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人物形象形象术语汇总

古诗鉴赏形象术语汇总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清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赎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6.登高者形象:以思妇、青年志士和仕途不畅者(被贬或不仕的中老年者)为主。
情感:思妇--(见上2)青年--远大抱负、以才自许、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中老年--壮志难酬、抱负不展、备受排挤、老而无成、知音缺少、针砭时弊、思乡怀远。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象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2019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含答案

2018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能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它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解答意象类题目的一般步骤。
学习重点:学会分析意象的含义和作用课时安排: 四课时第一、二课时学习目标:熟悉考点,梳理整合形象鉴赏考点知识学习过程:自学交流一、考点样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命题探讨品读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开始。
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高考考查重点放在景物形象(即意象)上。
对意象的考查是从三个角度进行的:一是辨析所用的意象,二是把握形象特征及思想感情,三是兼及意境的把握。
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不过从近两年的命题看,考得很浅,多是要求分析景象(画面)特征或气氛特点。
二、知识整合一、意象类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一)鉴赏人物形象1.知识梳理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语言、形象)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尾联由“忽忆”二字领起,诗歌的情调急剧变换,透露出茫然、低沉、伤感的情绪。本联因与试题无关,不再作分析。
四、练习及答案
1.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2)“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命题者就诗的第二联出了两道题。这一联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下临大江,昼夜奔腾,涛声入耳,触发了诗人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入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帆影落到了樽前,可谓妙趣横生。在这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二字,景与情一下就脱开了眼前的实际,空间、时间大大拓展。诗人驰骋想象,让江声带着三峡崔巍险峻,让帆影映着六朝的繁盛。这样,诗人的见闻感受便突出了望海楼的高大久远。可见第(2)题的答案是:空间、时间;第(3)题的答案是B。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分析(史上最全)ppt课件

物形象(如柳宗
元《江雪》)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正面: 语言、肖像、 动作、心理
侧面: 烘托渲染法、 对比衬托法。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 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表面上:新婚燕尔的少妇形象 实质上:渴望金榜题名的学子形象
• 提问方式 第一种类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情怀?
• 答题步骤 ①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时间+地点+特征 )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 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概念解析: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
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二、鉴赏指导: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考点19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其特征,品味其内涵,探寻其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进而理解作者融注在特定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复习中,考生应首先强化读懂训练,读懂就能得到80%的分数,其次强化主观答题规范训练,向规范要满分。
这里的规范包括审题解题思路规范,更包括答题模板规范。
【考点精讲】意象(景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像湖光山色、田园桑植、大漠孤烟之类,只要灌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均可叫意象。
意象有单个的,也有群组的。
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重要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然后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或考查其中一项)。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月”“雁”“笛”“落花”等传统意象更是因沉淀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而显得意蕴丰富。
简单地说:(1)意象=物象+情思;(2)意境=意象+氛围。
古诗常见意象内涵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鉴赏意象内涵【考点小练】下面诗句中的意象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内涵。
请根据理解填出下表。
“柳”“留”二音相谐,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④也叫“雁书”“雁足”“鱼雁”等,是书信、音讯的代称⑤寄托物是人非的感慨⑥象征凄凉哀伤【技法点拨】[即时训练](2020·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任务。
寄东鲁二稚子①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②田。
古代诗歌专题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事物形象)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

▪ 【明确】
▪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 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 (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 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 烘托了战马;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 鞍具,在战场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 现心理,“踏”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
05 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1.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 石头形象。
2.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 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 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
《白 云 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①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 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步骤1) ②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 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 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 (步骤2) ③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步骤3)
分析物象的社会属性(从物人一体角度抓 物与志的相似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 的品格、精神)
阅读下面一首词,谈谈你对词中“梅”的形象的理解。
咏梅[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 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 如故。
阅读下面一首词,谈谈你对词中“梅”的形象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A,要忠实于原诗。 B,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来谈 诗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例、阅读下面一首绝句,简要分析此绝句描绘了怎 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三、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事物(物象),即被作者 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 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 节操、思想感情。
阅读元代王冕的诗《早梅》,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 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 来表达其情感?(2分)
【答案】:清秋 日暮 月初白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 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 坤万里春)的特征。
几首咏梅诗歌积累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形 象
二、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色彩描写。
思路: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3、分析作者感情。
真 题 链 接
(2007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 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 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提示: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 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 心境。
(1)在诗中作者写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 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 特征:秋夜幽寂清冷。(时间+情感) (2)写出羁旅者孤独寂寞、愁绪满怀的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分析意境型
1、解答分析: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境、情三个方面。 2、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
梅妻鹤子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 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 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 时,她在丛中笑。
例、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这首诗描 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 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 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 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 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