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余光: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

合集下载

图书馆推广阅读工作探微

图书馆推广阅读工作探微
够 利 用 自身 的优 势 , 宽 为公 众 服 务 的渠 道 ,Leabharlann 拓 推进 全 民阅读 。
1 做 好 图书推 荐 工作 . 1
“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 在于推广阅读 , 并呈现书籍里 的万千风 貌”。笔者颇有 同感 。 笔 者 多 年 来 一 直 在 一线 读 者 服 务 部 门工 作 , 越来越喜爱这项工作 ,也越来越认识到为读者服 务工作的意义 :那就是以图书馆人的工作热情来
生 有很强 的影 响力 。 11 读 者推荐 .. 3 读 者推荐 图书 也是非 常 可取 的 。我 馆在 图 书馆 主 页开辟 了读 者 网上 荐 书栏 目, 荐 图 书 的读 者很 推 多, 每年通 过 渎者 荐 书途 径采 购 的图 书 占我 馆 总 购
些老馆 员 , 熟知 馆 藏 , 了解 读 者 , 而一些 年轻 馆员
则思维活跃 , 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 只有把全体
馆员 的每 一份 智慧 都凝 结起 来 , 能做 好 图书推荐 才 工作 。
学会副理事长、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王余光教 授作了《 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 的主旨报
h w t r moe p b i ra i gb b a is e p u d l p e r a i g meh d n a u e , a d p o e n ot e o p o t u l e dn y l r r , x o n smu t l e d n t o sa d me s r s n rb si t o c i e i h d v lp n r n ain o e p o t n o a i g e eo me t i tt ft r moi f e d n . o e o h o r
告。这标志着图书馆在推动社会阅读活动中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阅读推广——助推图书馆腾飞的另一支翅膀

阅读推广——助推图书馆腾飞的另一支翅膀

言 ,仍是不可 奢望的文 化消 费。东汉时 期蔡 伦 发明 了造
纸术 ,北宋时 期毕升发 明了 活字印 刷术 ,这 两项 发明 革
命 性地颠覆 了传统的 阅读效 率 ,使得 阅读开 始有 了普 及
的 可能。
历 史发展 到现在 ,阅读早 已超越 了纸质文 献的范畴 ,

7 ・
Co t mp r r b a y N .,01 V115 n e o a y Li rr 。121( o支撑 的新 媒体 的发 展 ,又
再 次 颠 覆 了 现 有 的 阅 读 维 度 , 多 元 化 阅 读 概 念 的 浮 出 水
2 4 我 国的 阅读 现 状 .
在 我 国 ,应 该 说 阅 读 推 广 实 践 早 于 阅 读 推 广 研 究 。
面 ,必然为读者带来 全新 的 阅读体 验 ,同时 也极 大地 丰 富了图书馆的工作 内容 。第 七次 全民 阅读 情况 调查 也充 分说明了这一点 :网 络阅 读 、数 字阅 读 呈上 升趋 势 ,传
例:
心 理学家讲 :“ 阅读 ,就其本质而言 ,是文字信 息传
递 过 程 中 接 受 端 的 思 维 活 动 ” ; 百 度 搜 索 :“ 读 :从 书 面 材 料 中 获 取信 息 的 过程 ” 阅 ;
次变化 ,都 在极大地 改变 着人们 的阅 读 习惯。比 如远 古时代 的结 绳 记事 ,殷 商 时期 的 甲骨 文 、金 文 ,战 国、 秦汉时期 的竹简 、帛书等等 ,都 在我 国的 历史文 化传 承 方面发 挥 了 重 要作 用 ,但 这 类 载 体 ,因其 复 本 的 稀 有
1 阅读 的 基 本 概 念
1 1 阅 读 的 词 义 .
第一 ,“ 阅读”一 词决不 单纯 是 “ ”和 “ ” 看 读 ,还 有更深刻 的 内涵 ,即掌 握 ( 占有 )读 物 的 内容 ,否则 ,

《阅读,与经典同行》:“学习型馆员”的应读佳著

《阅读,与经典同行》:“学习型馆员”的应读佳著
识论 、 方 法论 上 的理论 和实践 支撑 。
在 论述 为什 么 阅读 经 典 时 , 作 者 列 举 了历 代 文 人学 士 的 回答 , 其 中 对 我 影 响 最 深 的 是 梁 启 超 在
他认为 , 阅读是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 , 带有倾向
性 。针 对大众 阅读推荐 不 带有 主观性 和偶 然性 的经 典 书 目, 可 以减 少普 通 读 者 探 索 的 时 间 。但 阅读 又 是 非 常个性 化 的事情 ; 受个 人 的知识 体 系 、 所受 教育 水 平 的影 响 , 每 个 人有 选 择 读 什 么 书 的权 利 。关 于 阅读什 么 书籍 , 并 没 有 一个 “ 经典” 的标准 , 以往 专 家学者 们所 提 出 的书 目以及所 做过 的一 些研 究和论
以净化 心灵 的作 用 , 使 我们 的心灵变 得辽 阔而宽 广 、
1 08 ・
龙晓蓉 : 《 阅读 , 与经典 同行》 : “ 学习型馆员 ” 的应读佳著
坚 韧而顽 强 , 也 能使 我 们 获 得 一个 温 暖 宁静 的 内心 世界 , 以对抗 外 部 世界 的 喧 哗与 浮 躁 。 阅读 经 典 还 有 一个 更重 要 的作用 是培 养一 个人 的素质 。传统 经
王教授通过《 阅读 , 与经典 同行》 、 《 信息时代 的 三个阅读 问题 》 、 《 推荐书 目与传 统经典 的命运》 、 《 传统经典 阅读的 当今意义》 这几个篇章梳理 了经
典 阅读在中华数千年岁月历程 中的变迁。
今天这个信息社会 , 并不表 明我们拥有的知识更加 丰富, 我们的知识更多的来 自于我们的严肃阅读 , 这 也是我们今天倡导经典 阅读 的原 因之一。 在谈到阅读经典的意义 时, 王教授说 : “ 传统文

书目推荐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探析

书目推荐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探析

98990 图书馆管理论文书目推荐: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探析公共图书馆在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引导民众阅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精神文化主阵地的图书馆,向社会宣传图书馆,推广阅读,提高人们的阅读积极性,是义不容辞的义务。

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公共图书馆已经实现无障碍入馆,此举有效的使得社会大众有参与全面阅读的权利。

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说:“热爱书本的民族将会有一种优雅的生活,虽然我们离这个生活还有些遥远,但我相信这种优雅的生活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会很快到来。

”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致力于阅读推广,从而使我们的民族拥有优雅的生活。

一、推荐书目概述(一)概念推荐书目是一种根据不同的阅读对象指定的书目,此数目包括了阅读、了解、选择和必须书目这几种类型,这些书目需要针对某一问题精心选编,让读书的作者能有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引导作者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书来读,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

推荐书目是一种快速有效帮助作者的方式,也是当前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方法。

(二)历史从封建社会时期开始,我国的科举制度就是推荐书目的起源,当时读书跟做官是相关系的,所以推荐书目对于考生来说非常之重要,有利于考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科考要考得内容进行复习。

这个时期是推荐书目这种阅读方式的起源。

后期,它不仅仅是科举制度的附属,更多的是很多文人雅士的爱好,主要在于对自身修身养性方面有书目推荐。

到了近代,科举制度的废除,殖民列强侵入,推荐书目也进入了迟缓的发展状态,直至二十一世纪,随着各种书目类型的增加,才是推荐书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推荐书目也根据主题有了新的变化,根据推荐的载体和方式,有了更多不同于传统推荐的新内容,这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推荐的弊端。

二、推荐书目的作用及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具备的优势个体阅读是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也是一个个性特色很鲜明的行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阅读视野的局限性,可掌控的文献的有限性,阅读能力的差异性等,即使是很私密化的个体阅读也还是需要指导的,遑论以追求规模效应和群体阅读效果的社会阅读了。

绽放在云贵高原的阅读推广之花

绽放在云贵高原的阅读推广之花

年里取得了多项成就 , 期待本次会议能够取得新 副秘书长则分别介绍了贵州省图书馆学会和贵州
的成 果 , 成 为 阅读 推 广 的新 起 点 。王 曼 书记 和钟 文

省高校图工委的工作开展情况 。 开幕 式之 后 , 由经典 阅读 推广 委员会 主任 、 河北 省图书馆副馆长顾玉青主持 , 经典阅读推广委 员会 和 青 少 年 阅读 推广 委 员会 召开 了 2 0 1 3年联 合工 作
的 目的 、 内容 和使命 作 了简洁 而系统 的 阐述 , 发人 深
读推广委员会经典阅读推广委员会 、 青少年阅读推 广委 员会 主办 , 贵州 省 凯 里 学 院 图 书馆 承 办 的两 个
委员 会 2 0 1 3年 联 合 工作 会 议 暨 “ 西 部 大 学 生 经 典 阅读 推广 论坛 ” 在 贵州 凯 里 学 院隆 重 举行 。来 自中 国 图书馆学 会 的领 导 , 阅读 推广 委 员 会 各 专业 委员
会 的委员 , 贵州省图书馆学会 、 贵州高校图工委及国 内各高校图书馆 的专家 、 学者 、 馆长等 4 0多人参加 了会 议 。 1 8 日上 午 , 凯 里学 院 陈怀利 副 院 长 主持 了开幕
式, 凯 里学 院党 委书 记龙则 池 、 中国图书馆 学会 副理
省; 王余光教授则认 为, 今天我们 阅读传统经典 , 不
家 的立 法活 动起 到促 进作 用 ; 吴 唏 主任 高度 评 价 经 典 阅读 推广 委 员会 和青少 年 阅读 推 广委 员会是 阅读 推广 委员会 中最具 活 力 的两 个 委 员 会 , 委员 们 都 具 有强 烈 的事业 心 , 超 乎寻 常的精 力和 活力 , 在过 去 的

下午 , 王余光教授又 向凯里学 院全校师生作 了 “ 经典 阅读 与人 生” 的主 旨报 告 。 王教 授认 为 , 近 十

王余光: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

王余光: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

三、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1、引言:近百年的争论
这一问题在20世纪初就已被提出。随着 科举与清王朝的结束,传统典籍与读书人就 越来越疏远了。有些知识分子甚至说要废除 汉字,把线装书扔到茅厕里去。但这不等于 说,传统典籍就已失去了生命力。
三、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1、引言: 近百年的争论
鲁迅的看法:看中国书让人脱离人生, “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 外国书。”这一观点在1925年《京报副刊》 上发表后,引起很大争议,并遭到很多人的 批评。
庄 子
韩 非 子
四、经典的选择

(4)在其他子部书中,被各目收录较多的书是:《论衡》、 《坛经》、《颜氏家训》、《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明 夷待访录》被蔡尚思与三家大学书目收录,可见此书受当前 学界重视。
四、经典的选择

(5)唐宋诗文,各目均有收录。1949年以前各目多收个人 文集,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苏轼等人。1949年以 后各目多收选本,如三家大学书目均收《古文观止》、《唐 诗三百首》等,反映了大众读书的一个基本倾向。
3、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览室与家庭经典阅读
2013年11月1日,深圳图书馆“南书房”正式 对外开放。为了协助每个家庭读者对中外经典的深 入阅读,“南书房”在每年4· 23世界读书日推出《 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这份书目每年发布30 种,旨在向广大读者推荐适合当今中国家庭阅读与 收藏的经典著作,预计10年可达到一般家庭经典书 架的基本容量。 家庭书架工程,好书伴你一生。
一、图书馆经典阅览室
3、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览室与家庭经典阅读
深图还举办图书版本展、乡邦著作展、创办 刊物(即《行走南书房》)、开展征文、组织专题 讲座等多种形式对本书目进行宣传推广。

读经典、读好书与读人物:当代阅读推广的三种范式

读经典、读好书与读人物:当代阅读推广的三种范式

个性化的阅读书目。通过举办讲座、 展览、 读书征文 活动 , 启发读者思考 , 通过新书评介、 推荐书 目、 书
评, 让读 者深入 文本 阅读 。
总之 , 文集 中对新时期各种阅读现象有理有据 的研究 , 对阅读文化学深入发展的探讨等 , 都如实记 载了一位学者对任重而道远的阅读推广事业 的探索 历程 , 又为阅读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话题资料。
篇, 内容主要为经典阅读 、 推荐书 目、 阅读转型等一 系列 阅读 推广 领域所 关 注的 问题 o 、 2 0世 纪 9 0年代
以来 , 阅读学研究经历着从传统纸质阅读到数字网 络 阅读 的理论 变革 。作者 勇于担 当并始终 关注这 一 变革 , 并 以一系列充满激情 、 视角独特的论文记述了 这 场变 革 。
第3 3 卷
第1 5 7 期
高 校 图 书 馆 工 作
2 0 1 3 年第 5 期
忆录》 ( 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2 0 0 4年版 ) 之精髓 , 颇多 画龙点睛之笔 。在作者眼中, 传记乃是书林的奇葩 , 学海的精华 , 是智者才士 的心智奉献 , 因此 , 读传记 , 就是在阅读一代知识精英坎坷奋斗 的人生 , 在书中 读懂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 。作者在本书中体现出来
作为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 王余光先生尤 其重视图书馆在 阅读推广中作用 。在《 图书馆与社
会阅读研究述略》 中, 作者从“ 图书馆与社会 阅读研 究的现实背景” 、 “ 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研究的内容分
8 8
以独特的审美眼光, 选介 了当代文人才俊乐黛云、 丁 学良、 王民嘉、 李硕儒、 宋词等人 的自 传体作品 , 知人 论世地评述 时政对人 生际遇 的深刻影 响。如 《 在 “ 无字书” 中读得了“ 有字理 ” 的丁学 良》 中, 概述 和 揭示了《 液体的回忆: 水、 泪、 血、 酒 中的三次革命 回

浅谈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工作

浅谈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工作

3 . 1 争取政府的大力 支持. 建立有效阅读机制 推动 阅读是一项长期 的工作 , 不可能一蹴而就 . 要建 立长效机制 . 需要 取得政府 的支 持 从 目前我 国开 展的一些全 民阅读推 广活动来 看. 由于无明确的实施 计划 . 无可行 的实施 办法及没有足够 的政 府专 项 资金投入 . 使得阅读推广活动往往流于一般性的宣传鼓动 阅读推 广工作要从全社会的各 级公共 图书馆做起 . 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地认识 到 阅读活动是本 地区文化建设 的一项重要 内容 . 它涉及范 围广 . 影响 大. 要 积极征得上级主管部 门的支持 . 争取政府政策 的支持 及经费的 资助. 要制定长期有效的阅读推广计划 , 并加 以实施。 同时要与各有关 部 门, 如 团委 、 教育部门 、 社会 团体 、 社 区、 工厂积极合作 , 要持之以恒 , 要设 立专 门的阅读 推广活动机构 . 要有具 体实施计划 . 要 对实施结果 进行适 当的绩效评估 ,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 . 2 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地位 . 开展特色的阅读指导活动 向社会公众宣传图书馆 , 推介 阅读 , 培养人们的阅读兴趣 , 引导人 们 参与阅读 . 壮大社会阅读人群 . 这是 公共图书馆一项 义不容辞的社 会 职责。公共图书馆应积极组织有特色 的社 区活动 . 激发群众 自觉阅 读 的热情 . 扩大 阅读活动的社会影 响力 。公共图书馆应对边远农村群 众、 下 岗职工 、 进城务工人员及 子女给予特别关注 , 应想方设法使他们 读到有用 之书, 解决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应根据本 地 区的特点 , 组织和整理与本地 区经济 、 文化 、 历史等有 关图书资料 。 开展有地 方特色 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各种活动 的组织实施 中. 应特别 注重实效 . 避免 流于形式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想中的经典阅览室
一、图书馆经典阅览室
2、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览室与经典教育
(1)根据不同院系的培养方针,为学生制定个性化 的经典阅读计划,提供适宜的版本; (2)为全校学生开设或协助开设经典教育课程。 (3) 通识教育就是古典教育,即经典教育。 阅读经典文本是通识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一、图书馆经典阅览室
一、图书馆经典阅览室
3、成果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近些年对经典 阅读推广的关注渐渐成为图书馆界阅读推广的新亮 点。国内一些公共图书馆在经典阅读推广方面进行 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2013年11月 ,深圳图书馆创设了“南书房”服务区,倡导经典 阅读;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建有经典阅览室,河北 省图书馆设有经典空间,还有一些图书馆专门设置 了经典书架。
四、经典的选择



(3)朱自清《经典常谈》 于此前后,朱自清出版《经典常谈》, 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传统的重要典籍, 以求能启发读者对传统经典的阅读兴趣。 这本小册子后来多次重印,具有广泛的 影响。
四、经典的选择

(4)张舜徽书目 1947年,张舜徽先生在兰州大学为学生开列《初学 求书简目》,此后又出版了《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并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 题》,向学生推介一些常见的史学要籍。
唐 孔 颖 达 《 毛 诗 正 义 》 序 ·
四、经典的选择

(2)前四史与《资治通鉴》,除胡目外,各目均有收录, 其中《史记》与《资治通鉴》二书收录次数最多。在传统史 籍中,《史记》、《汉书》与《资治通鉴》最受重视,近50 年内,据不完全统计,《史记》的汉文版本达76种之多。
四、经典的选择

(3)先秦诸子,各目均有收录,其中《老子》、《庄子》 、《荀子》、《韩非子》、《孙子兵法》诸家收录次数最多 。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以上各书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 分别为123种、65种、32种、75种、65种。
三、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2、文化传承
梁启超说:作为中国学人, 就有必要读一些中国传统经典。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中 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 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 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三、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3、价值的选择
梁启超认为,在我们困惑的时 候,这些经典可以给我们以指引。 唐文治的看法:“吾国经书, 不独可以固结民心,且可以涵养民性,和平民 气,启发民智。故居今之世而欲救国,非读 经不可。”
一、图书馆经典阅览室
1、经典阅览室的功用
(4)围绕某一本经典著作开展渐进式阅读活动,如 鼓励学生阅读《诗经》,并为学生提供与《诗经》 有关的研究书目,这些书目又成为经典阅览室经典 书目的更新和补充。 (5)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览室与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览 室在功能上还有一些差异。 前者强调经典教育,后者强调家庭经典阅读。
一、图书馆经典阅览室
3、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览室与家庭经典阅读
深图还举办图书版本展、乡邦著作展、创办 刊物(即《行走南书房》)、开展征文、组织专题 讲座等多种形式对本书目进行宣传推广。
一、图书馆经典阅览室
4、经典阅览室的建设
(1)人员配置 经典阅览室并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阅览室,管 理经典阅览室的馆员首先应熟悉经典文献,对经典 文献的阅读推广工作颇有心得。除固定的馆员之外 ,考虑到经典阅览室的影响力和长远发展,图书馆 还可以为经典阅览室聘请馆内外、校内外的专家团 队。
四、经典的选择


2、中国经典
根据上述书目所收传统经典,大致可分为八类: (1)四书五经 (2)前四史与《资治通鉴》 (3)先秦诸子 (4)其他子部书 (5)唐宋诗文 (6)其他诗文 (7)古典小说 (8)其他


四、中《诗经》、《论语》 二书收录次数最多。自汉以来,两千余年间,这些书对中国 政界、学界,都有重大影响。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 《论语》一书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有135种,《孟子》出版 的汉文各种版本有117种,《诗经》出版的各种汉文版本有 97种。
四、经典的选择
(6)其他诗文,以《楚辞》、《文选》、 《陶渊明集》、《世说新语》收录次数最多, 宋代以后的诗文被推荐的较少。《楚辞》作 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差不多 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近50年内,据不完 全统计,《楚辞》的汉文版本达98种之多。
一、图书馆经典阅览室
3、成果
2014年11月,以“高校图书馆设立经典阅览室 可行性研讨”为主题的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活动研讨会在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召开。 随后,2014年12月2日《光明日报》以《在哪 儿阅读经典?》为题,报导这次会议。在高校图书 馆设立经典阅览室的倡议,高校为何要设立经典阅 览室、如何设立经典阅览室、经典阅览室如何推动 大学开展经典教育这些话题再次引人关注。
引言
读书面临的挑战
1、我们有多少时间读书 2、纸本阅读还是数字阅读

一、图书馆经典阅览室
1、背景
近十余年来,应试教育的加剧,现代技术对阅 读的冲击,学生读书的时间减少,通识教育的问题 受到人们高度关注。
一、图书馆经典阅览室
2、呼吁: 图书馆设立经典阅览室
2008年世界读书日期间,我呼吁图书馆设立“ 经典阅览室”。同年4月24日,《深圳商报》:王余 光教授建议图书馆设“经典阅览室”。 我郑重建议各地图书馆增设“经典阅览室”, 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
3、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览室与家庭经典阅读
2013年11月1日,深圳图书馆“南书房”正式 对外开放。为了协助每个家庭读者对中外经典的深 入阅读,“南书房”在每年4· 23世界读书日推出《 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这份书目每年发布30 种,旨在向广大读者推荐适合当今中国家庭阅读与 收藏的经典著作,预计10年可达到一般家庭经典书 架的基本容量。 家庭书架工程,好书伴你一生。
三、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1、引言:近百年的争论
这一问题在20世纪初就已被提出。随着 科举与清王朝的结束,传统典籍与读书人就 越来越疏远了。有些知识分子甚至说要废除 汉字,把线装书扔到茅厕里去。但这不等于 说,传统典籍就已失去了生命力。
三、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1、引言: 近百年的争论
鲁迅的看法:看中国书让人脱离人生, “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 外国书。”这一观点在1925年《京报副刊》 上发表后,引起很大争议,并遭到很多人的 批评。
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
王余光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系
纲 目
参考书 引言 一、图书馆经典阅览室 二、何为经典 三、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四、经典的选择
参考书

1《经典常谈》,朱自清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中国读书大辞典》,王余光、徐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 社1993年初版。 3《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王余光主编,武汉大学出 版社1990年初版。 4《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王余光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9年出版。 5《名著的阅读》,王余光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6《读书随记》,王余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7《阅读,与经典同行》 ,王余光著,海天出版社2013年1 月出版。
一、图书馆经典阅览室
4、经典阅览室的建设
(2) 空间设计 经典阅览室以200-300平方米的封闭或相对封 闭的空间为宜。一些充满古典元素的图书馆建筑, 如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可作为经典阅览室空间设计 的参考。在经典阅览室的家具选择和布局上,宜参 考近几年图书馆界盛行的信息共享空间设计,选择 可灵活组配的桌椅,以便于在经典阅览室中开展小 型讲座、沙龙、诵读会等活动。
一、图书馆经典阅览室
1、经典阅览室的功用
(1) 集中展示经典文献,塑造阅读经典的氛围。 (2)举办经典阅读的读书会、讲座或沙龙等交流活 动; (3)与经典有关的热点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如在曹 雪芹诞辰日时举办有关《红楼梦》的品读活动,或 者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时举办百年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作品的阅读活动;
三、为何阅读传统经典
6、教养
一些学校很清楚地知道,社会弥漫着消 费主义和平庸趣味的污染。通过对这些名著 的讲授,希望引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从 而远离消费主义和平庸趣味的污染,让名著 的知识与思想能成为每一个人的教养的一部 分。
四、经典的选择
1、20世纪以来的推荐书目
(1)胡梁之争 1923年梁启超的《国学入门书目》 胡适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 (2)钱穆的书目 四十年代,钱穆在西南联大为学生开列了一个《文史书目举 要》,1973年出版《中国史学名著》。晚年在香港中文大学 的讲座中又提出7部书是“中国人所人人必须的书”:论语、 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庄 子
韩 非 子
四、经典的选择

(4)在其他子部书中,被各目收录较多的书是:《论衡》、 《坛经》、《颜氏家训》、《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明 夷待访录》被蔡尚思与三家大学书目收录,可见此书受当前 学界重视。
四、经典的选择

(5)唐宋诗文,各目均有收录。1949年以前各目多收个人 文集,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苏轼等人。1949年以 后各目多收选本,如三家大学书目均收《古文观止》、《唐 诗三百首》等,反映了大众读书的一个基本倾向。
梦想中的经典阅览室
二、何为经典
我们常说的经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 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接受, 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典范性与权威性。 如果我们不讨论专业经典,仅就一般意义上 而言,那么经典具有三重特性或三要素:

二、何为经典
1、影响力。
影响力体现了作品内容的吸引力。那些进入经典的作 品,无不在一定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如《周易》、《孙子 兵法》等。当然,影响力有积极的与消极的,也有长期的与 短暂的。那些“影响一时”的作品可称之为名著。 而影响力,应当说并不完全出自作品的自身,或者说这 种绝对自然发生的影响力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的阅读都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政治形态、家庭、个人的素质和兴 趣、老师与同学、环境以及广告等等,我们对读物的选择或 理解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