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典阅读》课程2014级新生教学安排
人文课教学计划

人文课教学计划第一部分:引言人文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的一门课程。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
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人文课教学计划,是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种全面而丰富的人文课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在知识、情感和思维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目标设定在制定人文课教学计划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对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其次,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包括对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能力。
第三部分:内容安排在人文课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历史事件,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文领域的知识。
例如,通过阅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学生可以体验到戏剧的魅力,并了解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对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启迪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促进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我们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进行讲座和互动教学,以增加学生对人文课的兴趣和参与度。
第五部分:资源利用在设计人文课的教学计划时,我们需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除了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材料外,我们还可以使用电子教育资源和网络平台。
这些资源包括在线文学阅读、艺术作品欣赏和历史事件研究等,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文领域。
第六部分:课外拓展除了课堂教学,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拓展活动。
例如,组织文学社团或艺术俱乐部,让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和表演活动。
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画廊和历史遗迹,让他们亲身感受人文领域的魅力。
第七部分:评估方法在人文课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应该设计合理的评估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估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口头报告、小组展示和艺术作品创作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增设“经典阅读”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增设“经典阅读”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作者:苏娟娟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12期在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讲的很多道理学生都知道,也不反驳,却并不照做。
究其原因,我认为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知识和素养的差别。
借用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语言来解释一下:学生问他为什么许多人知道孝悌的道理,却做出邪恶的事情,王阳明说:“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在我个人的解读里,王阳明所指知而不行的“未知”就是知识的层次,而素养,则是“知行的本体”。
只有把知识内化为个人的素养才能使认知和行为相统一,知行不能一致的原因就在于知识与素养的差距。
一、什么是“人文经典阅读”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暂时用一个非常粗略的分法,就是文、史、哲三个大方向。
尽管“人文知识”包括文、史、哲三大学科的知识,需要指出的是,人文知识并不等同于人文素养。
知识是外在于人的东西,仅仅是材料和工具,是一种可以量化的东西。
只有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到人的生活与行为中才能称之为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或称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内容包括人生的意义、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
人文素养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机制、情感世界、意志能力、价值取向、审美体验、意识形态和理想模式都具有决定作用。
重新阅读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可以了解这些著作所处时代背后的人文气息,洞悉人性,还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从而树立自己的价值观。
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上看,自然科学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人文社会科学解决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前一种对话中,只有知识系统,而无价值系统;只有理论理性,而无道德理性。
所以,作为一个大学生,必须在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兼备相当的人文素养,二者不可偏废,因为在人文素养指导下的人的行为,才不会违背人们所公认的普世价值。
经典阅读教案

经典阅读教案
教案一:
课程:经典阅读
年级:高一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典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经典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3. 阅读并理解选定的经典文学作品。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用经典文学作品的名言或片段,引起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
2. 探究:与学生一起讨论经典阅读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列举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例子。
3. 分析:学生分组讨论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并展示他们的观点。
4. 阅读:学生阅读和分析一段经典文学作品,并回答相关问题。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经典阅读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6. 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经典文学作品,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教学资源:
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段或摘录。
2. 讨论问题的提示。
3. 阅读理解题。
评估方法: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于经典阅读的态度和兴趣。
教学反思:
1. 关注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的困惑和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答。
2. 激发学生对于经典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主动去阅读和探索经典作品。
3. 提供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资源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解读能力。
2014年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014年红谷滩新区生米中心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我校将以经典诗文诵读为载体,引导师生与经典对话,让经典养育心灵睿智,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丰富和拓展书香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外延。
二、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放飞中国梦三、具体措施(一)环境文化,营造氛围我校将把经典诗文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精选古诗文、名言警句布置廊道、教室、办公室等,在板报、作品展板等阵地开辟经典诵读专栏,营造氛围,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
(二)班级工作,纳入常规为全面推进诵读活动的开展,学校对诵读活动建章立制,规定各班要求学生每日晨诵时间和课前两分钟进行经典诗文诵读,学校将定期对各班诵读活动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将检查结果纳入书香班级评比内容。
同时与学校的考章活动结合,设置笔韵书香之星,要求各班老师每月组织对学生进行笔韵书香之星考评,学年末评选书香学生,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
(三)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如:语文学科中,让经典诵读与写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良性互动。
音体美学科中,可在音乐教学中配乐吟唱古诗文或舞蹈;在美术教学中进行诗配画,画配诗的创作实践。
(四)活动开展,直面经典1、我校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与学校的“传统文化普及”主题读书活动相结合,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
2、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比赛,让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
(五)家校携手,感悟经典利用家校网等平台宣传经典诗文诵读工程的意义,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给予支持,同时开展家长共读活动,打造书香家庭。
阅读与人文课程设计

阅读与人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章节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文学作品及作者信息,建立文学常识框架;2. 学生能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掌握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特点等基本要素;3. 学生能运用文学鉴赏方法,评价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和感悟;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文学产生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2. 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3.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阅读与人文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其人文精神。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文学鉴赏能力,对文学作品感兴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才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 精选课本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分析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特点、艺术手法等。
2. 文学鉴赏方法:- 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品味词句、分析结构、体会情感等;- 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评价和分析文学作品。
3. 阅读策略与技巧:- 教授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概括、推理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4. 写作与表达:- 结合阅读内容,进行写作训练,如仿写、创编等;- 通过讨论、演讲等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和感悟。
人文阅读教学设计

人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发展对人文阅读的兴趣和理解;2.提高阅读的技巧和能力,包括理解、解释和分析人文文本;3.掌握文学与其他形式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4.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主题:1.文学的定义与特点;2.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戏剧等);3.文学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4.文学中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5.文学作品与当代社会的联系;6.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
教学方法:1.导入:在课堂开始时,可以通过展示一段有趣的文学作品的片段或者解读文学名句来引发学生对人文阅读的兴趣。
老师可以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并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主题和象征。
2.知识传授: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的定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来传授相关知识。
同时,可以通过演示和展示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通过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启发学生思考,可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阅读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老师可以安排一些练习活动。
例如,给学生分发一段文学作品,并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该作品。
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朗读比赛、写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参与。
5.评估与反馈:为了评估学生对人文阅读的掌握情况,老师可以设置小测验、作业和项目作品来进行评估。
同时,老师还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技巧和能力。
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人文阅读教材,包含多种文学作品和相关分析。
2.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学作品的片段、音频或视频,以及相关的图片和图表。
3.阅读材料:提供丰富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材料,供学生在课堂和课外阅读。
学年第1学期人文通识经典课程

2017-2018学年第1学期“人文通识经典课程”课程群开设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宋词导读(黄松梅)课程简介: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宋词亦是这“造极之世”中的瑰宝。
宋词与唐诗一样,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永久性的艺术典范和审美对象;宋词的审美功能和认识功能历久弥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是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的最直接的桥梁,是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窗口。
宋词对后世文学也有深刻的影响。
本课程内容包括:宋词的起源、宋词的社会背景、宋词的流派、宋词不同时期流派代表性作品赏析、宋词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宋词的研究等。
2、课程名称:海南历史文化(朱小宁)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对海南历史文化生长的土壤、“海南”及其诸别称来源与西汉海南历史文化、黎族历史文化、明代海南历史文化、三沙历史文化、海南花梨木与沉香文化、海南旅游历史文化等等内容的讲解,展现海南深厚、充满魅力的历史文化,破除海南是“文化沙漠”无知之见。
本课程帮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海南历史文化,为宣传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独特历史文化魅力添砖加瓦。
同时,培育大学人文精神,营造大学文化氛围,达到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启迪思维的教学目的。
3、课程名称:古典名篇选读(孙海兰)课程简介:本课程内容为《诗经》、《楚辞》导读。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本课程在熟悉与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拟从文学史、文化史、艺术史等多重维度,深度解读《诗经》与《楚辞》的文学史价值与文化史价值。
4、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导读(汪荣)课程简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百余年的发展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继承传统的流风余韵,又踵事增华、开创新局,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的情感故事和心灵图像。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我们不仅可以触摸现代中国的历史脉动,还可以体验现代中国人的生命精神。
重庆大学经典阅读课程安排

重庆大学通识教育《经典阅读》课程安排
通识教育课程《经典阅读》分为上、下两门课程,建筑城规学院学生必修,在大一的两个学期分别开课,课程以主题讲座形式授课,授课教师为重庆大学通识教育专家组的专家,每位专家每次讲课8学时,再配2学时的小班讨论课。
课程名称分别为:
《经典阅读(上)》,2学分,32学时,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开课;
《经典阅读(下)》,2学分,32学时,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课。
本学期《经典阅读(上)》的课程阅读材料由教务处统一印制后发放给学生。
课程上课地点:建筑城规学院多功能厅。
讨论课上课地点按班级安排教室,具体参见网上课程表。
联系人:郑老师
联系电话:65111429
邮件地址:jwcpy@,andyegotist@(陈颀博士)
教务处培养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2014级新生教学安排
2014-2015(上)
一、2014级新生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入学教育及课程导师见面会安排
二、作业提交安排
(一)本学期学生作业提交的时间为第18周,周一至周五。
(二)作业用A4纸打印,清楚标明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年级、班级。
(三)2014级各班学委收集本班作业,按学号排序后装档案袋。
档案袋封面请清楚标明学院、专业、年级、班级。
各班学委将作业收集后交到南北校区课程助理或学院教务秘书。
(四)请各学院教务秘书将本学院全部学生的作业汇总后交中文学院教务秘书(北校区第三教学楼405)或(北校区第三教学楼418课程助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