顽主》19刘震云《一地鸡毛》20阿城《遍地风流》第三模块西方人文经典(古代、近代)01《荷马史诗》(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荷马)02《俄狄浦斯王》(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索福克勒斯)0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柏拉图)04《理想国》(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柏拉图)05《诗学》(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06《诗艺》(古典人文部分:古罗马.贺拉斯)07《圣经》(古典人文部分:中世纪)08《忏悔录》(古典人文部分:中世纪.奥古斯丁)09《神曲》(古典人文部分:文艺复兴.但丁)10《哈姆雷特》(古典人文部分:文艺复兴.莎士比亚)11《诗的艺术》(古典人文部分:新古典主义.布瓦洛)12《社会契约论》(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卢梭)13《拉奥孔》(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莱辛)14《新科学》(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维柯)15《风俗论》(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伏尔泰)16《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席勒)17《美学》(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黑格尔)18《歌德谈话录》(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歌德)19《少年维特的烦恼》(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歌德)20《艺术哲学》(近代人文部分:实证主义.丹纳)第四模块西方人文经典(现代、后现代)01萨特《禁闭》(后现代:法国)02加缪《局外人》《西西弗神话》(后现代:法国)03戈尔丁《蝇王》(后现代:英国)04卡夫卡《城堡》(后现代:奥地利)05 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后现代:美国)06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现代:美国)07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现代:俄罗斯)08川端康成《雪国》(后现代:日本)09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后现代:哥伦比亚)10福克纳:《喧嚣与骚动》(后现代:法国)11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现代:德国)12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悲剧的诞生》(现代:德国)13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观念》(现代:德国)1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现代:德国)15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现代:奥地利)16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现代:俄国)17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现代:法国)18海明威《老人与海》(现代:美国)19托马斯·艾略特《荒原》(现代:英国)20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后现代:捷克)二、导读材料中国古代人文经典20部01《周易》导读《周易》,冠居“群经”之首,是一部中国古代哲学典籍,亦称易经,简称易。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

《经典阅读》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经典阅读》既是一门专业基础类课程也是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不同于语文教育侧重于篇、章、词、句的语法掌握,《经典阅读》课程更注重中职阶段传媒专业学生人文修养上的培养和跨越。

《经典阅读》是学生对文学基础把握的教育,其本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文艺审美性与人文性。

审美性就是把文学作品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为后期其他专业课程的创作提供审美和艺术基础。

人文性就是把文学作品当作文化的载体,当作文化现象来审视,理解其中的人文意蕴和文化价值,让学生学会感悟人生、学会生活、完善人格。

因此该门课程是应该在前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巩固文学常识和基础,培养学生综合的专业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经典阅读》课程是传媒系播音主持专业、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旅游专业的基础课。

本课程分为两大重要板块,以外国文学史及中国文学史为脉络,阅读和分析各个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掌握文学常识的同时利用有限的时间充分了解经典文学作品及作者,文学创作手法,作品文学成就及艺术价值,了解文学发展历史进程中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特点及思想。

将阅读习惯与文艺欣赏兴趣养成的同时、进行智德启发。

尤其在未来的其他专业学习中,学生以《经典阅读》课程为基础,可进行更深刻的创作,让学生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能受到启发,得以借鉴丰富的审美,培养文学及艺术上的修养。

(二)课程任务《经典阅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外国及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了解各时期不同的文学特点,掌握多部经典文学作品的作者生平、内容、文学成就和艺术价值,了解不同作家的文学主张,学会以专业的文化态度和审美的角度去分析文学作品。

养成阅读习惯。

(三)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经典阅读》为基础课程,后续学生在传媒专业诸多课程的学习和运用中都可以《经典阅读》中所学作为参考和启发,利用良好的文学审美,充分的文学常识,准确的文化感知投入到相关的鉴赏和创作中。

经典阅读教案

经典阅读教案

经典阅读教案
教案一:
课程:经典阅读
年级:高一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典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经典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3. 阅读并理解选定的经典文学作品。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用经典文学作品的名言或片段,引起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

2. 探究:与学生一起讨论经典阅读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列举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例子。

3. 分析:学生分组讨论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并展示他们的观点。

4. 阅读:学生阅读和分析一段经典文学作品,并回答相关问题。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经典阅读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6. 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经典文学作品,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教学资源:
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段或摘录。

2. 讨论问题的提示。

3. 阅读理解题。

评估方法: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于经典阅读的态度和兴趣。

教学反思:
1. 关注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的困惑和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答。

2. 激发学生对于经典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主动去阅读和探索经典作品。

3. 提供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资源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解读能力。

阅读与人文课程设计

阅读与人文课程设计

阅读与人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章节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文学作品及作者信息,建立文学常识框架;2. 学生能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掌握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特点等基本要素;3. 学生能运用文学鉴赏方法,评价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和感悟;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文学产生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2. 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3.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阅读与人文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其人文精神。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文学鉴赏能力,对文学作品感兴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才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 精选课本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分析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特点、艺术手法等。

2. 文学鉴赏方法:- 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品味词句、分析结构、体会情感等;- 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评价和分析文学作品。

3. 阅读策略与技巧:- 教授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概括、推理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4. 写作与表达:- 结合阅读内容,进行写作训练,如仿写、创编等;- 通过讨论、演讲等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和感悟。

人文阅读教学设计

人文阅读教学设计

人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发展对人文阅读的兴趣和理解;2.提高阅读的技巧和能力,包括理解、解释和分析人文文本;3.掌握文学与其他形式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4.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主题:1.文学的定义与特点;2.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戏剧等);3.文学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4.文学中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5.文学作品与当代社会的联系;6.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

教学方法:1.导入:在课堂开始时,可以通过展示一段有趣的文学作品的片段或者解读文学名句来引发学生对人文阅读的兴趣。

老师可以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并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主题和象征。

2.知识传授: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的定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来传授相关知识。

同时,可以通过演示和展示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通过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启发学生思考,可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阅读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老师可以安排一些练习活动。

例如,给学生分发一段文学作品,并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该作品。

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朗读比赛、写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参与。

5.评估与反馈:为了评估学生对人文阅读的掌握情况,老师可以设置小测验、作业和项目作品来进行评估。

同时,老师还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技巧和能力。

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人文阅读教材,包含多种文学作品和相关分析。

2.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学作品的片段、音频或视频,以及相关的图片和图表。

3.阅读材料:提供丰富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材料,供学生在课堂和课外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QR17012
二、课程性质:通识教育选修课
三、教学时数:分1-4学期完成,每学期由相应的课程导师引导阅读经典,学生完成相关
经典阅读任务及完成课程作业。

四、教学对象:广外非中文学院的本科学生(从2013级开始)
5、学分:2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人文以化成,课程开设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纠正目前大学专业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性、技能性
的弊端,以期望让当代大学生在人文经典的阅读活动中,摆脱专业教育所造成的工具主义
和功利主义局限,从而培养一种人文意识和人文关怀,让学生在情感、审美、历史、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维度能够有着全方位的塑造,从而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

七、考核方式:
第1至第4学期每学期访问课程网站(目前是BLACKBOARD,将来如有变化会及时通知),阅读指定模块经典导读材料,观看在线视频,线下深入阅读经典著作,参加有关讲座,
第1和第2学期提交读书报告和听讲座报告,每学期2-3篇(既要有电子版又要有纸质版),每学期考核分为20%,第3学期进行网络课程考核,考核前期对于相关经典常识及对于导
师所讲授课程的理解,考核分为20%。

前3个学期的成绩为平时成绩。

第4学期提交一篇较成熟的读书报告或学术论文,计为期末成绩,考核分为40%。

字数要
求4000字以上,按照规范学术论文格式编辑,汇总交给本年级级长,由级长交给中文学院教务秘书或本课程学生助理。

八、课程资源:
1.《人文经典阅读》网络课程:Blacdboard,已经为每位同学注册,请同学们及时关注。

2.《人文经典阅读》公共微博@凤鸣云山,定期发布讲座信息和讲座报道。

《人文经典阅读》公共博客云山论道:/u/2254053194
请同学们予以关注
九、课程特色: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主要特色,就在于“人文”的通识、“经典”的高度和“阅读”的体验。

以“人”为本位,提倡“人”是一切教学和研究活动的本质和基础,“文”则其是外在的表现和形式,“人”的核心和“文”的外化的最高结晶就是我们说的“人文经典”。

“经典”就是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圣贤在人生哲理、生活体验和终极信仰等处悟出的那样
一种生命和存在之维。

“阅读”,就是要倡导学生认认真真的读经,读原典,让我们学校的
学生从单纯的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中走出来,进入更高层次的人文习练和通识培养。

课程分四大模块,每一模块针对不同学院学生,每一个学院学生按学期顺序完成四个模块
的学习任务。

十、网络课程内容简介
公共教学区:
1.有统一的涉及该模块的各部重要经典的导读,约500字,每一个模块至少介绍20部经典。

2.有统一的教案,即对该模块的经典有一个完整的思想和经典的谱系,以让学生对每个模
块所当读的经典有一个线索和脉络的了解。

3.有系列的教学视频,主要将两学年所要开展的人文经典讲座视频和资料放到公共学习区,学生每学期任选其中两个视频学习。

个人教学区:
课程导师个人的科研、学术和教学成果等材料,以让学生了解每位导师所做的研究。

十一、专题讲座授课方式
中国古代人文经典系列布置8次专题讲座,中国现代人文经典、西方古代人文经典、西方
现代人文经典各布置4次专题讲座。

南北校区各布置十场人文经典讲座,以真正实施通识
性人文教育,活跃两校区的经典阅读风气,创造一种经典阅读的氛围。

南北校区学生在各自校区的讲座中每学期选听一期,4学期共听4次专题性的人文经典讲座,并就听取的讲座主题提交读书报告1份。

专题学术沙龙,不单独针对某个学院,不要求某个学院全体学生参加,而是针对全校学生,
学生根据兴趣自愿参加。

每学期2期专题学术沙龙。

十二、课程模块分布:
概论(2学时)
第一节什么是人文经典?
第二节中西方人文经典概说
第一章中国古代人文经典系列讲座(8学时
第一节中国“经部”类人文经典
第二节中国“史部”类人文经典
第三节中国“子部”类人文经典
第四节中国“集部”类人文经典
第二章西方古代(近代)人文经典系列讲座(8学时)第一节西方古代(近代)“史部”类人文经典
第二节西方古代(近代)“哲学”类人文经典
第三节西方古代(近代)“文学”类人文经典
第三章中国现代人文经典系列讲座(8学时)
第一节五四作家群像探讨
第二节当代重要作家分析
第四章西方现代(后现代)人文经典系列讲座(8学时)第一节西方现代“史部”类人文经典
第二节西方现代“哲学”类人文经典
第三节西方现代“文学”类人文经典
十三、课程参考阅读书目:
第一模块人文经典(中国古代)
经部
01《周易》(古典人文部分:西周)
02《尚书》(古典人文部分:西周)
03《诗经》(古典人文部分:西周)
04《论语》(古典人文部分:春秋)
05《孝经》(古典人文部分:战国)
06《四书集注》(古典人文部分:南宋,朱熹)子部
07《老子》(古典人文部分:春秋,老子)
08《庄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庄子)
09《孟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孟子)
10《韩非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韩非子)11《传习录》(古典人文部分:明,王阳明)
史部
12《史记》(古典人文部分:西汉)
13《汉书》(古典人文部分:东汉)
14《后汉书》(古典人文部分:南朝刘宋,范晔)15《三国志》(古典人文部分:西晋,陈寿)
16《资治通鉴》(古典人文部分:北宋,司马光)
集部
17《楚辞》(古典人文部分:西汉,王逸辑录)
18《杜诗详注》(古典人文部分:唐杜甫撰,清仇兆鳌详注)
19《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古典人文部分:南宋辛弃疾撰,邓广名笺注)20《红楼梦》(古典人文部分:清,曹雪芹)
第二模块人文经典(中国现代)
01刘以鬯《酒徒》
02 西西《我城》
03白先勇《台北人》
04严歌苓《雌性的草地》
05哈金《等待》
06莫言《红高粱》
07阿城《棋王》
08史铁生《我与地坛》
09陈忠实《白鹿原》
10余华《活着》
11伊藤虎丸著,李冬木译《鲁迅与日本人》
12张爱玲《倾城之恋》
13钱钟书《围城》
14许地山《春桃》
15汪曾祺《受戒》
16白先勇《游园惊梦》
17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18王朔《顽主》
19刘震云《一地鸡毛》
20阿城《遍地风流》
第三模块西方人文经典(古代、近代)
01《荷马史诗》(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荷马)
02《俄狄浦斯王》(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索福克勒斯)0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柏拉图)04《理想国》(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柏拉图)
05《诗学》(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06《诗艺》(古典人文部分:古罗马.贺拉斯)
07《圣经》(古典人文部分:中世纪)
08《忏悔录》(古典人文部分:中世纪.奥古斯丁)
09《神曲》(古典人文部分:文艺复兴.但丁)
10《哈姆雷特》(古典人文部分:文艺复兴.莎士比亚)
11《诗的艺术》(古典人文部分:新古典主义.布瓦洛)
12《社会契约论》(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卢梭)
13《拉奥孔》(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莱辛)
14《新科学》(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维柯)
15《风俗论》(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伏尔泰)
16《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席勒)17《美学》(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黑格尔)
18《歌德谈话录》(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歌德)
19《少年维特的烦恼》(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歌德)
20《艺术哲学》(近代人文部分:实证主义.丹纳)
第四模块西方人文经典(现代、后现代)
01萨特《禁闭》(后现代:法国)
02加缪《局外人》《西西弗神话》(后现代:法国)
03戈尔丁《蝇王》(后现代:英国)
04卡夫卡《城堡》(后现代:奥地利)
05 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后现代:美国)
06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现代:美国)07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现代:俄罗斯)
08川端康成《雪国》(后现代:日本)
09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后现代:哥伦比亚)
10福克纳:《喧嚣与骚动》(后现代:法国)
11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现代:德国)
12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悲剧的诞生》(现代:德国)
13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观念》(现代:德国)
1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现代:德国)
15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现代:奥地利)
16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现代:俄国)
17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现代:法国)
18海明威《老人与海》(现代:美国)
19托马斯·艾略特《荒原》(现代:英国)
20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后现代:捷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