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信道及其分类

合集下载

信道分类(精)

信道分类(精)


K 1
Qk
k 0
p(
j
| k)

1 K
K 1 k 0
p(
j | k)
j

1 J
对称DMC的容量计算
输出集Y可划为若干和子集,每个子集对应的信 道转移概率矩阵P中列所组成的子阵具有下列 性质
每一行都是第一行的置换 每一列都是第一列的置换
该信道称为准对称信道
关于输入对称 Y的划分只有一个时,关于输入和输出均对称,称
N
Sn

E,
2 n

Sn

B
n1
注水定理的说明
积信道 当各分信道的干扰功率不等,需要对输入信号
总能量进行适当分配 比较门限B 迭代算法
波形信道
信道的输入、输出都是任意时间的函数-波形 信道或时间连续的连续信道
可加波形信道
y(t)=x(t)+z(t)
x(t) xnn (t)
(Y
)

Hc
(X
)

1 2
log(1

2 x 2 z
)
输入为正态分布,在此条件下,输出也为正态分布
平均功率受限的可加噪声信道
1
N
N
xn2
n 1
S
xn2 xn2Q(xn )d xn
xn
功率受限的时间离散信道容量
输入信号平均功率不超过S的时间离散信 道容量定义为:
C sup 1 I ( X N ;Y N ) N N ,N (S )
为对称信道 (例)
对称DMC容量的计算
定理4.2.3 实现准对称DMC信道容量的输入 分布为等概分布

信道的定义与分类

信道的定义与分类

图4 地波传播
信号传播路径
地面
图 5 天波传播
8
02. 信道的分类
• 明线
图6 明线
9
02. 信道的分类
•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
导体 绝缘层
• 同轴电缆
图7 双绞线
金属编织网 实心介质 导体
保护层
图8 同轴线
10
02. 信道的分类
• 光纤 • 结构 • 纤芯 • 包层 • 按折射率分类 • 阶跃型 • 梯度型
狭义信道仅指信号的传输媒质,这种信道称为狭义信道;
广义信道不仅是传输媒质,而且包括通信系统中的一些转换装置,
这种信道称为广义信道。
狭义信道按照传输媒质的特性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两类。有线信道包括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及光纤等。
广义信道按照它包括的功能,可以分为调制信道、编码信道等。
02. 信道的分类
• 吸收
频率(GHz) (b) 降雨的衰减
图3 波 • 频率 < 2 MHz • 有绕射能力 • 距离:数百或数千千米 • 天波 • 频率:2 ~ 30 MHz • 特点:被电离层反射 • 一次反射距离:< 4000 km • 寂静区:
传播路径 地 面
• 损耗最小点:1.31与1.55 m
12
03. 信道的数学模型
• 信道的数学模型 • 信道模型的分类: • 调制信道 • 编码信道
信 息 源 信 源 编 码 加 密 信 道 编 码 数 字 调 制 数 字 解 调 信 道 译 码 解 密 信 源 译 码 受 信 者
信道 噪声源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f [ei (t )] k (t )ei (t ) eo (t ) k (t )ei (t ) n(t )

信 道

信  道

数字信道的信道容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yquist准则指出:带宽为B Hz 准则指出:带宽为 准则指出 的信道, 的信道,所能传送的信号的最高 码元速率(即调制速率) 码元速率(即调制速率)为2B Bd。 。 离散、 离散、无噪声数字信道的信道 容量可表示为: 容量可表示为:
C = 2B log2 M (bit / s)
2.1信道的分类(p9-10) 2.1信道的分类(p9-10) 信道的分类
广义信道: 信道的范围还可以扩大, 广义信道 : 信道的范围还可以扩大 , 除包括传 输媒质外,还可以包括有关的变换装置。 输媒质外,还可以包括有关的变换装置。 广义信道按照它包含的功能, 广义信道按照它包含的功能 , 可以划分为调制 信道、编码信道。 信道、编码信道。
第二讲 信 道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信道的分类 有线信道 无线信道 信道容量
2.1信道的分类 2.1信道的分类
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路, 根据媒 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路 , 质不同,将信道划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质不同,将信道划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有线信道包括架空明线、 对称电缆、 同轴电缆、 有线信道包括架空明线 、 对称电缆 、 同轴电缆 、 光缆等。 光缆等。 无线信道主要是利用收发天线和自由空间作为媒 包括地面微波、卫星线路、散射、短波等。 质,包括地面微波、卫星线路、散射、短波等。 以上传输媒质的信道称为狭义信道。 以上传输媒质的信道称为狭义信道。
式中M为进制。 式中 为进制。 为进制
练习题
例1:若数字信道的带宽为 :若数字信道的带宽为3000Hz,采用四进 , 制传输, 制传输 , 计算无噪声时该数字信道的信道容 量。

Chap电信

Chap电信
j 1
15
一般离散单符号信道的概率关系:
(1)输入输出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为 P(X xi ,Y yj ) p(xi y j )
则有 p(xi yj ) p(xi ) p( yj | xi ) p( yj ) p(xi | yj )
其中 p( y j | xi ) 是信道转移概率,即输入为xi ,通过信道
|
an
)
p(b2 | an)
• P:转移概率矩阵
p(bm | a1) p(bm | a2)
p(bm | an)
– 已知X,信道输出Y表现出来的统计特性
– 完全描述了信道的统计特性,其中有些概率是信 道干扰引起的错误概率,有些是正确传输的概率
m
p(bj | ai ) 1 i 1,2,n
j 1
12
I(X ,Y) H (X ) H (Y )
C max I(X;Y) max H(X ) p(ai )
28
无干扰离散信道
• 无噪无损信道
C
max
p(ai )
I
(
X
;Y
)
max
H
(
X
)
max
H
(Y
)
log
2
n
• 有噪无损信道
C
max
p(ai )
I
(
X
;Y
)
max
H
(
X
)
log
2
n
• 无噪有损信道
• 有干扰无记忆信道 • 有干扰有记忆信道
21
3.2.1 无干扰离散信道
• 设信道的输入X∈A={a1 … an},输出Y∈B={b1 … bm}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ppt课件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ppt课件

其中,Si (t) 为输入的已调信号;So (t) 为信道总输 出波形;n(t) 为加性噪声/干扰,且与 Si (t) 相互 独立。
f si t 表示已调信号通过网络所发生的(时变)
线性变换。
若设 f si t k(t)si (t) ,则有 so t k(t)si (t) nt
7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
22
Communication Theory
典型音频电话信道的相对衰耗
23
Communication Theory
影响:不均匀衰耗使传输信号的幅度随频率发生畸 变,引起信号波形的失真;传输数字信号,还会引 起相邻码元波形在时间上的相互重叠,造成码间串 扰。 抑制措施:为了减小幅度—频率畸变,在设计总的 电话信道传输特性时,一般都要求把幅度—频率畸 变控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即通过一个线性补偿 网络,使衰耗特性曲线变得平坦,这一措施通常称 之为“均衡”;在载波电话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 通常要采取均衡措施。
29
Communication Theory
2.5 随参信道举例
1、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短波的定义:波长为100~10m(相应的频率为3~ 30MHz)的无线电波; 短波信道:既可沿地表面传播,也可由电离层反射 传播; 地波传播:一般是近距离的,限于几十公里范围; 天波传播:借助于电离层的一次反射或多次反射可 传输几千公里,乃至上万公里的距离;
k
k
0
0
理想 的 相位-频率特性及群时延-频率特性 26
Communication Theory
实际的信道特性总是偏离理想的相位—频率特性及群 时延-频率特性,下图给出一个典型的电话信道的群迟 延-频率特性。
27

0301_信道

0301_信道

线性关系(斜率为负);

~
一条水平直线;
亦即:
H
ht
K exp K t
jt0
t0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影响
随参信道: 即乘性干扰k(t)随时间随机快变
化的信道。 包括短波电离层反射、超短波及
微波对流层散射以及超短波超视距 绕射等传输媒质所构成的信道。
包括架空明线、电缆、中长波地 波传播、超短波及微波视距传播、 人造卫星中继、光导纤维以及光波 视距传播等传输媒质构成的信道。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影响
两种失真及其影响: 幅度—频率失真(幅频失真); 相位—频率失真(相频失真);
群延迟—频率失真;
理想信道与不失真传输条件;
幅度—频率失真(幅频失真)
C

B
log
2
1

S N


B
log
2
1

S n0 B

bit
s
信道容量的概念
其中 :B 为信道带宽 ( Hz ) ,S 为
信号功率 ( W ), n0 为噪声单边功率 谱密度 ( W/ Hz ),N= n0 B 为噪声
功率( W ) ,C为信道容量 ( bit/s ) 。
统计独立的信号,并将其适当的合 并构成总的接收信号,从而大大减 少衰落的影响。 常见的分集方式:
空间分集、频率分集、角度分集
分集接收
、极化分集等等。 常见的合并方式:
最佳选择式合并、等增益相加式 合并、最大比值相加式合并;其中 以最大比值相加式合并对总的接收 信噪比改善最大,等增益相加式合 并次之,最佳选择式合并最差。
设最大多径时延差为 max ,则定

通信原理15信道

通信原理15信道

解 调 器
译 码 器
输 出
调制 信道 编码 信道

调制信道是为研究调制与解调问题所建 立的一种广义信道,它所关心的是调制 信道输入信号形式和已调信号通过调制 信道后的最终结果,对于调制信道内部 的变换过程并不关心。
1.调制信道模型
调制信道的共性: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叠加原理; 信号通过信道具有一定的迟延时间,而且它还会 受到(固定的或时变的)损耗; 即使没有信号输入,在信道的输出端仍有一定的 功率输出(噪声)。
光缆
光纤损耗耗与波长关系:
1.31 m
1.55 m
0.7
0.9
1.1 1.3 光波波长(m)
1.5
1.7
图4-12光纤损耗与波长的关系
损耗最小点:1.31与1.55 m,这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波长。


光线的传播模式是指光线传播的路径。 多模光纤是指光波在光纤中的光线有多条传播路径。 用发光二极管作光源,光源不是单色的,包含多个频 率成分。各路径传输时延不同,存在色散现象,造成 波形失真,带宽低。 单模光纤是指光波在光纤中只有一种传播模式。激光 器作光源,单色波传播,只有一种传播模式,频带宽。 单模光纤传输采用激光器,成本高,用作远距离传输; 多模光纤采用发光二极管,成本低,用作近距离传输。
利用三颗同步地球卫星(高度35800km),可实现 全球通信。

中、低轨道卫星主要用于移动通信,一般距地面 1000km,由于卫星的轨道高度低,卫星形成的 覆盖小区在地球表面快速移动,绕地球一周约需 两小时。传输延时短,路径损耗小,若干数量的 卫星组成空间移动通信网,在任一时间和地球上 的任一地点,都有至少一颗卫星可以覆盖。

4信道

4信道

频率选择性衰落
延 迟 t0 V 0 f(t-t 0 )+V 0 f(t-t 0 -τ ) V0 延 迟 t0 +
j
V0 f(t)

H ( f ) 2V
0
H ( ) V 0 e V0 e V0 e
j t 0
(1 e
j
cos( f )
)

2

2
j t 0
恒参信道举例
明线、双绞线、同轴电缆、无 线光通信(FSO)等信道
随参信道举例
典型代表: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与移 动终端间的无线信道
离地面60~600 公里的大气层
离地面10~12公 里以下的大气层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和超短波及微波对流层散射
信道的数学模型
乘性干扰C( )的三种典型形式: •C( )为常数,有So(t)= CSi(t)+n(t),C是信道衰减 因子,因加性噪声n(t)通常是高斯噪声,这种信道一般称为加 性高斯噪声信道。 •C( )在信号频带内不为常数,但不随时间变化,可表示为带 有加性噪声的线性滤波器:So(t)= c(t)*Si(t)+n(t)。 •C( )在信号频带内不为常数,随时间变化,表示为带有加性 噪声的线性时变滤波器:So(t)= c(t,)*Si(t)+n(t)。 电离层反射信道和移动通信信道都属于这类信道。
相位的一维分布为均匀分布。r可视为一个窄带过程。
均衡-多径衰落
传播损耗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慢衰落-分集

由地形起伏、建筑物及障碍物的遮蔽等引起慢衰落 (阴影衰落) 由各种反射物和散射体产生的直射波、反射波和散射 波的相互干扰和串扰,以及多普勒(Doppler)频移 等产生的快衰落(多径衰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传输介质之有线 光纤
光纤的应用: 通信应用:在有线电视和光通信中,是应用最广泛的光纤 医学应用:光导纤维内窥镜可导入心脏和脑室,测量心脏 中的血压、血液中氧的饱和度、体温等。用光导纤维连接 的激光手术刀已在临床应用。 传感器应用:与敏感元件组合或利用本身的特性,则可以做 成各种传感器,测量压力、流量、温度等。 艺术应用:由于光纤的良好的物理特性, 光纤照明和LED照明已越来越成为艺术 装修美化的用途。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2.1.1 信道分类
1. 狭义信道和广义信道
➢ 狭义信道即可以传输光或电信号的各种传输媒介 ➢ 广义信道由传输媒介和部分收发端的通信设备组 成(为方便研究),常用的有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
广义 信道

道 狭义 信道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有线信道
无线信道
恒参信道 变参信道 无记忆编码信道 有记忆编码信道 双绞线 同轴电缆
2.2 传输介质之有线 光纤
1. 光纤 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覆层构成
光纤是由两层折射率不同的玻璃组 成。内层为纤芯,直径在几微米至 几十微米,外层的直径0.1--0.2mm。 一般内芯玻璃的折射率比外层玻璃大1%。根据光 的折射和全反射原理,当光线射到内芯和外层界面 的角度大于产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时,光线透不过 界面,全部反射。
UTP与STP的区别: ✓STP要求建筑物要有良好的接地系统。 ✓STP能减少辐射,防止信息被窃听。 ✓STP可阻止外部电磁干扰的切入,使 屏蔽双绞线比同类的非屏蔽双绞线具有 更高的传输速率。
2.2 传输介质之有线 双绞线
双绞线的类型: 常见的有3类线,5类线和超5类线,以及最新 的6类,7类线,前者线径细而后者线径粗 双绞线的优缺点: 优点:占用空间小,便宜,灵活,易弯曲,易 安装。 缺点:传输衰减大,因而传输距离短,有时有 来自临近信道的串话干扰。 应用: 主要应用于电话线路,传输语音和数据
2.3 传输介质之无线
天波传播 定义:天波传播是无线电波通过电离层的反射而
进行的传播。 电离层的反射特性还与无线电波的波长有关,波
长越长,越容易反射,所以长波、中波、短波都可 以被电离层反射,而微波和超短波则穿透电离层不 反射。
天波最适合短波传播,因为电离层对长波的吸收 太强。
特点:适合2—30MHZ波段,频率越高,越适合 反射,但频率太高,将穿透电离层。
2.2 传输介质之有线 光纤
光纤的分类: 单模光纤:单模光纤是指按工作波长,只能传输一 个传播模式的光纤,通常简称为单模光纤(SMF: Single ModeFiber)。目前,在有线电视和光通信中, 是应用最广泛的光纤 多模光纤:多模光纤是指按工作波长,能传播多个 模式的光纤称作多模光纤(MMF:MUltiModeFiber)
2.2 传输介质之有线 光纤
光纤的优缺点: 优点:频带宽,频带的宽窄代表传输容量的大小;损耗低, 比同轴电缆的功率损耗要小一亿倍,使其能传输的距离要 远得多。在全部有线电视频道内具有相同的损耗(无需均 衡器),同时损耗几乎不随温度而变;重量轻,光纤非常 细,安装十分方便;抗干扰能力强,光纤的基本成分是石 英,只传光,不导电,不受电磁场的的影响,因此,在光 纤中传输的信号不易被窃听,因而利于保密。保真度高, 因为光纤传输一般不需要中继放大,不会因为放大引入新 的非线性失真;工作性能可靠,一个系统的可靠性与该系 统的设备数量有关。设备越多,发生故障的机会越大。光 纤系统包含的设备数量少(不像电缆系统那样需要几十个放 大器),可靠性自然也就高;成本不断下降。
2.2 传输介质之有线 同轴电缆
2.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塑料 保护外套组成,如下图示:
绝缘材料 内导体外导体来自塑料 外皮内外导体组成一组线对,外导体同时起到屏蔽外界电磁干 扰的作用
分类 基带同轴电缆:阻抗为50欧姆,用于局域网数据传输1 宽带同轴电缆:阻抗为75欧姆,CATV网以及PSTN局
第二章 信道
主要内容:
➢ 信道的定义、分类和模型 ➢ 常用的传输媒质 ➢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 信道对信号的影响 ➢ 信道容量和香农公式
2.1 信道
➢传输信道是以传输介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是任 何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信道的传输特性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 ➢根据信道或传输媒质的特性以及分析问题的需要, 可以对信道进行不同的分类。
传播,传播时可随地球表面的弯曲而改变传播方向。 地球表面分布有起伏不平的山峦,以及高低不平
的建筑物等障碍物,无线电波只能绕过这些障碍物, 才能传到较远的地方。当电磁波的波长大于或等于 障碍物的尺寸时,波的衍射性能好,即可绕过障碍 物。
长波、中波和波长较长的短波能实现地波传播。 特点:适合2MHZ以下的电磁波,性能稳定,距 离受限,要求天线的长度很长。
超短波和微波一般采用空间波传播 特点:适合30MHZ以上波段,传输距离受限。
间传输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2.2 传输介质之有线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的优缺点: 优点:与双绞线比,抗干扰能力强,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 率,可以在相对长的无中继器的线路上支持高带宽通信 (细缆的传输距离为185米,粗缆为500米)。 缺点:体积大,细缆的直径0.26厘米,粗缆直径1.27厘米, 占用电缆管道空间大;不能承受缠结、压力和严重的弯曲, 否则损坏电缆结构,阻止信号的传输;成本高,接头制作 复杂。这些缺点正是双绞线能克服的,因此在局域网环境 中,基本已被基于双绞线的以太网物理层规范所取代。 应用: 设备的支架连线,闭路电视(CCTV),共用天线系统(MATV) 以及彩色或单色射频监视器的转送。
光纤 长波信道 短波信道 微波信道
…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2.2 传输介质之有线 双绞线
1. 双绞线
双绞线由两根相互绝缘的铜线以均匀的扭矩对称扭绞在
一起形成。
扭矩越短抗
两根绝
干扰能力越强
缘铜线
扭距
绞合的目的: (1) 减少线对之间的相互干扰, (2) 同时增强了机械和电气稳定性
分类
非屏蔽 双绞线
UTP
2.3 传输介质之无线
视距(空间波)传播: 定义:视距(空间波)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像光一
样传播。 由于地球近似球体,因此,空间波是传不远的,
传播的最远距离不能超出视距。 空间波是不能进行远距离传播的,当然,无线电
波除了直接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外,也可以 经过地面反射而传到接收天线。因此,接收天线收 到的应是这两种波的合成波。
2.3 传输介质之无线
无线电波的波段划分:
2.3 传输介质之无线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由于地面、高山、电离层等对各波段无线电波的
吸收、反射、透射等性能的不同,无线电波在空间 适宜的传播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地波传播 ➢天波传播 ➢视距(空间波)传播
2.3 传输介质之无线
地波传播: 定义:地波传播是无线电波沿地球表面附近空间的
3类UTP 5类UTP
屏蔽双绞线STP
阻值为100欧姆, 每英尺绞合3-4 次, 应用如电话线,10Base-T 阻值为100欧姆, 每英寸绞合3-4 次, 应用如100Base-T等。
阻值为150欧姆, 外部加一金属包 层来 屏蔽干扰, 应用如令牌环等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2.2 传输介质之有线 双绞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