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效唑(S3307)对大麦整株水平Na +、K +选择性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影响

合集下载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种子成苗与生长的影响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种子成苗与生长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综合实验报告题目: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种子成苗与生长的影响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3年12月22日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种子成苗与生长的影响摘要:1、目的:分别对小麦种子(川育20)施以CK、10、20、40mg/L的烯效唑(S3307)浸种处理,通过不同浓度S3307浸种研究S3307对小麦种子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2、方法:TTC法[1]、分光光度法[2]、酸性茚三酮法[3]等测定小麦幼苗根系活力、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4];3、结果:烯效唑可抑制小麦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地下部分伸长、抑制生根数、增大根冠比、提高根系活力、增加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减少丙二醛含量。

4、结论:用浓度为10mg/L的S3307处理小麦种子对小麦种子的成苗与发育效果最好。

关键词:烯效唑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小麦种子成苗①小麦,禾本科植物,一年生;小麦种子(川育20),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91天左右。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叶色绿,生长势旺。

株高92厘米左右,略开张、整齐,成株叶片中等长宽斜上举。

穗层整齐,结实性好。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半角质,均匀、饱满。

平均亩穗数22.5万穗,穗粒数39.5粒,千粒重45.7克。

抗倒力较弱。

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慢叶锈病,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

适宜在长江上游冬麦区的四川中西部、贵州中西部、重庆中西部、陕西汉中地区、湖北襄樊地区、云南中部、甘肃南部种植。

②烯效唑[5](Uniconazole),分子式为C15H18ClN3O,属广谱性、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兼有杀菌和除草作用,是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具有控制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促进侧芽生长和花芽形成,增进抗逆性的作用。

其活性较多效唑高6-10倍,但其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仅为多效唑的1/10,因此对后茬作物影响小,可通过种子、根、芽、叶吸收,并在器官间相互运转,但叶吸收向外运转较少。

烯效唑

烯效唑

烯效唑(S-3307)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班级:生物技术12-3 姓名:康莎莎学号:20126268指导教师:曾富春摘要:本实验以小麦品种“川育20号”为材料,经过不同浓度的烯效唑(S3307)处理,对小麦幼苗形态指标及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处理后小麦种子呼吸速率提高明显;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的形态指标明显发生变化,在根系活力中40mg/L烯效唑效果最好,10 mg/L、20 mg/L烯效唑相对次之,三个浓度之间对小麦根系活力的影响差别并不是很大,都促进了小麦的根系活力增长。

当烯效唑浓度为10-20(mg/l)时,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都达到较高;并且在该浓度下叶绿素总含量,总的来说在在烯效唑浓度0-20(mg/l)时有较大值。

综上所诉,以10mg/l浓度的烯效唑溶液浸种对川育20号小麦幼苗生长较为有利,建议应用到田间推广。

关键词:烯效唑(S-3307)、小麦幼苗、浸种、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前言:烯效唑(S-3307)又名特效唑、高效唑,化学名(E)-1-对氯苯基-2-(1, 2, 4-三唑-1-基)-4, 4-二甲基-1-戊烯-3-醇,烯效唑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1]。

四川盆地是我国南方小麦主产区之一,但小麦单产低而不稳。

研究结果和生产上使用表明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具有很好的壮苗和增产的效果,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2]。

烯效唑是2O世纪9O年代开发应用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属低毒物质,具有生物活性高、调节、杀菌和除草等作用。

小麦株高与倒伏具有密切关系,分蘖与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具有相关性,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直接影响小麦的光合能力和光合速率,对小麦千粒重至关重要[3]。

该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通过研究其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来综合反映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烯效唑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小麦生长指标——植物生理学综合性实验

小麦生长指标——植物生理学综合性实验

烯效唑(S-3307)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郝登全园艺学院园艺08级1班学号20083552摘要:用0(CK)、20、40、60 mg·L-1植物生长延缓剂S-3307对小麦种子进行浸种24h,结果表明,种子呼吸速率降低,麦苗的生长速度减缓,S-3307对株高有控制作用,同时使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加、根系活力增强、根冠比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减少,其中以20-40mg/L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小麦种子 S-3307 幼苗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高产的重要条件是培育壮苗,保证基本苗,为后期高产奠定基础。

S-3307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控长、促蘖、杀菌、增加于物质积累等作用[1]。

研究结果和生产上使用表明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具有很好的壮苗和增产的效果,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2,3]。

本文以小麦为材料,探究不同浓度S-3307处理小麦种子后对种子和幼苗的各项生理生化的影响,深化对《现代植物生理学》这门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为以后的工作实践作一个引导作用。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小麦种子为绵麦31号。

由农学院植物生理系提供,一共取240粒。

1.2方法种子处理及幼苗栽培管理选种。

选择饱满成熟的小麦种子用0.1%升汞浸种处理10min;然后用浓度分别为CK、20、40、60mg/L S-3307浸种24h后在25-28℃恒温箱中催芽3d。

取各浓度催芽后的种子各60粒,用镊子将其栽植到纱窗网上,每张纱窗上栽植30粒,用橡皮筋将栽好种子的纱窗网固定于盛满水的塑料杯上,在室内用日光灯照射常温培养14天。

1.1.1呼吸速度的测定——广口瓶法。

2.1.1幼苗形态指标的测定。

2.1.1.1取各浓度处理的幼苗10株;株高、根长、根数的测定,测定方法为:株高,由植株茎的基部开始测量直到第一片真叶叶柄处;根长,分别选左中右三条最长的根测量,从小麦基部最中间的一条编号为1,左边最长根编号为2,右边最长根编号为3;根数为由小麦胚上长出的根系。

烯效唑(S3307)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

烯效唑(S3307)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

烯效唑(S3307)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摘要:以川育20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0(ck)、10mg/L、20mg/L、40mg/L)浸种处理小麦种子后对成苗的影响。

对不同浓度烯效唑处理后的发芽小麦幼苗根系活力、幼叶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的小麦根长增加,芽长降低,根芽比、根冠比均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丙二醛(MDA)增加。

S3307抑制小麦发芽种子呼吸强度,随烯效唑浸种浓度提高而呈递减趋势,20mg/L烯效唑处理的呼吸强度最弱。

结论:烯效唑可以提高小麦生长势及抗性,烯效唑浓度以20mg/L效果最好。

关键词:烯效唑(S3307);生理指标;形态指标;川育20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稳健提高小麦产量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果和生产上使用表明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具有很好的壮苗和增产的效果,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

烯效唑是目前抑制生物活性最高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活性高、低毒和残留小等特点。

浸种是一项用药量少、污染小、成本低、操作简易、农民易接受的施药方式。

大量实验表明浸种可提高秧苗根系活力和根冠比,降低MDA含量,增加叶绿素的含量,从而保证健壮苗的形成[2-4]。

烯效唑属广谱性、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兼有杀菌和除草作用,是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具有控制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促进侧芽生长和花芽形成,增进抗逆性的作用。

延缓植物生长,降低植物生长速度,这种延缓作用可为外源GA与IAA所逆转[5]。

有研究表明,烯效唑能作用于小麦叶绿体,使叶绿素含量提高,增强光合作用,烯效唑还能提高小麦种子活力和幼苗素质[6]。

探究不同浓度烯效唑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川育20小麦种子(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室提供)1.2 种子处理选种:籽粒大小基本一致,健康饱满;消毒:0.1%HgCl2浸种处理10min,清水冲洗4到5次;浸种:分别用CK(清水)、10、20、40mg/L的烯效唑浸种24h;催芽:在25~28℃的恒温下,将小麦种子放在发芽盘内催芽3d 。

烯效唑

烯效唑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农学11-2 代凯利 20116115摘要: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烯效唑(0、10mg/L、20mg/L、40mg/L)浸种处理川育20,对不同浓度烯效唑处理后发芽的小麦幼苗进行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定。

结果表明,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小麦根长、叶片数、根冠比均呈上升趋势,而根数、苗高则呈现下降趋势,苗高的下降趋势较为显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与空白对照比较呈上升趋势,但处理浓度为20mg/L时达到上升顶端,随后稍微下降,而丙二醛含量则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相较空白对照呈下降趋势,当处理浓度为20mg/L时达到下降顶端,随后逐渐上升。

综合起来,当烯效唑浓度为20mg/L时,对小麦幼苗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处理效果较好。

关键词:烯效唑;川育20;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前言:烯效唑(S3307)又名特效唑、高效唑,烯效唑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兼有杀菌和除草作用,是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

它能够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从而降低小麦株高,使植株矮化,这对小麦抗倒伏性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烯效唑对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增进作物抗逆性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烯效唑浸种使小麦分蘖早生快发、根系活力增强;但株高、地上部分干物质重量降低,整体上表现为延缓纵向生长,促进横向生长的作用,对培育壮苗、提高产量作用明显。

烯效唑浸种能够有效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使植株伤害程度降低。

该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通过研究其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来综合反映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烯效唑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1、材料与方法[2]1.1公试材料:川育201.2试验设计1.2.1选种:选取保存良好未受病虫害危害并且种胚完整饱满的小麦种子。

1.2.2表面消毒:选取的小麦种子用清水洗净后用0.1%升汞消毒1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3-4次,动作迅速,避免种子吸水膨胀。

烯效唑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烯效唑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烯效唑(s3307)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烯效唑(s3307)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摘要:本实验以渝麦7号为材料,经过烯效唑(s3307)处理测定其形态指标和某些生理指标,测得以下结果: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苗高和根数逐渐减小,根冠比逐渐增大,当烯效唑浓度为10(mg/l)时,根干重、苗干重、叶数有最大值;在烯效唑浓度为10—20(mg/l)时,幼苗的根系活力将达到峰值;当烯效唑浓度为10(mg/l)时,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都达到较高;烯效唑对叶绿素含量影响较为复杂,总的来说在在烯效唑浓度0-20(mg/l)时有较大值。

综上所诉,以10mg/l浓度的烯效唑溶液对渝麦7号种子浸种对其生长较为有利,建议应用到田间推广。

关键词:烯效唑(s3307)、小麦、浸种、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前言:烯效唑是20世纪8O年代日本住友化学公司推出的一种高效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广谱杀菌剂,兼有杀菌和除草作用。

它可以由植物的种子、叶片和根吸收,影响到植物体内贝壳杉烯氧化酶活性,抑制赤霉素合成。

与同为三唑类的多效唑相比,烯效唑的生物活性更高,对环境更安全【1】。

其作用机理是切断贝壳杉烯到贝壳杉烯酸的氧化,从而抑制GA合成。

并认为这是抑制植物细胞伸长的主要原因。

烯效哇对叶片长度的抑制效应随叶龄增大而逐渐降低,浓度越大.作用时间愈长,抑制效应可延续到9叶。

由于烯效唑对G 合成的抑制导致植株纵向生长受阻而横向生长加强,株型表现为矮小紧凑,茎杆粗壮。

烯效唑对禾谷类作物等具有控上促下的效果,提高小麦种子活力,但同时使得叶片伸长生长受抑,叶色浓绿,幼苗矮健【2】。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设备与试剂材料:渝麦七号设备:分光光度计、天平等试剂:1mg·mlTTC,1/15mol/l磷酸缓冲液1mol/l硫酸,80%丙酮,CaCO,石英3砂,80%乙醇,冰醋酸,标准脯氨酸溶液,10%TCA。

1.2实验方法1.2.1种子处理及幼苗栽培A、选种:选择种胚完好籽粒饱满的渝麦7号小麦籽粒。

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肖郁峰(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13级1班,四川成都611130)摘要:以小麦品种“川育39”为材料,对小麦种子进行不同浓度(0、10、20、40mg/L)烯效唑浸种处理,以0mg/L烯效唑浸种度处理作为空白对照(CK),对小麦种子成苗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烯效唑浸种的浓度的提高,小麦幼苗株高逐渐降低,而且小麦幼苗株高降低得越来越慢;小麦幼苗的初生根数先上升,然后稳定在某一范围内,最后减少,经40mg/L的烯效唑处理后小麦初生根数甚至低于CK时的初生根数;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经40mg/L烯效唑浸种处理后,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仍是CK情况下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的两倍多;小麦幼苗根系活力与小麦幼苗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经40mg/L的烯效唑处理后小麦幼苗根系活力与小麦幼苗MDA含量分别低于CK时的根系活力与MDA含量;小麦幼苗初生根长先降低,再上升(经20mg/L烯效唑浸种处理后到达最大值),后又下降,经40mg/L烯效唑浸种处理后,小麦幼苗的初生根长低于CK情况下的初生根长。

本实验证明在实际的生产中,选用10mg/L的烯效唑浸种处理对“川育39”小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对比其他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处理,能得到相对较好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烯效唑小麦形态指标生理指标烯效唑分子式为C15H18N3OCl(其分子式见图1)。

与同类三唑类的多效唑(PP333)相比,烯效唑的生物活性更高,对环境更安全。

低浓度时,其控制效应是多效唑的10倍,但其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仅为多效唑的1/10。

因此对后茬作物影响小,可通过种子、根、芽、叶吸收,并在器官间相互运转,但叶吸收向外运转较少。

烯效唑浸种使小麦分蘖早生快发、根系活力增强,使地下根生长的扎实度增加,能更好地扎根于土壤中,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增强;但株高、地上部分干物质重量和C/N比降低,整体上表现为延缓纵向生长,促进横向生长,提高产量,有利于小麦越冬。

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rzy

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rzy

S 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摘要 用0、10、20、40mg/L 植物生长延缓剂S 3307浸泡小麦种子24h ,然后在恒温箱中催芽,让其发芽生长。

结果表明,S 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前期生长具有控上促下,能控制株高,能增加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增强根系活力,还能增强其抗逆性。

可以看出S 3307在冬小麦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S 3307 小麦 生理指标 形态指标前言 S 3307又名烯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于它对植物株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被广泛用于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以调节株型,防止倒伏,可达到增产的效果。

而本文探讨 S 3307浸种后对小麦幼苗前期生长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1.1材料小麦种子(老师提供),S 3307乳剂(实验室提供)1.2试验设计将S 3307乳剂分为四个浓度,分别为 0mg/L (CK )、10mg/L 、20mg/L 、40mg/L ,对四组小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24h ,然后在恒温箱中催芽。

之后对幼苗的各种生理指标和形态指标进行测定。

1.3测试方法分别用分光度法测定[2]小麦形态指标及叶绿素含量、用广口瓶法[2]根系呼吸速率、用TBA 法[2]测定丙二醛(MDA )含量、用TTC [2]法测定根系活力。

二、结果与分析3.1 不同浓度S 3307对小麦的呼吸强度的影响以上数据表明,不同浓度S 3307处理小麦种子后,种子的呼吸强度有所减弱,而且总体上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减弱趋势,40mg/L 的呼吸强度最弱。

处理浓度 (mg/L) 呼吸强度 (mgCO 2·株-1·h 1)0(CK) 0.047 10 0.042 20 0.033 400.0213.2 不同浓度S 3307对小麦幼苗形态特征的影响以上数据表明,经不同浓度的S 3307浸种之后,随着烯效唑浸种浓度的提高,抑制苗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根的作用则相反,体现出控上促下的作用,小麦根系粗壮,干物质明显增加;其中40mg/L 处理的幼苗根冠比最大,20mg/L 对根促进最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s r b to f Fr e Pr lne i o de m u gar nd Dit i u i n o e o i n H r u v l e
ZHANG i ln,W ANG o mi J n。i Su - n,CHEN o xing,XU Tu - o Zhe n,YAN e bi g,LU Xu - n Ni
( y La o a o y o a sa d Agr o y t m ,M i s r fAgrc lu e,Sc o lo aso a Ke b r t r fGr s l n o Ec s s e nit y o iut r h o fP t r lAg iu t r l rc l u a Sce e a d Te h o o y,L n h u Un v r iy,La z ou inc n c n l g a z o i e st n h ,Ga s 3 02 n u 7 0 0,Chi 光合 器官 中 的 游 离 脯氨 酸 含 量 , 而 增 强 了其 对 盐 胁 迫 的 抵 御 能 力 。 特 从
关 键 词 :大 麦 ; 效 唑 ( 3 O ) Na K ; 离脯 氨 酸 烯 ¥ 3 7 ; 、 游
中图 分 类 号 : 5 2 3 S 4 . S 1.;13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9 1 4 I 0 8 0 - 6 50 1 0 — 0 1 2 0 40 5 — 6 J
Ef e t fUn c n z l( 3 0 )S r y o ee t iy f r K+ o e + fc so io a o ¥ 3 7 p a n S lci t o v v rNa
Ab t a t s r c :A an o h r gu a or u c n z l ( 3 pl tgr wt e l t — nio a o e ¥3 O7)wa pr y d u on t h ot f p t d H o — s s a e p he s o s o ote r de m ul u v gar o a t r t e orgi a a a c fe do e u r o n t ol l nt n o e a n e t le h i n lb l n e o n g no s ho m ne i he wh e p a ,a d t x mi e t e l t y e f c o hta ou a tt e a c l nta d s l c i iy f r K o rN a a s he r gu a or f e tbr ug b ton s l ol r n eofp a n e e tv t o ve nd di— t i to f fe o i twh e p a e 1 The r s t n c t d t a ,a t rs r yi rbu i n o r e pr lnea ol l ntlve. e uls i dia e h t fe p a ng¥33 7,t e s — 0 h e lc i iy f e tv t or K ov r Na a dit i ton f pr ln a wh e a e e we e e a e e nd s rbu i o o i e t ol plnt l v l r r gult d, t s t hu he
维普资讯
麦类作物学报
20 ,8 4 :5 —6 0 0 8 2 ( ) 6 5 6
J u n l fTrt e eCr p o r a o ii a o s c
烯 效唑 (3 0 ) ¥ 3 7 对大麦整株水平 N + K+ a、 选择性和 游离脯氨酸分配的影响
s ryma ep H.v l a et d p o sl e vrn ns p a yh l ug t o a a tt at n i me t.Th jrp oo y t ei og n fH. o ema h ts nh t r a so o c
v gat d ptt a s r s y u a n ,de r a i g t on e t o ul e a a o N C1 t e s b pt ki g Na c e s n he c t n f K a c umul tng f e nd a c ai r e
张 金林 , 王锁 民 , 陈托 兄 , 徐 震 , 学 兵 , 严 陆 妮
( 州 大 学 草 地 农 业 科技 学 院 农 业 部 草 地 农 业 生 态 系 统学 重 点 开放 实验 室 , 肃 兰州 7 0 2 ) 兰 甘 3 0 0
摘 要 :为 给植 物 生 长调 节 剂 烯 效 唑 ( 3 O ) ¥ 3 7 的推 广 应 用 提 供 理 论 基 础 , 大 麦 为 试 验 材 料 , 过 喷 施 以 通 ¥ 3 7和 盆 栽 的 方 法 , 讨 了 ¥ 3 7对 植 物 抗 盐 性 及 植 株 水 平 上 Na K 3O 探 3O 、 选 择 性 和 游 离脯 氨 酸 分 配 的 调 控 效
应 。 结 果表 明 , 施 ¥ 3 7后 大麦 根 系 的 N 、 选 择 性 吸 收 能 力 和 运 输 能 力 并 未提 高 , 茎 向 叶 鞘 、 叶 喷 30 a K 由 由 鞘 向 叶 片 、 茎 向 穗 的 Na K 由 、 选 择 性 运输 能 力也 均 未 得 到 提 高 ; 而 , 施 S 3 7却 大 幅 度 地 提 高 了 大 麦 然 喷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