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原诗、翻译、主题
诗经《式微》原文、翻译和注释

诗经《式微》原文、翻译和注释(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式微》原文、翻译和注释【导语】:劳苦人的怨诉。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深度解析式微(原文译文赏析常考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深度解析:式微(原文+译文+赏析+常考题)式微【原文】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邶风·式微》出自《诗经·国风·邶风》,式作语助,微为黄昏,字面意思就是暮色昏暗天要黑了。
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
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主题】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写法】(1)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2)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式微》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2.《式微》中写出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天晚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句子:,?,?3.《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是:,?,?【答案】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2.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平泥中?3.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二、阅读理解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诗经式微原文及翻译

诗经式微原文及翻译
原文:
式微式微,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孔子既受业,周文归有喜。
燕及召陵,齐鲁匪晨。
春秋战国,舞鹤短兮。
秦楚之声,动乎天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窗。
君子匪我求童蒙,童蒙求君子。
從諫,吾不欲馬蘖,何以望君子?
翻译:
式微,式微,为何不归?既然将自己的心灵作为奴仆,又有什么好烦恼和悲哀呢?
究竟谁是那个悠悠苍天之人?孔子已经有了他的事业,周文也能够喜笑颜开。
燕国和召陵,齐国和鲁国,都不再是昔日的早晨。
春秋和战国时期,仅能起舞的仅有寥寥几只鹤。
秦国和楚国的声音,如此动荡,久久不息。
我注视着长安在地平线下,凝望着吴会在云中之窗。
君子并不希望我这样的无知孩童,而我这个孩童却在寻求君子。
我劝谏你,可你又何曾听从过呢?君子的仪表令我神往,可是我又怎么能在不正之事上指望他呢?。
《式微》原文翻译、注释、鉴赏、赏析及创作背景

《式微》原文翻译、注释、鉴赏、赏析及创作背景式微佚名〔先秦〕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注释式:作语助词。
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微:非。
微君:如果不是你们。
故:原因,缘故。
中露:露中,在露水中。
倒文以协韵。
躬:身体。
一说通“穷”,困穷。
鉴赏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
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式微原文及翻译,式微赏析

式微原文及翻译,式微赏析式微原文作者:佚名〔先秦〕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鉴赏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
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从此诗所用韵脚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怨沉痛的情绪。
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
所以方玉润评此诗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
”(《诗经原始》)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由此也可见出此诗对后世的影响。
《式微》赏析

《式微》赏析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主题思想】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式微》翻译

《式微》翻译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珠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注释⑴式:作语助词。
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
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
关于此主旨,《毛诗序》说道就是黎侯为狄所逐,逃亡于卫,其臣并作此力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道就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宠冠,有人劝以归属于,她则“终执贞一,不妄妇道,以俟君命”,并诗赋此诗以明志。
二说道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少史实佐证。
余冠英指出“这就是碍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实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存有两个特点。
一就是以复述加强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看,“没落,没落,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晚存有旨趣的故意复述。
诗人遭遇统治者的压制,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吃饭,有家无法回去,苦不堪言,自然必须诉说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就是正言直述,则不易诸般,使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查考的复述形式,并使诗篇变得之句而存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二是以韵脚衬托情感气氛。
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系列诗词气紧凑型,节奏急促,情调急迫,充份抒发出来了服劳役者的苦难心情以及他们日益进一步增强的背叛暴政的决意。
从此诗所用韵脚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宜抒发哀远悲痛的情绪。
式微原文及译文

式微原文及译文原文: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1式微:式,语气助词,无实义;微,日光衰微,指黄昏或天黑。
2胡:疑问词,为何。
3微:非,不是。
4中露:即“露中”,露水之中。
5躬:身体。
译文:日落天黑,日落天黑,为什么不归去?如果不是为了你,为何我还在露水中?日落天黑,日落天黑,为什么不归去?如果不是为了你,为何我还在污泥中?赏读:此诗出自《诗经·国风·邶风》。
其主题,《毛诗序》认为是“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刘向《列女传》则认为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不肯接受,作此诗以明志。
所说之事虽然不同,但都认为这是一首“劝归”之诗。
今学者多从余冠英之说,认为诗旨为表达苦于劳役的百姓对统治者的怨怼和控诉。
诗幅短小,连续设问,两节复唱,音律明快急促,皆用天暮势弱起兴,佐以露泥作比,暗含从日升至斜坠,或一直沉溺惫累,或由昂扬渐逐枯萎。
形神水乳,歌简意浓。
言人言事,固非妄理。
时间永远在流转,而人生只有须臾短暂。
无论一个人面对衰颓的身心,还是一个朝代面对羸弱的黄昏,都会生出浩叹。
选择放弃然后颐养,选择出走然后打拼,为什么不归去呢?为什么不归去?式微,是一个日子向晚,是一种存在疲倦,人,会经历,万物皆然,又不尽然。
太多的进入无法退出,原因为种种负担。
父母年迈,孩子待养,爱人需陪持,机会不成熟……是事实,还是托词并不重要,因为仍在无益消耗,因为越沉越重,愈陷愈累。
古代仆役臣僚、女妻子弟,有太多无权选择,有太多长恨此身非吾有,一生只能听命凭运,今日之人,若能理性选择,勇毅创破,或可少却身陷露泥之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微》赏析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
【原诗】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作者】
《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
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
【主题思想】
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
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