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案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案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四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春望》、《江南逢李龟年》。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鹳雀楼》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
2.解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作者王之涣。
(3)分析诗歌意象,如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等。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2)提问:诗人为什么会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慨?4.背诵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韵律。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直至背诵。
第二课时:《望庐山瀑布》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登鹳雀楼》,感受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首诗《望庐山瀑布》,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魅力。
2.解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作者李白。
(3)分析诗歌意象,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等。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2)提问:诗人为什么会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慨?4.背诵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韵律。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直至背诵。
第三课时:《春望》1.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庐山瀑布》,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春望》,一起来品味一下诗人的情感。
2.解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作者杜甫。
(3)分析诗歌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四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四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表达技巧,培养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手法,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2.教学难点:领略诗歌的意境和美学价值,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学生朗读四首诗歌,教师纠正读音,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美。
3.呈现: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字阅读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四首诗歌的内容。
4.分析:讲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手法。
5.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6.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解。
8.反馈: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2.教学手段:使用PPT演示文稿、板书展示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四首诗歌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朗读并翻译四首诗歌,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的思想情感。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情况和测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
2.学习工具:字典、笔记本等。
七、结论本次教案通过导入、朗读、呈现、分析、讨论、展示、练习和反馈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手法,领略诗歌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登高》:分析诗人豪情壮志,体会其意境之美。
2. 《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景象,感悟诗人敬畏之情。
3. 《春望》:描绘战乱年代春天景象,表达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忧虑与关怀。
4. 《赤壁怀古》:回顾历史,抒发诗人对英雄人物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四首诗歌,体会其意境和主题。
2. 掌握诗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重点:背诵四首诗歌,理解其主题思想,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插图,引导学生猜测这些插图对应诗歌,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四首诗歌,感受其韵律美,解诗歌基本内容。
3. 背景介绍:介绍四首诗歌作者、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 诗歌解析:分别对四首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包括诗意、意境、修辞手法等。
5.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望岳》意境和修辞手法,并进行交流分享。
8.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学习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四首》2. 板书内容:四首诗歌作者、诗题、重点词语、意境及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诗四首》。
(2)分析《春望》意境和修辞手法。
(3)根据《赤壁怀古》内容,谈谈你对英雄人物看法。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示例:《春望》通过描绘战乱年代春天景象,表达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忧虑与关怀。
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等。
(3)示例:英雄人物具有勇敢、智慧、忠诚等品质,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脍炙人口诗歌,提高他们诗歌鉴赏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阅读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
有些学校只是让老师把课堂的每一活动,每一句话都写进去,这样的教案应该是课堂记录,都不能说是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诗四首》,包括《登高》、《望岳》、《春望》和《赤壁怀古》四首经典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诗歌意境体会及背景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诗,并背诵部分名句。
2. 理解并掌握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生字词。
3. 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猜测这些图片与哪首古诗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细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适时给出答案。
2. 朗读与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朗读四首古诗,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和词义。
过程细节: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诗句解析:针对四首古诗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例句、图解等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做好笔记。
4. 意境体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结合诗句解析,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6. 诗歌背景了解:简要介绍四首古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记录。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内容:登高:生字词、名句、意境望岳:生字词、名句、意境春望:生字词、名句、意境赤壁怀古:生字词、名句、意境七、作业设计朗读并背诵《登高》全诗。
解释《望岳》中的生字词,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意境。
仿写《春望》中的名句,体现春天的特点。
谈谈你对《赤壁怀古》中诗人情感的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诗四首》,包括《登高》、《望岳》、《春望》和《赤壁怀古》四首经典诗篇。
详细内容如下:1.《登高》:描写了作者在重阳节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望岳》:通过对泰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及责任感。
3.《春望》:描绘了战乱年代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
4.《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首诗的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
2.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四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四首诗的字词、句式、韵律等方面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意。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四首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四首诗的字词、句式、韵律等,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艺术特色。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及理由。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四首》2. 板书内容:四首诗的作者、诗题、重点字词、句子、艺术特色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四首诗。
(2)选择一首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3)根据四首诗的内容,创作一幅诗意图。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例文:《望岳》鉴赏。
(3)学生作品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策略的优缺点,以便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诗四首》,包含《静夜思》、《夜泊牛渚怀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登高》四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4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主题及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把握四首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通过对四首诗歌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夜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夜的意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讲解:分析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主题及艺术特色,详细解读诗歌内容。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秋夜的感受。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如《静夜思》。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另外三首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四首》2. 板书内容:《静夜思》:李白,月夜思乡,意境优美。
《夜泊牛渚怀古》:杜甫,怀古抒怀,深沉感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陆游,秋夜抒怀,关注民生。
《登高》:王之涣,登高远望,抒发豪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任选一首诗歌,分析其意境和艺术特色。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仿写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诗歌。
2. 答案:示例:《静夜思》意境优美,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四首诗歌的教学,是否达到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目标?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诗四首》,包括《登高》、《望岳》、《春望》、《赤壁怀古》四首经典诗篇。
教学内容涉及每首诗的背景、作者简介、诗句解析、主题思想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四首诗的作者、背景及主题,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对诗句的深入解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解析,尤其是生僻字词的理解;诗歌意境的把握。
2. 教学重点:四首诗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图片对应的诗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四首诗的作者、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句解析:对四首诗进行逐句解析,讲解生僻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意境赏析:分析四首诗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美。
5.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典诗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评价诗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望岳》、《春望》、《赤壁怀古》进行鉴赏,并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四首诗的、作者、背景。
2. 列出四首诗的重点字词、诗句。
3. 概括四首诗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写一篇鉴赏文章。
2. 答案要求:文章内容包括诗的背景、作者简介、诗句解析、主题思想等方面,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诗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中的生僻字词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把握。
3. 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4.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案
1、朗读背诵前两首诗
2、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归田园居》学习《使至塞上》前两首。
1、老师范读,提出朗读要求
2、注音:荒秽草木长
3、结合注释,读懂字面含义
分析思想感情陶渊明《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世人在南山下种豆,很显然,他不善于种田,但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
从表面看,写的是劳作之乐,但其内涵,是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1、背景:公元737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的大使,实际上是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些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2、朗读课文
3、注音:燕山逢候骑
4、分析思想感情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难言的内心感情。
经过长途跋涉,却没见到将官。
接着,笔峰转入对塞外风光的描写上。
5、朗读背诵
《归园田居》:不想在现实中失去自我,希望自食其力。
《使至塞上》:借边塞风光,抒发被贬的凄凉。
知识目标:朗读背诵两首诗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对诗的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朗读背诵两首诗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策略方法:一读代讲,讲读结合
教学媒体:录音机
1、检查预习
2、老师范读课文
3、熟读课文
4、重点词句: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5、课文分析:这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所做。
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作者很自然的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
颔联些了什么内容?用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船有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平原。
写作特点:写景、抒情、叙事相结合。
学习《游山西村》
范读课文
朗读课文
重点词句柳暗花明:柳色深绿,是暗;花艳,是明。
闲乘月: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
无时:没有一定时间。
背景: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
找出对偶句山重水复疑无露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思想感情: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
课后记: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精美,体会诗歌画诗结合的特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记忆。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