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与评价一

合集下载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 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 不得为人乎? ”。这句话应出自于 A.孟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李贽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 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
4.影响: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 专制,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启蒙运动则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作用。
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特点的和其思想未能 实现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1.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3)提倡“经世致用”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 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 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 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
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认 为穿衣儿?” 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 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藏书》 抨击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
1.产生背景: (1)政治:中国封建专制强化,未形成资产阶 级力量;西欧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 产阶级力量壮大。 (2)经济: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3)文化: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占统治地位;欧 洲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 基础。
2.内容:中国的思想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 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 论体系; 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设立了一套政治方 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本质: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本质上还属于儒学 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而西欧启蒙 运动思想主张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知识诠释思维发散一、宋明理学1.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①中国本土化。

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②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唐朝实行③三教并行政策,使得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2.程朱理学(1)北宋时,形成了以④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又以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称为“程朱理学”。

(2)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二者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二程”还提出“⑤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⑥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编著了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⑦四书章句集注》。

(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陆王心学(1)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⑧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其学说被称为“心学”。

(2)明朝中期以后,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在认识论上,他提出“⑨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易错扫描】(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一个认为要格物致知,一个认为要内心自省,但是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属于理学的范畴,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心学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

(2)理学在宋代不是主流思想。

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思想是从元代开始的。

第4课_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_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积极因素,使宋以来
沉闷的儒学日益活跃,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建 的 牌 坊 建 筑 。
求 , 流 传 特 异 事 迹 的 女 性 , 为 其 兴
自 杀 殉 葬 , 而 符 合 当 时 年 代 道 德 要

长 年 不 改 嫁 , 或
彰 一 些 或 死 了 丈
“ 贞 节 牌 坊 ” , 通 常 是 古 时 用 来 表
世界是物质的,是不断变 化的,有规律可循;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认识论:主观的认识由客观引起,考查研 究可以认识事物。
(3)代表作: 《船山遗书》(《周易外传》《读通鉴论》) (4)评价:
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
四、明清儒学的评价 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之 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 产生了巨大影响。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建
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
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
经历坎坷。
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61
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社会现实,最终以“惑
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身亡,
本课测评:
明清之际的思想 家是如何促进儒 家思想发展的?
答案提示:
一、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 道学家的虚伪。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 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同时, 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 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都与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迎合了时

高中历史-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高中历史-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 于率兽食人,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 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此理 解不正确的是
A.君主国家与民族的兴亡含义不同
B.改朝换代只与既得利益集团有关
C.由于阶级属性不同,君臣与老百姓在民族兴亡问题 上是对立的
D.顾炎武具有民主思想
② 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吃饭穿衣即人伦,反 对空谈仁义道德,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二、何处起风雷?
(一)风雷一:李贽
结合绿导,概括: 李贽的主要思想观点。
③ 承认人的私欲,要求个性解放,批判道学家 “存天理,灭人欲”。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 彘。 ——《续焚书·三教归儒说》
二、何处起风雷?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循天下之公”。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 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 民之生死,公也。
——《读通鉴论》
•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 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 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 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一、何故起风雷?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②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而统治者厉行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 进一步发展。
一、何故起风雷?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③ 思想:宋明理学僵化,空谈义理, 不求实际。进步思想家要求摆脱 思想束缚,实现个性自由。
命,试之国计民生,无些生益处,此只谓之嗜好,不可谓之
学。”这番话表明作者( )
A.呼吁挽救民族危机
B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5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5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思想?
“异端”思想: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地位、 批判程朱理学,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人 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 追 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 长”。 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 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 大喜,何耻为”。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从材料中我们又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中国共产党:
5.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
提倡它吗?为什么?
探讨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提示: 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和道德修养四个 方面进行分析。
政治方面: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仁、 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经济方面: (1)儒家强调” “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 养,有助于 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 现实体现: 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5.评价: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 儒学思想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 了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构成中国启蒙思想的 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小结:
①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阶段 (孔孟之说,孔创孟荀大宗) ②秦朝时期: 受到沉重打击 (重创) ③西汉武帝时期: 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董仲舒新儒学)
用。 道德修养方面: 儒家提倡“孝”、“仁义”、 “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 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

【学习延伸】
• 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梁启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为警句自勉。他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参与发动了 维新变法运动。结合史实,查找资料,谈谈顾炎武和 梁启超为什么有同样的感受。 • 解题关键:了解顾炎武和梁启超的思想共性。 • 思路引领:从顾炎武和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 认识他们的思想感受。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 学思想的发展。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 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 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 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 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 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 乃至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 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 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介绍了李贽、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思想家。
7、顾炎武所说的亡国与亡天下是一回事吗? 亡国: 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 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 族的命运。
8、顾炎武对后世学风影响最大的主张是什么? 经世致用
9、为什么说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
启迪人们的思维方法
10、以下材料反映了三人怎样的经济思想?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材料二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 产,在东南沿海能市舶,发展海外贸易。 材料三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

高考历史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高考历史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高考历史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点】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一、背景1.政治: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经济: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3.阶级(层):市民工商业者队伍扩大。

4.文化: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二、概况1.李贽的离经叛道(1)思想:①挑战正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②否定儒学权威: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主张“童心说”。

③在诗文写作风格上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3)影响:①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封建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②李贽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三、评价1.积极(1)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局限(1)从内容上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从地位上看: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主流思想。

(3)从影响上看: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

(4)从性质上看: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案】明清之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相似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二是都出现了新思潮反对禁欲主义。

【案】“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尔”。

【案】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案】“亡国”与“亡天下”:“亡国”还只是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事,而“亡天下”则是民族、文化的沦亡,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大事。

第四课_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四课_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生 平 黃 宗 羲 , 浙 江 餘 姚 人 , 人 稱 梨 洲 先 生 。
2 黃 宗 羲
著 作 》《 日 知 錄 》 《 天 下 郡 國 利 病 書
影 響 風不顧 的捨炎 先的武 河學以 術崇 實實 踐致 ,用 開的 一學 代風 樸和 實鍥 學而
思 想 真⑷⑶⑵⑴ 知反批“主 對判天張 不君下經 切主興世 實專亡致 際制,用 學,匹, 風主夫注 張有重 提“責實 倡眾”學 實治 踐” 和 ,
明 清 之 際 活 躍 的 儒 家 思 想
第 四 課
人 教 版 歷 史 必 修 三
瞭 解 明 清 時 期 儒 學 思 想 的 發 展
思列 想舉 家李 贄 、 黃 宗 羲 、 顧 炎 武 、 王 夫 之 等
課 程 標 準
明 清 時 期 , ? ? ?
宋 明 時 期 , 進 一 步 發 展 理 學 形 成
表 明 了 舊 制 度 的 衰 落 。
明政 清治 時 期方 ,面 君 主 專 制 制 度 的 空 前 加 強 ,
一、 明 清 之 際 儒 家 思 想 活 躍 的 社 會 背 景
著 作 《 焚 書 》 《 藏 書 》
影 響 期⑵⑴ 的在具 要一有 求定鮮 程明 度的 上封 反建 映叛 了逆 資色 本彩 主和 義戰 萌鬥 芽精 神 時
生 平 江 蘇 昆 山 人 , 人 稱 亭 林 先 書 》 ( 《 周 易 外 傳 》 《 讀 通 鑒 論
影 響 學方王 發法夫 展,之 的具的 頂有唯 峰劃物 時思 代想 意啟 義示 ,了 代近 表代 中人 國們 古的 代思 哲維
思 想 ③②①⑶⑵⑴ 辯認唯哲土批 證識物學地判 法論論思不君 想能主 靜主世 為專 止觀界 帝制 是認是 王, 相識物 私提 對是質 有出 的由的 ,“ 客 運觀其 “循 動對發 耕天 是象展 者下 絕引有 有之 對起規 其公 的的律 田”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知录》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三)顾炎武 2、思想
(3)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众治” 。
材料三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 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日知录》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三)顾炎武 3、评价 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 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原因 ■明清进步思想家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与评价
一、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原因
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政治腐败,阶级 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一、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原因
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政治腐败,阶级 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2、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四)王夫之
1、著作 世称“船山先生”。 著作有: 《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 后汇编为《船山遗书》。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四)王夫之 2、思想
(1)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发展变化是有规 律可循;
材料一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气者, 理之依也”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 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江河之水,今 犹古也,而非今水之即古水……”

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3、评价
(1)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 (2)一定程度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 ,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 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 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 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思想:明清文化专制、理学仍占统治地位,西
学东渐; 4、阶级:新兴市民工商业阶层日益强大;他们要
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 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著作 著作有《焚书》《藏书》
明朝“第一思 想犯”李贽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2、思想
(1)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 为标准。
材料一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 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王夫之《思问录 内篇》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四)王夫之 3、评价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三)顾炎武 2、思想
(1)注重实学,主张经世致用
材料一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 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三)顾炎武 2、思想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材料二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四)王夫之 2、思想
(2)认识论: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是可认识的; 提出“行先知后”;
材料二 “行先知后”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必矣!” ——王夫之《尚书引义》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四)王夫之 2、思想
(3)辩证法: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材料三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一动一静,阖辟之谓 也。由阖而辟,由辟而阖,皆动也。废然之静,则是息矣。
——《焚书·何心隐论》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2、思想
(2)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 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材料三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四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 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 有所谓种种与百姓不相关者也。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二)黄宗羲 1、著作 著作有《明夷待访录》,有中国
思想启蒙之父的称号。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二)黄宗羲 2、思想
(1)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尖锐揭露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 者,君而已矣。 ”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 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 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二)黄宗羲 3、评价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三)顾炎武 1、著作
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 病书》
一、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原因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政治腐败,阶级 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思想:明清文化专制、理学仍占统治地位,西
学东渐;
材料三: “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 。
四书五经
一、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原因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政治腐败,阶级 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明夷待访录.原君》
二、明清进步பைடு நூலகம்想家
(二)黄宗羲 2、思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 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 得安宁者,为君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二)黄宗羲 2、思想 (3)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焚书·答邓石阳》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2、思想
(3)提倡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和特权。
材料五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
足也。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
乎?
——
《焚书.答耿中丞书》
材料六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