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名称-盐酸吡格列酮片

合集下载

盐酸吡格列酮片使用说明书

盐酸吡格列酮片使用说明书

盐酸吡格列酮片使用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盐酸吡格列酮片商品名:艾汀(ActIns)英文名: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汉语拼音:Yansuan Bigelietong Pian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吡格列酮,其化学名为(±)5-[4-[2-(5-乙基-2-吡啶)乙氧基]苯甲基] -2, 4-噻唑烷二酮盐酸盐其结构式为:C19H20N2O3S·HCl 392.89[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作用]本品属噻唑烷二酮类口服抗糖尿病药,为高选择性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激动剂,通过提高外周和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而控制血糖水平。

其主要作用机理为激活脂肪、骨骼肌和肝脏等胰岛素所作用组织的PPARγ核受体,从而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的转录,控制血糖的生成、转运和利用。

[药代动力学]据国外文献报道1次/日口服给药24小时后,总吡格列酮(吡格列酮和其活性代谢产物)血清浓度仍比较高。

7天内,吡格列酮和总吡格列酮达到稳态血清浓度。

稳态时,吡格列酮的两个有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代谢产物Ⅲ(M-Ⅲ)和Ⅳ(M-Ⅳ),血清浓度达到或超过吡格列酮的水平。

在健康志愿者和2型糖尿病人中,吡格列酮占总吡格列酮峰浓度的30%~50%,占血清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的20%~25%。

分别给药15mg/日(相当于1片/日)及30mg/日(相当于2片/日),吡格列酮和总吡格列酮的血清峰浓度(C max)、AUC和谷血清浓度(C min)均成比例增加。

而以60mg/日(相当于4片/日)给药时,吡格列酮和总吡格列酮的增长略低于此比例。

吸收:口服给药后,空腹情况下,30分钟后可在血清中测到吡格列酮,2小时后达到峰浓度。

食物会将峰浓度时间推迟到3~4小时,但不改变吸收率。

分布:单剂给药后吡格列酮的平均表观分布容积(Vd/F)是0.63+0.41(平均值+标准差)升/千克体重。

盐酸吡格列酮片的功能主治

盐酸吡格列酮片的功能主治

盐酸吡格列酮片的功能主治什么是盐酸吡格列酮片盐酸吡格列酮片是一种口服药物,其主要成分是盐酸吡格列酮。

盐酸吡格列酮是一种非胰岛素类药物,属于大环内酯类衍生物,具有降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等功能。

在临床上,盐酸吡格列酮片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盐酸吡格列酮片的功能和主治•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盐酸吡格列酮片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活性,促进胰岛素的结合和作用于细胞,从而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这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的胰岛素产生功能有所受损,并且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也较低。

•降低血糖:盐酸吡格列酮片通过抑制肝葡萄糖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肝脏释放葡萄糖的量,进而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

同时,它还能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葡萄糖在体内的利用,从而使血糖水平得以控制。

•减轻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即胰岛素的生物活性降低。

而盐酸吡格列酮片可以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

•促进胰岛素分泌:盐酸吡格列酮片还可以通过激活胰岛素释放通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这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调节卵巢功能:盐酸吡格列酮片不仅对血糖水平有调节作用,而且对女性激素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

它可以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内分泌状况,减少雄激素的生成,恢复卵巢正常功能。

使用盐酸吡格列酮片需要注意的事项•在使用盐酸吡格列酮片之前,应首先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自己的肝功能和肾功能。

因为盐酸吡格列酮片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肝功能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禁用该药。

•在使用盐酸吡格列酮片的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调整剂量和评估治疗效果。

•盐酸吡格列酮片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盐酸吡格列酮片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低血糖等。

如果出现不适或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并告知医生。

ACTOS吡格列酮中文说明书20110531(艾可拓)

ACTOS吡格列酮中文说明书20110531(艾可拓)
注意观察是否发生水肿。 2.从一日 1 次 30mg 增量至一日 1 次 45mg 后,有报道患者发生水肿的几率较高,因而在增量至 45mg
时,应注意观察是否发生水肿。 3.本品与胰岛素制剂合用时,有报道患者发生水肿的几率较高,因而从一日 1 次 15mg 开始服药为
宜。剂量增加需谨慎,并仔细观察水肿情况以及心力衰竭的体征和症状。 4.通常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因而从一日 1 次 15mg 开始服药为宜。
最大剂量 1 次 45mg。 初始服用本品或剂量增加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所出现的与液体潴留相关的不良反应(例如,体
重增加、水肿),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和症状等。 初始服用本品前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血清中丙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激酶
以及总胆红素)。在服用本品期间,如果患者无肝脏疾病,则不推荐进行例行的定期肝功能检测。在 服用本品之前,肝功能检测不正常的患者或者服用本品期间发现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当采取警告 和注意事项中的相应措施。 2 与胰岛素分泌促进剂或胰岛素合并用药
如果本品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例如磺酰脲类)合并用药时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症状,应当降低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药物的剂量。
如果本品和胰岛素合并用药时,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症状,胰岛素的药物剂量应当降低 10%~25%, 并且应当根据患者的个体血糖反应情况对胰岛素用量作进一步的调整。
<有关用法用量的注意事项> 1.有报道女性患者发生水肿的几率较高,因而女性患者用药时,起始剂量为一日 1 次 15mg,并应
16 周安慰剂对照试验,报道发生率>5%以及发生率在本品 30mg+磺酰脲类药物组高于其它组的不良事件
事件名称
安慰剂+磺酰脲类药物
本品 15mg+磺酰脲类药物

艾可拓(盐酸吡格列酮片)

艾可拓(盐酸吡格列酮片)

艾可拓(盐酸吡格列酮片)【药品名称】商品名称:艾可拓通用名称:盐酸吡格列酮片英文名称: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吡格列酮,其化学名为(&plusmn;)5-[4-[2-(5-乙基-2-吡啶)乙氧基]苯甲基] -2, 4-噻唑烷二酮盐酸盐。

【适应症】2型糖尿病。

艾可拓仅用于接受下列疗法而未得到充分效果,推断为有胰岛素抵抗性的患者。

仅给予饮食疗法和/或运动疗法。

使用饮食疗法和/或运动疗法加磺酰脲类药物。

使用饮食疗法和/或运动疗法加-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注意事项:艾可拓只用于已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

必须留意除糖尿病之外还有葡萄糖耐量异常、尿糖阳性等有糖尿病样症状(肾性糖尿、老年性糖耐量异常、甲状腺机能异常等)的疾病。

【用法用量】通常,成人口服给药每次吡格列酮15-30 mg,1日1次早饭前或早饭后。

另外,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和症状可适当调整,但最大限量为45 mg。

注意事项:报道在女性中发生浮肿的比较多。

因而女性用药时,要留意是否发生浮肿,可以从1日1次15 mg开始。

从1日1次30 mg增量至45 mg后,可见发生浮肿的病例更常见,因而增量至45 mg时,应留意是否发生浮肿。

老年人通常生理机能减退,因而从1日1次15 mg开始服药为宜。

【不良反应】截至日本批准时为止进行的临床试验中,在1日1次服用吡格列酮15 mg、30 mg或45 mg的1225例患者中,有311例患者(25.4%)出现包括临床检查值异常在内的不良反应。

下述的艾可拓不良反应出现在上述临床试验和自发报告中。

有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因可能会出现或加重心力衰竭,服用艾可拓期间应密切观察。

如出现浮肿、体重突然增加和心力衰竭症状,应采取停药,并给予袢利尿剂等适当措施。

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服用艾可拓后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应密切注意。

由于循环血浆容量的增加可能引起浮肿(7.6%,93/1125例)【禁忌】心力衰竭或有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在动物研究中,伴随循环血浆容量的增加有可能出现代偿性变化而引起心脏重量增加。

吡格列酮的功能主治

吡格列酮的功能主治

吡格列酮的功能主治什么是吡格列酮?吡格列酮是一种口服药物,属于大部分抗糖尿病药物中的非胰岛素类药物,也被称为二甲双胍类药物。

它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以及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

吡格列酮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吡格列酮的功能主治吡格列酮作为一种抗糖尿病药物,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控制血糖水平:吡格列酮主要通过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来降低血糖水平。

它能够减少胰岛素的抵抗性,提高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降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吡格列酮可以增加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的抵抗性,从而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3.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吡格列酮可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

这有助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

4.降低胆固醇水平:吡格列酮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它通过减少肝脏对脂肪的合成和增加脂肪的氧化分解来实现对胆固醇的降低。

5.控制体重:吡格列酮可以帮助控制体重。

它通过减少食欲和促进脂肪的分解而实现体重的控制。

这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超重和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

6.改善血脂代谢:吡格列酮可以改善血脂代谢,降低血液中的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这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使用吡格列酮的注意事项使用吡格列酮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在使用吡格列酮之前,应该告诉医生有关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史或其他疾病情况,确保安全使用。

•吡格列酮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准确使用,不得随意更改剂量或停止使用。

•长期使用吡格列酮可能会导致维生素B12缺乏,较长时间内的使用应监控维生素B12水平。

•吡格列酮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时应与医生确认是否可以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

•吡格列酮可能会对肾脏和肝脏功能产生影响,使用时应定期检查相关指标以确保安全使用。

结论吡格列酮是一种常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它通过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降低胆固醇水平、控制体重和改善血脂代谢等方式发挥作用。

每日一药:盐酸吡格列酮片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吗?

每日一药:盐酸吡格列酮片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吗?

每日一药:盐酸吡格列酮片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吗?盐酸吡格列酮片是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

最近小康了解到有很多的朋友对盐酸吡格列酮片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只知道它是用于糖尿病的药物,还存在着其他用药方面的疑惑,所以今天小康呢,就结合盐酸吡格列酮片的相关说明书跟大家详细说下,让大家更安全、放心的用药。

一、盐酸吡格列酮片的基本认识通用名称:盐酸吡格列酮片;商品名称:艾汀、卡司平、艾可拓、瑞彤等;适应症:对于2型塘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盐酸吡格列酮可与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联合以改善和控制血糖。

盐酸吡格列酮可单独使用,当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单药治疗控制血糖效果不好时,它也可与磺脲、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

2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还应包括饮食控制以及必要的减肥和体育锻炼。

这些在2型糖尿病的初始治疗时很重要,在药物维持治疗时也是很重要的。

二、盐酸吡格列酮片的药理作用盐酸吡格列酮片是一种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通过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而起效,可减少胰岛素抵抗性,抑制肝脏的糖生成,提高外周组织的糖利用从而降低血糖。

也可降低胰岛素水平,但不破坏血糖--胰岛素间的负反馈平衡,不易产生低血糖。

三、盐酸吡格列酮片的适用/禁忌人群1、适用人群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2、禁忌人群对于有心衰或有心衰病史、严重酮症、糖尿病性昏迷或昏迷前、1型糖尿病、严重肝或肾功能障碍、严重感染症、手术前后、严重创伤患者要禁用,详细情况可以跟医生咨询。

3、关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的使用:只有当应用盐酸吡格列酮片的利大于弊时,孕妇可以考虑使用;目前尚不确定盐酸吡格列酮片是否可以分泌进入乳汁,但是建议不要使用。

四、常见用药疑问解答1、盐酸吡格列酮片要如何服用?剂量是多少?盐酸吡格列酮每天服用一次,服药与进食无关,可以在早饭前后服用。

盐酸吡格列酮用于单药治疗时,初始剂量可为15mg-30mg,一天一次。

如初始剂量反应不佳,可加量,最大剂量为45mg一天。

比格列酮的注意事项

比格列酮的注意事项

比格列酮的注意事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比格列酮的注意事项》的内容,具体内容: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有关,下面我带你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1、对本品或制剂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本品只有在胰岛素...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有关,下面我带你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1、对本品或制剂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本品只有在胰岛素存在情况下才发挥抗高血糖的作用,因此,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酮酸中毒的患者。

对有胰岛素抵抗的绝经前停止排卵的患者,用噻唑烷二酮类包括吡格列酮治疗,可导致重新排卵。

2、膀胱癌患者、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吡格列酮。

在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尽量使用低剂量的吡格列酮。

使用吡格列酮治疗,尤其是长期或高剂量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查。

如患者在使用吡格列酮过程中如出现血尿、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吡格列酮为处方药,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医生应定期评估吡格列酮的治疗效益,权衡用药利弊,为患者制定合理、安全的糖尿病治疗方案。

吡格列酮的不良反应1.血液可出现贫血,在临床实验中,血红蛋白平均降低2%~4%(在开始治疗的4~12周更明显)。

单用本品时,贫血发生率为1%;联用二甲双胍时,贫血发生率为1.2%。

导致贫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血容量增加。

2.心血管系统可导致血容量增加,进而可因心脏前负荷增加而致心脏肥大。

单用本品时,轻至中度水肿发生率为4.8%;联用胰岛素时,水肿的发生率(15.3%)高于联用磺脲类抗糖尿病药或二甲双胍。

3.神经精神系统有资料显示,单用本品时头痛发生率为9.1%。

此外,一个小规模对照实验研究发现,9%的患者出现了感觉异常。

4.代谢/内分泌系统本品联用磺脲类抗糖尿病药治疗时,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当胰岛素分别联用本品15mg和30mg治疗时,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8%、15%。

盐酸吡格列酮说明书

盐酸吡格列酮说明书

【药物名称】中文通用名称:吡格列酮英文通用名称:Pioglitazone其他名称:艾可拓、艾汀、安可妥、安克唐、安龙平、贝唐宁、吡福、顿灵、佳普喜、绛爽、卡司平、凯宝维元、可成、列洛、倩尔、瑞格临、瑞彤、泰洛平、唐敏、万成、万苏敏、维元、盐酸吡格列酮、夷友、亿奈佳、ActIns、Actos、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临床应用】用于接受下列疗法而未得到充分疗效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推断为有胰岛素抵抗性的患者:(1)仅使用饮食疗法和(或)运动疗法。

(2)使用饮食疗法和(或)运动疗法加磺酰脲类药物。

(3)使用饮食疗法和(或)运动疗法加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噻唑烷二酮类口服抗糖尿病药,是一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剂的γ型受体(PPARγ)激动剂,具有高选择性。

本药可通过激活脂肪、骨骼肌和肝脏等胰岛素作用组织中的PPARγ,从而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的转录,控制葡萄糖的生成、转运和利用。

)约为2小时,表观分布2.药动学本药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延迟3-4小时。

本容积为(0.63±0.41)L/kg。

进食不改变本药的吸收率,但tmax药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99%。

通过羟基化和氧化作用而代谢,部分代谢产物仍有活性,半衰期为3-7小时,总吡格列酮(吡格列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半衰期为16-24小时。

大部分药物以原形及代谢产物形式随粪便排出。

在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中,本药的消除半衰期与正常人无差异;老年人与年轻人比较,总吡格列酮的血药浓度无明显差异;在肝功能不全者中,总吡格列酮的血药峰浓度(C)平均降低约45%,而平均曲线下面积(AUC)无差异。

max3.遗传与生殖毒性(1)遗传毒性:Ames试验、CHL细胞体外细胞遗传学试验、哺乳动物细胞正向基因突变试验(CHO/HPRT和AS52/XPRT)、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和体内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英文名称: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Dispersible Tablets成分:本品活性成分为盐酸吡格列酮。

适应症:对于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盐酸吡格列酮可与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联合以改善和控制血糖。

盐酸吡格列酮可单独使用,当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单药治疗不能满意控制血糖时,它也可与磺脲类、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

2型糖尿病的控制还应包括营养咨询、必要的减肥和体育锻炼。

这些努力不仅在2型糖尿病的初始治疗时很重要,在药物维持治疗时也是如此。

用法用量:盐酸吡格列酮应每日服用一片,服药与进食无关。

本品为分散片,使用时将其加入适量水中,搅拌均匀后服用。

糖尿病治疗应个体化。

治疗反应用HbAlc评价更理想,与单用FBG相比,它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更好指标。

HbAlc反映了过去2到3个月的血糖情况。

临床应用时,我们建议,除非血糖控制变差,患者的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应足够长(3个月),以评价HbAlc的改变。

单药治疗单用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不足以控制血糖时,可进行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治疗,初始剂量可为15mg(相当于1/2片)或30mg(相当于1片)1次/日。

如对初始剂量反应不佳,可加量,直至45mg(相当于1?片)1次/日。

如患者对单药治疗反应不佳,应考虑联合用药。

联合治疗磺脲类: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初始剂量可为15mg(相当于1/2片)或30mg(相当于1片)1次/日。

当开始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时,磺脲类剂量可维持不变。

当病人发生低血糖时,应减少磺脲类用量。

二甲双胍:与二甲双胍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初始剂量可为15mg(相当于1/2片)或30mg(相当于1片)1次/日。

开始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时,二甲双胍剂量可维持不变。

一般而言,与二甲双胍合用时,二甲双胍无须降低剂量也不会引起低血糖。

胰岛素:与胰岛素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初始剂量可为15mg(相当于1/2片)或30mg(相当于1片)1次/日。

当开始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时,胰岛素用量可维持不变。

对于联用盐酸吡格列酮和胰岛素的病人,当出现低血糖或血浆葡萄糖浓度低至100mg/分升以下时,可降低胰岛素用量10%到25%。

进一步根据血糖结果进行个体化调整。

最大推荐剂量盐酸吡格列酮剂量不应超过45mg(相当于1?片)1次/日,因为超过这一剂量的用药尚未进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

剂量超过30mg(相当于1片)的联合用药也尚未进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剂量无须调整。

如治疗开始前,患者出现活动性肝病的临床表现或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ALT超过正常上限2.5倍),就不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

所有病人在开始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均应监测肝酶,治疗中也应监测。

目前尚无盐酸吡格列酮在18岁以下患者使用的数据,故盐酸吡格列酮不宜用于儿童患者。

目前尚无盐酸吡格列酮与其它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合用的数据。

禁忌:对本品中的任何成分过敏及高血压病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一般盐酸吡格列酮仅能在胰岛素存在下发挥降糖作用,故不应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

低血糖症:当患者联合使用盐酸吡格列酮和胰岛素或其他口服降糖药时,有发生低血糖症的风险,此时可能有必要降低同用药物的剂量。

排卵:绝经期前不排卵的胰岛素抵抗患者,噻唑烷二酮,包括盐酸吡格列酮的治疗可能导致重新排卵。

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的结果之一,这些患者如不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则有怀孕的风险。

血液学:盐酸吡格列酮可能造成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降低。

就所有临床研究而言,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病人的血红蛋白指标降低了2%到4%。

这一变化主要出现在治疗开始的4到12周时,之后基本保持平稳。

这些变化可能与血浆容积增加有关,在血液学方面无重要的临床意义。

水肿:水肿病人使用盐酸吡格列酮时应谨慎。

在2型糖尿病双盲临床试验中,曾有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发生轻到中度水肿。

心脏:在临床前的试验中,噻唑烷二酮,包括吡格列酮,可造成血浆容积增加和由前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肥大。

有334名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为期6个月的安慰剂对照研究和一项有至少350名2型糖尿病的长期(1年或以上)开放性研究中,超声心动显示,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平均左室质量指数无显著增加,平均心脏指数无显著降低。

在排除了按照纽约心脏病学协会(NYHA)标准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的病人后,在临床试验中未见与容量增加有关的严重心脏不良反应(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在盐酸吡格列酮临床试验中,不包括以NYHA标准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的病人。

对于纽约心脏病学协会(NYHA)标准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的病人,盐酸吡格列酮不宜使用。

对肝脏的影响:曲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中的另一药物,它有体质特异的肝毒性。

上市后的临床应用中,曾报道过罕见的肝衰竭、肝移植和死亡病例。

在知情同意的2型糖尿病病人对照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曲格列酮组具有临床意义的肝酶升高(ALT超过3倍正常上限)更多见,还报道了很少见的可逆性黄疸病例。

在世界范围内的临床研究中,共有超过4500名受试者接受了盐酸吡格列酮治疗。

在美国进行的临床研究中,超过2500名2型糖尿病病人使用了盐酸吡格列酮。

结果未发现有药物引起的肝毒性和ALT升高。

在美国进行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1526名盐酸格列酮治疗病人中共有4名(0.26%),793名安慰剂治疗病人中共有2名(0.25%)出现过ALT超过正常上限3倍的情况。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ALT的升高是可逆的,且不一定与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有关。

尽管无临床数据显示盐酸吡格列酮存在肝毒性或可使ALT升高,但吡格列酮与曲格列酮在结构上相似,而后者有体质特异性的肝毒性,并曾有罕见病例出现肝衰竭、肝移植和死亡。

将来盐酸吡格列酮投入广泛临床使用后,会有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临床对照试验,会有上市后的临床数据,这样,盐酸吡格列酮对肝脏是否安全将更明确。

在此之前,因此我们建议接受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的肝酶测定。

在开始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所有病人均应测定血清ALT(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在治疗的第一年,每两个月测定一次,之后此项检查也应定期进行。

当有症状提示病人肝功能异常,如:恶心、呕吐、腹痛、疲劳、食欲不振、尿色加深等时,也应进行肝功能测定,是否继续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应在实验室测定基础上进行临床判断。

如出现黄疸,应停药。

如病人有活动性肝病的证据或ALT超过正常上限2.5倍,不应服用本品治疗。

在基线测定或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期间,肝酶轻度升高(ALT水平在1到2.5倍正常上限之间)的病人,应加以评估,判断肝酶升高的进程。

对肝酶轻度升高的病人,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开始和继续都应谨慎,应进行适当的临床随访,包括更频繁的肝酶监测。

如血清转氨酶水平再升高(ALT超过2.5倍正常上限),肝功能检查应更频繁,直到肝酶水平恢复正常或回到治疗前水平。

如ALT超过3倍正常上限,应尽快重复检验。

如ALT水平仍超过3倍正常上限或病人出现黄疸,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应中止。

对于使用曲格列酮时出现过肝脏问题、肝功能异常或黄疸的病人,目前尚无数据说明使用吡格列酮是否安全。

服用曲格列酮时出现黄疸的病人不应使用盐酸吡格列酮。

使用曲格列酮时肝酶正常的病人,当换用盐酸吡格列酮时,我们建议在开始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至少有一周的清洗期。

实验室检查为监测血糖对盐酸吡格列酮的反应,应定期测定FBG和HbA1C。

所有病人在开始治疗前及治疗中均应定期进行肝酶监测。

病人宣教对病人进行如下宣教是很重要的。

病人应坚持饮食控制,定期测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在应激,如发热、外伤、感染、手术等期间,治疗可能需要调整,应提醒病人及时咨询。

应告知病人,治疗开始前要抽血检查肝功能,同样的检查在治疗在第一年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以后也要定期进行。

应告知病人,有无法解释的恶心、呕吐、腹痛、疲劳、食欲不振、尿色加深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应告知病人,盐酸吡格列酮每日服药一次,服药与进餐无关。

如漏服,次日不应加倍服药。

当与胰岛素或其它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时,会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以及其症状、治疗和易导致低血糖发生的情况均应向病人及亲属说明。

对于绝经期前无排卵的胰岛素抵抗病人,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可能使排卵重新开始,有可能需考虑采取避孕措施。

不良反应:据国外文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的临床试验中,超过3700名2型糖尿病病人接受了盐酸吡格列酮治疗。

在美国进行的临床试验中,超过2500名病人接受了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有1100名以上病人疗程达6个月或以上,超过450名病人疗程达1年或更久。

表-1显示了以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治疗[剂量7.5mg(相当于?片)、15mg(相当于?片)、30mg(相当于1片)、45mg(相当于1?片),1次/日],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类型。

表1 安慰剂对照的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治疗临床研究: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中不良反应达到5%不良反应情况(病人百分比)盐酸吡格列酮与磺脲类(N=373)、二甲双胍(N=168)或胰岛素(N=379)合用时,临床不良反应类型与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治疗相仿,唯一例外是与胰岛素合用时,水肿发生率增加(吡格列酮:15%,安慰剂:7%)。

由于不良反应(除高糖血症外)退出临床试验的发生率,安慰剂组(2.8%)与盐酸吡格列酮组(3.3%)相仿。

与磺脲类或胰岛素合用时,曾有病人出现轻至中度低血糖,与一磺脲类药物合用时,安慰剂组病人低血糖发生率为1%,盐酸吡格列酮组为2%。

与胰岛素合用时,安慰剂组病人低血糖发生率为5%,15mg盐酸吡格列酮组为8%,30mg盐酸吡格列酮组为15%。

在美国进行的双盲研究显示,单药治疗时,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贫血发生率为1.0%,安慰剂治疗病人为0.0%。

与胰岛素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组贫血发生率为1.6%,安慰剂治疗病人为1.6%。

与磺脲类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组贫血发生率为0.3%,安慰剂治疗病人为1.6%。

与二甲双胍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组贫血发生率为1.2%,安慰剂治疗病人为0.0%。

在美国进行的所有临床试验均显示,盐酸吡格列酮组病人水肿发生率比安慰剂治疗组高。

单药治疗时,盐酸吡格列酮组4.8%病人有水肿,安慰剂组水肿发生率为1.2%。

与胰岛素合用时,水肿发生率最高(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为15.3%,安慰剂组为7.0%)。

所有病例均仅为轻或中度。

实验室异常血液学:盐酸吡格列酮可能会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

就全部临床研究而言,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病人血红蛋白均值降低了2%到4%。

一般而言,此类变化出现在治疗最初的4到12周时,之后相对平稳。

这些变化可能与盐酸吡格列酮造成血浆容量增加有关,目前尚未发现有重要的临床血液学意义。

血清转氨酶水平:在美国进行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1526个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中共有4名(0.26%),793个安慰剂治疗病人中共有2名(0.25%),ALT≥3倍正常高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