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

合集下载

中国大陆英汉商标翻译研究综述

中国大陆英汉商标翻译研究综述

中国大陆英汉商标翻译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商标翻译在促进商品流通、塑造品牌形象、传播企业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中国大陆英汉商标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回顾中国大陆英汉商标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梳理其从起步阶段到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贡献。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分析当前商标翻译研究的主要特点,包括翻译策略、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探讨当前商标翻译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文化差异、语言特点、消费者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如何影响商标翻译的效果。

文章还将关注新技术、新媒体对商标翻译的影响,以及商标翻译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未来商标翻译研究的方向和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本文旨在为商标翻译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推动中国大陆商标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商标翻译的理论基础商标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其理论基础涉及语言学、翻译学、市场营销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

在语言学方面,商标翻译需要遵循语言的经济性、简洁性、象征性和创新性原则,以准确传达商标所代表的商品或服务信息。

翻译学则为商标翻译提供了直译、意译、音译等多种翻译方法,以适应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需求。

市场营销学对商标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商标的品牌定位、目标市场接受度等方面。

成功的商标翻译应当能够凸显品牌特色,增强品牌吸引力,促进目标市场的认知和接受。

文化学在商标翻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对商标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差异,商标翻译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文化因素,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确保商标翻译的文化适宜性和可接受性。

商标翻译的理论基础是多元化的,需要综合运用语言学、翻译学、市场营销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外国商标中文译名的汉化趋势

外国商标中文译名的汉化趋势
丁 克 ( NK) 厄尔 尼 诺 ( 1Ni ) 不 过学 DI 、 E 而 。 界 对 一 些 如 “ 口可 乐 ( o a c l ) 奔 驰 可 C c — oa 、
其称为 “ 译词” 形 。根 据 形 式 及 来 源 的不
同 , 类 外 来 词 也 可 以 分 为 三 类 : 一 类 此 第
引 申 义 、 喻义 , 并不 限 于 “ 义 ” 因此 比 而 本 , 不是 纯音译的外来词 , 属于以下 的“ 应 音 意 兼 译外 来 词 ” 。 音 意 兼译 外 来 词 。 类 外 来 词 的 翻译 此 兼 顾 了外 语 词 的声 音 特 征 与 意 义核 心 . 可 以 细分 为 三 类 。 一类 是 音 译 后 附加 一 定 第 表义成分的 , “ 漫主义”r ati 如 浪 ( m ni s o c m) 等 。 二 类 是 具 有音 义 双 关 特征 的 , “ 第 如 基
如 “ 、P ” x光 B 机 。第 三 类 则 是 借 用 日语 的
汉 字 词 的 词 形 而 不借 音 的 。 “ 权 ” “ 如 霸 、不 动产 ” “ 务 员 ” 。 两类 以来 自于 印欧 、乘 等 前
语 系 的 为 常见 . 三类 则 以来 自于 日语 的 第
为 最 常见 。
宣传 意味 ) 从 下 文 的分 析 我 们 将看 到 , 。 外
翻 译 外 语 词 而 产 生 的外 来 词 , “ 沟 ” 如 代 、 “ 力”“ 板”“ 马 、黑 、硬件 ” 。 等
外 国 商 标 中文 翻 译 的构 词 形 式
外 国 商 标 的 中 文 译 名 是 对 外 文 商 标
赋义” 。笔者 认 为 “ ” “ ” 包 括本 义 、 意 或 义 应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研究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内市场越来越需要进口化妆品。

而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利用关联理论视角,以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为例,探讨其汉译的方法和策略。

一、关联理论视角关联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格勒提出的,主要研究语言中的概念联想过程。

在翻译中,语言之间的关联性很重要,有助于翻译者更准确地表达原意。

因此,关联理论在翻译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二、汉译方法1. 音译法音译法是将源语言的音素转译成目标语言的音素,如“Chanel”翻译成“香奈儿”。

音译法是一种常用的汉译方法,方便易懂,也能保留品牌名称的原本音韵形态。

意译法是根据商标名的意思对其进行翻译,通常用于商标名没有适当的词的情况。

例如,英文商标名“Dove”翻译成“雀巢”,是因为“Dove”在英语中代表爱、纯洁。

3. 混合法混合法是将音译法和意译法相结合。

例如,“L'oreal”翻译成“欧莱雅”,既保留了原有的音韵形态,又传达了其主题意义。

三、汉译策略1. 保留原名有些商标名是全球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因此在汉译时应保留原名。

例如,“Clinique”、“Lancôme”等。

这些品牌的汉译一般采用音译法,以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2. 意境译名商标名的表达方式往往有一定的意境和联想,因此在汉译时应尽可能贴近原始意境。

例如,“Maybelline”翻译成“美宝莲”,体现了该品牌的粉嫩、柔美、清新等元素。

这种汉译方法常用于品牌名称中包含单词的情况,如“Estée Lauder”翻译成“雅诗兰黛”。

3. 品牌定位译名品牌定位是指一个品牌在目标市场的定位和定位策略。

在汉译时,应考虑品牌定位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传达品牌信息。

例如,“Nivea”翻译成“妮维雅”,体现了该品牌的健康、护肤、自然等主题。

总之,在汉译国外化妆品商标名时,应结合商标的音韵、含义及品牌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以保留品牌形象和语言的艺术性。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研究【摘要】本研究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进行探讨。

在探讨关联理论的概念和原理后,对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汉译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研究。

通过提出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汉译研究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了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策略。

得出研究的启示与展望,为未来的汉译工作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对于推动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也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关键词:关联理论、化妆品商标名、汉译研究、国外、视角、特点、现状、方法、案例分析、策略、启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外化妆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量逐渐增加。

而化妆品的商标名作为产品的重要标识之一,对于品牌的宣传和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常常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以确保在中国市场上的品牌传播效果和市场竞争力,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选取了关联理论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国外化妆品商标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运用关联理论来指导和改进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工作,以提高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接受度和品牌价值。

通过本研究,不仅可以为化妆品企业提供汉译策略和建议,同时也可以为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关联理论视角分析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现状,探讨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策略及其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具体来说,通过对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特点分析和汉译现状分析,本研究旨在揭示汉译在国际化妆品市场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研究将探讨关联理论在汉译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关联理论进行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研究。

通过案例分析,本研究将具体分析实际的汉译案例,从而总结出一些汉译策略,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商标名称的翻译与策略【开题报告】

商标名称的翻译与策略【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英语商标名称的翻译与策略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商标,即商品的“牌子”,是企业宣传和推销产品的利器,也是消费者认识或购买商品的向导,其广告效应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一个成功的商标有助于产品的推销,而一个成功商标的译名更有利于商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

尤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而在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时,打造知名品牌己成为市场运营战略中塑造企业形象的核心;其中,拥有一个贴切又独特的商品名称及得体的翻译更是国内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对汉语商标翻译的研究就显示出其必需性和紧迫感。

在商标翻译方面,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2001)的动态翻译理论就认为,要成就高质量的翻译就要让译文的读者不仅仅能准确地获得原文所传达的信息,而且要使译文读者在心理上得到和原语读者相同的感受,更深入地讲即为尊重译文读者习惯的思维模式,在思维模式上实现一种“对等”。

国内许多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商标翻译做了大量的实证性研究:从商标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方面进行探究的有:郑晓辉(2009)、张晓欣& 王红爱(2007)、张怡玲(2007)、张彦鸽(2007)孔令翠(2007)等从商标翻译与文化的关系方面入手进行研究的有:李邦帅(2007)、李广荣(2002)、滕延江(2004)等从某翻译理论出发探究该理论对商标翻译的指导:代荣(2004)、陈学斌& 刘彤(2006)、邱毅敏& 黄爱民(2006)等从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可以看出,我国商标翻译的研究面已比较广泛,但还不具备系统研究的规模。

笔者认为,商标翻译的发展趋势有:(1)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商标翻译研究将沿着跨学科的方向发展,翻译学和语言学是其研究的基础,商标法、营销学、市场学、广告学、顾客心理学和企业文化学等学科为其研究的主流;(2)翻译理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将进一步地全面和深化;(3)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将是今后商标翻译研究的重点。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研究导言在全球化的今天,化妆品行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产业。

国外化妆品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而他们的商标名也成为了消费者注意的焦点。

商标名的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的过程。

对于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商标名汉译研究商标名汉译是商标本质与翻译两个领域的交叉研究,这是一个复杂的跨学科领域。

关联理论是商标名汉译研究的一种重要视角,它认为人们在习得和理解语言过程中,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语言信息和经验之间的关联来构建各种意义的。

在商标名的汉译过程中,需要通过关联理论来处理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实现有效的传播和交流。

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中文翻译实践1.音译和意译相结合在汉译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过程中,通常会采取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Lancôme”这个法国化妆品品牌的商标名,其音译成“兰蔻”,同时也意译为“兰之舞”,使得商标名在汉文化环境中更具有诗意和美感。

2.符合语言习惯在商标名的翻译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接受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Maybelline”这个美国化妆品品牌的商标名,在汉译的过程中被翻译成“美宝莲”,符合了汉语中名词修饰语的常用表达方式。

3.保持商标名的特色在商标名的汉译过程中,也需要尽量保持商标名的原有特色和品牌形象。

“MAC”这个美国化妆品品牌的商标名,在汉译的过程中保留了原有的英文缩写,“玛丽黛佳”,让消费者在第一时间联想到该品牌。

商标名汉译中的问题和挑战1.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商标名的汉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Estée Lauder”这个美国化妆品品牌的商标名,其在汉译中被翻译成“雅诗兰黛”,但在中国消费者看来并不容易联想到品牌的形象和特色。

2.法律和商标的保护商标名的汉译也需要考虑到法律和商标的保护。

在商标名的汉译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和已有商标名重名或者近似的情况,以免侵犯到他人的商标权益。

国外女性化妆品牌名称汉译翻译及其社会影响因素

国外女性化妆品牌名称汉译翻译及其社会影响因素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国外女性化妆品牌名称汉译翻译及其社会影响因素郑州大学外语学院/翟丽豪【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外大量的女性化妆品牌涌入中国市场,如何决定和翻译各自品牌的名称成为了化妆品品牌的一大难题。

品牌的翻译不仅代表着该品牌的形象,同时也影响着各自的消费客户群体的消费观。

本文重点分析了近几年的新兴化妆品品牌的汉译名称,并对影响其翻译的因素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国外化妆品 品牌翻译 影响因素一、研究综述当代社会,人们从过去仅仅看重商品的功效、用途,开始转为关注其所指的文化内涵。

现在的化妆品都有自己的品牌名称,它不仅代表的是各自品牌产品的文化、特性,另外还可以使产品的独特性被彰显出来,又能够增添产品除了使用价值以外的其他价值,吸引更多大的消费者。

对产品而言品牌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其品质、档次和理念,对女性而言通过使用某种品牌的产品可以透露出个人的品味和生活方式。

孙致礼(2007)指出翻译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社会文化交际活动,语言差异、文本性质;沈东平(2000)收集了品牌翻译的正负实例,探讨品牌翻译原则;刘久平(2001)则认为,品牌的译名在语言上应该好认、好读,反应所代表产品的特点,还应该跨越译入语的文化障碍,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心理,顺从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便于在其心中定位,即应该以消费者为翻译的最终归宿。

本文主要采取定性的方式,针对当前的国外女性化妆品品牌,对他们的品牌名称进行分析,最后分析出其汉语翻译的翻译策略以及该翻译的原因。

二、女性化妆品商标汉译研究1.音译。

音译是指用汉语发音把外来语直译过来,在汉译过程中,品牌名称模仿汉语发音翻译,与原文意义不相关,甚至有时为求读来上口,或寓意吉利而违反原文意义。

这样音译的情况在国外品牌汉译的情况中较为常见。

例如,国际知名彩妆品牌Max Factor,它最初的创立是由出生在俄罗斯,之后并移居美国的Max Factor先生创立的,该品牌名称就是品牌创办人的名字,但是在汉译过程中翻译为“蜜丝佛陀”,这和原名称的寓意不同。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关联理论视角,对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背景中介绍了化妆品市场的发展和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

研究目的是探讨商标名汉译对消费者认知和品牌形象的影响。

研究意义在于提供汉译方法和策略,帮助化妆品品牌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

正文部分分析了关联理论的基础知识,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特点,并探讨了汉译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研究,揭示了汉译中存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结论部分总结了关联理论在商标名汉译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化妆品品牌汉译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国外化妆品、商标名、关联理论、汉译、研究、意义、特点分析、汉译方法、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应用、成果总结、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外化妆品作为现代女性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商标名在市场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往往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国际贸易的频繁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化妆品品牌涌入中国市场,这也使得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问题愈发突出。

在这种背景下,对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中文市场的有效传播和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进行详尽的探讨和分析,以期为国外化妆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顺利推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国外化妆品商标名汉译方法的探究,有望为国际品牌跨文化传播提供新思路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规律和方法,旨在通过对商标名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为后续的翻译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进行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商标名之间的关联和差异,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启示。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不同因素对商标名汉译的影响程度,为翻译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王利娜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01期
[摘要] 本文检索了1994年~2008年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54篇,从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国内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研究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后,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方面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商标名翻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一、引言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商标(trademark)是“一种商品的表面或包装上的标志、记号(图画、图案形文字等),使这种商品和同类的其他商品有所区别”。

我国《商标法》将商标定义为: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使用于商品,用于区分不同商品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同一种和类似商品的显著标记(李广荣,2002)。

而商标名特指其文字部分。

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势头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最有潜力的商品市场,世界各国的品牌频频跻身于中国市场,给中国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商标名称是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产品形象的代表,一个好的商标名往往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给产品带来无限的商机。

这就使外国商标名的中文翻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外国商标名的中文翻译一直是中国翻译界的热门话题。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都做过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相关理论。

为了摸清国内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研究状况,笔者用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了1994年至2008年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上以“商标翻译”为关键词的论文,从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两方面进行了综述。

二、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研究内容
国内学者对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

国内对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的研究很多以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为主要内容。

如《商标翻译方法研究》、《商标翻译的方法和特点》、《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

其讨论的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1)音译法。

其中张晓欣、王红爱又把音译法分为纯粹音译法与谐音双关两类。

纯粹音译法即根据商标词的源语读音,在目的语中选择尽可能与之相同的字或词组合在一起,而这些字或词组在目标语中并没有现成的意义。

而谐音双关法以原商标的发音为基础,注意音、形、意三者的结合与搭配,选用内涵赞誉的词语,将商品的功能、用途或特性暗示于译名(张晓欣王红爱,2007)。

也有人将此种方法称为“音义法”(2)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利用商标在源语文化和译文文化中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联想意义所做的翻译(张怡玲,2007)。

音译法及意译法为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最为常见的两种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

(3)减音法。

即把英文商标中过长的音进行删除的翻译方法。

(4)增字法。

即在译出主要音节后再加上与商品特征相符合的自得翻译方法(张彦鸽,2007)。

(5)调整法。

即针对一些既难音译又难意译的商标品牌而采取部分调整,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李虹王玮韩朝旭,2007)。

在笔者综述的论文中,孔令翠在其论文《品牌商标翻译策略-从竹叶青的商标英译谈起》将商标名翻译的方法分得最为详细。

除上述方法之外,她还提到了如下翻译方法:拼译、转写、区别对待法、约定俗成法、归化翻译法、策略变通法。

但其不足之处是并未对每种翻译方法做详细说明。

2.商标翻译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而商标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该民族的文化内涵(李邦帅,2007)。

国内
很多学者对外国商标中文翻译的研究都与文化联系在一起。

如肖辉、陶玉康的《等效原则视角下的商标翻译与文化联想》、李广荣的《跨文化交际与商标翻译》、汪清囡的《商标翻译的文化解析》等等。

当然,在解释商标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探讨商标翻译与文化的时候,很多学者也列举了一些商标翻译的成功案例及失败案例。

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此类论文中所列举的案例有很大的相似性。

笔者对收集的54篇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进行了统计。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Coca Cola-可口可乐、Goldlion-金利来、Mercedes Benz-奔驰等商标
名及其翻译反复出现,其中Coca Cola-可口可乐出现的次数最多,在54篇文章中共出现34次,而统计中出现最少的Johnson & Johnson-强生也在54篇文章中出现了10次之多。

我们不禁要问?作为翻译方法的介绍,这些国际大品牌的商标名的翻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以此为例解释商标名翻译方法有助于读者对这些翻译方法的理解。

但是作为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的成败案例,是否真的具有代表性和客观性。

因为我们知道商标名翻译是否成功不仅与翻译方法、文化等因素有关,还涉及到很多其他因素,如品牌营销、广告等。

那么这些本身就是世界知名品牌的产品商标名的中文翻译再拿来作为翻译成功与否的案例进行分析,其翻译自身的因素能占到几成?说其翻译成功是否也受到品牌自身强大的竞争力、大笔的广告投入、出色的营销等等因素影响。

相反,有的学者指出日本汽车商标“Lexus”翻译成“凌志”,这样的翻译引起了中国消费者“壮志凌云”“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的文化联想,从而激起消费者勤勉工作的豪情壮志,这一评价是否有些牵强。

根据其说法,Lexus翻译成“凌志”可谓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成功案例。

那为什么“Lexus”的翻译现在又从“凌志”改为“雷克萨斯”了呢?
3.其他方面。

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研究除集中的翻译方法、翻译标准、翻译技巧、商标翻译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外,还有目的论下的商标名翻译,如代荣的《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商标翻译》、陈学斌和刘彤的《商标翻译策略的目的论视角》等。

另外,也有从归化异化角度谈商标翻译的,如黄晓、张晓杭和帅建林的《从归化异化角度谈商标翻译》;刘立莉和曹炜的《商标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也有从美学角度探讨商标翻译的,如邱毅敏和黄爱民的《商标翻译的美学策略》;张礼贵和廖国强的《商标翻译中的美学商业价值探究》等。

三、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研究方法
1.多为理论思辩型。

从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的研究内容我们也不难看出,国内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多为理论思辩型。

有的总结归纳翻译方法、翻译标准;有的结合某一翻译理论探讨商标的翻译;还有的结合案例探讨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难能可贵的是孔令翠和王慧在其《跨学科视野下的商标翻译研究》中提出商标翻译不能囿于狭小的领域,而应从语言学、翻译学、心理语言学、经济学、营销学、品牌理论、广告传播学、消费心理学和审美学、跨文化交际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多种学科和领域去研究,才能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2.缺少信度高的实证研究。

所谓实证研究,是以客观事实、实际数据来论证某种观点、描述某种规律(姜秋霞杨平,2004)。

目前,国内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研究多为结合具体外国商标名翻译案例讨论商标翻译方法、翻译标准等。

如上文所述,商标翻译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心理语言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也就是说商标翻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翻译标准、翻译方法只是众多要素之一。

那么以某些国际知名品牌如Coca Cola, Nike, Mercedes Benz等为例来探讨商标翻译的成败,这种方法的信度到底有多少?
四、小结
国内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然而,研究内容相对局限,缺乏跨学科的商标名翻译研究。

另外,研究方法多为理论思辩型,缺乏信度较高的实证研究。

所以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在完善实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商标名翻译研究的跨学科研究。

参考文献:
[1]姜秋霞杨平:翻译研究理论方法的哲学范式[J].中国翻译,2004
[2]孔令翠:品牌商标翻译策略-从竹叶青的商标英译谈起[J].商场现代化,2005
[3]孔令翠王慧:跨学科视野下的商标翻译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
[4]李邦帅:解读商标翻译中的文化现象[J].商场现代化,2007
[5]李虹王玮韩朝旭:中英文商标翻译方法之比较[J].商场现代化,2007
[6]李广荣:跨文化交际与商标翻译[J].国际经贸探索,2002
[7]田富山侯冬梅解亚辉: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谈商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J].中国市场,2007
[8]张晓欣王红爱:国际贸易中商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J].商场现代化,2007
[9]张彦鸽:商标翻译的影响因素和翻译方法[J].商业时代,2007
[10]张怡玲:商标翻译的方法和特点[J].商场现代化,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