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设施蔬菜产业高效生产模式

合集下载

设施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简介

设施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简介

设施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简介郭 进(开州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重庆开州 405400)摘 要 设施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配备先进设施设备和加强技术管理,建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高效、集约化发展。

从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控防、穴盘基质育苗、移栽定植、栽培管理及病虫绿色防控等方面介绍设施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关键词 设施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中图分类号:S626 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ki.1673-890x.2020.22.011收稿日期:2020-04-26作者简介:郭进(1974—),男,重庆开州人,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

E-mail:*****************。

郭 进.设施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简介[J].南方农业,2020,14(22):43-45.设施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配备先进设施设备和加强技术管理,建立的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生产模式,可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高效、集约化发展。

为适应蔬菜“优质、高效、安全”的需求,重庆产区通过扩大基地规模,构筑设施蔬菜绿色高效生产体系,大力推广土壤连作障碍防治、穴盘基质育苗、移栽定植及管理、水肥一体化、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技术,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1 连作障碍防控近年来,蔬菜连作障碍日趋严重,主要表现有土传病害、次生盐渍化、土壤酸化板结等。

采用石灰氮高温闷棚技术防控连作障碍的效果显著[1]。

具体方法:6月下旬至7月下旬,棚内蔬菜收获后,拔除植株残体;保持棚架完好、棚膜完整;深翻土壤25~30 cm 后,整平地面;将蔬菜秸秆切成3~5 cm 长的寸段,把菇渣、猪粪等农家有机肥和石灰氮按15∶1的用料比例(有机肥约1 500 kg/667 m 2,石灰氮约100 kg/667m 2)充分混合,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进行翻混;每隔0.5 m 培起一条宽0.6 m 、高0.2 m 的南北向垄,覆膜进行密封,灌水至饱和;在蔬菜幼苗定植前5 d 揭膜晾棚,闷棚时间不少于20 d 。

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路径探析

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路径探析

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路径探析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设施蔬菜是指在设置了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等设施条件下培育的蔬菜,它具有生产周期短、品质好、产量高、环境受控等优势,已成为我国蔬菜生产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围绕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一、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现状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设施蔬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超过5000万亩,年产值超过8000亿元,占我国蔬菜总产值的30%以上,成为我国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不断优化。

传统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逐渐被智能温室、垂直农业等现代设施蔬菜种植方式所取代,使得设施蔬菜产业向着高效、节能、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3.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随着消费者对蔬菜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设施蔬菜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且在一些特殊时段,比如春节期间,传统蔬菜供应不足,设施蔬菜的市场需求将更加凸显。

1.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设施蔬菜生产效率未来,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设施蔬菜产业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可以通过智能无土栽培、自动化设备、植物生理调控等技术手段,提高设施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2.推动设施蔬菜行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未来,设施蔬菜产业需要加快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要建立完善的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生产标准,引导企业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水平。

3.促进设施蔬菜产业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未来,设施蔬菜产业需要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互利。

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等方式,促进设施蔬菜产业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及发展研究

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及发展研究

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及发展研究作者:班景洋刘欣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21年第05期摘要:发展设施蔬菜生产是实现蔬菜现代化生产的有效途径。

针对部分地区设施蔬菜生产效益波动较大的问题,分析总结影响设施蔬菜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和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效益的技术措施,并提出设施蔬菜生产发展建议,以期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影响因素;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1)05-0081-02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对蔬菜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设施蔬菜生产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摆脱了自然资源对传统农业的束缚,满足了人们对反季节、跨地域蔬菜的需求,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提高了农民经济收益。

随着我国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1 设施蔬菜生产效益研究现状设施蔬菜生产在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受种植历史、区域布局、基础设施、生产技术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安全质量不过关、市场价格不稳定、销售渠道不通畅等问题,导致设施蔬菜生产效益波动较大,对蔬菜市场供应和农民增收构成威胁。

因此,有必要对设施蔬菜生产效益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设施蔬菜重点发展区域规划提供参考,促进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1 影响设施蔬菜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很多学者针对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相关研究。

沈学斌在调查武汉市设施蔬菜布局结构、产业特征的基础上,对设施蔬菜生产投入产出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认为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受农户自身素质、生产要素投入、市场环境及政策引导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武睿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南昌市农户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设施蔬菜生产收益由各项生产要素投入直接决定,同时受外部市场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影响,建议从基础投入、市场调控、人才培养、生产规划等方面进行改善,以保障设施蔬菜生产效益。

5种设施蔬菜周年生产的高效茬口模式

5种设施蔬菜周年生产的高效茬口模式

5种设施蔬菜周年生产的高效茬口模式【摘要】设施蔬菜周年生产是指利用设施环境,全年种植蔬菜的生产方式。

目前,我国设施蔬菜产业正面临着供给不足和种植技术不断更新的挑战。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的茬口模式,包括连作茬口模式、轮作茬口模式、间作茬口模式、循环利用茬口模式和调理茬口模式。

通过对各种茬口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可以为设施蔬菜生产提供更高效的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探索新的茬口模式,提高设施蔬菜的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设施蔬菜、周年生产、茬口模式、连作、轮作、间作、循环利用、调理、优缺点、研究方向。

1. 引言1.1 定义设施蔬菜周年生产设施蔬菜周年生产是指在温室、大棚等设施内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实现全年无季节限制地进行蔬菜种植和生产。

这种生产方式可以有效地延长蔬菜种植的时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证市场供应的稳定性。

设施蔬菜周年生产主要依靠设施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进行调控,结合适当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以达到提高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在设施蔬菜周年生产中,种植者需要密切监测设施内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施肥和灌溉的量,合理利用光照资源,防治病虫害等问题。

也需要根据不同蔬菜品种的生长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茬口,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

设施蔬菜周年生产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种植者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以及设施的质量和环境控制能力。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设施蔬菜周年生产将成为未来蔬菜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1.2 重要性和现状设施蔬菜周年生产是指在设施环境下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全年生产蔬菜的种植方式。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露天种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发展设施蔬菜周年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设施蔬菜生产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连作茬口模式使用过于频繁,导致土壤土壤退化、病虫害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

设施蔬菜产业方案

设施蔬菜产业方案

设施蔬菜产业方案引言近年来,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优质蔬菜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

然而,传统的农田种植方式受到土地资源限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设施蔬菜产业应运而生。

本文将针对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介绍,并提出一套完整的设施蔬菜产业方案。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设施蔬菜产业是指在设施内运用现代农技手段种植蔬菜的一种生产模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设施蔬菜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设施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设施蔬菜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设施蔬菜总产量达到了5469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了6.9%。

设施蔬菜产业在提高蔬菜品质、增加产量、节约用地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设施蔬菜产业的优势1.土地资源利用率高:设施蔬菜产业利用设施内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与传统的农田种植相比,设施蔬菜产业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更多的蔬菜。

2.季节稳定供应:设施蔬菜产业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使蔬菜可以在四季如春的环境中生长,实现全年供应。

3.无污染、无虫害:设施蔬菜产业可以隔离外界环境,减少病虫害的侵扰,同时还可以控制施肥施药的量和质量,避免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4.提高蔬菜品质:设施蔬菜产业可控制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等,从而优化蔬菜的生长过程,提高蔬菜的品质和口感。

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1.技术创新:加强设施蔬菜产业的科技研发,推动蔬菜种植技术的创新,提高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例如,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无人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环境友好:加强设施蔬菜产业的生态建设,推广生态蔬菜种植模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利用灌溉循环水等措施,降低能耗和水资源浪费。

3.定制化供应: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向定制化供应方向发展。

课题三 设施蔬菜优质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三  设施蔬菜优质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三设施蔬菜优质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1.研究目标研究设施蔬菜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和优化兵团已有设施生产模式;建立设施蔬菜工厂化育苗体系;集成相应种植模式下品种搭配、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环境调控技术及生育调控技术、绿色植保技术,制定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并进行示范。

2.研究内容(1)设施蔬菜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研究基于设施环境特点,开展设施“水果型果菜+功能保健型叶菜”、“水果型果菜+精品西甜瓜”、“多茬功能保健型叶菜”、“水果型果菜+水果型果菜”等一年多茬口生产模式及果菜长季节栽培生产模式的优化研究,确定相应种植模式下品种搭配、环境调控、水肥精准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设施优质果菜、叶菜、食用菌间套作生产管理技术。

根据现有温室的环境特点,开展与之相配套的设施作物高效种植模式、设施种养结合生产模式、高效节能工厂化育苗技术和低温弱光环境条件下生育调控技术与品质提高技术研究。

(2)设施连作障碍克服及土壤质量提升技术研究基于有机耕作原理,研究周年生产模式下豆类作物、菜用玉米、有机肥配施及生物菌肥施用技术、轮作模式对设施土壤质量培育与提升技术。

(3)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植保关键技术研究研究诱集技术对设施蔬菜主要害虫的引诱效果;比较各种烟雾剂、熏蒸剂对病虫害的防效;通过对设施环境调控、栽培措施、物理防控、生物及矿物源性农药等植保技术的集成,将主要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建立主要病虫害的可持续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制定设施蔬菜一年多茬生产技术模式,提高比较效益30-50%。

制定现有设施高效利用技术方案;制定设施土壤连作障碍调控技术规程;制定主要病虫害的可持续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建立100亩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

长江流域巢湖大红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长江流域新优蔬菜栽培系

长江流域巢湖大红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长江流域新优蔬菜栽培系

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 . 栽培水域 准备 以选 择符合下 列条件 的河湾 、 湖荡 、水库 、塘堰 、港渠等作 为栽 培基地较好 : 灌溉 水 和土 壤 p H值 均为 6~7 . 5 ,水下 的淤 泥层 深度 在 2 0 厘 米 以上 ,淤泥层 有机质含量在 1 . 5 % 以上 ,土质 肥沃 ,风浪较小 ,涨落平缓 ,水位在 O . 3 5 米之间 。
即人 无 我 有 ,人 有 我 新 ,人 新 我 好 。 三 是 产 成 品生 产
或土床用塑料穴盘轻基质 ,并按标准管理温湿度和营养 条件培育菜苗 。③肥水一体化及膜下滴灌技术。即采用
电泵和塑料滴灌管道设备及文丘里施肥器,并将滴灌管
方式做到 特立 独行。主要依靠特别 的生产技术 、生产
设施等。
以免鱼类 吃食菱苗。每亩投放体长 1 0~1 3 厘米 的鱼苗 选用 5 %井 冈霉素水剂 1 0 0 0倍液 ,或 5 0 %多菌灵可湿 期浮于水面,以阻拦菱盘及杂草长入框 内,保持总种养 或 5 0 % 甲基 硫菌灵 可湿性 粉剂 1 0 0 0倍液 ,或 4 0 %菌 0 0 倍 液 ,或 2 5 %三 唑酮 ( 粉锈 宁 ) 面积 1 5 % 左右 的空闲水面供鱼类呼吸换气 ,否则菱盘长 核净 可湿 性粉 剂 5 满水面易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菱 、鱼间作模式每亩每年 可湿性粉剂 1 0 0 0 倍液等喷雾 防治 , 每隔 5~7 天喷 1 次,
亲 近 和谐 的邻里 环境 。
尽可能与非草食性鱼类养殖相结合 ,使种植水域免施肥 料 ,取得菱 、鱼双丰收。但需要注意的是 ,等到菱苗 出 水 ,并形成主茎菱盘和少数分枝菱盘时 ,即 5 月 中下旬
才可 向水中投放鲢鱼 、鳙鱼 、鲫鱼、鲤鱼等非草食性鱼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绿色高效生产新技术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绿色高效生产新技术
华北及黄淮海地区大面积应用单栋塑料大棚,主要用于早春早熟和秋 延后果菜及西甜瓜栽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于越冬番茄栽培,土地利用 率达90%以上。
华南地区大面积应用连栋塑料大棚,主要用于果菜及甜瓜的越冬栽 培。土地利用率达93%以上。
单栋塑料大棚
(二) 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1 设施蔬菜简易有机基质栽培技术
➢ 重茬5年以上的设施菜田,土传病害发病率高达50%以上,次 生盐渍化逐年加重;换土和无土栽培成本高。因此,研发克 服连作障碍的简易安全技术是设施蔬菜生产亟待解决的另一 重要问题。
番茄次生盐渍化
辣椒根腐病
番茄根结线虫病
问题三 化肥农药用量过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和农药施用国,占了世界化肥和农药 用量的40%以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减肥减药已成 为当务之急。
生产基地逐步向优势区域集 中,形成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 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 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 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 、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等 六大优势区域
设施蔬菜
西北温带干旱 及青藏高寒区
设施蔬菜
东北温 带区
长江流域 亚热带多雨区
黄淮海与 环渤海暖温区
华南热带多雨区
高山高原蔬菜
➢ 半隔离式:栽培槽两侧以塑料薄膜将栽培基质与土壤隔离,底部 与土壤不隔离,适用连作障碍较重的设施土壤;
➢ 隔离式:栽培槽以塑料薄膜将栽培基质与土壤完全隔离,适用连 作障碍严重的设施土壤。
半隔离式
隔离式
开放式







开 放 式
番茄采用半隔离式简易有机基质栽培可以在含盐 15‰以下的土壤上获得优质高产; 滨海盐渍化和严重连作障碍土壤上发展设施蔬菜 提供了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产业高效生产模式作者:李式军郭世荣朱为民来源:《长江蔬菜·技术版》2013年第02期导读:地处南北之交的长江流域地区,利用丰富的社会、经济资源,物种多样性以及科技创新支撑的显著优势,形成了“都市圈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生产模式”、“地方特色大棚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水稻后作大棚蔬菜产业基地”、“专业设施蔬菜加工出口产业基地”等极具特色、高效可持续的设施蔬菜产业化生产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以低碳节能为技术核心的中国设施蔬菜产业,在缓解数千年来北方严冬缺菜、南方酷暑“伏缺”状况,促进农民致富,提高国民生活与健康水平等方面作出了史无前例的贡献。

而地处南北之交的长江流域地区,虽不是我国设施蔬菜的最优产业带,但具有社会、经济资源丰富,蔬菜物种多样性以及科技创新支撑等显著优势,形成了若干极具特色、高效可持续的设施蔬菜产业化生产模式。

1 长江流域农业地理环境长江流域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南岭-武夷山以北,四川西部-云贵高原以东的长江流域各地,最冷候气温0℃等温线以南、5℃等温线以北地区,主要包括苏、皖南部,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和陕西渭河平原等地区。

本区的1月日照百分率在45%以下,其中四川盆地、贵州大部,以及湘西、鄂西南地区是全国1月日照百分率最低的地区,均在20%以下,局部地区甚至小于15%。

1月平均最低气温0~8℃,无霜期240~340天,年均降雨量1 000~2 000 mm,且夏季雨量最多。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季有霜冻寒害,连阴雨、寡日照为害;夏季有高温、强光、雷暴雨、台风、梅雨涝渍等灾害性气候为害。

这里冬半年温度条件虽较北方优越,但寡日照、高湿,而夏季灾害性天气频繁。

本地区适宜蔬菜生长的季节很长,一年内可在露地栽培主要蔬菜三茬,即春茬、秋茬、越冬茬。

设施栽培方式冬季多以大中棚为主,夏季则采用遮阳网、防虫网、防雨棚覆盖栽培。

大中城市郊区有现代温室和开放型连栋塑料温室,主要用于高附加值的菜、花、果、药等园艺作物与种苗生产和休闲观光园艺等产业发展。

本区位于黄淮海、环渤海和华南冬春季南菜北运设施蔬菜优势产业带之间。

设施蔬菜的发展重点为春提前和秋延后喜温蔬菜,以小青菜(又称小白菜)为主体的不耐贮运速生叶菜,以及地方名特优新与异地有差别的蔬菜。

同时,结合都市观光休闲与环境健康设施园艺,拓展园艺疗法、康复疗养等社会福祉关联产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成为我国有特色的一个先进设施农业产业带。

2 高效可持续设施蔬菜产业化生产模式2.1 都市圈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生产模式①都市工厂化现代化生态农业产业园区 a.重点发展区域与特点。

主要分布在各大中城市城郊,原系我国城郊蔬菜产业基础雄厚、历史悠久的蔬菜产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规模的拓展,城郊蔬菜生产面临着劳动力短缺、成本高、效益低、生态压力大等突出问题,原有近郊老菜区几乎消失。

因此,在原有城郊蔬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现代化、集约化生产水平的集蔬菜、食用菌、花卉、种苗生产、休闲观光养生园艺、科技示范、科普与人文教育等功能的现代化工厂化设施蔬菜产业园区,正在上海、杭州、南京、合肥、武汉、重庆、成都等各大中都市郊区蓬勃兴起。

因其将实现都市蔬菜产业的高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高度结合,为实现都市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而备受瞩目。

突出的典型如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和上海奉贤的都市菜园,南京横溪、汤山翠谷等高级现代农业园区等。

b.发展规模与设施类型。

多系现代化大型连栋温室,包括文洛型玻璃温室、开放型连栋塑料温室、普通钢管大棚和能实现环境自动控制进行新鲜高档食用菌周年生产与供应的食用菌工厂(以上海、武汉为主)。

其中现代温室、食用菌工厂、钢管大棚等的设施总面积每园区不少于33.35 hm2,一般规模在千亩以上的除在城郊建立核心园区外,还在异地建有若干个直属生产基地,补充核心园区名特新优蔬菜产品的供应量。

c.配套设备。

包括现代温室与植物工厂(含食用菌工厂),一般都配置有不同程度的温室环境调控自动化与监测系统;肥水供应一体化的具有液肥稀释装置的自动化滴(微)灌施肥系统与配套输液管道系统;农产品初级加工厂(配有冷库,预冷,产品采后清理、分级、包装处理车间等);生态防治病虫害设施(频振式杀虫灯、黄板诱蚜设置、性诱剂装置、臭氧杀菌设施、药物熏蒸设施以及自动化的农药器械、农药残留检测设备等);农业废弃物处理场,设有农业废弃物分类堆积池、沼气池等,做到废弃物循环利用。

d.品种茬口定位与市场。

为都市居民提供稳定、安全、质优的以小青菜为主的速生绿叶蔬菜;名特新优蔬菜品种、食用菌、香辛蔬菜等高档蔬菜;为周边农业企业与农户提供优质菜、果、花的穴盘苗。

主要茬口类型:钢管大棚冬夏两季以小青菜为主进行周年速生叶菜多茬次栽培,或春提早喜温果菜后茬连续多茬绿叶蔬菜栽培。

现代温室以高档番茄、甜椒、茄子为主进行长季节无土栽培,以厚皮甜瓜、黄瓜为主进行冬、夏、秋一年三茬无土栽培,或作为工厂化穴盘育苗中心使用,其中太阳光利用型植物工厂与人工光植物工厂主要用于高档生菜、菇茸、高级药用植物生产;稀有蔬菜、香草、草莓等名特新优蔬菜新品种的大棚生产。

通过景观设计、植物配置、茗茶、药膳、垂钓、园艺疗养等娱乐福利型园艺产业,达到愉悦心情、陶冶情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消除挫折情绪、树立自信及增强成就感为目的导向的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为市民提供休闲养生的优雅场所,兼有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和青少年、市民人文教育基地,以及为市民提供地震、台风等灾害避难场所的功能。

e.关联产业的发展。

应时鲜果、花草和香草、药用植物的采摘与营销;茗茶、药膳、垂钓等中华文化、园艺养生疗法与老龄福祉事业的配套设施的运营;产品产后初级加工厂及冷库的运营;都市环境绿化与庭园设计、施工等。

②都市保供设施叶菜产业化生产基地 a.重点发展区域与特点。

长江流域是我国都市群比较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叶菜类蔬菜生产与消费最大的地区,根据本区域以稻米为主食的居民消费习惯,以小青菜为主的速生绿叶菜类是当地居民每天必不可缺的副食品。

由于长江流域冬季低温寒流雪害、春夏季连阴雨、涝渍、高温、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与病虫草害频发,导致冬春与夏季叶菜生产极不稳定;加之近年来城市化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原郊区常年性商品叶菜生产基地剧减;又因叶菜易腐败、不耐贮运,所以,往往一遇灾害叶菜就濒临绝收,菜价暴涨,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与社会安定。

为了解决目前长江流域叶菜生产中遇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波动大、风险大的难题,重新选择几个生态环境优越、土壤肥力好、排灌两便、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地块建立都市保(障)供(应)设施叶菜生产基地,确保叶菜周年稳定生产而不受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成为长江流域各大中城市政府保障市民蔬菜供应的一项重大的副食品安全保障工程。

沪、杭、宁、汉、渝、蓉等市政府都作出了有效的安排。

b.设施类型与规模。

按冬季能防寒保温兼有夏季遮阳避雨防虫的设施标准建立相应栽培设施。

依各市具体条件选择不同栽培设施,上海采用联合六型管棚和G832管棚(即8 m宽、3 m高,带内保温的双重大棚)。

均设置外遮阳、顶侧卷膜通风和防虫网。

冬季保温可采用附有内保温的双层钢架大棚(俗称双大棚)。

为增强大棚夏季抗台风的能力,连栋棚宜采取交叉式插入法连接,取代原来的平行式单列插入方式。

温室长度不超过44 m、连栋数不超过5栋,做到有效拒避冬季冰冻寒冷、夏季高温、暴雨、台风等灾害性气候的侵袭,确保周年稳定生产以小白菜为主的多种叶菜。

也建立钢管大棚和保温防虫网室、避雨防虫网室、防虫遮阳网室等各种夏季保护设施,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栽培要求。

从长远考虑,我国大中城市叶菜的生产与供应,最终也将像先进国家工厂化生产生菜那样走无土栽培与工厂化生产的道路。

因此从现在开始,应像上海那样着手研究具中国特色的节能高效、简易实用的太阳光利用型植物工厂叶菜生产的软、硬件技术。

专业设施叶菜产业化基地规模,可依据每个都市吃菜人口与设施叶菜产业化基地情况,以100∶1的比例计算,建立常年性设施叶菜产业化生产基地,即每百万吃菜人口,应建立667 hm2设施叶菜产业化基地。

而单个基地规模,露地面积不宜少于66.7 hm2。

c.配套设施设备。

包括小型大功率耕耘机、作垄机,自动喷药机具,排灌泵站与肥水一体化滴(微)灌施肥系列机具,精量播种生产线系统与穴盘育苗场,生态防治病虫害设备(频振杀虫灯具、性诱剂配套设施、黄板诱蚜、臭氧杀菌设施、药物熏蒸设施配置和自动化的农药器械、农药残留检测设备等),并设农业废弃物处理场。

d.品种茬口定位与市场。

中下游以小青菜为主,上游川渝以叶芥、蕹菜为主的速生绿叶蔬菜产业化生产为主,包括菜心、芥蓝、红菜薹、雪里蕻、芥菜、荷兰芹、叶用莴苣、油麦菜、莴笋、茼蒿、菠菜、芫荽、芹菜、樱桃萝卜、叶用萝卜、蒜苗、冬韭、香葱、豌豆苗以及苋菜、蕹菜、叶用甘薯等不耐贮运、适宜就地生产、就地供应的叶茎根类蔬菜品种。

一般实行周年多茬次栽培模式,也可与高档果菜、特种菜等轮作。

e.关联产业的发展。

蔬菜产品初级加工厂,包括预冷、清理、分级、包装、贮存冷库等初加工,以及切割、速冻、腌制、酱制等深加工。

2.2 地方特色大棚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①重点发展区域与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在长江流域各地设施蔬菜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以村、乡直至县为单位的名特产品牌设施蔬菜基地,例如安徽和县的大棚特早熟番茄、南京八卦洲的大棚芦蒿、浙江富阳的大棚绿芦笋和台州的大棚长季节麒麟品牌西瓜与大棚茭白、江苏东台的大棚西瓜、苏中水网区的大棚早藕、重庆潼南的大棚早熟辣椒和永川的大棚早熟水藤菜(即蕹菜)以及江苏六合、江都和武汉等地的大棚早熟西兰花等,其特点都是规模化连片种植,面积多数在千亩以上,并具有独特的栽培管理技术,且冠有注册商标品牌,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在国内外市场都享有颇高的声誉。

②设施类型与规模目前多以就地取材的简易实用竹木单栋大中棚为主,钢管大棚为辅。

今后宜逐步推广双层G832管棚,即8 m宽、3 m高,带内保温的双层钢架大棚。

③配套设备包括小型大功率耕耘机、作垄机,自动喷药机具,排灌泵站与滴灌施肥一体化系列机具,生态防治病虫害设备(频振式杀虫灯具、性诱剂配套设施、黄板诱蚜配置、臭氧杀菌设施、药物熏蒸设施和自动化的农药器械、农药残留检测设备等),并设废弃物处理场。

④品种茬口定位与市场具有与众不同的名特优品种,如野菜家种的南京芦蒿,江浙水生蔬菜茭白、藕的大棚促成栽培,重庆永川大棚蕹菜冬春促成栽培,富阳大棚绿芦笋等,品种茬口均有别于其他地区。

由于具有与众不同的名特优品牌特征,省内、外都畅销,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该地区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

⑤关联产业的发展功能产品初级加工厂和产品速冻罐藏等深加工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