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世界的物质性.2014

合集下载

4.1【教学设计】 《世界的物质性》 (人教)

4.1【教学设计】 《世界的物质性》 (人教)

《世界的物质性》
蚌埠二中 陈建
“世界的物质性”是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节的内容,本框题内容从世界的物质性入手,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的物质性三个方面。

因此,本框题在学习物质含义的基础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及人的意识的物质性。

从而得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目的让学生明白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明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综合运用探究法、情景分析法、讨论法和讲解法,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教学重点】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教学难点】
理解物质的概念。

1、教师准备
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积累视频和图片:③设计学案
2、学生准备
①课前预习;②课前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派别的知识。

新·4.1世界的物质性

新·4.1世界的物质性
②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1)、自然界的物质性
原理:自然界的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客观的, 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p29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 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4、去年入夏后,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系列洪涝灾 害,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2012 年9月7日,云南彝良县境内发生5.7级地震,震中 在贵州威宁县与彝良交界处,造成81人死亡,受 灾人口达45万人以上。这说明了( )
生 产 方 式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生产关系(客观 相互关系 的经济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 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 质生活条件 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内容: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 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也就是社会的 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 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
④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 与改造的对象
A、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 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 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 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 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 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 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 打上人的烙印

(完整版)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完美版

(完整版)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完美版

世界的物质性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

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

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

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

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

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

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

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

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

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

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

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4.1世界的物质性

4.1世界的物质性
邢朝阳倾情制作
二、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 世界的组成部分。
思考: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呢?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 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思考: 1、自然界是具有客观物质性,是否意味着 我们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听任自然的摆布 呢?
3.人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 的东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4、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同 性表现在( )
A、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相同 B、运动的规律相同 C、都有具有客观实在性 D、构成因素相同
感谢指导
视频:地球的形成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产生前,自然界的存在和 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尘云形成 的。地球在约47亿年前产生,它是由原始的 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教的“创 世说”是站不住脚的。不仅是地球,宇宙间 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观的。
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一切从主观出发
观点总结:
1.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指 A、物质的多种形态 B、原子、电子等物质形态 C、物质现象的总和 D、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2. 指出下列选项中所列举的事物不属 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日月星辰 ②马克思主义 ③亭台楼 阁 ④教学工作计划 ⑤动植物 ⑥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 ⑦飞来峡工程设计方案 ⑧电磁场 ⑨法律和法规 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⑦⑨ B.②④⑦⑨ D.②③④⑦⑨
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 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 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在认识自然 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有范围:自然灾害、保护环境,西部大开发等

【学案】4.1 世界的物质性

【学案】4.1 世界的物质性

二、学习重难点(1)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三、自我预习(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指。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物质概念概括了,而不是指。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⑴自然界是的。

⑵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

⑶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四、误区点拨:1、理解物质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①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只有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

②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③要知道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中讲的物质是指有形的实体,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囊括了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反映的是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唯一特征。

两者不能等同。

④要划清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对物质含义上的界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由实物构成,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则将物质同原子等自然科学物质具体形态等同起来。

五、合作探究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神创说。

但在历史上,也有许多思想家不断地对神创说进行批驳。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3.总结报告: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练习:
1.选择题:设计一些关于物质概念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简答题:让学生回答一些简答题,如“请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题: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他们对哲学基础知识已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探讨世界的物质性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物质概念的理解较为抽象,难以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容易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难以做到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我们身边的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概念和作用。
2.实物展示: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手机、书本、水杯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物质的概念。
3.设计一份关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物质的表现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4.围绕“如何运用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形成一份小组讨论报告。报告应包括讨论过程、主要观点、结论等内容。
5.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1 世界的物质性

4.1  世界的物质性

4.1 世界的物质性一、单选题1.地震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地作用于人类生活。

关于对“客观实在”的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人们抽象出来的一切现象 D.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的属性和本质2.近年来,随着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宇宙间许多的物质新形态,如暗物质、暗能量,但没有发现宇宙间存在所谓的“上帝”和诸神的活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进一步得到科学的证明④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3.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②→③→④B.②→④→③C.③→②→④D.①→②→③4.2012年8月17日,欧洲研究人员在科学史上首次成功“抓住”微量反物质。

反物质的存在证明()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B.物质是人类所创造的C.整个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 D.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可以改造的5.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该诗所蕴涵的哲理是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6.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172个“天问”。

下列关于“天问”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④“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8.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土地和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4.1世界的物质性(奇)

4.1世界的物质性(奇)

(1)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劳动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动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 没有人类社会
(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是 生产方式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具 有 物 质 性
当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非常有限,但尚未发现 任何上帝、诸神存在的证据。恰恰相反,科学研究的 新成果不断证明着上帝创世说的荒谬性。不论今后人 类对宇宙起源的研究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那就是,自然界的事物都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 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物质的可知性)
(1、物质的客观性)3、(物质的 唯一特性) 与唯心主义 划清了界限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与不可知论 划清了界限


抽象
物质
具体的物质形态
抽象
具体
具 体 表 现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物质的具体形态 •除具有万事万物的共性 区 (客观实在性),还有 别 自身的个别属性。 •是具体的,多变的,有 生有灭的 联 系 物质 •概括概括了一切客观 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 的共同本质—客观实 在性 •是抽象的,永恒的、 不生不灭的。
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力。它受原有的生产力 水平和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等客观 因素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徐水人民公社颂》, 轰动了整个中国,文章竟宣称“茂盛无比”的小麦亩产12万 斤,“花团锦簇”的山药亩产达120万斤,一棵硕大无朋的 白菜重达500斤,棉花的产量也“如卫星般地震动湖海山 川”。 当时的报纸上还说,农村的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宣传 画:玉米长到月亮上,惊扰了寂寞的嫦娥小姐;水稻亩产万 斤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也黯然失色;棉花堆成的高山耸 入云端,山顶的娃娃笑哈哈地遥指珠穆朗玛峰。有人还编了 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 吃不完,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 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古猿到人的进 化中脑量的变化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 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 ,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只能选择与当时 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能滞后或超越当时 的生产力水平。
3、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 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A、甲观点正确,乙观点错 B、甲观点错,乙观点正确 C、两人观点都正确 D、两人观点都错
4、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 )
A、物质世界万事万物的根本属性 B、物质世界万事万物的总和 C、从物质世界万事万物中抽象和概括出 来的共同属性 D、从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 性质 注意:物质概念是任何唯物主义哲学的最 基本的范畴,是建造全部体系的基石。
物质有客观性,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 ,是否喜欢、它都是 客观存在的,不以人 意志为转移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可知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
【易错点提示】 ①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自然界 客观存在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注意:不能说意识是客观实在的 客观实在
从哲学看,下列观点是否正确?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
除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的 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 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的个 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唯一 别特性。是具体的,可以 共性:——客观实在性; 改变的,有生有灭的。 是抽象的,永恒的、不 能被创造和消灭的。
结论:二者是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注意:自然科学的物质是哲学上的物质的一种具体形 态,二者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问题与探究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自然界:山川、河流、树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荒漠、 木、原子、磁场、紫外线、 高原,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 超声波…… 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共性: 客观实在性 人类社会:公路、桥梁、 在人类社会中,有我们经常看到的公路、桥梁、 铁路及各种各样的交通工 铁路、火车、汽车等等,也有阶级,社会制度、国际 万事万物共 具;阶级、政党、国家、 关系、人际关系等看不到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 同的属性 国际关系、人际关系、社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会制度、……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思考: 猿人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是什么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
新人
现代人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 理结构,形成 了手脚分工
劳 动
使猿脑变成了 人脑,形成了 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 联系,形成了社 会关系
超级玉米
特大土豆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徐水人民公社 颂》,轰动了整个中国,文章竟宣称“茂盛无比”的小麦 亩产12万斤,“花团锦簇”的山药亩产达120万斤,一棵 硕大无朋的白菜重达500斤,棉花的产量也“如卫星般地 震动湖海山川”。 当时的报纸上还说,农村的墙壁上到 处贴满了宣传画:玉米长到月亮上,惊扰了寂寞的嫦娥小 姐;水稻亩产万斤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也黯然失色; 棉花堆成的高山耸入云端,山顶的娃娃笑哈哈地遥指珠穆 朗玛峰。有人还编了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 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 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 一个洲。”
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的构成基本要 素是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 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我想要考 清华大学
客观世界 意识产生 的条件 人脑:人身体的一部分,具有客观性
(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 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 社会一起产生的。
1、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是物质的(原因)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 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人们可观测到最远的天体距地球360亿光年 约 46 亿岁 ,可观测到的星系约10亿个。
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 地球的年龄
(二)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 例如转基因食品、宇宙飞船、楼房建筑等…
A、扩大了物质概念的外延
B、缩小了物质概念的外延
C、没有表达出物质概念的可知性
D、没有表达出物质概念的唯一特性
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②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③经济基础 ④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辩证唯 物主义 马克思 主义哲学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认识论
第4、5课
第 6课
唯物辩证法
第7-10课
哲学
社会历史观 第11课 价值观 人生观
第 十 二 课
上帝创世说 《圣经》上说,上帝 是造物主.上帝第一天 造出了白天和黑夜,第 二天造出了空气和水, 第三天造出了各种各样 植物,第四天造出了日 月星辰,第五天造出了 水中的各种动物,第六 天造出了地上的各种生 物和人。天地万物都造 齐了,第七天就被定为 休息日。
盘古开天辟地
4
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我们 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是由盘古开天辟 地而来吗?人类是由女娲制造出来的 吗?自然界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5
唯物主义
对 立
唯心主义
世 界 的 本 原 是 什 么
是物质的
对 立
是意识的
教材P29 探究活动
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在激烈地争论:世界的本原是水,是 火,还是其他?
2、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 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 的社会。”这句话表明 ( ) A、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只 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的决定。
B、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生产力比封建社会 创造的生产力大。 C、手推磨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力,蒸 汽磨代表的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D、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
(一)物质的概念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二)世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是社会的 产物
古语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 其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一步步形成的。人们 现在已知的植物有三十多万种,动物有一百五 十多万种,还有众多微生物,科学已经揭示了 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 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议一议
看了以上的材料,你有何想法?
人们如果一定要凭主观愿望去选择 生产关系,只能以失败告终。如,我 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实行人民公社 化制度,追求生产关系的 " 一大二 公 " ,搞 "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 , 脱离了当时实际,造成严重的恶果。
总结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原因 1、从起源和发展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 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不定项)物质具有客观实在 性,这一客观实在性( D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注意:把哲学上的“物质”与自然 科学中的物质以及物质的具体形态 区别
(不定项)“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 的东西”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 BD ( )
1、物质就是桌椅、苹果、阳光‥‥‥ × 2、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 3、物质是基本粒子。 × 4、物质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万事万物 的总和。 ×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万事万物的总和


共性
动物具体形态
个性


共性
个性 水果具体形态
物质是 共性
物质的具体形 态是个性
那物质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视频:地球的形成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日月星辰、 风雨雷电、花鸟鱼虫,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摸 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 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同属性呢? 结合课本P29回答。
共性:
客观实在性
(一)物质的概念
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A、日月星晨 B、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C、学习计划 D、生产力、生产关系 E、电、磁场 F、动植物 H、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否有形,只要它具有 “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
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可以随心所 欲的改造自然呢? 我们在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请谈谈你的看法。 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否 则会遭到自然的惩罚。
有人说,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人 类社会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是主观的,完 全由人的意识控制。你认为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