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张力实验数据
物理化学-表面张力及表面吸附量的测定-175

1.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表:2.质量分数与浓度转换:3.实验曲线:实验温度 T=28℃ 水的表面张力 σ0=0.07150N ▪m -1序号 ω乙醇 最大压差Δp/Pa仪器常数K/mσ/ N ▪m -1 Z/ N ▪m -1 Γmol ▪m -2 1 2 3 平均 1 0%(水) 541 541 542 541 1.339×10-40.07244 //2 5% 414 415 415 415 0.05557 0.01112 4.441×10-63 10% 372 372 373 372 0.04981 0.01414 5.648×10-6 4 15% 304 302 302 303 0.040570.01433 5.723×10-6 5 20% 272 272 271 272 0.03642 0.014745.887×10-66 25% 264 265 263 264 0.03535 0.01398 5.584×10-67 30% 239 239 239 239 0.03200 0.01368 5.464×10-6 8 40% 218 218 217 218 0.02919 0.01101 4.397×10-6 90%(水)5345355335340.07150/ /计算公式:最大p K ∆=σ最大p K ∆•=σZ= σ0i -σiRTZ=Γ ω乙醇 密度ρ/kg ▪m -3浓度c/mol ▪L -10%(水) 998.20 05% 989.34 1.0737 10% 981.89 2.1313 15% 975.17 3.1751 20% 968.54 4.2046 25% 961.58 5.2180 30% 953.72 6.2105 40%935.138.1192计算公式:Mc ρω=实验曲线分析:①“表面张力σ-浓度c 图”:当乙醇浓度不断增大,表面张力随之减小,二者成反比关系。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泡压法、滴重法、毛细管升高法)

最⼤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张⼒(泡压法、滴重法、⽑细管升⾼法)表⾯张⼒的测定——最⼤⽓泡压⼒法、滴重法、⽑细管升⾼法⼀、实验原理:1.最⼤⽓泡压⼒法测定表⾯张⼒(装置如下图所⽰):其中,B是管端为⽑细管的玻璃管,与液⾯相切。
⽑细管中⼤⽓压为P0。
试管A中⽓压为P,当打开活塞E时,C中的⽔流出,体系压⼒P逐渐减⼩,逐渐把⽑细管液⾯压⾄管⼝,形成⽓泡。
当⽓泡在⽑细管⼝逐渐长⼤时,其曲率半径逐渐变⼩,⽓泡达最⼤时便会破裂。
此时⽓泡的曲率半径最⼩,即等于⽑细管半径r,⽓泡承受的压⼒差也最⼤△P=P0-P=2γ/r 此压⼒差可由压⼒计D读出,故γ=r△P/2若⽤同⼀⽀⽑细管测两种不同液体,其表⾯张⼒分别为γ1、γ2,压⼒计测得压⼒差分别为△P1、△P2则:γ1/γ2=△P1/△P2若其中⼀种液体的γ已知,例如⽔,则另⼀种液体的表⾯张⼒可由上式求得。
2.⽑细管⾝升⾼法(装置如下图所⽰):⽑细管法测定表⾯张⼒仪器⽑细管表⾯张⼒⽰意图当⼀根洁净的,⽆油脂的⽑细管浸进液体,液体在⽑细管内升⾼到h⾼度。
在平衡时,⽑细管中液柱重量与表⾯张⼒关系为:2πσrcosθ=πr2gdhσ=gdhr/2cosθ(1)如果液体对玻璃润湿,θ=0,cosθ=1(对于很多液体是这样情况),则:σ=gdhr/2 (2)式中σ为表⾯张⼒;g为重⼒加速度;d为液体密度;r为⽑细管半径。
上式忽略了液体弯⽉⾯。
如果弯⽉⾯很⼩,可以考虑为半球形,则体积应为:πr3 -2/3πr3 =1/3πr3从(2)可得:σ=gdr/2(h+1/3r)(3)更精确些,可假定弯⽉⾯为⼀椭圆球。
(3)式应变为:σ=gdhr/2(1+1/3(r/h)-0.1288(r/h)2+0.1312(r/h)3)(4)3. 滴重法(装置如右图所⽰):从图中可看出,当达到平衡时,从外半径为r的⽑细管滴下的液体重量应等于⽑细管周边乘以表⾯张⼒,即:mg=2πσr (5)式中m为液滴质量;r为⽑细管外半径;σ为表⾯张⼒;g为重⼒加速度。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数据表格】
1.硅压阻力敏传感器定标
力敏传感器上分别加各种质量砝码,测出相应的电压输出值,实验结果见表1。
经作图法拟合得传感器的灵敏度 mV/N。
天津地区重力加速度g=9.801m/S2。
2.纯净水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圆环:外径D1= cm,内径D2= cm,调节上升架,记录环在即将拉断水柱时数字电压表读数U1,拉断时数字电压表的读数U2,结果见表2,测量6次。
在此温度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 N/m。
经查表,在T= ℃时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 N/m,百分误差为 %。
【数据处理】
1.硅压阻力敏传感器定标
根据数据表格1,在坐标纸上做关于砝码质量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并拟合出传感器的灵敏度曲线,求出灵敏度。
此处粘贴坐标纸
计算公式:。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掌握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方法,加深对表面张力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是表征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物理量,通常用$\gamma$表示。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悬铁环法、悬滴法、悬水滴法等。
本实验采用悬水滴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 一台天平。
2. 一根细丝。
3. 一根细管。
4. 一根毛细管。
5. 一根水平的细管。
6. 一些水。
四、实验步骤。
1. 将一根细丝固定在天平上,使其水平。
2. 用细管将水滴在细丝上,形成一个悬水滴。
3. 用毛细管在悬水滴下方加入一些水,使悬水滴增大,直到悬水滴脱落。
4. 测量水滴的质量$m$,并记录下悬水滴的直径$d$。
五、实验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gamma$的值。
根据悬水滴法的原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gamma$与水滴的质量$m$、直径$d$和重力加速度$g$之间存在如下关系:$$\gamma = \frac{4m}{\pi d^2 g}$$。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公式,可以得到液体表面张力系数$\gamma$的数值。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水滴质量和直径呈反比关系,与重力加速度呈正比关系。
这与表面张力的性质相符合。
七、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成功测定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gamma$的数值。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验证了悬水滴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可行性。
八、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要细致,保证悬水滴的稳定性。
2. 测量数据要准确,避免误差的产生。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仪器和试剂。
九、参考文献。
1. 《物理化学实验》。
2. 《实验化学》。
十、致谢。
感谢实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配合,使本次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表面张力实验报告(附数据及处理)

5.0
x/cm
2.17
2.53
2.98
3.40
3.82
4.24
4.65
5.05
5.50
5.93
2.5
2.5
2.5
2.5
2.11
将10个数据分成5组
由上表数据得:
三、自来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1)用金属圈测定
金属圈直径:
周长:
膜破时金属圈上升的距离: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系数:
膜破时金属圈上升的距离: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系数:
每次测量得的表面张力系数:
表面张力系数的标准差:
计算表面张力系数的A类不确定度:
2)用金属丝测定
金属丝的长度:
膜破时金属圈上升的距离: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系数:
每次测量得的表面张力系数:
表面张力系数的标准差:
计算表面张力系数的A类不确定度:
四、思考题
焦利氏秤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有什么优点?
用焦利氏秤能够迅速准确测定出液膜即将破裂时的F值,因而可以方便地算出表面张力值。和一般的弹簧秤不同的是,焦利氏秤是保持下方不动,使得测量值更准确,再加上其精度同游标卡尺,所以焦利氏秤的精度非常高。而且其机构简单,便于操作,特别适合广大学生朋友。
每次测量得的表面张力系数:
表面张力系数的标准差:
计算表面张力系数的A类不确定度:
2)用金属丝测定
金属丝的长度:
膜破时金属丝上升的距离: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系数:
每次测量得的表面张力系数:
表面张力系数的标准差:
计算表面张力系数的A类不确定度:
三、洗洁精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
1)用金属圈测定
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数据

实验十九 表面张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吸附量关系的理解。
3.学习用Origin 或Excel 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在液体的内部任何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
可是在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却不相同。
因为表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的邻近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面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引,而且前者的作用要比后者大。
因此在液体表面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垂直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如图20-l 所示)。
这种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向内挤促成液体的最小面积。
要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就必须要反抗分子的内向力而作功增加分子的位能。
所以说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面自由能。
通常把增大一平方米表面所需的最大功A 或增大一平方米所引起的表面自由能的变化值ΔG 称为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其单位为J ·m -3。
而把液体限制其表面及力图使它收缩的单位直线长度上所作用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是Nm -1。
液体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欲使液体表面积增加△S 时,所消耗的可逆功A 为:-A =△G =σ△S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表面张力愈小。
到达临界温度时,液体与气体不分,表面张力趋近于零。
液体的表面张力也与液体的纯度有关。
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
当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
把溶质在表面层中与本体溶液中浓度不同的现象称为溶液的表面吸附。
使表面张力图11.1 分子间作用力示意图样品管滴液瓶压力计样品管恒温槽滴液瓶通大气玻璃管精密数字压力计图11.2 最大气泡法表面张力测定装置降低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用吉布斯公式(Gibbs)表示:Tc d RT dc σ⎛⎫Γ=⎪⎝⎭ (11-1) 式中:Γ为表面吸附量(mol ·m -2),σ为表面张力(J ·m -2)。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5液体的表面张力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实验日期
学号姓名实验台号
表4-1-1 U型框的宽度和厚度测量数据
0.02mm 0.004mm
测量序号
U形框宽度
U形框厚度
1
44.10
0.793
2
44.00
0.790
3
44.20
0.791
4
44.10
0.793
平均值
44.100
0.7930
标准差
0.0712
0.00212
表4-1-2金属圆环内外径测量数据
少砝码
平均读数
读数逐差
计 算
平均值
标准差
106.8
106.8
106.8
16.9
5.30
5.420
0.128
112.2
112.2
112.2
117.8
117.8
117.8
16.1
5.37
122.9
122.5
122.7
128.4
128.2
128.3
1பைடு நூலகம்.8
5.60
134.6
134.6
134.6
表4-3 U型框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焦利秤 0.1mm用砝码个数0
测量
次数
初读数
末读数
伸长量
平均值
标准差
1
101.6
110.5
8.9
8.50
0.732
2
109.8
8.2
3
109.0
7.4
4
110.0
8.4
5
111.2
9.6
表4-4金属圆环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大物实验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大物实验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液体表面张力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测量原理。
2.通过实验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
3.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是液体内部分子之间的凝聚力作用于液体表面的结果。
表面张力的大小反映了液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程度。
本实验通过使用最大泡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表面张力计、烧杯、称量纸、天平、吸水管、实验液体(水、醋、洗洁精溶液)等。
2.将表面张力计归零,确保测量准确。
3.用称量纸称量一定量的实验液体,分别倒入不同的烧杯中。
4.用吸水管取适量的水,滴到表面张力计上,记录最大泡的质量(m1)。
5.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量不同实验液体的最大泡质量(m2、m3)。
6.记录实验过程中室温、湿度等环境参数。
四、实验数据五、数据分析与结论1.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表面张力最大,醋次之,洗洁精溶液的表面张力最小。
这说明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存在差异。
2.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分子间相互作用强的液体,表面张力较大;反之,分子间相互作用弱的液体,表面张力较小。
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因此水的表面张力最大。
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次之,因此醋的表面张力较小。
洗洁精溶液中加入了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被削弱,因此洗洁精溶液的表面张力最小。
3.实验过程中保持室温、湿度等环境参数恒定,有利于减小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
4.本实验采用最大泡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该方法简单易操作,能够满足一般实验需求。
如需获得更精确的数据,可采用其他先进的测量方法。
5.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测量原理,学会了如何通过实验手段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并探究了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的因素。
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六、实验建议与展望1.在本实验中,我们仅测量了三种液体的表面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