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生态水茶具”创作谈

合集下载

紫砂壶“玉琮”创作谈

紫砂壶“玉琮”创作谈

紫砂壶“玉琮”创作谈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品,被誉为陶瓷艺术的瑰宝。

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湛的技艺使得紫砂壶在海内外备受推崇,而“玉琮”这款紫砂壶更是被誉为紫砂壶中的精品。

“玉琮”是由紫砂壶大师顾景舟亲自创作的,他是中国紫砂壶制作的权威专家,也是享誉世界的紫砂壶艺术家。

他将多年的制作经验和独特的创作理念融入到“玉琮”这款紫砂壶中,使其充满了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设计理念。

“玉琮”的外形设计简洁而不失庄重,整体呈圆柱状,犹如一个小巧的工艺品。

壶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这些纹饰既表现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又体现了艺术家个人的创作风格。

整个壶身流畅而精致,细腻的触感让人爱不释手。

“玉琮”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中国古代玉器中的琮文纹样作为设计元素,这是一种独特的几何纹样。

琮文纹样寓意着圆满和和谐,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艺术家将这一纹样巧妙地融入到紫砂壶的设计中,让壶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寓意。

“玉琮”的壶嘴设计独特,它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双环壶嘴,既方便倒汤,又能保持水温的稳定。

壶盖是采用上翻开盖的设计,方便使用和清洗。

这些细节上的考虑充分体现了艺术家对于使用性能的关注。

除了外形设计,制作工艺也是“玉琮”魅力的一部分。

紫砂壶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挖胎、刻花、制作壶嘴和壶盖等。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手工制作,艺术家还需要对泥料的选择和烧制温度进行精确的掌控。

这些工艺的细节决定了最终作品的品质和价值。

“玉琮”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紫砂壶,却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艺术家的心血。

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对于艺术家对于紫砂壶制作的理解和追求的体现。

它通过独特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和深远的寓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起来,为人们带来了视觉和艺术的双重享受。

“玉琮”是一件富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紫砂壶作品。

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紫砂壶制作技艺的杰出代表。

无论是从外形设计还是制作工艺来看,都展现了艺术家对于紫砂壶制作的理解和追求。

独占鳌头显英姿——紫砂壶“独占鳌头”之创作漫谈

独占鳌头显英姿——紫砂壶“独占鳌头”之创作漫谈

独占鳌头显英姿——紫砂壶“独占鳌头”之创作漫谈
杨瑶芬
【期刊名称】《江苏陶瓷》
【年(卷),期】2014(47)2
【摘要】紫砂壶创作源于茶文化的发展和推广,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宝贵财富,它自始至终贯穿着艺术和人文双管齐下的主线,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盛况。

紫砂壶之精妙冠绝于世,它不仅具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丰富的造型语言,更
充分融入诗词、书法、绘画、雕刻等其它门类艺术的特征,兼容并蓄,震撼人心,从而真正实现壶与人的强烈共鸣。

紫砂壶"独占鳌头"(见图1)的创作便是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的创新之作,该壶以独占鳌头这一神话典故为题材出发,
【总页数】1页(P59)
【作者】杨瑶芬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方中寓圆,独显君子风韵——漫谈紫砂壶“韵方”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J], 赵一萍
2.情至真物至美——"独占鳌头"壶创作意向 [J], 杨志仲;杨雅玫
3.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J], 顾卫芬
4.一横一纵显风范,一竹一叶俱文华——紫砂壶“劲竹提梁”创作漫谈 [J], 王晨
5.团结一致通力协作形成拳头独占鳌头——在1994年安庆市戏剧创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3月17日) [J], 王树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积极人生,马到成功——紫砂壶“马到成功”创作谈

积极人生,马到成功——紫砂壶“马到成功”创作谈

明 的呈 现 。除 此 之 外 , 壶 身 刻 浮 雕 的 古 代 马 车 图案 , 图 案 中 骏 马奔 驰 , 膘肥 身健 , 栩栩如生 , 仿 佛 成 功 和 目标 近 在 咫 尺 , 营 造
出积 极 向上 的 美 好 寓 意 。 浮 雕 是 紫 砂 装 饰 技法 之一 , 其 以 刻 刀
样 呈 现 出立 体 的质 感 效 果 .犹 如一 幅定 格 的 影像 流 转 于 壶 身 之上 . 使“ 马到 成 功 ” 之 寓意 得 以淋 漓 尽 致 地 表 达 。
人 文 寓 意 是 紫 砂 壶 的 价 值 核 心 所 在 .综 观 这 把 “ 马 到 成
功” 紫砂壶 . 其 内在 的人文 寓意便 以“ 马到成 功” 这 一 典 故 出 发. 全 面 融 人 造 型 装饰 等 客 观 艺 术 形 态 。 传达人们对此所报 以
的美 好 情 感 。不 仅 如 此 。 该 壶 通 过 对 马 到 成 功 的描 绘 , 以 骏 马
奔腾 之势切入作 品基调 。 传递 出积极 向上 的人生哲学 和智 慧 .
只有 面对 目标 敢 为 前 进 、不 断 奔 跑 .成 功 才 会 离 我 们 越 来 越
近, 也就是说 , 马 到 成 功 提 醒 着人 们 应 以 此 为 方 向 , 付 出 真 行
喜闻乐见 . 是 大 众 美 好 心 愿 的象 征 . 历 来 就 是 各类 艺术 创作 的
常见题材 . 并且历久弥新。
为材 . 融 入 金 石篆 刻等 艺 术 特 征 . 在 紫砂 胎 体 上 进 行 独 特 的 艺
术诠释 , 并 以 立体 生 动 的质 感 触 动 人 心 。 此 处 所 刻 马 车 图 案 同
动, 否则便仅仅是一份美好夙愿 。

紫砂壶造型中的夸张与变形——作品“大明珠”壶之创作感悟

紫砂壶造型中的夸张与变形——作品“大明珠”壶之创作感悟

紫砂壶造型中的夸张与变形作品 大明珠 壶之创作感悟*洪 军(洪军紫砂工作室 江苏宜兴 214221)摘 要 夸张与形变是紫砂壶创作中常见的创作手法,那些具有吸引力的造型,通过创作者合理的夸张与变形,就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意趣㊂紫砂 大明珠 壶的创作便是采用夸张与变形的手法来进行设计和制作的,其自然的意趣来自于对于创作形体的全局性设计和精准把握,同时又以独特的审美角度来诠释造型所带来的美,这不单单创造了意趣,更赋予了紫砂壶更多的艺术表达㊂关键词 紫砂 造型 大明珠中途分类号:T Q 17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72(2023)10-0169-02中国是瓷器之国,同时也是陶器之国,紫砂作为中国众多陶瓷品类之一,在数百年的发展中,逐渐名扬海内㊂紫砂壶作为紫砂陶艺的核心,彰显了中国自古传承的工匠精神,其与茶文化之间紧密的关联,又赋予了它更多的文化元素㊂紫砂壶的原料是紫砂泥,紫砂泥有着丰富的色彩,还有易塑的特性,结合中国悠久的文化,一代代的创作者创造了许许多多经典的紫砂壶造型㊂紫砂壶从外形上又分为光器㊁花器与筋纹器3大类,作品 大明珠 壶(见图1)的造型就属于其中的光器㊂图1 大明珠这件作品 大明珠 壶有着娇俏可爱的外表,其独特的外形轮廓十分讨人喜爱,整个茶壶处处可以感受到活灵活现的 圆 ,这种 圆 绝非是冰冷的几何外形,而是一种充满自然趣味,仿佛能够活过来一样的生动的 圆 ,创造性的将这种生动,以夸张的变化表现出来,结合契合的装饰,让这件作品构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合趣味与文化的韵味,构成紫砂壶独特的美㊂1 作品大明珠 壶使用的泥料随着紫砂工艺技术的发展,紫砂泥料的种类也在逐步细分,其中又以黄龙山矿区出产的紫砂泥料品质最优,作品 大明珠 壶就是使用了黄龙山的原矿紫泥来进行制作,紫泥虽然是紫砂泥料中最常见的泥料,但根据捡泥炼泥工艺的不同以及烧制温度,调配比例的变化而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质感,这把壶目数较高,胎质细腻,色彩呈紫褐色,经过超1100ħ的高温烧成,质感较老,光滑的包浆很好的适配了圆润的外形㊂均匀的质地,古拙的色彩能够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气质,这样的紫砂壶经一段时间泡养之后便会如同紫玉一般,莹润光彩㊂2 作品大明珠 壶的造型常见的紫砂壶造型一般以均衡为第一要素,根据紫砂壶经典的壶流㊁壶把㊁壶盖㊁壶钮㊁壶身的分布,重心平稳,左右对称的茶壶便是紫砂壶中最常见的构形㊂在决定使用夸张和变形的方法来制作茶壶依然要遵循整体均衡的要点㊂首先茶壶的重心不能偏移,一把壶除了具有观赏性,还要具有实用性,并且实用性是观赏性的前提条件,而在早期简洁㊁古朴㊁流畅的紫砂壶造型在满足实用性以后会自然而然的具备一定的观赏㊃961㊃(陶瓷艺术)2023年10月陶瓷 C e r a m i c s *作者介绍:洪军(1975-),本科;主要从事紫砂壶制作㊂性,显然在经过漫长时光检验的实用过程中,产生了符合审美习惯的要素,这种要素决定了无论是夸张还是变形,都能够使创作的作品处于一个可接受的审美区间之内㊂大明珠 壶的壶身设计的相对较小,其在视觉比重中,绝大多数人首先会注意到那一枚硕大的壶钮,圆形的珠钮是这把壶标志性的特征,在紫砂壶造型塑造中,过去也有过很多带有珠钮的茶壶构型,但基本都是符合盖㊁身比例的实用化构形,正好可以用手指提起壶盖的大小,而在这把壶上,壶钮明显超出了实用的大小,其与壶盖之间的比例也就变得相对夸张㊂从结构比例的关系来看,这把壶的壶盖与身由于采用了截盖式,融合的相对顺畅,彼此之间并不会产生大小比例的失衡感,但加上壶钮以后,由于圆珠壶钮使壶盖的高度变高,立刻就拔高了整个茶壶的重心,这时从视觉上,人们就会习惯性的讲截盖的盖面与壶身看做一体,壶钮则单独分层,可以说夸张的壶钮让造型整体形成了扭曲,这时候就需要其它部位的变形来扭转这种视觉感受,让这把壶的造型重新归于平衡㊂紫砂壶上形体的夸张和变形是因果的两个面, 大明珠 壶的整体造型将夸张的壶钮作为资深形体表现的主题,那么在壶身不变的情况下,想要扭转整体的不平衡,就需要再壶流和壶把上下功夫,对两者的变形设计将决定茶壶整体造型的优劣㊂所以我们看到, 大明珠 壶的壶流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化,首先流身的造型变的更加丰满,这是与 大圆珠 想对应的做法,通常流㊁钮㊁把本就带有对应关系,三者在外形上可以说是共进退,丰满以后的壶流在不增加自身长度的情况下,原本的流身曲线就会变的和缓,这种较缓的线条通过暗接法与壶身融合在一起,这本身就形成了壶流与壶身的形体变化;壶把的造型也同样如此,圆圈壶把原本带有纤细流畅的外形表面,筒壶流㊁壶钮一样变粗以后,就会显得较为笨重,这会增加过多的额外质量,破坏整体的重心平衡,所以壶把不能整体性地变粗,而是让壶把中间上部的某一段变粗,这样即保留了与壶流㊁壶钮外形的一致性,还使外形不至于变得呆板,延续整体流畅的特性㊂3紫砂壶造型中夸张与变形的关系紫砂壶形体所带来的美感,一方面源自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就是视觉反馈所来带协调与平衡㊂在紫砂光器造型制作中,由于并不需要考虑紫砂花器外表复杂的轮廓变化,所以这种视觉上的平衡就显得简单而直接,在习惯了常见的紫砂壶造型以后,适当的夸张和变形能够让原本简单的形体变得新奇而有趣味,这样的感受是支撑紫砂壶造型夸张与变形的基础㊂所以选择夸张的程度很重要,过渡的夸张很可能让作品的造型失衡,同样后续的变形也就会显得分崩离析,非但不会产生趣味,还破坏了传统紫砂壶历来保持的形体平衡㊂从外形塑造的角度来分析,紫砂壶需要遵循中国传统艺术塑造的审美传统,这种传统决定了紫砂壶造型不应也不能出现颠覆性的夸张变形,夸张和变形技巧的运用应当在紫砂壶经典结构的框架中进行,然后再这个框架中进行形体的再平衡,这就是紫砂壶造型夸张与变形在创作中的意义㊂4结语紫砂光器在外形塑造中带有一种纯粹,这可以被视为紫砂壶的传统,也可以从美术的角度进行解释㊂创造新的造型不是去破坏这种纯粹,而是在过去纯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表现紫砂的工艺,紫砂的内涵,让人能够通过作品感受到智慧的凝聚,感受到那股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所带来的厚重魅力㊂文化是紫砂壶艺创作最重要的落脚点,基于文化的创作更能让人抛开单一的形体变化,透过外在进入本质,展现趣味性或艺术性的形体表达,并最终展现出基于中国文化的独特的魅力与价值㊂参考文献[1]许绍银,许可.中国陶瓷辞典[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2]葛昭辉,陈耀爱,郑方平.单体静物解构素[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6.[3]胡仁杰.论紫砂壶创作的主题意识 作品 独行 的创作感悟[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7):83-84+103.[4]陈志豪.论传统吉祥纹样在紫砂壶装饰中的应用 紫砂作品 鸿运当头壶 的创作感悟[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6):98-100.[5]顾学中.探寻美的真谛 浅述 钟灵毓秀 的创作感悟[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1(11):45-46.㊃071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艺术)2023年10月。

210980511_关于紫砂壶主题创作的探索和思考——浅谈“彩云追月”的创作感悟

210980511_关于紫砂壶主题创作的探索和思考——浅谈“彩云追月”的创作感悟

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 行 挖 掘,这 种 文 化 题 材 的 挖 掘 同
时也是文化表达上的 创 新,耳 熟 能 详 的 文 化 内 容 通 过
3 紫砂壶主题创作的完整性与连贯性
当代紫砂壶主题创作往往会选择一些传统文化中
的经典题材来加以演 绎,这 一 方 面 是 由 于 紫 砂 文 化 当
下离不开古典文化本 身 的 吸 引 力,另 一 方 面 也 是 由 于
不合适,月亮并非任何时候都是圆的,圆形珠钮不带有
砂文化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指向性,与作品主题没有关联,所以必须重新设计。在
1.
3 包含自身形态也包含文化内容为创作主题
紫砂工艺创作跟 其 他 艺 术 创 作 一 样,都 是 由 浅 入
作品中,椭圆形的瓣钮很好的与月亮建立了联系,其造
深,历史上的先辈艺人早已将这个过程展示了,从紫砂
会产生歧义和误导,只有保证了这两点,紫砂壶主题的
[
紫砂壶中国历史[M].
合肥:黄山书社,
1] 杨冰 .
2016.
[
吉 祥 文 化 论 [M].
重 庆:重 庆 大 学 出 版 社,
2] 张 道 一 .
2011.
[
紫砂壶全书[M].
北京:华龄出版社,
3] 韩其楼 .
2008.
[
中 国 典 故 文 化 国 宝 [M].
,例如掇球壶、石瓢壶、井阑壶等,这些茶壶的造型
[
3]
形式的体现。对于生 活 中 的 种 种 事 物 而 言,人 们 总 是

倾向于较为熟悉的方向发展,或与自身息息相关,或对
主题源自于现实事物,是 对 生 活 中 已 有 事 物 加 以 工 艺
此具有浓厚的兴趣。 人 们 常 说 的 主 题 创 作,便 是 通 过

金风玉露一相逢——紫砂作品“翼星壶”的创作谈

金风玉露一相逢——紫砂作品“翼星壶”的创作谈
110 CERAMICS SCIENCE & ART
文化继续发展下去,与时俱进,去发现这一技艺的关键所 在,创造出更好的作品,传承和发扬我国的陶瓷文化。
【参考文献】 [1] 陆军.雕塑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J].艺术
百家,2008(A01):217-218,220. [2] 程飞,刘爱文.论陶瓷雕塑成型工艺对艺术造型的影响[J].景德
瓷,2004(04):59-60.
Hale Waihona Puke 创新可谓是当下时代最热门的一个词汇,在各个不同的 领域频繁出现,创新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意识,在紫砂壶艺 的设计领域,创新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形体变化,其需要联系 形体背后的内涵意蕴等等更深层次的东西,没有背后复杂的 情感和文化支撑,凭空而来的形体哪怕独一无二,亦不过是 没有美感的死物。就如同紫砂壶最初诞生的时候那样,在没 有任何引导,单纯以实用为目的的紫砂器,在很长一段时间 内没有显现出任何艺术特性,相反随着文人阶层的介入,紫 砂的艺术情感才如同爆发一般发展起来,并最终衍变成了我 们如今所看到的多姿多彩的紫砂艺术世界。
大千世界,自然万物,充沛的想象力以及丰富的时代 感,化作了当代紫砂壶艺创作的灵感源泉,当代紫砂壶艺就 是用自己的智慧,用一双巧手将一件件紫砂壶升华为艺术珍 品,在给人们以美的愉悦、生活享受的同时,传承了中华民 族的艺术瑰宝。
(上接67页)
3、小结
在陶瓷雕塑中,像圆雕、浮雕、镂空等都是比较常见的 雕塑技法,几种雕塑技法配合釉色的运用,使这些陶瓷作品 以不同的形式、各种各样的状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眼 前一亮,便使陶瓷作品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欢迎,另一个原 因则是因为陶瓷制作的人会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的特点选择不 一样的雕塑技法来生产不同的陶瓷雕塑产品。雕刻家们要进 行调查研究,针对不同的需要制作不同的产品,同时,也要 体现东方艺术的魅力所在,这就造就了我国不同凡响的艺术 成就。要在吸取了优秀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吸收一些外在文 化,陶瓷雕塑艺术是值得去传承和发扬的,具有悠久深渊的 历史,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扬,将中国优秀的传统

春江水暖鸭先知--紫砂壶《春江水暖》创作简谈

春江水暖鸭先知--紫砂壶《春江水暖》创作简谈

春江水暖鸭先知—紫砂壶《春江水暖》创作简谈庄永中(忠)江苏宜兴宜兴214221【摘要】紫砂壶《春江水暖》是一款颇具特色的花器作品,作 品根据苏东坡先生的古诗进行艺术创作,艺人将古诗中的情景都 搬入到了壶中,再根据紫砂泥色之间不同的基调进行装饰和润 色,使得紫砂壶一下子从静物变成动物,强烈的画面感铺面而 来,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气息。

【关键词】紫砂壶;春江水暖;早春意境宜兴紫砂是一门奢华而低调的艺术,通过手工艺人精巧 而完美地展示,向世人诉说着紫砂的优雅与华丽。

说它奢华, 是因为紫砂泥料相当之珍贵与稀少。

这种泥料紫而不墨,具有 明显的砂性,制作成紫砂器皿,有着无与伦比的泡茶功效和独 一无二的紫砂韵味。

紫砂泥目前仅出产于宜兴丁蜀镇,是长时 间地壳运动所沉积的矿脉,属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自从宋 朝被人们发掘后,就作为制作紫砂壶的原料而受到重视。

现 在,紫砂矿已经被隔离和保护起来,这是大自然赐予宜兴的无 价之宝,我们应该爱之珍之。

说它低调,是因为紫砂壶古色古 香,氤氲着茶香,如一位古朴的守候者,在岁月的长河中默默 传承着古老深厚的文化。

紫砂壶没有华丽的装饰,色调虽然丰 富都是以古朴沉郁而基调,没有大红大绿的渲染,也没有复杂 繁琐的工艺,仅仅是依靠工匠们熟练扎实的手上功夫成型。

正 是因为紫砂壶如此的奢华与低调,使得它深受人们的喜爱,它 被轻轻搬上茶几,成为首屈一指的泡茶工具;它被珍重地置于 陈设架上,供人们欣赏把玩;它被小心收藏于博物馆中,供人 们瞻仰它的造型与陈厚历史。

一把小小的紫砂壶,有着丰富的 历史,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它就像一首老歌,在时光深处静静 回放,让你也身临其境,感受着那些美好与惬意。

作为一门茶具艺术,首先要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生理需 求•,其次作为一门造型艺术,需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最 后,作为传统艺术,要在精神上愉悦人们。

紫砂壶虽然体积 小,历史也不算长,但是它凭借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语言, 满足了人们各方面的需求,是名副其实的茶具之首。

紫砂茶具赏析

紫砂茶具赏析

注壶 (清代)
壶为梅花形, 并有梅花形盖,盖 上塑二桃形钮。壶 流朝天,为半圆形。 梅花形矮圈足。底 心有一圆形戳记, 字模糊不清。整体 造型俊秀,小巧玲 珑。
彩绘山水注壶 (清代)
壶身似杯,有短平 流,无把。盖身、圈足 均作四瓣瓜棱形。盖顶 堆塑双桃,瓜棱腹两侧 用胭脂红、蓝、青、黄、 黑等多种色料绘山水画。 器形规整,制作讲究。 盖内及壶底均刻草书 “王伦”二字,底又印 有椭圆形款记,惜字迹 模糊,难以辨认。1959 年浙江杭州半山清乾隆 年间墓葬出土。
▐ 从供春开始,紫砂这种吸收宇宙万物精华的天然矿土,摆脱了终日沉 睡的历史,从山石中生长蒸腾出来,经过名家之手予以升华,把这种 无形的砂土变为无价之瑰宝无论从文化、艺术、人性、历史等角度来 感受,都赋予了它沉甸甸的韵味。这种韵味醇厚且不压抑,芳香而不 甜腻,余味清新淡雅,让人心旷神怡。把玩它使人心情愉悦,这种紫 砂壶特有的品质,加上观赏与使用的趣味,令人陶醉、令人怜爱!
螭龙云雷纹壶 (清代陈绶馥)
平盖,短颈,鼓腹, 圆底,乳式鼎足。流若龙 首,把饰蟠螭(panchi), 钮似伏狮。壶体绛红色, 腹部饰黑泥印云雷纹装饰 带。底钤凤舞纹样方印, 盖内钤有阳文直书正楷 “绶馥”椭圆小章。绶馥, 姓陈,乾、嘉年间人。披 云楼旧藏有陈绶馥制于乾 隆三十八年的紫砂大壶。 其名不及杨彭年之辈炫显, 作品传世甚少。
▐ 北宋梅尧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说道:“小石冷泉留早 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说的是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开始兴起的情景。 至于紫砂茶具由何人所创,已无从考证。相传紫砂壶的创作者是明代 宜兴金砂寺的寺僧,他选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 嘴、柄、盖, 放在窑中烧成。但从现有确切的文字记载看,紫砂茶具创造于明代正 德年间。
紫砂茶具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3卷第6期 
2010年12月 
江苏陶瓷 

Jiangsu Ceramics 
Vo1.43.No.6 

Decemb r.2010 41 

紫砂“生态水茶具"创作谈 
潘俊 
(宜兴陶瓷博物馆,宜兴214221) 

水是生命之源,重视对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是 
人类的责任。 
从人们沏茶就会联想到水资源,资源的保护及 
污水的处理必然成为城市发展、经济增长和人们生 
活质量改善模式中的一个根本议题,鉴于这个重要 
因素.产生了创作“生态水茶具”之构思。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准的不断提 高以及审美意识的增强。制壶艺人们依据历史的发 展.直观上对紫砂艺术的深刻理解,在继承发扬传统 艺术的基础上,更具各自的艺术风格、制作特长,通 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设计制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 作品。“紫砂生态水茶具”(见图1)就是在这样的现实 状况下创作设计的。 图1紫砂生态水茶具 “生态水茶具”整体设计构思时用大小、松散的 几滴水滴来表示一种形象水的概念,主体壶形似一 大的水滴,而壶钮的处理时依附在大的水滴之上,既 可以拿捏,又感觉水与水的连续性,分散于大水滴周 围的小水滴,有的可以拿来当茶杯用,有的只是用来 处理在形式美上所需。产生一种节奏感,有一种互相 依托之效果;在主体壶上面有陈建平老师的书法装 收稿日期:2010—08—31 饰,“溪声,水声,喝茶声”,使主题作品创意更明确, 书法写的水字更具装饰效果;在紫砂泥土选择上,通 过大量色块的制作,最后选定清水调煅砂制壶,既显 得砂料之美,更突出作品内容和壶表面肌理的美感: 在壶纽的处理上,由于壶整个是一体形式,而在功能 上肯定要方便拿起。设计作品时在几种方案放在作 
品上不是十分协调时,信手拿捏小水滴,解决了壶盖 
难拿之感,在壶盖之上有意破开一缺口,使作品更显 
得真实感、灵活性,最后呈现给大家的是一套具有水 
之概念,表现现代手法的作品。 
“紫砂生态水茶具”它的构思主题就是水.大家 
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它郁郁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 
生命,水又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提供人类日常 
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但是地球上可以提供 
人类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所造 
成的水污染。又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失去利用价值, 
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水资源短缺将成为 
21世纪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 
兴修水利、不断改造水域自然状况、科学合理地利用 
水资源外,更重要的还要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用水, 
防止水污染。 
“紫砂生态水茶具”以不同的方式、深刻的意境 
达到了宣传警示的作用。该作品造型简洁明快、敦实 
浑厚。壶体形似一滴水从造型本身直观地让人们感 
受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壶嘴、壶把协调和谐,该作品 
简洁大方、触觉舒适,使人们在品茗清醇的茶味时有 
饮水知源之感,壶在意中,意在壶里。 
“紫砂生态水茶具”的巧思和雅趣,既不失传统, 
又有新的意蕴和回味性,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独具匠 
心,该作品荣获全国陶瓷设计评比奖,并得到专家们 
的好评。但作品还有不完美的地方还需改进提高。作 
品能给人们带来的启示作用就是个人的理念追求, 
今后还要以更新的构思理念创作,设计出更富有时 
代精神、更具艺术性和Et用性的作品,为紫砂艺苑奇 
葩增添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