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复习》

合集下载

《整理和复习》教案

《整理和复习》教案

《整理和复习》教案《整理和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算法的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课本第81页第1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2、出示课本第81页第2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3、出示课本第81页第3题。

说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3题。

2、练习十九第5题和第9题。

3、练习十九第11题。

4、练习十九第13题独立计算,汇报。

(三)课堂《整理和复习》教案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能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很快地讲出答案。

2、使学生能仔细观察事物,培养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一、课前组织:1、背诵10以内的加法表。

2、口算:9+8,9+6,8+9,6+9,9+4,5+9,9+5,9+2,2+9二、仔细观察,探究新发现1、揭题,明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2、仔细观察,竖着看、横着看有什么新发现?3、小组交流4、汇报并板书: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一样第二个加数一个一个大起来和一个一个大起来横着看第一个加数一个一个小起来第二个加数一个一个大起来和一样5、还有其他的发现吗?6、这些题你是怎么计算的?(凑十法,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四、巩固练习游戏:出示一些算术卡片,找得数是12的卡片(看课堂实际可多来几次)课后录:学生的发现真的蛮多的,如斜着看,第二个加数是一样的;一列一列的小起来......有了这些发现,我顺势让学生试着背出来,主要是想让那些平时做作业比较慢的学生能更快一些,想不到却成为本课的难题,以至于后面的巩固练习做了没多久的时间。

我想背诵还是太难了,有点出课标,且浪费时间。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复习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复习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复习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复习题》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本册书分为四个部分:数列、函数、几何、概率。

每个部分都包含了基础知识、巩固提高和综合应用三个层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这四个部分展开,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数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的数学知识,对于数列、函数、几何、概率等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数列、函数、几何、概率等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列、函数、几何、概率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的数学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掌握数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数学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数列、函数、几何、概率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针对数列、函数、几何、概率等知识点,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案
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复习并巩固初中语文知识点;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析文本。

二、教学内容:
1.课文解读;
2.词语解释;
3.阅读理解;
4.写作展示。

三、教学过程:
1.第一阶段:课文解读
1)导入:以课文《背影》为例,询问学生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2)展示课文,学生跟读。

3)让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

4)教师总结归纳课文内容。

2.第二阶段:词语解释
1)教师提供一些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读音,并简单解释词义。

2)进行句子填空,巩固所学词汇。

3.第三阶段:阅读理解
1)教师提供一篇短文,让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回答问题,检测对文章的理解。

4.第四阶段:写作展示
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互相交流作文,给出建议和意见。

四、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复习课,学生在课文解读、词语解释、阅读理解和写作展示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在教学中,需要多给予学生机会进行互动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统计和概率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形成知识体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所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复习课件、练习题、实物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复习所学知识,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课件、实物等展示,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时间和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是对前面知识点的总结和复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时间和面积的计算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让学生熟练运用时间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时间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混合运算,以及时间和面积的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的例题,使学生掌握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点,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时间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分数、小数、百分数运算以及时间和面积计算的PPT,以便进行直观演示。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分数、小数、百分数运算以及时间和面积计算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以便在讲解面积计算时进行直观展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基本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复习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计算过程中的错误避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和粉笔。

3.准备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整理和复习》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十二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本章所学的内容,巩固和提高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数字0和1,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货币,简单的几何图形等。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刚接触数学不久,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我在设计教案时会尽量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差异,我会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和简单的几何图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货币的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

2.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复习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货币的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等。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知识,为接下来的操练做好准备。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一个“数学接力赛”,让学生分组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速度快的小组获胜。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快乐大课间》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快乐大课间》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29×2=__5_8_(人) 我用小棒摆一摆。
2×9=18 2×20=40 40+18=58
29×2=__5_8_(人)
我用竖式计算。 29
×2
18 40
58
……9×2=18 ……20×2=40 ……18+40=58
这样写竖式简便。
29 ×2
1
58
积的十位上 为什么是5?
4个十加上个位 进上来的1个十 得5个十。
二 快乐大课间
——两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课件
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三(1)班分2组 每组20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三(1)班分2组
每组20人
怎样算呢?
20×2=____(人)
20×2=__4_0_(人) 我用小棒摆一摆。
20 20
20×2表示2个20相加。 20+20 =40(人)
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多少人? 表演艺术体操的排5行,每行19人。
19×5=____(人) 列竖式计算。
19×5=__9_5_(人)
19 ×5
4
95
满几十就向前 一位进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95人。
你会计算59×7和8×25吗?
59×7=_4_1_3_
59 ×7
6
4 13
8×25=____ 里应该填几?
你会计算59×7和8×25吗?
59×7=_4_1_3_
59 ×7
6
4 13
8×25=_2_0_0_
25 ×8
4
200
想一想
计算乘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6-178+842= 1390
546+283-312= 517
5.
(1)一年级修补多少本?
(2)两个年级一共修补多 少本?
(1)254-69=185(本) (2)254+185=439(本)
答:一年级修补185本。 答:两个年级一共修补439本。
6.
张丽家到刘阳家有285米,到学校有458米。李乙家到学校 有360米,到刘阳家有多少米?
458-285=173(米) 173+360=533(米)
答:到刘阳家有533米。
7、口算下面各题 • 236+152=388 327+89 =416 538+387=925 • 388-236 =152 416-327 =89 925-538 =387 • 388-152 =236 416-89 =327 925-387 =538
553-287= 266
5·5·3 - 287
2 66
笔算
500-345= 155
5·0·0 - 345
1 55
笔算减法,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 一位借1。不要忘减退位数。
综合运用 1. 35+24=59
40-38= 2
70+80= 150
89-54= 35
600+500= 1100
150-90= 60 1400-800= 600
从左边圈中选一个数,减去右边圈中的
一个数.差最大是多少,最小是的多少?
305 698 450
129 184 292
差最大时,被减数要最大,减数要最小. 差最大:698-129= 569
差最小时,被减数要最小,减数要最大. 差最小:305-292= 13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苏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下册
6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复习(1)
整体回顾 综合运用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
整体回顾
两、三位数的加减




知识梳理
口算
53+28= ?53-28= ?是怎样口算的?
先算 53+20=73 53-20=33
再算 73+8=81 33-8=25
所以 53+28=81 53-28=25
8.想一想,填一填。
加数
126
57
加数
253
578

379
635
被减数
861
334
减数
346
138

515
196
483
269 752
612
349 263
9、在□里填合适的数字
7 □8 +2□7 9
357
□5 2 □9 - 2 □4 6
283
4 1 □1 - 1 □0 3
308
11.一趟从上海开往南京的列车共有 610个座位,其中一等座51个,其余的 是二等座.列车出发时有498位乘客 坐二等座,二等座还有多少个座位?
57+28= 85
300+400= 700
2.你能算一算、比一比吗?
=619
=228
=622
=178
=1022
=158
=531 =504 =9
3.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18+456= 774
759+541= 1300
567-485=850+243= 751
785-463-178=144
610-51 -498= 61(座)
12. 博物馆上午9时开馆,到10时馆里有 258人参观,10~12时有95人离开,
174人进馆.到12时,博这物一馆天里9~有12多时少进人馆? 参观的有多少人?
25285-89+51+7147=44=3323(7(人)人)
13.实验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如下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数 289 319 351 328 346 355
电影院有1000个座位,同学们分两批去 看电影,怎样安排比较合适?
一.五.六年级:289+346+355=990(个) 二.三.四年级:319+351+328= 998(个) 或一.三.六年级:289+351+355= 995(个) 二.四.五年级:319+328+346= 993(个)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可以先加、减几 十再加、减几;个位上相加满10,就要向十 位进1;个位不够减,就要分出十几再减。
328+445= 773
笔算
773+227= 1000
328
+ 445 1 773
773
+ 227 11 1 1000
笔算加法,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相加满10,就 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不要 忘加进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