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国电视机历史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发展期电视剧的主要特点:
创作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 注重社会意义和价值, 注重社会意义和价值,强调对现实生活的正面描写 和对人民大众的鼓舞。 和对人民大众的鼓舞。 在样式上呈现多样发展的趋势。 在样式上呈现多样发展的趋势。 长篇电视剧应运而生, 长篇电视剧应运而生,显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良好 势头。 势头。
过把瘾1993年 导演:赵宝刚 主演:王志文、江珊 爱情经典,永久回味。1993年热播的《过 把瘾》描写了方言与杜梅从相识、相爱、相斥、相 离、相信,以至到最后再次相聚的故事,这当中充 满了沟沟坎坎、恩恩怨怨、磕磕绊绊。然而这部电 视剧却没有太多过于刻意的煽情,没有整天哭哭啼 啼,没有在几个人三角恋之中绕来绕去,没有把婚 姻作为爱情的结束。它像极了真实的故事,但却不 乏浪漫。 《过把瘾》捧红了两位主角,王志文和江珊从 此成了大腕,片约不断,但他们俩实际上都一直没 有超越这部剧。
雍正王朝1999年 导演:胡玫 主演:唐国强 背负百年骂名开创乾隆盛世!雍正是真皇帝,还是篡位 的假皇帝;雍正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皇帝,还是一个如野史 所传说的暴虐的“抄家皇帝”;雍正的死,是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还是被政敌之女吕四娘所谋杀。这一连串的清史迷 案在四十集大型历史正剧《雍正王朝》中得到了深刻而全面 的阐述。 1999年,改编自二月河长篇小说的史诗巨篇《雍正 王朝》在中央一套播出时创下央视收视的高峰,至今无人可 破。该剧无疑是帝王戏中“严肃”一派的翘楚,围绕权力争 夺这一中心,《雍正王朝》几乎无暇旁及其他。它以一种甚 至稍嫌枯燥的方式,表现了完全是男人之间——特别是有着 血缘关系的男人之间剑拔弩张的斗争和冲突。诡谲多变的宫 廷政治使人们看到了一代王朝史。史册中的人物形象在剧中 刻画得生动自然,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让人欲罢不能。
深化改革时期的广播电视史

《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节目多年来为人们所关注和喜爱,选择“政府 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反映和 推动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许多《焦点访谈》的报 道成为有关方面工作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1997年12月29日,李鹏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时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 批评落后,伸张正义。”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专程来到中央电视台,与 《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座谈,并郑重赠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 改革尖兵。”2003年8月26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演 播室赠言“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行,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进。” back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开办于1993年5月1日, 这个杂志型新闻节目播出伊始就产生了广泛影响, 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 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课外延伸之
开办之初的四个栏目:东方之子、东方时空金曲
榜、生活空间、焦点时刻
2000年11月27日,《东方时空》时长从40分钟扩为150分钟,以演播 室为调度中心。同时推出了《东方时空》独有的周末版节目。在这次改版 中,《生活空间》改名为《百姓故事》,《时空报道》改为《直通现场》。 并增加了《世界》、《纪事》和《直播中国》三档周末环节。当时央视一 套的几节早间新闻也一度并入《东方时空》,并更名为《东方时空· 早新 闻》。在央视一套首播时间为06:00。
自1994年开办后,它迅速成长为一个在 中国家喻户晓的电视栏目,也是中央电视台 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焦点访谈节目开播 以来,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老百姓们 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课外延伸之
平均每天栏目能收到2300条来自观众通过电 话、写信、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QQ等方 式提供的收视意见和报道线索。
红色帝国血泪史----- 液晶的世纪战争

红色帝国血泪史----- 液晶的世纪战争我国做为世界最大的CRT、液晶电视制造国,在显示器产业发展历史上有着惨痛的教训。
了解中国电子产业的朋友都知道一个词——“缺芯少屏”,芯就是芯片,屏就是显示屏。
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建设了大批电子企业,到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换代浪潮中大批倒闭。
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电视工业,在政府主导下启动了“彩电国产化”工程,政府出资近200亿美元,由此诞生了长虹、TCL、康佳、海信等世界彩电巨头。
到1987年,中国彩电年产量达到1934万台,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
此后依靠成本规模优势,迅速挤垮了国外同类产业。
2004年,当世界电视产业从传统CRT(显像管)显示器,向液晶、等离子等新型平板显示器转换时,中国彩电工业再一次惨遭淘汰。
至此,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起采用“以市场换技术”“合资”,等政策发展的轿车、彩电、集成电路产业,几乎全数失败,没有一个能摆脱对引进技术的依赖,形成自主的技术能力,成为中国产业发展之耻。
随着我国液晶电视产能的持续增长,这种产业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已经严重威胁中国电视产业安全。
由于液晶面板占液晶电视整机成本的2/3,国内彩电厂商被迫花费巨资,从韩国、台湾、日本厂商手里采购液晶面板等关键零部件。
以2010年为例,当年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超过460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1569亿美元)、石油(1351亿美元)和铁矿石(794亿美元)。
在1998年至2008年,日韩平板电视厂商、台湾企业“拥屏自重”,肆意侵蚀中国彩电市场份额,并且对中国企业进行严格的液晶技术封锁、中国电子工业只能“跪着”求生存。
这一局面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液晶面板价格崩盘才告一段落。
为了突破产业困局,从2009年起,国内液晶面板企业逆势扩张,打响了产业反击战。
2009年8月25日,我国液晶面板龙头企业——北京京东方,宣布投资280.3亿元人民币,建设我国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中国历史剧排行榜

中国历史剧排行榜秦——宏大叙事的练兵场秦朝可悲在只有三代帝王就寿终正寝,无法产生更多的故事。
但即使这样,秦朝还是一个产生“大题材”的朝代。
陈凯歌、张艺谋、周晓文分别用《刺秦》、《英雄》、《秦颂》表达自己的历史观和人性观,在那些恢宏的大场面和复杂而纠结的人物当中,展现的是母题式的终极关怀。
相比之下,电视剧唯一可以通俗利用的似乎就是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所以张铁林、宁静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吕不韦传奇》基本上成了爱情与江山的平衡。
另一部历史正剧则有硬汉张丰毅主演的<秦始皇>秃显了秦始皇的那种一统天下的帝王霸气和儿女情长的百转千回.至于电影《神话》和香港电视剧《寻秦记》,那基本上与秦朝无关,古天乐阴差阳错生了个儿子叫做项羽,观众不过是当搞笑片来看而已。
汉——文化输出的发源地1997年,央视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全国收视率最高达到46.7%,这意味着一天之中,中国至少有4亿6千7百万人观看了这部电视剧。
这是一个疯狂的数字,不仅仅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娱乐特征,也代表着历史题材电视剧制作的最高水平。
《三国演义》的情节编制、人物表演等迄今都没有遭受过指责,文白夹杂的对白到现在都还被誉为最贴切的处理手法,相比现在那些动辄被挑毛病的电视剧,它要优秀得多也幸运得多。
吴宇森的《赤壁》则是最近、最大的一部三国题材历史剧,他说:“《三国》这本书最能反映中国人的智慧,而《赤壁》是其中最精彩的一节”。
周润发、梁朝伟、渡边谦等豪华阵容让这部戏还没开拍就新闻不断,最后出来的结果怎样,谁也不知道,但至少林志玲会是腿最长的一位小乔。
前不久的《昭君出塞》被质疑改编离奇,而2005年的开年大戏《汉武大帝》更是被挑出众多细节毛病,诸如后人典故前人用、司马迁留胡子等等。
而<大汉天子>纯粹是以若干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汉代的青春偶像剧.最有趣的还是日本式化妆的问题,主创人员的解释是日本的服饰妆容是我国汉代流传过去的。
电影《夜宴》同样也被人指责日本式美术设计,那是五代十国的背景。
十大经典的历史剧排行榜

十大经典的历史剧排行榜关于历史方面的电视剧都有哪些?这些经典的历史剧你绝对想不到,第一名竟然是这个今天就让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十大经典的历史剧排名情况吧。
十大经典的历史剧排名十大经典的历史剧排名1:西游记该电视剧称央视版《西游记》或86版《西游记》,改编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同名文学古典名著。
是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装神话剧。
由杨洁执导,戴英禄,杨洁,邹忆青共同编剧,六小龄童、徐少华、迟重瑞、汪粤、马德华、崔景富、闫怀礼、刘大刚等主演。
1986年春节一经播出,轰动全国,老少皆宜,获得了极高评价,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依然百看不厌,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
十大经典的历史剧排名2:红楼梦87版红楼梦(央视版红楼梦)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一部大型古装连续剧。
由王扶林先生导演,许多红学家参与到本剧,其中有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等。
本片前29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后7集不用高鹗续作,而是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笔,结合多年红学研究成果,重新构建这个悲剧故事的结局。
1987年上演后,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
十大经典的历史剧排名3:《三国演义》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改编,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制作,王扶林担任总导演,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导演,孙彦军、唐国强、鲍国安、吴晓东、陆树铭、李靖飞、张光北、洪宇宙主演,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
该剧演述的是三国时代的故事,是魏、蜀、吴的兴亡史,共分为《群雄逐鹿》(1—23集)、《赤壁鏖战》(24—47集)、《三足鼎立》(48—64集)、《南征北战》(65—77集)、《三分归一》(78—84集)五大部分。
着重表现的是乱世中多个政治集团间错综复杂、紧张尖锐的斗争;这种斗争发展成为连接不断的对政治权力的争夺和军事冲突,造就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将近一个世纪中的风云变幻。
好看的历史电视剧

好看的历史电视剧1。
大秦帝国(240集) 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黑色裂变”。
古老的秦部族正是在这裂变般的阵痛中重生。
他们燃烧着自己,用一段段血与泪,爱与恨交织的悲壮故事,推动着整个时代前行。
最终大出天下,与中原六国相融合,共同成就华夏文明的正源。
[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 公元前三百六十二年,满怀壮志,发誓要夺回老秦故土河西的秦献公赢师隰,在黄河西岸的少梁山与魏国大军进行了一场惨烈的厮杀。
尽管秦军斩敌无数,并一举擒获对方主帅公... 导演:黄健中延艺演员:侯勇卢勇孙飞虎吕中于洋类型:历史古装2。
卧薪尝胆(41集)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战争在今浙江嘉兴的冲积平原上进行。
战争的统帅同是两国的国王,吴军曾是著有《三十六计》的用兵大师孙子所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师。
而越军不仅人数少,且稚嫩年轻。
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在吴国首辅大臣伍子胥的扶助下,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
他发誓消灭越国。
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
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 导演:侯咏演员:陈道明胡军安以轩左小青类型:历史古装3。
吴越钱王(30集) 唐末,战乱遍地,临安青年钱婆留入天目山中挑贩私盐,一日救下险遭缉盐兵杀害的伙伴甄老贵,将其背负至家。
谁知老贵的女儿便是他梦寻已久的绝美山姑甄珠凤,两人情爱如火山迸发。
官吏之女吴巧娘暗恋婆留,从父亲处偷窥得知官府将去山中缉捕钱婆留,便冒死入天目山报讯。
不料呈现在她眼前的婆留却正与甄珠凤缠绵相依。
婆留逃脱缉捕,投军董昌部,改名钱鏐。
钱鏐骁勇,善奇袭,不循兵法,竟出其不意地连平数处叛军,声震杭州八都。
时,越州刘汉宏拥兵自雄,不服朝廷管辖,又命大军压境欲犯杭州。
狡猾的董昌先与钱鏐结为兄弟,然后再激其抵敌。
《人间正道是沧桑》:一部深度解析近现代中国历史的优秀电视剧

《人间正道是沧桑》:一部深度解析近现代中国历史的优秀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一部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描绘杨氏家族三兄妹在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艰辛与成长。
这部电视剧不仅在观众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还获得了多个奖项的认可。
一、背景介绍《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背景,通过描绘杨氏家族三兄妹在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艰辛与成长。
这部电视剧在2009年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获得了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第十五届亚洲电视大奖、第十六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电视连续剧金奖等多项大奖。
二、故事情节《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故事情节非常丰富,时间跨度长达30年。
剧情主要围绕杨氏家族三兄妹的人生经历展开,他们分别是杨立仁、杨立华和杨立青。
故事从1925年开始,当时杨立仁是一个教书先生,心思细腻,足智多谋;杨立华自幼念书,个性独立有主见,是新女性的代表;杨立青虽然生性顽劣叛逆,但为人勇敢正直。
三兄妹的命运在国共两党的关系不断变化中发生了突变,立青和立仁更是反目成仇。
剧情通过描绘三兄妹在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艰辛与成长。
三、角色分析《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大,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经历。
黄志忠在剧中扮演杨立仁,他的表演非常细腻、真实,将杨立仁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张恒扮演的杨立华则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她在剧中的人生经历也十分曲折,但她的坚强和勇气让人感到敬佩。
孙红雷扮演的杨立青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他在剧中既有着顽劣叛逆的一面,也有着勇敢正直的一面,他的表演也非常出色。
四、艺术风格《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艺术风格非常独特。
导演张黎刘淼淼在这部电视剧中展现了非常高的导演技巧和艺术才华。
他们运用电影的镜头语言和手法,把电视剧拍出了史诗感、拍出了情怀。
整部剧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剧情紧凑、连贯,让观众看得非常过瘾。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一、我国电视的诞生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
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
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
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
1953年2月,日本NHK电视台首播,同年8月NTV商业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亚洲第一个商业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二、我国电视的发展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1958年4月上海市政府下达研制任务,上海广播器材厂不分昼夜进行研制,并于同年7月24日完成,收到"中心发射台"发射的多种几何图形组成的表格。
测定表明,其质量和稳定度超过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通用牌"和前苏联的"红宝石牌"电视。
现在,"中国第一代电视机"已经入藏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上海牌101 型43 厘米(17寸)电子管。
1958年,被命名为“红光”牌35SX的我国第一只35厘米黑白显象管在成都诞生。
起步阶段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数字化阶段在我国国庆50周年的日子里,数字电视试播成功。
之后,深圳、常州等地也进行了小规模数字电视试播。
作为与北京、深圳同步试验发展数字电视的上海,则在2000年开通了数字电视,其中增补27频道的一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频率:379MHZ、符号率:6835 、调制方式:16QAM );并实验其他频道的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
2001年的APEC期间,上海主要宾馆开通数字电视节目。
2002年元月,上海开通数字有线电视节目频道,此时上海电视台的数字化程度已达45%,并计划两年内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两年后实现无磁带化硬盘播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国电视机历史
从中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以来,我国的电视机发展从未停止过脚步,至今为止,国产电视机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从以前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使用的奢侈品大件,到如今家家必备的大众小件;从以前的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到如今高智能的激光影视机,无一不证明了我国电视机行业的发展。
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
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
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
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
1958年,中国的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小组参照苏联旗帜牌14英寸电子管电视机,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为了纪念这台电视机的诞生,它被命名为“北京”,现摆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
我国第一台电视机出
而就在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国营无线电厂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
之后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0年10月22日,中国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天津无线电厂建成,并举行试生产开工仪式。
这条彩电生产线是从日本胜利公司引进,并参照中国实际情况而设计的。
这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大批量生产彩色电视机的开始。
1985年~1993年,我国电视机市场实现了大规模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
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
但由于我国电视机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电视机普及率还很低,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只有17.2台和0.8台。
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从1953年3月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电视机到电视机产量世界第一,中国人仅用了29年便实现了这一伟大壮举。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开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彩电的市场价格再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经售出10多万台。
1996年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两个月后,康佳随后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
当年4月,长虹的销售额跃居市场第一,国产品牌通过价格战将国外品牌大量的市场份额夺在了受众。
这场降价战后来也导致整个中国彩电业的大洗牌,几十家彩电生产商从此退出。
1999年,消费级等离子彩电出现在国内商场。
当时40英寸等离子彩电的价格再十几万元。
2001年,中国彩电业大面积亏损,康佳、厦华、高路华亏损,长虹每股赢利只有一分钱,这种局面知道2002年才通过技术才得以扭转。
2002年,长虹宣布研制成功了中国首台屏幕最大的液晶电视机。
其屏幕尺寸大大突破22英寸的传统业界极限。
2005年上半年,我国平板彩电的销售量达到72.5万台,同比增长260%;城市家庭液晶电视拥有率达到了3.56%,等离子电视拥有率也达到了2.81%
根据DisplaySearch的数据,中国2011年销售液晶电视4452万台,超越北美和西欧,成为液晶电视最大的市场,预计2014年将达到5720万台,占全球液晶电视市场份额的22%
根据市场观察家表示,2012年中国销售的平板电视约37%是只能电视。
2013年上半年智能电视总销量达到457台,销量同比涨幅达到105.7%,智能电视销售的比例占总市场的45%。
2014年11月,INESA高端逸境智能激光影视机首度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工博会,高清102英寸的超大屏幕,全高清Full HD 1920x1080分辨率,配有主流视频与移动平台接口,实现手机、PAD的文本、图片、摄像与大屏的无线同步,与亲朋好友分享,给你前所未有的精致生活体验。
激光电视采用激光投射技术,25000小时以上超长使用寿命,维持最佳亮度和稳定性,节省使用成本,人性化的间接光源投射科技,保护视力缓解疲劳,合人眼视觉习惯,观看舒适、自然、不伤眼。
如今激光电视作为消费电子的新兴和跨界产品,INESA逸境智能激光影视机更加的人性化,贴近消费者,突显其高端、智能、绿色等特点,成为激光电视中的代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