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二版)思考题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第五章(周衍柏)上课讲义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第五章(周衍柏)上课讲义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第五章(周衍柏)第五章思考题5.1虚功原理中的“虚功”二字作何解释?用虚功原理理解平衡问题,有何优点和缺点?5.2 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中,a θ不包含约束反作用力?又广义坐标与广义力的含义如何?我们根据什么关系由一个量的量纲定出另一个量的量纲?5.3广义动量a p 和广义速度a q 是不是只相差一个乘数m ?为什么a p 比a q 更富有意义?5.4既然a q T ∂∂是广义动量,那么根据动量定理,⎪⎪⎭⎫ ⎝⎛∂∂αq T dt d 是否应等于广义力a θ?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14.3.5式中多出了aq T ∂∂项?你能说出它的物理意义和所代表的物理量吗?5.5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只适用于完整系?如为不完整系,能否由式()13.3.5得出式()14.3.5?5.6平衡位置附近的小振动的性质,由什么来决定?为什么22s 个常数只有2s 个是独立的?5.7什么叫简正坐标?怎样去找?它的数目和力学体系的自由度之间有何关系又每一简正坐标将作怎样的运动?5.8多自由度力学体系如果还有阻尼力,那么它们在平衡位置附近的运动和无阻尼时有何不同?能否列出它们的微分方程?5.9 dL 和L d 有何区别?a q L ∂∂和aq L ∂∂有何区别? 5.10哈密顿正则方程能适用于不完整系吗?为什么?能适用于非保守系吗?为什么?5.11哈密顿函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总能量?试祥加讨论,有无是总能量而不为常数的情况?5.12何谓泊松括号与泊松定理?泊松定理在实际上的功用如何?5.13哈密顿原理是用什么方法运动规律的?为什么变分符号δ可置于积分号内也可移到积分号外?又全变分符号∆能否这样?5.14正则变换的目的及功用何在?又正则变换的关键何在?5.15哈密顿-雅可比理论的目的何在?试简述次理论解题时所应用的步骤.5.16正则方程()15.5.5与()10.10.5及()11.10.5之间关系如何?我们能否用一正则变换由前者得出后者?5.17在研究机械运动的力学中,刘维定理能否发挥作用?何故?5.18分析力学学完后,请把本章中的方程和原理与牛顿运动定律相比较,并加以评价.第五章思考题解答5.1 答:作.用于质点上的力在任意虚位移中做的功即为虚功,而虚位移是假想的、符合约束的、无限小的.即时位置变更,故虚功也是假想的、符合约束的、无限小的.且与过程无关的功,它与真实的功完全是两回事.从∑⋅=iii r F W δδ可知:虚功与选用的坐标系无关,这正是虚功与过程无关的反映;虚功对各虚位移中的功是线性迭加,虚功对应于虚位移的一次变分.在虚功的计算中应注意:在任意虚过程中假定隔离保持不变,这是虚位移无限小性的结果.虚功原理给出受约束质点系的平衡条件,比静力学给出的刚体平衡条件有更普遍的意义;再者,考虑到非惯性系中惯性力的虚功,利用虚功原理还可解决动力学问题,这是刚体力学的平衡条件无法比拟的;另外,利用虚功原理解理想约束下的质点系的平衡问题时,由于约束反力自动消去,可简便地球的平衡条件;最后又有广义坐标和广义力的引入得到广义虚位移原理,使之在非纯力学体系也能应用,增加了其普适性及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由于虚功方程中不含约束反力.故不能求出约束反力,这是虚功原理的缺点.但利用虚功原理并不是不能求出约束反力,一般如下两种方法:当刚体受到的主动力为已知时,解除某约束或某一方向的约束代之以约束反力;再者,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未定乘数法,景观比较麻烦,但能同时求出平衡条件和约束反力.5.2 答 因拉格朗日方程是从虚功原理推出的,而徐公原理只适用于具有理想约束的力学体系虚功方程中不含约束反力,故拉格朗日方程也只适用于具有理想约束下的力学体系,αθ不含约束力;再者拉格朗日方程是从力学体系动能改变的观点讨论体系的运动,而约束反作用力不能改变体系的动能,故αθ不含约束反作用力,最后,几何约束下的力学体系其广义坐标数等于体系的自由度数,而几何约束限制力学体系的自由运动,使其自由度减小,这表明约束反作用力不对应有独立的广义坐标,故αθ不含约束反作用力.这里讨论的是完整系的拉格朗日方程,对受有几何约束的力学体系既非完整系,则必须借助拉格朗日未定乘数法对拉格朗日方程进行修正.广义坐标市确定质点或质点系完整的独立坐标,它不一定是长度,可以是角度或其他物理量,如面积、体积、电极化强度、磁化强度等.显然广义坐标不一定是长度的量纲.在完整约束下,广义坐标数等于力学体系的自由度数;广义力明威力实际上不一定有力的量纲可以是力也可以是力矩或其他物理量,如压强、场强等等,广义力还可以理解为;若让广义力对应的广义坐标作单位值的改变,且其余广义坐标不变,则广义力的数值等于外力的功由W q r F s i ni i δδθδααα==⋅∑∑==11 知,ααδθq 有功的量纲,据此关系已知其中一个量的量纲则可得到另一个量的量纲.若αq 是长度,则αθ一定是力,若αθ是力矩,则αq 一定是角度,若αq 是体积,则αθ一定是压强等.5.3 答 αp 与αq 不一定只相差一个常数m ,这要由问题的性质、坐标系的选取形式及广义坐标的选用而定。

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二版)思考题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二版)思考题习题答案

第一章 质点力学矿山升降机作加速度运动时,其变加速度可用下式表示:⎪⎭⎫ ⎝⎛-=T t c a 2sin1π 式中c 及T 为常数,试求运动开始t 秒后升降机的速度及其所走过的路程。

已知升降机的初速度为零。

解 :由题可知,变加速度表示为⎪⎭⎫ ⎝⎛-=T t c a 2sin1π 由加速度的微分形式我们可知dtdv a =代入得 dt T t c dv ⎪⎭⎫ ⎝⎛-=2sin 1π 对等式两边同时积分dt T t c dv t v⎰⎰⎪⎭⎫ ⎝⎛-=002sin 1π可得 :D T t c T ct v ++=2cos 2ππ(D 为常数)代入初始条件:0=t 时,0=v , 故c T D π2-=即⎥⎦⎤⎢⎣⎡⎪⎭⎫ ⎝⎛-+=12cos 2T t T t c v ππ 又因为dtds v =所以 =ds dt T t T t c ⎥⎦⎤⎢⎣⎡⎪⎭⎫ ⎝⎛-+12cos 2ππ 对等式两边同时积分,可得:⎥⎦⎤⎢⎣⎡⎪⎭⎫ ⎝⎛-+=t T t T T t c s 2sin 22212πππ 直线FM 在一给定的椭圆平面内以匀角速ω绕其焦点F 转动。

求此直线与椭圆的焦点M 的速度。

已知以焦点为坐标原点的椭圆的极坐标方程为()θcos 112e ea r +-=式中a 为椭圆的半长轴,e 为偏心率,常数。

解:以焦点F 为坐标原点题1.8.1图则M 点坐标 ⎩⎨⎧==θθsin cos r y r x 对y x ,两式分别求导⎪⎩⎪⎨⎧+=-=θθθθθθcos sin sin cos &&&&&&r r yr r x 故()()22222cos sin sin cos θθθθθθ&&&&&&r r r r y x v ++-=+=222ωr r +=&如图所示的椭圆的极坐标表示法为()θcos 112e e a r +-=对r 求导可得(利用ωθ=&) 又因为()()221cos 111ea e e a r -+-=θ即 ()rer e a --=21cos θ所以()()2222222221211cos 1sin e r e ar r e a --+--=-=θθ 故有 ()2222224222sin 1ωθωr ea r e v +-=()2224221e a re -=ω()()]1211[2222222er e ar r e a --+--22ωr +()()⎥⎦⎤⎢⎣⎡--+-⋅-=2222222221121e e ar r r e e a r ω()r r a br-=2222ω即 ()r a r br v -=2ω(其中()b a e b ,1222-=为椭圆的半短轴)质点作平面运动,其速率保持为常数。

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二版)思考题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二版)思考题习题答案
1.8答:设人发觉干落水时,船已上行 ,上行时船的绝对速度 ,则

船反向追赶竿的速度 ,设从反船到追上竿共用时间 ,则

又竿与水同速,则

①+③=②得
1.9答:不一定一致,因为是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外因,而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外力不但改变速度的大小还改变速度的方向,在曲线运动中外力与速度的方向肯定不一致,只是在加速度直线运动二者的方向一致。
1.10答:当速度与物体受的合外力同一方位线且力矢的方位线不变时,物体作直线运动。在曲线运动中若初速度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物体沿出速度的方向减速运动,以后各时刻既可沿初速度方向运动,也可沿力的方向运动,如以一定初速度上抛的物体,开始时及上升过程中初速度的方向运动,到达最高点下落过程中沿力的方向运动。
理论力学思考题习题 参考答案
2007-10-22
仅供参考,多思考,勤练习
第一章 质点力学
第一章
1.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有何不同?在上面情况下,它们一致?
1.2 在极坐标系中, , .为什么 而非 ?为什么 而非 ?你能说出 中的 和 中另一个 出现的原因和它们的物理意义吗?
1.3 在内禀方程中, 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在空间曲线中它总沿着主法线方向?当质点沿空间运动时,副法线方向的加速度 等于零,而作用力在副法线方向的分量 一般不等于零,这是不是违背了牛顿运动定律呢?
1.3答:内禀方程中, 是由于速度方向的改变产生的,在空间曲线中,由于 恒位于密切面内,速度 总是沿轨迹的切线方向,而 垂直于 指向曲线凹陷一方,故 总是沿助法线方向。质点沿空间曲线运动时, z何与牛顿运动定律不矛盾。因质点除受作用力 ,还受到被动的约反作用力 ,二者在副法线方向的分量成平衡力 ,故 符合牛顿运动率。有人会问:约束反作用力靠谁施加,当然是与质点接触的周围其他物体由于受到质点的作用而对质点产生的反作用力。有人也许还会问:某时刻若 大小不等, 就不为零了?当然是这样,但此时刻质点受合力的方向与原来不同,质点的位置也在改变,副法线在空间中方位也不再是原来 所在的方位,又有了新的副法线,在新的副法线上仍满足 。这反映了牛顿定律得瞬时性和矢量性,也反映了自然坐标系的方向虽质点的运动而变。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第二章思考题答案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第二章思考题答案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第二章思考题解答2.1.答:因均匀物体质量密度处处相等,规则形体的几何中心即为质心,故先找出各规则形体的质心把它们看作质点组,然后求质点组的质心即为整个物体的质心。

对被割去的部分,先假定它存在,后以其负质量代入质心公式即可。

2.2.答:物体具有三个对称面已足以确定该物体的规则性,该三平面的交点即为该物体的几何对称中心,又该物体是均匀的,故此点即为质心的位置。

2.3.答:对几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组,理论上可以求每一质点的运动情况,但由于每一质点受到周围其它各质点的相互作用力都是相互关联的,往往其作用力难以n3预先知道;再者,每一质点可列出三个二阶运动微分方程,各个质点组有个相互关联的三个二阶微分方程组,难以解算。

但对于二质点组成的质点组,每一质点的运动还是可以解算的。

若质点组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每一质点都受到组内其它各质点的作用力,每一质点的合内力不一定等于零,故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表明,内力不改变质点组整体的运动,但可改变组内质点间的运动。

2.4.答:把碰撞的二球看作质点组,由于碰撞内力远大于外力,故可以认为外力为零,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守恒。

如果只考虑任一球,碰撞过程中受到另一球的碰撞冲力的作用,动量发生改变。

2.5.答:不矛盾。

因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在人行走前后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忽略水对船的阻力),且开船时系统质心的初速度也为零,故人行走前后系统质心相对地面的位置不变。

当人向船尾移动时,系统的质量分布改变,质心位置后移,为抵消这种改变,船将向前移动,这是符合质心运动定理的。

2.6.答:碰撞过程中不计外力,碰撞内力不改变系统的总动量,但碰撞内力很大,使物体发生形变,内力做功使系统的动能转化为相碰物体的形变能(分子间的结合能),故动量守恒能量不一定守恒。

只有完全弹性碰撞或碰撞物体是刚体时,即相撞物体的形变可以完全恢复或不发生形变时,能量也守恒,但这只是理想情况。

2.7.答:设质心的速度,第个质点相对质心的速度,则,代入质点组动量定理可得这里用到了质心运动定理。

理论力学(周衍柏)的习题集答案,第五章.doc

理论力学(周衍柏)的习题集答案,第五章.doc

第五章习题解答5.1解如题5.1.1图杆受理想约束,在满足题意的约束条件下杆的位置可由杆与水平方向夹角所唯一确定。

杆的自由度为1,由平衡条件:即mg y =0①变换方程y=2rcos sin-= rsin2②故③代回①式即因在约束下是任意的,要使上式成立必须有:rcos2-=0④又由于cos=故cos2=代回④式得5.2解如题5.2.1图三球受理想约束,球的位置可以由确定,自由度数为1,故。

得由虚功原理故①因在约束条件下是任意的,要使上式成立,必须故②又由得:③由②③可得5.3解如题5.3.1图,在相距2a的两钉处约束反力垂直于虚位移,为理想约束。

去掉绳代之以力T,且视为主动力后采用虚功原理,一确定便可确定ABCD的位置。

因此自由度数为1。

选为广义坐。

由虚功原理:w①又取变分得代入①式得:化简得②设因在约束条件下任意,欲使上式成立,须有:由此得5.4解自由度,质点位置为。

由①由已知得故②约束方程③联立②③可求得或又由于故或5.5解如题5.5.1图按题意仅重力作用,为保守系。

因为已知,故可认为自由度为1.选广义坐标,在球面坐标系中,质点的动能:由于所以又由于故取Ox为零势,体系势能为:故力学体系的拉氏函数为:5.6解如题5.6.1图.平面运动,一个自由度.选广义坐标为,广义速度因未定体系受力类型,由一般形式的拉格朗日方程①在广义力代入①得:②在极坐标系下:③故将以上各式代入②式得5.7解如题5.7.1图又由于所以①取坐标原点为零势面②拉氏函数③代入保守系拉格朗日方程得代入保守系拉格朗日方程得5.8解:如图5.8.1图.(1)由于细管以匀角速转动,因此=可以认为质点的自由度为1.(2)取广义坐标.(3)根据极坐标系中的动能取初始水平面为零势能面,势能:拉氏函数①(4),代入拉氏方程得:(5)先求齐次方程的解.②特解为故①式的通解为③在时:④⑤联立④⑤得将代回式③可得方程的解为:5.9解如题5.9.1图.(1)按题意为保守力系,质点被约束在圆锥面内运动,故自有度数为2. (2)选广义坐标,.(3)在柱坐标系中:以面为零势能面,则:拉氏函数-①(4)因为不显含,所以为循环坐标,即常数②对另一广义坐标代入保守系拉氏方程③有得④所以此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为(为常数)所以5.10解如题5.10.1图.(1)体系自由度数为2.(2)选广义坐标(3)质点的速度劈的速度故体系动能以面为零势面,体系势能:其中为劈势能.拉氏函数①(4)代入拉格郎日方程得:②代入拉格郎日方程得③联立②,③得5.11 解如题5.11.1图(1)本系统内虽有摩擦力,但不做功,故仍是保守系中有约束的平面平行运动,自由度(2)选取广义坐标(3)根据刚体力学其中绕质心转动惯量选为零势面,体系势能:其中C为常数.拉氏函数(4)代入保守系拉氏方程得:对于物体,有5.12解如题5.12.1图.(1)棒作平面运动,一个约束,故自由度. (2)选广义坐标(3)力学体系的动能根据运动合成又故设为绕质心的回转半径,代入①得动能②(4)由③(其中)则④因为、在约束条件下任意且独立,要使上式成立,必须:⑤(5)代入一般形式的拉氏方程得:⑥又代入一般形式的拉氏方程得:⑦⑥、⑦两式为运动微分方程(6)若摆动角很小,则,代入式得:,代入⑥⑦式得:⑧又故代入⑧式得:(因为角很小,故可略去项)5.13解如题5.13.1图(1)由于曲柄长度固定,自由度.(2)选广义坐标,受一力矩,重力忽略,故可利用基本形式拉格朗日方程:①(3)系统动能②(4)由定义式③(5)代入①得:得5.14.解如题5.14.1图.(1)因体系作平面平行运动,一个约束方程:(2)体系自由度,选广义坐标.虽有摩擦,但不做功,为保守体系(3)体系动能:轮平动动能轮质心转动动能轮质心动能轮绕质心转动动能.①以地面为零势面,体系势能则保守系的拉氏函数②(1)因为不显含,得知为循环坐标.故=常数③开始时:则代入得又时,所以5.15解如题5.15.1图(1)本系统作平面平行运动,干限制在球壳内运动,自由度;选广义坐标,体系摩擦力不做功,为保守力系,故可用保守系拉氏方程证明①(2)体系动能=球壳质心动能+球壳转动动能+杆质心动能+杆绕中心转动动能②其中代入②得以地面为零势面,则势能:(其中为常数)(3)因为是循环坐标,故常熟③而代入①式得④联立③、④可得(先由③式两边求导,再与④式联立)⑤⑤试乘并积分得:又由于当5.16解如题图5.16.1.(1)由已知条件可得系统自由度.(2)取广义坐标.(3)根据刚体力学,体系动能:①又将以上各式代入①式得:设原点为零势能点,所以体系势能体系的拉氏函数②(1)因为体系只有重力势能做工,因而为保守系,故可采用③代入③式得即(5)解方程得5.17解如题5.17.1图(1)由题设知系统动能①取轴为势能零点,系统势能拉氏函数②(2)体系只有重力做功,为保守系,故可采用保守系拉氏方程.代入拉氏方程得:又代入上式得即③同理又代入上式得④令代入③④式得:欲使有非零解,则须有解得周期5.18解如题5.18.1图(1)系统自由度(2)取广义坐标广义速度(3)因为是微震动,体系动能:以为势能零点,体系势能拉氏函数(4)即①同理②同理③设代入①②③式得欲使有非零解,必须解之又故可得周期5.19解如题5.19.1图(1)体系自由度(2)取广义坐标广义速度(3)体系动能体系势能体系的拉氏函数(4)体系中只有弹力做功,体系为保守系,可用①将以上各式代入①式得:②先求齐次方程③设代入③式得要使有非零,必须即又故通解为:其中又存在特解有②③式可得式中及为积分常数。

(仅供参考)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二版)思考题习题答案第五章答案

(仅供参考)理论力学(周衍柏第二版)思考题习题答案第五章答案

= δW
知,θαδqα 有功的量纲,据此关系已知其中一个量的量纲则可
得到另一个量的量纲.若 qα 是长度,则θα 一定是力,若 θα 是力矩,则 qα 一定是角度,若 qα 是体
积,则θα 一定是压强等. 5.3 答 pα 与 q̇α 不一定只相差一个常数 m ,这要由问题的性质、坐标系的选取形式及广义坐
广义坐标数等于力学体系的自由度数;广义力明威力实际上不一定有力的量纲可以是力也可以
是力矩或其他物理量,如压强、场强等等,广义力还可以理解为;若让广义力对应的广义坐标
作单位值的改变 ,且其余广义坐标不变,则广义力 的数值等于外力的功由
∑ ∑ n � �
s
Fi ⋅ δ ri
i =1
= θαδqα
α =1
T = 1 m( ẋ 2 + ẏ 2 + ż 2 )
标的选用而定。直角坐标系中质点的运动动能 2
,若取 y 为广义坐标,则
qy
=
ẏ ,而
py
=
∂t ∂y
=
mẏ
=
mq̇ y ,相差一常数 m,如定轴转动的刚体的动能 T
=
1 2
Iθ̇ 2
,取
广义坐标 qα
= θ ,而 Pθ
=
∂t ∂θ̇

Iθ̇,
∂L ∂L 5.9 dL 和 dL 有何区别? ∂qa 和 ∂qa 有何区别?
5.10 哈密顿正则方程能适用于不完整系吗?为什么?能适用于非保守系吗?为什么? 5.11 哈密顿函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总能量?试祥加讨论,有无是总能量而 不为常数的情况?
5.12 何谓泊松括号与泊松定理?泊松定理在实际上的功用如何?

理论力学第二版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第二版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第二版习题答案理论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学科,它包括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等。

在经典力学中,牛顿运动定律是核心内容,而理论力学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些定律,提供了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第二版的理论力学教材通常会包含更丰富的习题和更详尽的解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习题1: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题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定的力F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F等于物体质量m与加速度a的乘积,即F=ma。

因此,物体的加速度a等于力F除以质量m,即a=F/m。

习题2:动能和势能的计算题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h自由落体,求落地时的动能。

解答:物体在自由落体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落地时的动能E_k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E_k=mgh。

习题3: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分析题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角速度ω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求物体所受的向心力。

解答: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_c由公式F_c=mω^2R给出,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ω是角速度,R是圆周的半径。

习题4:简谐振动的周期计算题目:一个质量为m的弹簧振子,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求其振动周期。

解答:简谐振动的周期T可以通过公式T=2π√(m/k)计算,其中m是振子的质量,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

习题5:刚体转动的动力学分析题目:一个均匀分布质量的刚体,其转动惯量为I,角速度为ω,求其转动动能。

解答:刚体的转动动能E_r可以通过公式E_r=0.5Iω^2计算,其中I是转动惯量,ω是角速度。

习题6:相对论效应的讨论题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v运动,求其相对论质量。

解答:在相对论中,物体的相对论质量m_r可以通过洛伦兹变换公式m_r=m/√(1-v^2/c^2)计算,其中m是静止质量,v是物体速度,c是光速。

习题7:量子力学的初步介绍题目:简述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主要区别。

经典教材——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及参考答案chp-4

经典教材——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及参考答案chp-4

第四章思考题4.1为什么在以角速度ω转动的参照系中,一个矢量G 的绝对变化率应当写作G ωG G ⨯+=*dt d dt d 在什么情况下0=*dtd G?在什么情况下0=⨯G ω?又在什么情况下0=dtd G? 4.2式(4.1.2)和式(4.2.3)都是求单位矢量i 、j 、k 对时间t 的微商,它们有何区别?你能否由式(4.2.3)推出式(4.1.2)?4.3在卫星式宇宙飞船中,宇航员发现自己身轻如燕,这是什么缘故? 4.4惯性离心力和离心力有哪些不同的地方?4.5圆盘以匀角速度ω绕竖直轴转动。

离盘心为r 的地方安装着一根竖直管,管中有一物体沿管下落,问此物体受到哪些惯性力的作用?4.6对于单线铁路来讲,两条铁轨磨损的程度有无不同?为什么?4.7自赤道沿水平方向朝北或朝南射出的炮弹,落地是否发生东西偏差?如以仰角 40朝北射出,或垂直向上射出,则又如何?4.8在南半球,傅科摆的振动面,沿什么方向旋转?如把它安装在赤道上某处,它旋转的周期是多大?4.9在上一章刚体运动学中,我们也常采用动坐标系,但为什么不出现科里奥利加速度?第四章思考题解答4.1.答:矢量G 的绝对变化率即为相对于静止参考系的变化率。

从静止参考系观察变矢量G 随转动系以角速度ω相对与静止系转动的同时G 本身又相对于动系运动,所以矢量G 的绝对变化率应当写作G ωG G ⨯+=*dt d dt d 。

其中dtd G *是G 相对于转动参考系的变化率即相对变化率;G ω⨯是G 随动系转动引起G 的变化率即牵连变化率。

若G 相对于参考系不变化,则有0=*dt d G ,此时牵连运动就是绝对运动,G ωG ⨯=dt d ;若0=ω即动系作动平动或瞬时平动,则有0=⨯G ω此时相对运动即为绝对运动 dtd dt d G G *=;另外,当某瞬时G ω//,则0=⨯G ω,此时瞬时转轴与G 平行,此时动系的转动不引起G 的改变。

当动系作平动或瞬时平动且G 相对动系瞬时静止时,则有0=dtd G;若G 随动系转动引起的变化G ω⨯与相对动系运动的变化dtd G *等值反向时,也有0=dt d G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质点力学矿山升降机作加速度运动时,其变加速度可用下式表示:⎪⎭⎫ ⎝⎛-=T t c a 2sin1π 式中c 及T 为常数,试求运动开始t 秒后升降机的速度及其所走过的路程。

已知升降机的初速度为零。

解 :由题可知,变加速度表示为⎪⎭⎫ ⎝⎛-=T t c a 2sin1π 由加速度的微分形式我们可知dtdv a =代入得 dt T t c dv ⎪⎭⎫ ⎝⎛-=2sin 1π 对等式两边同时积分dt T t c dv t v⎰⎰⎪⎭⎫ ⎝⎛-=002sin 1π可得 :D T t c T ct v ++=2cos 2ππ(D 为常数)代入初始条件:0=t 时,0=v , 故c T D π2-=即⎥⎦⎤⎢⎣⎡⎪⎭⎫ ⎝⎛-+=12cos 2T t T t c v ππ 又因为dtds v =所以 =ds dt T t T t c ⎥⎦⎤⎢⎣⎡⎪⎭⎫ ⎝⎛-+12cos 2ππ 对等式两边同时积分,可得:⎥⎦⎤⎢⎣⎡⎪⎭⎫⎝⎛-+=t T t T T t c s 2sin 22212πππ 直线FM 在一给定的椭圆平面内以匀角速ω绕其焦点F 转动。

求此直线与椭圆的焦点M 的速度。

已知以焦点为坐标原点的椭圆的极坐标方程为()θcos 112e e a r +-=式中a 为椭圆的半长轴,e 为偏心率,常数。

解:以焦点F 为坐标原点题1.8.1图则M 点坐标 ⎩⎨⎧==θθsin cos r y r x 对y x ,两式分别求导⎪⎩⎪⎨⎧+=-=θθθθθθcos sin sin cos &&&&&&r r yr r x 故()()22222cos sin sin cos θθθθθθ&&&&&&r r r r y x v ++-=+=222ωr r +=&如图所示的椭圆的极坐标表示法为()θcos 112e e a r +-=对r 求导可得(利用ωθ=&) 又因为()()221cos 111ea e e a r -+-=θ即 ()rer e a --=21cos θ所以()()2222222221211cos 1sin e r e ar r ea --+--=-=θθ故有 ()2222224222sin 1ωθωr e a r e v +-=()2224221e a r e -=ω()()]1211[2222222e r e ar r e a --+--22ωr +()()⎥⎦⎤⎢⎣⎡--+-⋅-=2222222221121e e ar r r e e a r ω()r r a b r -=2222ω即 ()r a r br v -=2ω(其中()b a e b ,1222-=为椭圆的半短轴)质点作平面运动,其速率保持为常数。

试证其速度矢量v 与加速度矢量a 正交。

证:质点作平面运动,设速度表达式为 j i v y x v v +=令为位矢与轴正向的夹角,所以dtd v dt dv dt d v dt dv dt d yy x x jj i i v a +++==j i ⎪⎪⎭⎫⎝⎛++⎪⎭⎫ ⎝⎛-=θθ&&x yy x v dt dv v dt dv []ji a ⎪⎪⎭⎫ ⎝⎛++⎪⎭⎫ ⎝⎛-=θθ&&x yy x v dt dv v dt dv ()j i y x v v +⋅θθ&&y x yy y x x x v v dt dv v v v dtdv v ++-=dtdv v dtdvv y yx x += 又因为速率保持为常数,即C C v v y x ,22=+为常数 对等式两边求导 022=+dtdv v dt dv v y y xx所以 0=⋅v a 正交.质点沿着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加速度矢量与速度矢量间的夹角α保持不变。

求质点的速度随时间而变化规律。

出速度为0v 。

解 由题可知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系如图1.11.1所示题1.11.1图⎪⎪⎩⎪⎪⎨⎧====ααcos sin 2a dt dv a a r v a t n两式相比得dtdv r v ⋅=ααcos 1sin 2即 2cot 1v dv dt r =α对等式两边分别积分200cot 1v dv dt rv v t⎰⎰=α 即αcot 110rtv v -= 此即质点的速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将质量为m 的质点竖直抛上于有阻力的媒质中。

设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即22gv mk R =。

如上抛时的速度为0v ,试证此质点又落至投掷点时的速度为22011vk v v +=解 质点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分为上升和下降阶段.取向上为正上升时 下降时题1.19.1图则两个过程的运动方程为:上升 22y g mk mg y m &&&--= ① 下降: 22yg mk mg y m &&&+-=- ② 对上升阶段: ()221v k g dtdv +-=()221v k g dyvdvdt dy dy dv +-== 即 gdy v k vdv -=+221对两边积分gdy vk vdvh v ⎰⎰-=+022010所以 ()2221ln 21v k gk h += ③ 即质点到达的高度.对下降阶段:22gv k g dy vdv dt dy dy dv -== 即gdy vk vdvh v ⎰⎰=-022011()21221ln 21v k gk h --= ④ 由③=④可得 202011vk v v +=检验下列的力是否是保守力。

如是,则求出其势能。

()a233206y bx y abz F x -=,y bx abxz F y 43106-=,218abxyz F z =()b()()()z F y F x F z y x k j i F ++=解 (a )保守力F 满足条件0F =⨯∇对题中所给的力的表达式 ,代入上式()()()22=+--+-+-=⎪⎪⎭⎫ ⎝⎛∂∂-∂∂+⎪⎭⎫ ⎝⎛∂∂-∂∂+⎪⎪⎭⎫ ⎝⎛∂∂-∂∂=∂∂∂∂∂∂=⨯∇kj i kj i F F F k j iF zy x y 40abx 6abz y 40bx 6abzy 18abz y 18abz 18abxz 18abxz y F x F x F z F z F y F z y x 333322x y z x y z所以此力是保守力,其势为()()()()()()(()()()()324,,0,,20,,0,0,300000233z y,x,0,0,0x6518106d 206F abxyz y bx dz abxyz abxzx y bx y abzdz F dy F dx V z y x y x y x x ,x,,,zy-=----++-=⋅-=⎰⎰⎰⎰⎰drF (b)同(a ),由= ⎝⎛∂∂-∂∂+⎪⎭⎫ ⎝⎛∂∂-∂∂+⎪⎪⎭⎫ ⎝⎛∂∂-∂∂=∂∂∂∂∂∂=⨯∇j i k j i F y F x F x F z F z F y F F F F z y x y z x y z zy x 所以此力F 是保守力,则其势能为dzF dy F dx F d V BABABx Az z z y y y x x ⎰⎰⎰⎰---=⋅-=rF根据汤川核力理论,中子与质子之间的引力具有势能:()k rke r V ar,-=<0 试求()a 中子与质子间的引力表达式,并与平方反比定律相比较;()b 求质量为m 的粒子作半径为a 的圆运动的动量矩J 及能量E 。

解 (a )因为质子与中子之间引力势能表达式为 ()()0<=-k rke r V rα故质子与中子之间的引力()()()221r e r k r ke rke rke dr d dr r dV r F r rr rαααααα----+=+=⎪⎪⎭⎫⎝⎛-=-= (b )质量为m 的粒子作半径为a 的圆运动。

动量矩 v r J m ⨯=由(a )知 ()()21re r k r F rαα-+= ()r F 提供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r F 方向是沿着径向,故 ()r v m re r k r 221=+--αα 当半径为a 的圆周运动 ()a v m ae a k a 221=+--αα 两式两边同乘以3ma 即 ()2221a v m e a mka a =+--αα又因为 mva J = 有 ()a e a mka J αα-+-=12做圆周运动的粒子的能量等于粒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所以()()()ae a k a ke a e a k a V mv VT E a a a 2121212ααααα----=++-=+=+= 质点所受的有心力如果为⎪⎪⎭⎫⎝⎛+-=322r r m F νμ式中μ及ν都是常数,并且ν<2h ,则其轨道方程可写成θk e a r cos 1+=试证明之。

式中222222222,,μμνh Ak e h k a h h k ==-=(A 为积分常数)。

证由毕耐公式⎪⎪⎭⎫ ⎝⎛+-=-u d u d u h m F θ222 质点所受有心力做双纽线θ2cos 22a r =运动故θ2cos 11a r u ==()232cos 12sin 1θθθ••=a d du ()()⎥⎥⎦⎤⎢⎢⎣⎡••+=-θθθθθθ2sin 22cos 2sin 232cos 2cos 21252322a d u d ()()⎥⎦⎤⎢⎣⎡+=--252212cos 2sin 32cos 21θθθa故 ⎪⎪⎭⎫ ⎝⎛+-=u d u d u mh F 2222θ ()()⎢⎣⎡++-=--θθθθcos 12cos 2sin 32cos 22cos 12522132a mh ()()θθ2tan 12cos 322332+-=-a mh()27322cos 3--=θamh 2722323⎪⎪⎭⎫ ⎝⎛-=a r a mh 7243r h ma -=证 由毕耐公式⎪⎪⎭⎫ ⎝⎛+-=-u d u d u h m F θ222 将力⎪⎪⎭⎫⎝⎛+-=322r r m F νμ带入此式⎪⎪⎭⎫ ⎝⎛+=+u d u d u h r r 2222322θνμ 因为r u 1=所以 ⎪⎪⎭⎫ ⎝⎛+=+u d u d u h u u 2222322θνμ 即 222221h u h d u d μνθ=⎪⎭⎫ ⎝⎛-+ 令 222hh k ν-= 上式化为 22222h u k d u d μθ=+ 这是一个二阶常系数废气次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